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本纪 夏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
夏禹,名叫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百姓都为此非常忧愁。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
尧曰: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尧说: 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
四岳曰: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四岳都说: 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这时尧帝另求他人治水,又找到了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没有功效,就在羽山诛杀了鲧。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 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担任官职的人吗?
皆曰: 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都说: 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 帝舜说: 嗯!
舜曰: 嗟,然!
就这样吧!
命禹: 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因此就任命禹说: 你去平定水土,好好努力!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禹下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
舜曰: 女其往视尔事矣。
舜说: 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事吧!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的为人聪明机智,办事敏捷又勤奋,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声合乎音律,举止合乎法度,权衡标准以禹为准制定。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他勤奋而严肃,是百官的典范。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工作。他一路随着山势树立标识,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禹因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而难过,因此不顾劳累,殚精竭虑,在外十三年,几次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他吃穿都很简朴,尽力敬奉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居住的屋室简陋,把钱财用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在陆地上赶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就坐木橇,走山路就穿上有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用以从事于开发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他叫伯益发放稻种,教导群众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后来又让后稷赈济难以保证温饱的民众。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粮食匮乏的地方,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境内都有粮食吃。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交通的便利情况。
禹行自冀州始。
禹督导治水的行程是从冀州开始。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冀州:已治理了壶口,接着治理梁山及其支脉。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治理好太原后,接着修整到太岳山之南。
覃怀致功,致于衡漳。
治理好覃怀后,又继续到了衡水和漳水一带。
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
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
常、卫既从,大陆既为。
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周围土地都可耕作了。
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东北的鸟夷族贡纳供贵族服用的珍奇异兽皮毛。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
他们遵海路入贡,在沿海岸向南航行的航道上,看到右拐角处的碣石便据以转而向西航驶,直驶入黄河航道。
其土黑坟,草繇木条。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这个地区的九条河道都已畅通了,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雍水、沮水也都会同流到这个湖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人民得以从躲避洪水迁居的高地下到平地居住。
其贡漆、丝,其篚织文。
兖的土壤发黑肥沃,它上面的草木长得很茂盛,树木高大。
浮于济、漯,通于河。
这里田地列在第六等,赋税则为第九等。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道。
经过十三年的农作耕耘,才能与其他州一样。
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
这里的土质色白而且肥美,海滨一带宽广含碱,田地多是盐碱地。
田上下,赋中上。
田地属上下,即第三等,赋税属中上,即第四等。
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
这一地区的贡物是盐、细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玉的砺石,还有泰山谷地里出的丝、麻、铅、松、似玉之石,莱夷地区可以放牧,所以,那里进贡畜牧产品,还有用筐盛着用来作琴弦的柞蚕丝。
浮于汶,通于济。
它的进贡路线是由汶水船运直达济水。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
东边沿海,北边至泰山,南边至淮水之间的地域是徐州。这个地区的淮水和沂水都已经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能种植作物了。
大野既都,东原厎平。
大野泽已经汇积成湖泊,东原地区的水已经退去,地已平复。
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这里的土壤呈红色,有粘性而且肥沃,生长在这里的草木非常繁茂。
其田上中,赋中中。
田地列在第二等,赋税则为第五等。
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臮鱼,其篚玄纤缟。
这一地区的贡品是天子筑坛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所出的五色雉羽,峄山南面特产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滨的浮磐石,和淮夷的珍珠贝及鱼产,还有用竹筐盛着的纤细洁净的黑白丝绸。
浮于淮、泗,通于河。
它进贡路线是水路,从淮水运入泗水,再转入菏水。
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
北起淮河,东南到海之地是扬州。彭蠡之域已经汇成了湖泊,作为每年鸿雁南归的栖息之地。
三江既入,震泽致定。
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在那里入海,太湖水域也就获得了安定。
竹箭既布。其草惟夭,其木惟乔,其土涂泥。田下下,赋下上上杂。
现在遍地长满竹林,到处尽见美盛的芳草、高大苍翠的乔木。这里的土壤湿润,田地列在第九等,赋税则为第七等,有时可以居第六等。
贡金三品,瑶、琨、竹箭,齿、革、羽、旄,岛夷卉服,其篚织贝,其包橘、柚锡贡。
这一州的贡品是三种成色的铜,以及瑶、琨等美玉和宝石,还有竹材、象牙、异兽之革、珍禽之羽、旌牛之尾和岛夷族所献的一种称为 卉服 的服饰,以及装在筐子里进贡的贝形花纹的锦缎,和妥加包装进贡的橘子、柚子。
均江海,通淮、泗。
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这个地区有长江、汉水注入大海。
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
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业已疏导,云泽、梦泽也治理好了。
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
这里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中,即第八等,赋税居上下,即第三等。
