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本纪 孝武本纪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中子,他的母亲是王太后。
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
孝景四年,武帝以皇子得身份受封为胶东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
孝景七年,栗太子被废为临江王,胶东王被立为太子。
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
孝景帝在位十六年崩逝,太子即位,就是孝武帝。
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孝武帝即位之初,尤其注重对鬼神的祭祀。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
建元元年,汉朝已经建立六十余年,天下太平无事,官员们都希望天子举行封禅大典并改定新的岁首和服色制度。
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
而皇上也十分崇信儒家的学术,招纳有才学的人,赵绾、王臧等人就以有学问而被封为公卿,他们想效法古代建议天子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并作为诸侯朝见天子的地方,他们草拟的巡狩、封禅、改革历法服色的计划还没完成。
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遇上窦太后喜好黄帝及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的学术,派人暗中伺察得赵绾等人的非法谋利的事迹,召赵绾、王臧来追究案情,赵绾、王臧自杀,他们提议的兴办的许多举措都被废除。
后六年,窦太后崩。
六年后,窦太后去世。
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第二年,皇帝征召了学识渊博之士公孙弘等人。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
第二年,皇上初次来到雍县,在五畤进行了郊祭。
后常三岁一郊。
以后经常隔三年举行一次郊祭。
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
当时皇上请到一个神君,将她供奉在上林苑中的蹄氏观。
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
这个神君其实是长陵的一个女子,因儿子死了悲哀而死,死后显现神灵于她的妯娌宛若身上。
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宛若就在自己的家里供奉她,后来很多人去祭祀。
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
皇帝的外祖母平原君也去祭祀国,此后她的子孙因此作了显赫的大官。
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武帝即位后,就用厚礼将她延请至宫中立祠供奉。可是只听到她说话的声音,却看不到她的人。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当时李少君因懂得祠灶致福,辟谷不火食,导引神气和长生不老之术谒见皇上,皇上非常尊敬他。
少君者,故深泽侯入以主方。
李少君是已故深泽侯推荐来管理方术之事的。
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
他隐瞒自己真实的年龄和出生的地方,常说自己年纪七十,能驱使鬼物,使人长生不老。
其游以方遍诸侯。
他到各处游历,靠着方术广交诸侯。
无妻子。
他没有妻儿。
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帛衣食。
人们听说他能驱使鬼物,还能使人长生不老,争相赠送物品给他,因此他有很多的金钱、丝织品、衣服和食物。
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
人人都以为他不治理产业而富裕,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就更加相信他,争相侍奉他。
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李少君凭借着善于方术,擅于巧妙地猜度隐盖的事物,说中人的一些隐私。
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
他曾随和武安侯田蚡宴饮。同座中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于是说自己和老人的祖父游览射箭的地方,老人在小时候曾跟在祖父身边,认得那个地方,这使满座宾客都很惊讶。
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
有一次,李少君见到皇上,皇帝藏有一件旧铜器,问少君。
少君曰: 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
少君说: 这件铜器曾经在齐桓公十年时陈列在柏寝台。
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
随即察看铜器上所刻的字,果然是齐桓公时代的器物。
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整个宫中的人都非常惊讶,以为少君是神,是有几百岁的人。
少君言于上曰: 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少君对皇上说: 祀灶就可以招来神灵,就能使丹砂变成黄金,黄金炼成后,用来制造饮食器具,使用这种器具既可以延年益寿,长寿了就可以见到海中蓬莱山上的仙人,见到仙人后举行封禅大典,就能长生不老,黄帝就是这样的。
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
我曾游历海上,见到安期生,他拿了枣子给我吃,像瓜那样大。
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安期生是仙人,能来往蓬莱山中,他只见跟他的道术相合的人,不合的人就隐匿不见。
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于是天子亲自祭祀灶神,并派遣方士到东海访求蓬莱山及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并做化丹砂等药剂为黄金的事。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
