1x
1

觐礼

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

朝觐的礼仪:指侯到达王城的近郊,天子派人穿皮弁服,用玉去慰劳。

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使者不答拜,遂执玉,三揖。

诸侯也穿皮弁服在帷宫门外迎接,两次行拜礼,使者不回拜,拿着璧玉前行,诸侯三次拱手行礼。

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

到台阶前,使者不谦让,先登坛。

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

诸侯登坛听取天子的命令,下坛再拜稽首,然后登坛接受璧玉。

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

使者向左转身站立,诸侯送还璧玉,使者接受。

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

诸侯下坛,再拜稽首,然后使者出。

侯氏及止使者,使者乃入。

诸侯于是阻止使者离去,使者于是又进入。

侯氏与之让升。

诸侯和使者相互谦让登坛。

侯氏先升,授几。

诸侯先登坛,把几交给使者。

侯氏拜送几;使者设几,答拜。

诸侯为送上几行拜礼。使者放下几,回拜。

侯氏用束帛、乘马傧使者,使者再拜受。

诸侯用束帛、四匹马做礼物送给使者表示敬意,使者两次行拜礼接受。

侯氏再拜送币。

诸侯为送上礼物两次行拜礼。

使者降,以左骖出。

使者下坛,牵着左边的马出门。

侯氏送于门外,再拜。

诸侯送到门外,两次行拜礼。

侯氏遂从之。

诸侯于是随使者到朝。

天子赐舍,曰: 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

天子赐给诸侯馆舍。使者说: 伯父,您顺命到天子的地方朝觐,天子赐给伯父馆舍。

侯氏再拜稽首,傧之束帛、乘马。

诸侯再拜稽首。把束帛和四匹马送给使者表示敬意。

天子使大夫戒,曰: 某日,伯父帅乃初事。

天子派大夫通告说: 某天,伯父依循朝觐旧典朝拜。

侯氏再拜稽首。

诸侯再拜稽首。

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

众诸侯在朝觐的前一天,都在文王庙门外接受天子赐予的馆舍。

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

同姓诸侯面朝西以北为上位;异姓诸侯面朝东以北为上位。

侯氏裨冕,释币于祢。

诸侯穿裨衣,戴冕冠,到祢庙放下礼物。

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

乘坐墨车,车上载有交龙图饰的旗,张挂龙旗的弓、盛弓的套子,带着有丝垫的圭玉去朝觐天子。

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

天子在室的门、窗中间摆设绣有斧状图案的屏风,屏风左右是玉几。

天子衮冕,负斧依。

天子穿着衮衣,戴着冕冠,背向屏风站立。

啬夫承命,告于天子。

啬夫把诸侯的话传给上摈,上摈报告给天子。

天子曰: 非他,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

天子说: 不是别人,是伯父为朝觐而来,我嘉奖他。

伯父其入,予一人将受之。 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

让伯父进来,我接待他。 诸侯从门的右边进入,跪着放置圭玉,再拜稽首。

摈者谒。

上摈向天子报告。

侯氏坐取圭,升致命。

诸侯跪下拿取圭玉,登堂表述来意。

王受之玉。

天子接受他的圭玉。

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

诸侯下堂,在西阶东边面朝北再拜稽首。

摈者延之,曰: 升!

摈者延请他说: 请登堂。

升成拜,乃出。

诸侯登堂再拜稽首,然后出门。

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唯国所有。

三次进献都用束帛放上璧玉,庭实只用进献国所出产的物品。

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

诸侯捧着束帛,有甲素旳书着国名的一匹马在前,其余九匹马随在后边,陈列在中庭,以西为上位,诸侯放下礼物,再拜稽首。

摈者曰: 予一人将受之。

摈者说: 天子将接受礼物。

侯氏升,致命。

诸侯登堂表述来意。

王抚玉。

天子抚摸圭玉。

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九马随之。

诸侯由西阶下堂,面朝东把礼物交给太宰。在西阶前再拜稽首。诸侯牵着一匹马出来,交给天子的人,九匹马跟随着出来。

事毕。

三次进献完毕。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乃入门右,北面立,告听事。摈者谒诸天子。

然后,诸侯在庙门的东边袒露右臂,由门的右边进入,面朝北站立,告诉上摈转告天子: 自己要报告自己所做之事并听从天子处理。

天子辞于侯氏,曰: 伯父无事,归宁乃邦!

上摈把诸侯的话报告给天子。天子对诸侯说: 伯父没做有过失的事,回去用心治理、安定你的邦国。

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适门西,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

诸侯再拜稽首,出来。由屏风的南边到门的西边,穿好上衣,然后从门的左边进入,面朝北站立。天子慰劳他。

再拜稽首。

诸侯再拜稽首。

摈者延之,曰: 升!

上摈延请诸侯说: 请登堂。

升成拜,降出。

诸侯登堂再拜稽首,下堂出去。

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

天子赐给诸侯车辆,命服,诸侯到大门外迎接,再拜稽首。

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重赐无数,在车南。

车先摆放,以西为上位,驾车的四匹马挨着车从东陈列。贵重的赏赐不计数,陈列在车的南边。

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大史是右。

三公捧着装有命服的箱子,天子的诏书放在箱上,由西阶登堂,面朝东,太史在他的右边。

侯氏升,西面立。

诸侯登堂,面朝西站立。

大史述命。

太史宣读天子诏书。

侯氏降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升成拜。

诸侯下堂,在东西阶之间,面朝北再拜稽首。登堂再拜稽首。

大史加书于服上,侯氏受。

太史把诏书放在命服上,诸侯接受。

使者出。

使者出去。

侯氏送,再拜,傧使者,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大史亦如之。

诸侯送行,两次行拜礼。送礼物给使者表达敬意,送给赐予命服的三公的是束帛和四匹马。送给太史的礼物也是如此。

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

对同姓大国国君,就称 伯父 ;对异姓大国国君,就称 伯舅 。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对同姓小国国君,就称 叔父 ;对异姓小国国君就称 叔舅 。

飨,礼,乃归。

行过飨礼、食礼、燕礼后,诸侯才归国。

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

诸侯到天子的地方朝觐,要在国门外方圆三百步壝土为宫墙,有四个门。用土筑坛,方圆九十六尺,高四尺,把上下四方神明的像放在坛上。

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

上下四方神明的像是木制的。四尺见方,涂六种颜色;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方玄色,下方黄色。

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用六种玉装饰:上为圭;下为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

上介都捧着他的国君的旗,树在宫中,以左边为上位。

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

公、侯、伯、子、男,都靠近他的旗子站立。

四传摈。天子乘龙,载大旂,像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

摈者四次传命,天子乘坐龙马驾的车,车上载着太常旗,旗上画有日月升龙、降龙的图案。

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

出王城门,在南门外礼拜太阳,返回来在坛上祭祀上下四方神明,在南门外礼拜太阳,在北门外礼拜月亮和江、河、淮、济四水,在西门外礼拜山川丘陵。

祭川,沉。祭地,瘗。记。

祭天,积柴焚烧;祭山、丘陵,要到高处;祭川要向水中投入祭物;祭地要埋牲、玉。

几,俟于东箱。

几,放在东厢。

偏驾不入王门。

偏驾的车不进入王门。

奠圭于缫上。

诸侯把圭放在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