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维箘簬、楛,三国致贡其名,包匦菁茅,其篚玄纁玑组,九江入赐大龟。
进贡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椿木、柘木、桧木、柏木,还有粗细磨石,可做箭头的砮石、丹砂,特别是可做箭杆的竹子箘簬和楛木是汉水附近三个诸侯国进贡的最有名的特产,还有包裹着和装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时滤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着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丝带。有时根据命令进贡九江出产的大龟。
浮于江、沱、涔、汉,逾于雒,至于南河。
进贡时,经由长江、沱水、涔水、汉水,转行一段陆路再进入洛水,然后转入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荷泽,被明都。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疏通注入黄河,荥播也汇成了一个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
其土壤,下土坟垆。
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低地则是肥沃坚实的黑土。
田中上,赋杂上中。
田地属中上,即第四等,赋税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时居第一等。
贡漆、丝、絺、纻,其篚纤絮,锡贡磬错。浮于雒,达于河。
进贡漆、丝、细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按命令进贡治玉磬用的石头,进贡时走水路,经洛水进入黄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种了,沱水、涔水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在和夷地区治水也取得了成效。
其土青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
这里的土质是青黑色的,田地属下上,即第七等,赋税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时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
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貍。
贡品有美玉、铁、银、可以刻镂的硬铁、可以做箭头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
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织皮族的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再从潜水船运,进入沔水,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到达京城。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经治理已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着也汇入渭水,还有沣水同样汇入渭水。
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
荆山、岐山的道路业已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
原隰厎绩,至于都野。
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绩,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
三危既度,三苗大序。
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为顺服。
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
这里的土质色黄而且松软肥沃,田地属上上,即第一等,赋税居中下,即第六等。
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贡品是美玉和美石。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水路,顺流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会集到渭水湾里。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时西戎各国也归服了。
道九山:汧及岐至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
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
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
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
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
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
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
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
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
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
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
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 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赋税职掌各尽其责,各地均要征收赋税,征缴赋税要谨慎,以土地肥瘠为标准,在中国九州之内征取。在九州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并命令说: 要以崇敬我的德业为先,不得违背我的各种措施。
今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皋陶作士以理民。
皋陶担任执法的士这一官职,治理民众。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
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块儿在舜帝面前谈话。
皋陶述其谋曰: 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皋陶申述他的意见说: 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高明,臣下团结。
禹曰: 然,如何?
禹说: 很对,但应该怎样做呢?
皋陶曰: 於!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 禹拜美言,曰: 然。
皋陶说: 哦,要谨慎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使各部族敦厚亲爱,顺从有序,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到远处,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 对。
皋陶曰: 於!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 吁!
皋陶说: 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 禹说: 呵!
皆若是,惟帝其难之。
都像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会感到困难的。
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当地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爱,黎民百姓都会爱戴你。
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驩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语伪善谄媚的小人呢?
皋陶曰: 然,於!
皋陶说: 对,是这样。
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
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现在就来谈谈这九德。
乃言曰: 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谦,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
他接着说道: 九德始于行事,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坚定,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断而又讲求实效,强势而又讲道理,发扬这九德,并长期坚持,那就好了!