过了很久,李少君患病死去。
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天子以为他是变化飞升而不是死去,便叫东莱郡属吏宽舒继承学习少君的方术,寻求蓬莱山及安期生,未能觅得,而沿海一带燕国和齐国怪诞迂阔的方士们争相效仿,相继地上书谈论神仙的事。
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曰: 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
毫县人薄诱忌上奏祭祀泰一神的方法,说: 天神中最尊贵的就是泰一神,泰一的辅佐神是五帝。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用太牢具,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古时天子春、秋二季在东南郊祭泰一神,用牛、羊、猪三牲全备的太牢祭祀七天,并在祭坛的八方设置代鬼神行走的信道。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于是天子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建立他说的这种祠坛,常常依照薄诱忌的方法祭祀。
其后人有上书,言 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
后来有人上书,说 古时天子每三年用太牢祭三一之神:天一神、地一神、泰一神 。
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忌泰一坛上,如其方。
天子允许了,命太祝依照这种方法领祀于谬忌奏建的泰一坛上。
后人复有上书,言 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ǔ马;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 。
后来又有人上书,说 古时天子常在春、秋二季举行除灾求福的祭祀,祭祀黄帝用一枭及一破镜;祭冥羊神用羊;祭马行神用一青牡马:祭泰一、皋山山君及地长神用牛;祭武夷君用于鱼;祭阴阳使者用一牛 。
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坛旁。
天子命令祠官依照这个方法领祭,在谬忌奏建的泰一坛旁边祭祀。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
后来,天子的宫苑中养有白鹿,有人说以其皮制作皮币,可以引发祥瑞感应,就又铸造白金币。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 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
到了第二年,天子在雍县举行郊祭,捕获了一头独角兽,像麃的样子,主管官员说: 陛下恭敬地举行郊祀,上天回报您的供奉,就赐与一独角兽给您,这应该就是麒麟!
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
于是把它进献五畤,每畤添加了一头牛,予以焚烧,以报答天赐。
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
为此,赐给诸侯白金,示意这吉祥的先兆应合于天地之意。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县偿之。
由此济北王以为天子将要举行封禅大典,就上书献泰山及旁边的县邑,天子接受了,另外赐给他其他县邑作为补偿。
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
常山王有罪被废黜,迁于房陵,皇帝就封他的弟弟为真定王,以延续对其祖先的祭祀,并把常山设置为郡。
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此后,五岳就都在天子直接管辖的郡内了。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
第二年,齐人少翁凭借通鬼神的方术觐见皇上,皇上最宠爱的王夫人死了,少翁用方术在夜间招来王夫人及灶神的形貌,天子从帷帐中看见了王夫人。
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
于是授予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了很多东西给他,并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接待他。
文成言曰: 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文成将军说: 皇上如果想要与神交往,宫室、被服等生活用品和神用的不一样,神灵就不会降临。
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于是制造了画有云气的车子,在不同的日子驾驶不同颜色的车子驱除恶鬼,又兴建甘泉宫,宫室中间是台室,画着天一、地一、泰一等众多神灵,摆置祭器用具以招来天神。
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又过了一年多,少翁的方术越来越不灵验,神仙一直没有到来。
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
文成将军就写了一些字在一块帛上,让牛吃掉,并装作自己毫不知情,对别人说这头牛腹中有怪异,杀牛观看,取得帛书,书上所说甚为怪诞,天子怀疑,又从字体认出执笔书写的人,考问此人,果然是伪书,于是诛杀文成将军,并将这件事隐瞒了下来。
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在此之后又营建柏梁台、铜柱及承露仙人掌等。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
文成死后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宫病得很严重,巫医各种方药无所不用,都无法治愈他的病。
游水发根乃言曰: 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
有个叫游水发根的人上书说: 上郡有一个巫师,病中鬼神就附在了他身上。
上召置祠之甘泉。
皇上把他召来,安置在甘泉宫。
及病,使人问神君。
等巫师生病的时候,就派人问神君。
神君言曰: 天子毋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
神君说: 天子不用忧虑病情,等病好了一些,请您振作精神和我在甘泉相会。
于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
