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
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周穆王时,最西方的国家来了一个有幻化之术的人,他能进入水火之中,穿过金属岩石,能翻倒山河,移动城池;能够悬浮在空中不坠落,碰到实物不被阻碍,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
既能改变事物的形态,又能改变人们的思想。
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引三牲以进之,选女乐以娱之。
穆王对他像天神一样的尊敬,侍奉他就像侍奉国君,把自己的寝宫让出来让他居住,用祭把神灵的膳食给他吃喝,选择美丽的女子乐队供他娱乐。
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王之厨馔腥蝼而不可飨,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
可是这个幻化人却认为穆王的宫殿卑微简陋无法居住,穆王的膳食又腥又臭不可以享用,穆王的嫔妃又羶又丑不可以亲近。
穆王乃为之改筑。
于是穆王便为他另筑宫殿。
土木之功,赭垩之色,无遗巧焉。
土木建筑、雕梁画栋,以至于到了不能再巧妙的程度。
五府为虚,而台始成。
穆王把府库的钱财全部耗尽,才把楼台建成。
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号曰中天之台。简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泽,正蛾眉,设笄珥,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杂芷若以满之,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
楼台高达八千尺,比终南山还要高,称作中天之台,挑选郑国和卫国美丽而苗条的女子,涂抹香膏,修饰娥眉,戴上首饰耳环,穿上东阿的轻软丝裙,腰系齐国的细致绢带,敷着莹白的蜜粉,染着清朗的黛眉,带着精美的玉环,佩着白芷、杜若各类香草,演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等古曲来取悦化人。
月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
月月进献玉衣,天天供奉美食。
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
化人仍然不觉满足,不得已才到中天之台居住。
居亡几何,谒王同游。
没住多久,他邀请穆王一同出去游玩。
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乃止。
穆王拉着他的衣袖,便腾云而上,飞到半空中才停下来。
暨及化人之宫。
接着便到了幻化人的宫殿。
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
幻化人的宫殿用金银建筑,以珠玉装饰,在白云与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下面以什么为依托,看上去好像是堆积在白云之中。
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
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口舌尝到的,都是人间所没有的东西。
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穆王真以为到了清都、紫微、钧天、广乐这些天帝所居住的地方。
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
穆王低下头往地面上看去,见自己的宫殿楼台简直像累起来的土块和堆积的乱草。
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
穆王自己觉得即使在这里住上几十年也不会想念自己的国家的。
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
幻化人又请穆王一同游玩。所到之处,抬头不见日月,低头看不见江河湖海。
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
光影照耀之处,穆王眼花缭乱无法逼视;音响回荡之源,穆王耳内杂扰无法听清。
百骸六藏,悸而不凝。
百骸六脏,全都颤抖而不能平静。
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
意志昏迷,精神丧失,于是请求幻化人带他回去。
化人移之,王若殒虚焉。
幻化人推了一把,穆王好像跌落到了虚空之中。
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
醒来以后,还是坐在原来的地方,左右还是原来侍候他的人。
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
看看眼前的东西,那水酒是刚倒出来的,菜肴是刚烧好的。
王问所从来。
穆王问左右: 我刚才是从哪里来的?
左右曰: 王默存耳。
左右的人说: 大王不过是神游了一会。
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复。
从此,穆王茫然若失了三个月才复原。
更问化人。化人曰: 吾与王神游也,形奚动哉?
穆王再问幻化人,幻化人说: 我与大王的精神出去游玩罢了,形体何尝移动过呢?
且曩之所居,奚异王之宫?
而且先前居住的地方,又和大王自己的宫殿有什么不同?
曩之所游,奚异王之圃?王闲恒有,疑暂亡。
您在天上游玩的花园,与大王的花园有什么不同呢?
变化之极,徐疾之间,可尽模哉?
大王习惯了经常看到的东西,对暂时的变化感到怀疑。事物变化的极致,时光流逝的缓急,怎可能全部透彻把握呢?
