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文韬 大礼

文王问太公曰: 君臣之礼如何?

文王问太公道: 君主与臣民之间的礼法应该怎样才合适?

太公曰: 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隐。

太公回答说: 作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顺服恭敬。

为上惟周,为下惟定。

洞察下情在于不疏远臣民,驯服恭敬就不应该隐瞒私情。

周则天也,定则地也。

君主要做的是遍施恩惠,臣民要做的是应安守职分。

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遍施恩惠,要像上天播撒霖雨给予万物;安守职分,要像大地培育万物。

文王曰: 主位如何?

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这样就可以确定君臣间的礼法。

太公曰: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问道: 身居君主之位,处理政务时应该怎样做? 太公答道: 应该安详稳重而沉着清静,柔和有节而胸有成竹,善于施惠而不同民众争利,虚心静气而公道无私,处理事务公平不偏不倚。

文王曰: 主听如何?

文王问: 君主应该怎么听取他人的意见呢?

太公曰: 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

太公答道: 君主在听他人说话时,不要轻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绝。

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

轻率接受就容易让自己失去主见,粗暴拒绝可能就会阻塞臣民进言的途径。

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君主要像高山一般,使人仰慕却无法窥见其顶峰;要像深渊那样,让人无法真正测量其深度。

文王曰: 主明如何?

神圣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要保持清静公正。

太公曰: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文王问: 君主怎样才能使内心保持清明,做到洞察一切呢?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太公答道: 眼睛贵在能够观察看清事物,耳朵贵在听得到远处的意见,心贵在充满睿智。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就没有什么是看不见的;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倾听意见,就没有什么是听不见的;用思虑天下之心去思考事物,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不知道的。

辐凑并进,则明不蔽矣。

四面八方的情况都汇集到君主那里,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