于是天子的病好了很多,亲自去甘泉宫祭祀,病就完全好了。
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
天子大赦天下,安置神君于寿宫。
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
神君中最尊贵的是泰一,辅佐叫大禁、司命等,都跟随着他。
非可得见,闻其音,与人言等。
这些神君的样子是看不见的,但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和人的声音一样。
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
有时去有时来,来的时候就有飒飒的风声。
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
神君们居住在室内帐帷中,有时白天讲话,但常常是在晚上。
天子祓,然后入。
天子举行了除灾去邪的仪式,然后进入室中。
因巫为主人,关饮食。
天子把巫师当为主人,让他关照神君的饮食。
所欲者言行下。
神君所想要的东西说出来后,就交与下面办理。
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
又建寿宫、北宫,张挂羽旗,陈设供神用具,以尊贵的礼节厚接神君。
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 画法 。
神君所说的话,皇上命人纪录下来,命名为 画法 。
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
但神君所说的话,都是世俗人知晓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而天子却独自喜欢。
其事秘,世莫知也。
这些事都很隐秘,不为世人所知。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
三年后,主管官员建议应该用上天所降的祥瑞来命名年号,不应用一二来计数。
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
第一个纪元年称为建元,第二个季元年因有长星流光的天瑞,称为元光,第三个纪元因在郊祭时捕获了独角兽,称为元狩。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 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毋祀,则礼不答也。
第二年冬天,天子到雍县郊祭,与群臣商议说: 现在我亲自郊祭上天,但还未祭拜地神后土,这与礼数不合。
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等议: 天地牲角茧栗。
主管官员与太史令司马谈、祠官宽舒等议论说: 祭天地的小牛,它的角要像蚕茧、栗子那样的小。
今陛下亲祀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
现在陛下亲祭后土,后土应在泽中圆形的高地上建五个坛,每个祭坛要用一头小黄牛为大牢进行祭祀,祭祀完后,祭品全部都要埋掉,陪祭的人也要穿黄色的衣服。
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
于是天子驾车东行,依照宽舒等人议定的办法,在汾阴高丘上立后土祠,皇帝亲自望后土而拜,与祭祀上天的礼仪一样。
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
祭祀完毕后,天子就到荥阳,然后返回长安。
过雒阳,下诏曰: 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
经过雒阳的时候,下诏书说: 夏、商、周三个朝代距现在已经很久远了,太过遥远的后代也难以存留,以三十里的地区封给周的后代为周子南君,以祭祀周先王。
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
这年,天子开始巡视各郡县,逐渐扩展到泰山。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
这年的春天,乐成侯上书举荐栾大。
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毋子。
栾大是胶东王刘寄宫里的宫人,原先和文成将军在同一个师傅那学艺,后来就成为主管胶东王方药的官员,当时乐成侯的姐姐是康王的王后,没有儿子。
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
康王去世后,别的姬妾的儿子被立为嗣王。
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
康后有淫乱的行为,和新王不和,互相用法律来危害对方。
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
康后听说文成将军已死,自己想讨好皇上,便派栾大靠着乐成侯的关系求见皇上谈论方术。
天子既诛文成,后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天子自从杀了文成侯,也后悔这么早就让他死了,他的方术没有完全传下来。
及见栾大,大悦。
等到看见栾大时,皇帝大为高兴。
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
栾大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说话周到而有策略,又敢说大话,神色自若。
大言曰: 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
他说: 我曾往来于海中,看见安期生及羡门等仙人。
顾以为臣贱,不信臣。
但他们都以为我地位低,并不相信我。
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予方。
又认为康王仅仅是个诸侯,不值得给予方术。
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
我曾数次向康王进言,可是康王并不肯任用我。
臣之师曰: 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
我的老师曾说: 黄金可以炼成,河堤溃决也能堵住,不死的药可以得到,仙人也能招来。
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
我只是怕得到像文成那样的结局。那么所有方式都会闭口不言了,怎么敢说方术呢!
上曰: 文成食马肝死耳。
皇帝说: 文成是吃了马肝而死的。
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
你如真能研究出神仙的方术,我有什么可以吝惜的呢!