王大悦。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骅骝而左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主车则造父为御,离离为右;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逾轮,左骖盗骊而右山子,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
穆王听了十分高兴,从此不过问国家大事,不亲近大臣与嫔妃,毫无顾忌地到遥远的地方去游玩,他下令用天下最好的八种骏马来驾车,右边的服马叫骅骝,左边的服马叫绿耳,右边的骏马叫赤骥,左边的骖马叫白牺。穆王的马车由造父驾驭,泰丙为车右。随从的马车,右边的服马叫渠黄,左边的服马叫踰轮,左边的骖马叫盗骊,右边的骏马叫山子,由柏夭主车,参百驾驭,奔戎为车右。
驰驱千里,至于巨蒐氏之国。
驰驱了一千里,到了巨蒐氏的国家。
巨蒐氏乃献白鹄之血以饮王,具牛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
巨蒐氏于是献上白鹄的血液供穆王饮用,准备牛马的乳汁给穆王洗脚,并供奉所有乘车与驾车的人。
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
吃喝以后继续前进,又歇宿在崑山的弯曲处,赤水的北面。
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
第二天便登上了崑山巅,观览了黄帝的宫殿,并修缮整新,以传于后世。
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
随后又成西王母的贵宾,在瑶池上宴饮。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
西王母为穆王朗诵歌谣,穆王也跟着唱和,歌辞都很悲哀。
西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后来又观赏了太阳入山的情景,一天走了一万里。
王乃叹曰: 於乎!
穆王于是叹道: 哎呀!
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
我不修养道德而只知道享乐,后世的人恐怕要谴责我的罪过了吧!
穆王几神人哉!
穆王差不多就是神人啊!
能穷当身之乐,犹百年乃徂,世以为登假焉。
在一生中享尽了快乐,仍然活了一百岁才去世,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登上仙境远去了。
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
老成子向尹文先生学习幻化之术,过了三年也没有传授给他。
老成子请其过而求退。
老成子请他指出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退学。
尹文先生揖而进之于室,屏左右而与之言曰: 昔老聃之徂西也,顾而告予曰: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
尹文先生向他作揖,引他进入室内,叫左右的人离开房间后对他说: 过去老聃往西边去,回头告诉我说:一切有生机的气息,一切有形状的事物,都是虚幻的。
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
天地万物的开始,阴阳之气的变化,就叫做生,叫做死。
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
懂得这个规律而顺应这种变化,根据具体情形而推移变易的,叫做化,叫做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
创造万物的技巧微妙,功夫高深,本来就难以全部了解,难以完全把握。
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
根据具体情形变易的技巧明显,功夫低浅,所以随时发生,又随时消灭。
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懂得了幻化与生死没有什么不同,才可以学习幻化之术。
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
我和你也在幻化着,为什么一定要再学呢?
老成子归,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
老成子回去后,根据尹先生的话深思了三个月,于是能自由自在地时隐时现,又能翻交四季,使冬天打雷,夏天结冰,使飞鸟在地上走,走兽在天上飞。
终身不箸其术,故世莫传焉。
但终生没有把这些法术写成书,因而后世没有传下来。
子列子曰: 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
列子先生说: 善于幻化的人,他的道术隐秘而平常,他的功绩与一般人相同。
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五帝的德行,三王的功绩,不一定都是由智慧和勇力而来,也许是由幻化来完成的,谁能推测到呢?
觉有八征,梦有六候。
觉醒时有八种状况,睡梦中有六种占验。
奚谓八征?
什么叫做八种状况?
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
一是事故,二是作为,三是获得,四是丧失,五是悲哀,六是欢乐,七是生存,八是死亡。
此者八征,形所接也。
这就是八种状况,是形体与外界接触所产生的。
奚谓六候?
什么叫做六种占验?