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
能每日宣明其中三种品德,早晚谨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
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
每日严肃地恭敬实行六种品德,认真辅佐王事,诸候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国。
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
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办理自己的政务。
毋教邪淫奇谋。
不要让歪门邪道诡计得逞。
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
如果让不合适的人居于官位,就叫做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上天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分别惩处。
吾言厎可行乎?
我讲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
禹曰: 女言致可绩行。
禹说: 如果按你的话行事,一定会做出成绩的。
皋陶曰: 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皋陶说: 我才智浅薄,只是希望有助于推行治天下之道。
帝舜谓禹曰: 女亦昌言。
舜帝对禹说: 来吧,禹,你也说说你的高见。
禹拜曰: 於,予何言!
禹谦恭地行了拜礼,说: 哦,我说什么呢?
予思日孳孳。
我整天考虑的是勤恳努力的工作。
皋陶难禹曰: 何谓孳孳?
皋陶追问道: 怎样才叫勤恳努力?
禹曰: 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
禹说: 洪水滔天,浩浩荡荡,环绕着高山,淹没了丘陵,百姓深受水害。
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
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作了标志。
与益予众庶稻鲜食。
我和益一起,给黎民百姓稻粮和新鲜的肉食。
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
疏导九条河道引入大海,又将田间沟渠引入河道。
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和稷一起赈济吃粮都困难的百姓。
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
粮食匮乏的时候,从有富余粮食的地区调济粮食给粮食匮乏的地区,或者叫百姓迁到有粮食的地区居住。
众民乃定,万国为治。
民众安定下来了,各诸侯国也都治理好了。
皋陶曰: 然,此而美也。 禹曰: 於,帝!
皋陶说: 是啊,这些是你的巨大业绩。 禹说: 啊,帝!
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
作为万民之主,您可要谨慎,举止要稳妥恰当,辅之以德,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
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
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天的命令,上天将一再赐给你好运。
帝曰: 吁,臣哉,臣哉!
舜帝说: 啊,得力之臣呀,得力之臣!
臣作朕股肱耳目。
得力之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
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
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
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
我要观察古人的形象及日月星辰,制作服饰上的等级图案,你们要仔细辨明。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
我想通过聆听六律、五声、八音,以此来考察那里政治是否荒废,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见,你们要仔细地辨听。
予即辟,女匡拂予。
我的言行如有不正当的地方,你们要纠正我。
女无面谀,退而谤予。
你们不要当面奉承,回去之后却又指责我。
敬四辅臣。
我敬重前后左右辅佐大臣。
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 禹曰: 然。
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们就会被清除了。 禹说: 对。
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您如果不这样,好人坏人全都混同起来不分,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帝曰: 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
舜帝说: 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桀傲骄横,只顾放浪游乐,在无水的陆地上行船,聚众在家里干淫乱之事,以致再不能继承帝位。
禹曰: 予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对这种人我决不听之任之。 禹说: 我娶涂山氏的女儿时,只经四天婚期就又去治水了,我的孩子启从生下来我未曾抚育过,所以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
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
我帮助帝王设置了五服,范围达到五千里,天下十二州都任命了长官,疆域外近四海,在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首领,他们各尽职守,都有功绩,只有三苗凶顽,没有功绩,希望帝王您记着这件事。
帝曰: 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舜帝说: 用我的德教来开导,那么凭你的工作就会使他们归顺的!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
皋陶由此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学习禹。
不如言,刑从之。
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法。
舜德大明。
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更大地发扬。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这时,夔奏起音乐,祖先之灵降临欣赏,诸侯们相互礼让,鸟兽在宫殿周围飞翔、起舞,《箫韶》奏完九遍,凤凰被召来了。群兽都舞起来,百官忠诚合谐。
帝用此作歌曰: 陟天之命,维时维几。
舜帝于是歌唱道: 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
乃歌曰: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又唱道: 股肱大臣精神昂扬,天子奋发向上啊,百官事业也兴盛啊!