大曰: 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
栾大说: 我老师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人去求他。
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
陛下一定要请他来的话,就要让使者有尊贵的身份,使他有亲眷,用宾客的礼对待,不要鄙视,让各人佩戴他的印信,这样才能使之和神人交谈。
神人尚肯邪不邪。
神人尚有肯来或不肯来的可能。
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
让使者尊贵起来,这样才可以请来神人。
于是上使先验小方,斗旗,旗自相触击。
于是皇帝叫他试验小方术,他表演了斗棋,让这些棋子自己互相碰击起来。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
当时,皇上正为黄河决堤的事情有幸,而黄金又未炼成,就拜栾大为五利将军。
居月余,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
过了一个多月,栾大就得了四个金印,佩戴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
制诏御史: 昔禹疏九江,决四渎。
皇上给御史下诏书说: 从前禹疏浚九江,开通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渎。
间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
近来黄河泛滥,从水边高地淹到广阔的平原,修堤的劳役不能停息。
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
我统治天下二十八年,上天倘若要赐我贤才之士,应该就是栾大这样能通天意的人。
《干》称 蜚龙 , 鸿渐于般 ,意庶几与焉。
《易经·乾卦》说的 飞龙 ,是说君主居于王位; 鸿渐于般 ,是说渐渐地达到磐石似的安定。
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
这意思和我得到五利是差不多相似的。为此将二千户之地封给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
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
赐予栾大甲等第宅,僮仆千人,并把天子所坐的车子,不用的车马、帷帐、器具充满了他的家。
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
又将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他,送黄金万金,将她的封号改为当利公主。
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所给,连属于道。
天子还亲自到五利将军的府第。派去慰问和询问他所需物品的使者,络绎不绝于道路。
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
从皇帝姑母和将相以下的人,都在家中置酒款待,献赠礼物。
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 天道将军 ,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
于是天子又刻 天道将军 的玉印,派使者穿羽衣,夜晚站在白茅上,五利将军也穿羽衣,站在白茅上来接受此玉印,表示他不是臣子。
而佩 天道 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
而所以佩戴 天道将军 印,意思是将要为天子引导天神。
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
于是五利常在家中夜晚祭祀,想使神仙下临。
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
神仙未到,百鬼却来聚集。他颇能驱使这些聚集来的百鬼。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以后他就整治行装,往东入海,寻求他的师傅去了。
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栾大见皇上不过几个月,就佩戴了六枚印,高贵的地位,尊贵足以震动天下,使得沿海燕、齐之间的方士都兴奋起来,说自己有秘方,能够招来神仙。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
这年夏天六月中,汾阴有个叫锦的巫师,在魏脽后土祭坛界址旁边为民家祭祠,看见地上隆起形状像弯钩一样,就扒开土地来看,结果得到了一只鼎。
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毋款识。怪之,言吏。
这个鼎比普通的鼎大得多,上面雕刻有花纹,但没有文字,巫师觉得奇怪,就将这件事报告官吏。
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官吏又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河东太守胜,胜就将此事上奏于天子。
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
天子派遣使者调查巫师锦所得的鼎,没有发现虚假诡诈,于是按照礼仪祭祀,就把鼎迎接到甘泉宫,百官从行,皇上准备将它献给天帝。
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盖焉。
到中山的时候,天气晴热,有黄云覆盖在上方。
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
这时有一头麃经过,皇上亲自射获,就用它来祭祀。
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
回到长安时,公卿大夫纷纷议论请求尊奉宝鼎。
天子曰: 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
天子说: 近来黄河泛滥,已有好几年谷物收成不好,所以我才出巡前往各郡县祭祀后土,为百姓祈求丰收。
今年丰庑未有报,鼎曷为出哉?
今年丰收了,却尚未举行祭祀酬拜地神,鼎为什么出现呢?