一曰正梦,二曰蘁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一是因为日常生活而做梦,二是受到惊吓而做梦,三是心有所思而做梦,四是醒来依旧出神而做梦,五是喜乐欢愉而做梦,六是心生恐怖而做梦。
此六者,神所交也。
这六种预言,是精神与外界交感所产生的。
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
不了解感应变化的起源,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对它的由来感到迷惑;了解了感应变化的起源,事情一旦发生就能够明白它的由来。
知其所由然,则无所怛。
理解了事情的由来就不会再惊忧恐惧了。
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人体的充盈或亏虚,消长或停息,都与天地相通,与外界事物相应。
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爇;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因此阴气旺盛,就会梦见涉足大水而感到恐惧;阳气旺盛,就会梦见徒步大火而被烧灼;阴阳之气都旺盛,就会梦见生死相杀。
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
吃得过饱就会梦见付出给予,肚子饥饿就会梦见索取掠夺。
是以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沉实为疾者,则梦溺。
所以,脉象虚浮的病人会梦到自己飞扬,脉象沉实的病人会梦到自己溺水。
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
压着衣带睡觉,就会梦见蛇;飞鸟来衔头发,就会梦见飞翔。
将阴梦火,将疾梦食。
气血要转为阴冷就会梦见烤火,即将生病的就会梦见进食。
饮酒者忧,歌舞者哭。
饮酒的人将要做忧愁的梦,欢歌纵舞的人将要做哭泣的梦。
子列子曰: 神遇为梦,形接为事。
列子说: 精神与事物相遇就形成了梦,形体与万物交接就会产生事情。
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
所以白天思虑与夜间做梦,都是精神与形体遇到某些事物的缘故。
故神凝者想梦自消。
因此精神凝结在一点上的人,空想与幻梦都会自然消失。
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
真正的觉醒无须用言语表达,真正的梦幻无法以常情通晓,都只是万物自然交互变化的境地。
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古时候的真人,觉醒时忘却了自身的存在,睡眠时不受梦境的干扰,这难道是空话吗?
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
辽远的西方南部边隅有一个国家,不知道与哪些国家接壤,名叫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
那里阴气和阳气不相交接,所以不分寒暑;太阳与月亮的光芒照耀不到,所以不分昼夜。
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
那里的百姓不吃饭、不穿衣,睡眠很多。
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五十天醒来一次,将梦中的所作所为当作真实,将醒时的所见所闻当作虚妄。
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跨河南北,越岱东西,万有馀里。
四海的中央有个中央之国,地跨黄河南北,横越泰山东西,方圆超过万里。
其阴阳之审度,故一寒一暑;昏明之分察,故一昼一夜。
这里的阴阳二气的比例分明,所以一年有一寒一暑;昏暗与明亮的职分明确,所以一天中有一昼一夜。
其民有智有愚。
这里的百姓有的聪明,有的愚昧。
万物滋殖,才艺多方。
万物滋养繁殖,才艺多种多样。
有君臣相临,礼法相持。其所云为不可称计。
有君主与臣民的互相抉助,用礼仪与法律来共同维持,他们的言论与作为不可以数字统计。
一觉一寐,以为觉之所为者实,梦之所见者妄。
每天一睡一醒,认为醒时的所作所为为真实,以梦中的所见所闻为虚妄。
东极之北隅有国,曰阜落之国。
辽远的东方北隅有一个国家,叫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馀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
那里的土地与气候常常干燥燥热,昼夜都有日月光芒照耀着大地。
其民食草根木实,不知火食,性刚悍,强弱相藉,贵胜而不尚义;多驰步,少休息,常觉而不眠。
那里的土地不长庄稼,老百姓只能吃草根与树木的果实,并且不知道用火烧了以后再吃,性情刚强凶悍,强大的欺凌弱小的,崇尚胜利而不崇尚礼仪,多半时间奔忙走动,休息的时间少,经常醒着而不睡眠。
周之尹氏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
周朝有个姓尹的人大规模地经营产业,在他手下服役的人从清晨到黄昏都不得休息。
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弥勤。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
有个老役夫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仍然不停地被使唤,白天呻吟呼喊着干活,黑夜昏沉疲惫地熟睡。
精神荒散,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由于精神恍惚散漫,夜夜梦见自己成为了一国之君,地位在百姓之上,总揽一国大事,在宫殿花园中游玩饮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快乐无比。
觉则复役。
醒来后继续服役。
人有慰喻其懃者,役夫曰: 人生百年,昼夜各分。
有人安慰他过于勤苦,老役夫说: 人一生活一百年,白天与黑夜各有一半。
吾昼为仆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
我白天做奴仆,苦是苦了,但黑夜做国君,则快乐无比。
何所怨哉?