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 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
皋陶作揖叩首高声说道: 您可记住啊,要带头努力尽职,谨慎对待您的法度,认真办好各种事务!
乃更为歌曰: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于是也接着唱道: 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啊!
又歌曰: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又唱道: 天子胸中无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万事都败坏啊!
帝拜曰: 然,往钦哉!
舜帝拜答说: 对!以后我们都要努力办好各自的事务!
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这时候天下都推崇禹精于尺度和音乐,尊奉他为山川众神之主,意思就是能代山川之神施行号令的帝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
十七年而帝舜崩。
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
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
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
而后举益,任之政。
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
以天下授益。
把天下传给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服丧三年完毕,益又把帝位让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等到禹逝世,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但由于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 吾君帝禹之子也。
所以,诸侯还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 我们让禹帝的儿子做君王。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子。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启登临帝位后,有扈氏不来归从,启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战一场。
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 嗟!
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启说: 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六军将领们,我向你们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
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如今我恭敬地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
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
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车右的剑手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就是不服从命令。
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
驭手不能使车马阵列整齐,也是不服从命令。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
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而且要把他们的妻子儿女一起杀掉。
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于是消灭了有扈氏,天下都来朝拜。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
夏后帝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
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帝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结果被羿放逐,丢了国家,他的五个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没有等到,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
太康逝世后,他的弟弟中康继位,这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乱了。
胤往征之,作《胤征》。
胤奉命去征讨他,作了《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
中康逝世以后,他的儿子帝相继位。
帝相崩,子帝少康立。
帝相逝世,他的儿子帝少康继位。
帝少康崩,子帝予立。
帝少康逝世,他的儿子帝予继位。
帝予崩,子帝槐立。
帝予逝世,他的儿子帝槐继位。
帝槐崩,子帝芒立。
帝槐逝世,他的儿子帝芒继位。
帝芒崩,子帝泄立。
帝芒逝世,他的儿子帝泄继位。
帝泄崩,子帝不降立。
帝泄逝世,他的儿子帝不降继位。
帝不降崩,弟帝扃立。
帝不降逝世,弟弟帝扃继位。
帝扃崩,子帝廑立。
帝扃逝世,他的儿子帝廑继位。
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帝谨逝世,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为帝,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
帝孔甲继位后,喜好鬼神方术,干淫乱的事。
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诸侯相继背叛了他。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
上天降下两条神龙,一雌一雄,孔甲喂养不了它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饲养的人。
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陶唐氏已经衰败,有个后代叫刘累,从会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就去侍奉孔甲。
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
孔甲赐给他姓御龙氏,让他来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
龙一雌死,以食夏后。
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做成肉酱拿来献给孔甲吃。
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夏后孔甲派人来要龙,刘累害怕,逃走了。
孔甲崩,子帝皋立。
孔甲逝世后,他的儿子帝皋继位。
帝皋崩,子帝发立。
帝皋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发继位。
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帝发逝世,他的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帝桀在位时,因为自从孔甲在位以来,诸侯就有很多相继叛离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伤害百官,百官不堪忍受。
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
桀召来汤,把他囚禁在夏台,后来又放了他。
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汤修行德业,诸侯都来归附,汤就率兵去征讨夏桀,夏桀逃到鸣条,最后流放而死。
桀谓人曰: 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桀对人说: 我后悔当初没有索性把汤杀死在夏台,以致使我落到这个下场。
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这样,汤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领有天下。
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汤封了夏的后代,到周朝时,把他们封在杞地。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国号为姓,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据说孔子曾校正夏朝的历书,学者们有许多传习《夏小正》的。
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从虞舜、夏禹时代开始,进贡纳赋的规定已完备。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固葬焉,命曰会稽。
有人说禹在长江南会聚诸侯,因为是在考核诸侯功绩时死的,就葬在那里了,所以,把埋葬禹的苗山改名为会稽山。
会稽者,会计也。
会稽就是会计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