有司皆曰: 闻昔大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
主管官员都说: 听说从前太帝制造了一个神鼎,一表示一统,意思是天地万物归终于一。
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
黄帝一共造了三个宝鼎,象征天、地、人。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
大禹收集九州的铜,铸成了九个鼎,这些鼎都曾经烹饪牲牢而祭祀上天。
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
每逢遇到圣主鼎才出现,以后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社稷亡后,鼎就埋没隐藏而不见了。
《颂》云: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骜,胡考之休。
《周颂》所谓 察看自堂上到门墙的祭器有否洗濯,检查自羊到牛的祭牲是否肥壮,审视大鼎和小鼎里外是否洁净,不喧哗,不傲慢,虔敬地祭祀,就能得到福禄和长寿 。
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
现在鼎到了甘泉,光辉和润,有如飞龙变幻,承受的吉祥会无穷无尽。
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飨。
这与在中山时出现的黄白祥云相合,车盖上空的黄白云气,形如兽,实为祥瑞,又大弓四箭射中潏兽,都集中在祭坛下,为报谢天恩陈列丰盛的祭品。
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以合明应。
只有受命统治天下的帝王,才能心知天意,所做的事情合于上天的德行,这个鼎应进献于宗庙的祖先,藏于甘泉天帝的宫廷,以符合明显的瑞应。
制曰: 可。
天子下诏说: 可以。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前往海上寻求蓬莱的人,都说蓬莱不远,而不能到达的原因,大概是因不曾看见仙山上的云气,于是皇帝派擅长望气的官员协助观察云气出现。
其秋,上幸雍,且郊。
这年秋天,皇上来到雍县,准备举行郊祭。
或曰: 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
有人说 五帝不过是泰一的辅佐,应该立泰一祠,由皇上亲自进行郊祭 。
上疑未定。
皇上迟疑不决。
齐人公孙卿曰: 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
齐人公孙卿说: 今年获得宝鼎,今年冬天的辛巳日正好是朔日初一,这和黄帝得宝鼎的时间相同。
卿有札书曰: 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
公孙卿藏有的一本木简书上说: 黄帝在宛朐得到宝鼎,并询问鬼臾区。
区对曰: 帝得宝鼎神䇲,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
区回答说: 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在己西年初一早晨冬至,得到天象来纪元,它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
于是黄帝迎日推䇲,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
于是黄帝计算未来的日子,用算策推算朔望,从那以后大概每二十年得初一早晨冬至,他一共做了二十次推算,共计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升天。
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 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
公孙卿想通过所忠的关系上奏皇上,但所忠看他的书荒诞不经,怀疑是他胡乱写成的,婉言谢绝说: 关于宝鼎的事,早已解决了,还上书能有什么用呢?
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召问卿。
公孙卿又托皇上的宠爱小臣奏上,皇上大为喜悦,召见公孙卿询问。
对曰: 受此书申功,申功已死。
公孙卿回答说: 我从申功那里得到此书,他已经死了。
上曰: 申功何人也?
皇上问: 申功是什么人?
卿曰: 申功,齐人也。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
公孙卿说: 申功是齐地人,和安期生有往来,并接受了黄帝的教诲,这没有记载,只有这个鼎有记载。
曰 汉兴复当黄帝之时。
上面说: 汉朝兴起,又相当于黄帝得鼎之际。
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
汉代的圣君应在高祖的孙子或曾孙。
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
宝鼎出现就能和神人交往,要举行封禅。
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 。
以前封禅的有七十二王,只有黄帝能上泰山封禅。
申功曰: 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
申功说:汉皇帝也应上泰山封禅,上去封禅就能成仙升天。
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
黄帝时有一万诸侯,神灵得封的占七千。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天下名山有八座,而三座在蛮夷境内,五座在中国。
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中原地区的五座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和东莱山,都是黄帝时常游息和神仙相会的地方。
黄帝且战且学仙。
黄帝一面作战一面学神仙的道术。
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
恐怕百姓反对他的神仙之道,所以坚决斩杀反对鬼神的人。
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
一百多岁后,才得与神仙相通。
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
黄帝到雍县郊祀上天,住了三个月。
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
鬼臾区号大鸿,死后葬在雍县,所以鸿家就是他的墓。
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
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上万的神灵。
明廷者,甘泉也。
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
所谓寒门者,谷口也。
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黄帝开采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鼎。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鼎铸成后,有垂着须髯的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黄帝骑上后,群臣和后宫后妃跟着骑上龙的有七十余人,龙即飞上天去。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
其余的小臣不能上,都抓着龙须不放,龙须被拔落,黄帝的弓也掉下来。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百姓们仰望着黄帝已经上天,就抱着弓和龙须号陶大哭,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叫做鼎湖,那张弓叫乌号。
于是天子曰: 嗟乎!
于是天子说: 唉!