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昔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骂杖挞,无不至也。
姓尹的人成天钻营世事,思虑集中在家业上,心灵与形体都很疲劳,晚上也昏沉疲惫而睡,每天夜里梦见自己当了奴仆,奔走服役,什么活都干,挨骂挨打,什么罪都受。
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睡眠中呻吟呼喊,一直到天亮才停止。
尹氏病之,以访其友。
姓尹的以此为苦,便去询问他的朋友。
友曰: 若位足荣身,资财有馀,胜人远矣。
朋友说: 你的地位足以使你荣耀,你的财产用也用不完,超过别人很多很多了。
夜梦为仆,苦逸之复,数之常也。
黑夜梦见做了奴仆,这一苦一乐的循环往复,是一般的自然规律。
若欲觉梦兼之,岂可得邪?
你想在醒时与梦中都很快乐,怎么能得到呢?
尹氏闻其友言,宽其役夫之程,减己思虑之事,疾并少间。
姓尹的听了他朋友的话,便放宽了役夫所做的工程的期限,减少了自己苦心思虑的事情,他和役夫的苦也就都减轻了。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
郑国有个樵夫在野外砍柴,遇上一头受惊的鹿,迎头追击,杀死了它。
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他怕别人看见,连忙把死鹿藏在干涸的水沟里,盖上柴草,异常欢喜。
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没过多久,樵夫忘了藏鹿的地方,于是自以为做了一场梦而已。
顺途而咏其事。
沿途回家,嘴里嘟囔着这件事。
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
旁边有人听见,就按着他的话拿到了鹿。
既归,告其室人曰: 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
回家后,告诉妻子说: 刚才有个樵夫梦见自己得到一头鹿,但又不知道藏在哪里;我现在得到了它,他简直是做了个真实的梦啊。
室人曰: 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
妻子说: 你大概是梦见樵夫得到了鹿吧?
讵有薪者邪?
真的有那个樵夫吗?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现在真的得到这头鹿,是你自己做了个真实的梦吧?
夫曰: 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
丈夫说: 我已经据此得到了鹿,何必再去追究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
樵夫回到家,不甘心就这么丢失了鹿,当天夜里真的梦见藏鹿的地方,又梦见取走鹿的那个人。
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
第二天清早,按照梦中情境,找到了得鹿的人。
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
于是两人为了鹿的归属争执起来,闹到了士师那里。
士师曰: 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
士师说: 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明明是在梦中得到了鹿,又胡说是现实。
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
他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又和他争这只鹿。
室人又谓梦认人鹿,无人得鹿。
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并没有什么人得到过这只鹿。
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
现在只有这只鹿,请你们平分了吧!
以闻郑君。郑君曰: 嘻!