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如果我能像黄帝那样,我看离开妻子像脱鞋一样容易。
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
就任命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向东前往太室山迎候神仙。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空桐,幸甘泉。
皇上接着去雍县郊祀上天,到了陇西,再西行登上崆峒山,然后回到了甘泉。
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坛放薄忌泰一坛,坛三垓。
命祠官宽舒等筹建泰一祠坛,祭坛仿照薄忌所说的泰一坛的形式,一共分为三层。
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
五帝的祭坛都环列在泰一坛的下面,各自依照它们所属方位,黄帝在西南方,修筑了八条鬼神通道。
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牦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餟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
泰一坛所用的祭品,和雍县的祭祀并无二至,再加甜酒、枣子、干肉一类的东西,杀一头牦牛,作为俎豆牢具礼器中盛着的祭品,而五帝只有用俎豆盛着进献的祭品和甜酒,五帝坛下的四面,连续祭礼随从的群神和北斗。
已祠,胙余皆燎之。
祭祀结束,剩余的供祭祀用的祭品全部被烧掉。
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
祭祀用的牛是白色的,祭祀的时候要把鹿放在牛的肚中,猪又放在鹿的肚中,然后浸泡在水里。
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祭日神要用一头牛,祭月神要用一只羊或一头猪。
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祭祀泰一神的司祭官员穿紫衣和绣花的衣服,祭祀五帝的祝官的礼服颜色要严格遵照五帝所属的颜色,祭日神要穿赤色衣,祭月神要穿白色衣。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冬至,黎明时分,天子就开始郊祭泰一神。
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泰一如雍礼。
早晨祭日神,夜晚祭月神,行拱手礼;而祭拜泰一神则遵照雍县的郊祀礼。
其赞飨曰: 天始以宝鼎神䇲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
祭祀的祝词说: 上天开始将宝鼎和神策授与皇帝,一个月接着一个月,终而复始,皇帝就在这里恭敬地拜见。
而衣上黄。
祭祀用的礼服是黄色的。
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
祭祠时火炬排列满坛,坛旁摆放着烹炊用具。
有司云: 祠上有光焉。
主管官员说 祠坛上有光芒出现 。
公卿言: 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
公卿们说 皇帝开始在云阳宫郊祀祭拜泰一,主管官员捧上六寸的大壁,献上肥壮的牛,供众神享用。
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
那天夜晚出现了美丽的光彩,到了白天,有黄色的云气上升,与天空连成一片 。
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 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
太史公、祠官宽舒等说: 神灵显示的美丽的光彩,是保佑多福的吉兆,应该在这光彩照耀的区域内建立泰畤坛,作为天降祥瑞的明显应验。
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命令太祝掌管秋天和腊月间祭祀。天子每三年郊祭一次。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 灵旗 。
这年秋天,为了征伐南越,向泰一神祷告,用牡荆做旗柄,在长条形的旗子上画日月北斗和腾空而起的龙,象征天一三星,为祭祀泰一神的前导旗帜,称之为 灵旗 。
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
为兵事而祷告时,太史手捧灵旗指向所要征伐国家的方向。
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随验,实无所见。
五利将军虽是使者却不敢入海求仙,只是去往泰山祭祀,皇上派人暗中尾随检察,发现它实际上什么也没见到。
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
五利将军谎称见到他的老师,实际上他的方术已穷尽,多数不能应验。
上乃诛五利。
皇上于是杀了五利。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
这年冬天,公孙卿在河南恭候神灵,说在缑氏城上看到仙人的脚印,有一种像野鸡的动物,在城上走来走去。
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
天子亲自到缑氏城察看脚印。
问卿: 得毋效文成、五利乎?
问公孙卿: 你该不会仿效文成、五利欺骗我吧?
卿曰: 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
公孙卿说: 仙人不是有求于人主,而是人主有求于他。
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
求仙人之道如果不稍微放宽延长些时日,神仙是不会来的。
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
说起求神这种事,好像很迂阔荒诞,但也只有积年累月才可请来神仙。
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于是各郡国都修筑街道,修建宫观和名山上的神祠,期望天子驾临。
其年,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
这年,已经灭了南越,皇上的宠臣李延年因为擅长音乐得以觐见皇帝。
上善之,下公卿议,曰: 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
皇上很赞赏,让公卿大臣讨论,说: 民间祭祀尚且有鼓舞音乐,现在郊祀却没有乐章,难道这样合适吗?