这事被郑国的国君知道了。国君说: 唉!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
这士师也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
访之国相。
为此他询问宰相。
国相曰: 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
宰相说: 做梦与不做梦,这是我无法分辨的事情。
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
如果要分辨是醒还是梦,只有黄帝和孔丘能做到。
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现在没有黄帝与孔丘,谁还能分辨呢?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姑且按照士师的裁决办吧。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
宋国有个叫阳里华子的人,中年时患了健忘症,早晨拿的东西到晚上就忘了,晚上放下的东西到早晨就忘了;在路上忘记走路,在家里忘记坐下;不知道先后,不知道今古。
阖室毒之。
全家都为他苦恼。
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
请史官来占卜,不能灵验;请巫师来祈祷,没有效果;请医生来诊治,也不见好转。
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
鲁国有个儒生自我推荐说能治好他的病,华子的妻子和儿女以家产的一半作为报酬,请他开药方。
儒生曰: 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
儒生就说: 这种病本来就不是算卦龟卜所能占验,也不是祈祷请求所能生效,同样不是药物针灸所能诊治的。
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
我试试变化他的心灵,改变他的思想,差不多就能让他痊愈。
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
于是试着脱掉他的衣服,感到冷他便去寻找衣服;不给他饭吃,感到饿他便去寻找食物;把他关在黑暗处,感到昏暗他便去寻找光明。
儒生欣然告其子曰: 疾可已也。
儒生高兴地告诉他的儿子说: 病可以治好了。
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
但我的方法是保密的,世代相传不可让外人知晓。
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
请其他人回避一下,让我单独和他在室内待七天。
从之。
大家按他的要求办了。
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
没有人知道儒生干了些什么,但华子多年积累起来的病居然彻底痊愈了。
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
华子清醒以后,便大发雷霆,斥骂妻子,惩罚儿子,并拿起戈矛驱逐儒生。
宋人执而问其以。
宋国人把他捉住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华子曰: 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
华子说: 过去我健忘,脑子里空空荡荡不知道天地是有还是无。
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
现在突然明白了过去的一切,数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千头万绪纷纷扰扰全部出现了。
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
我害怕将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还像这样扰乱我的心,再求片刻的忘却,还有可能吗?
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
子贡听说后感到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孔子。
孔子曰: 此非汝所及乎!
孔子说: 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
顾谓颜回纪之。
回头叫颜回把此事记录下来。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
秦国的逢氏有个儿子,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以后却得了精神错乱的疾病。
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
听到唱歌以为是哭泣,看到白色以为是黑色,闻到香气以为是臭气,尝到甜昧以为是苦味,做错了事却以为是正确。只要意识所到的地方,无论是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没有不颠倒错乱的。
杨氏告其父曰: 鲁之君子多术艺,将能已乎。
一个姓杨的人告诉这个孩子的父亲说: 鲁国的君子懂得多种道术技巧,或许能治好你孩子的病吧!
汝奚不访焉?
你为么不去拜访呢?
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
孩子的父亲去了鲁国,当路过陈国时,碰到了老聃,便告诉他儿子的病症。
老聃曰: 汝庸知汝子之迷乎?
老聃说: 你又怎么知道你儿子的精神错乱呢?
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
现在天下的人都分不清是非,被厉害关系弄得混乱糊涂,患这种病的人很多,没有人能察觉病症。
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
而且一个人迷糊并不能使一家倾覆,一家人迷糊并不能使一乡倾覆,一乡人迷糊并不能使一国倾覆,一国人迷糊并不能使天下倾覆。
天下尽迷,孰倾之哉?
天下人都迷糊,还有什么可倾覆的呢?
向使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哀乐、声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
如果使天下人的心都像你儿子的话,那么你就反而是迷糊的人了,那哀乐、声色、气味、是非,又有谁能纠正呢?
且吾之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
我这些话未必不是迷糊的表现,更何况鲁国的君子们都是迷糊得最厉害的人,又怎么能解开别人的迷糊呢?
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
背上你的粮食,趁早回家去吧!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燕国有个人出生在燕国,生长在楚国,到老年才回本国去。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 此燕国之城。
路过晋国时,同行的人欺骗他,指着城墙说: 这是燕国的城墙。
其人愀然变容。
那人凄怆地改变了面容。
指社曰: 此若里之社。
同行的人指着土地庙说: 这是你那个地方的土地庙。
乃喟然而叹。
那人长叹了一声。
指舍曰: 此若先人之庐。
同行的人指着房屋说: 这是你的先人的房屋。
乃涓然而泣。
那人流着眼泪哭了起来。
指垄曰: 此若先人之冢。
同行的人指着坟墓说: 这是你先人的墓地。
其人哭不自禁。
那人禁不住大哭起来。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 予昔绐若,此晋国耳。
同行的人失声大笑说: 我刚才是在欺骗你,这是晋国啊!
其人大惭。
那人大为惭愧。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等到了燕国,真的见到了燕国的城墙和土地庙,真的见到先人的房屋和墓地时,悲伤的情绪反而减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