公卿曰: 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
公卿们说: 古时祭祀天地都有乐章,这样才能以礼祭祀神灵。
或曰: 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又有人说: 泰帝使素女弹奏有五十根弦的瑟,音调悲切,泰帝让她停下,但她却无法自止,所以破开她的瑟为二十五弦。
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于是为讨伐南越的胜利而举行赛祭,祷告祭祀泰一、后土,开始使用音乐和歌舞,又增招歌童,制作二十五弦的瑟及箜篌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其来年冬,上议曰: 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
第二年冬天,皇上提议说: 古时候的帝王先用兵犒赏军队,然后举行封禅。
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
于是皇帝北出巡视朔方,统率十余万士卒,回来时在桥山祭黄帝陵,在须如时以酒食犒赏军队。
上曰: 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
皇上问: 我听说黄帝没有死,可是现在却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
或对曰: 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有人回答说: 黄帝己成仙上天,他的臣子们把他的衣服帽子葬在了这里。
即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
皇帝到了甘泉,为了将在泰山举行封禅,先将这一特别事件祭告泰一神。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
自从得了宝鼎,皇上就和公卿、儒生讨论封禅的事。
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
封禅典礼由于很久没有举行了,几近失传,没有人知道它的礼仪,儒生们就采取《尚书》、《周官》、《王制》等书上所记载的望祭、射牛的事情作为封禅的仪式。
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 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齐人丁公九十多岁了,对皇上说: 封,应该是长生不死的意思,秦皇帝不能在泰山封祀,陛下一定要上去,先缓慢地上去,如果没有风雨,就可以上去封祀了。
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
皇上于是命令儒生们练习射牛,草拟封禅的仪式。
数年,至且行。
几年后,到了将要举行封禅典礼的时候。
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
天子既已听了公孙卿和方士的话,黄帝以上的封禅,都会引来一些能与神仙相通的怪异之像,所以想仿效黄帝接见神仙人蓬莱方士之法,让自己的德行高于世俗,与九皇相媲美,又采用儒家的说法来文饰外表。
群儒既以不能辩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
儒生们既不能明辨封禅之事,又牵扯拘泥于《诗》《书》古文的记载而不敢自由发挥。
上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 不与古同 ,徐偃又曰 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 ,周霸属图封事,于是上绌偃、霸,尽罢诸儒弗用。
皇上把封禅用的器物给儒生们看,儒生们有的说 这和古代不同 ,徐偃也说 太常诸生所行的利益不如鲁人好 ,周霸会集儒生计划封禅的事情,皇帝便贬退了徐偃、周霸,罢黜了这些儒生,全都不予任用。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 万岁 云。
三月,皇上东行到缑氏县,依礼登上嵩山太室山举行祭祀,随行的官员在山下听到好像有人呼喊 万岁 的声音。
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
询问山上的人,山上的人不说;问山下的人,山下的人也不说。
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
皇帝就以三百户封给太室作为供奉祭祠之用,将其命名为崇高邑。
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
接着东行登上泰山,山中的草木还没有长出叶子,就派人把石碑运上山,立在泰山的顶峰。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
皇上接着东巡海上,依礼祭祀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和四时主八神。
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齐人上疏谈论神怪奇方的人数以万计,可是都没有效验。
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
因此皇帝又增派船只,命令谈说海中神仙的几千人都去求访蓬莱仙人。
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
公孙卿拿着使者符节,曾先去名山等候神仙,到了东莱,说在夜间看见一个人,身长数丈,等靠近后就不见了,只看到他脚印特别大,像禽兽的脚印。
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 吾欲见巨公 ,已忽不见。
大臣中有人说看见一个牵着狗的老人,说 我要见天子 ,然后又不见了。
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
皇帝听说有人看见了大脚印,不相信,等到大臣中有人说到老人时,则又深信是仙人。
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
因此,皇帝逗留在海滨,拨给方士们驿车,又派遣数以千计的使者访求仙人。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
四月,皇帝回到奉高,皇帝考虑儒生和方士议论的封禅,各人的说法不同,都不符合常理,难以施行。
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
天子又去到梁父山,依礼祭祀地神。
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
乙卯那天,命令任侍中的儒生头戴白鹿皮帽,穿上插笏的官服,举行射牛仪式。
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
在泰山下的东方设坛祭天,和郊祀泰一的礼仪相同。
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
祭天用的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祭坛下面放着封禅文书,书的内容是秘密的。
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
行礼完毕,天子单独带了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也举行了一番祭天仪式。
其事皆禁。
这些事都禁止外传。
明日,下阴道。
第二天从山北的道路下来。
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角的肃然山举行了祭地仪式,和祭祀后土的礼仪相同。
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
这些封禅仪式,天子都亲自拜祭,身穿黄色祭服,并且都用音乐伴奏。
江淮间一茅三嵴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
用江淮一带出产的有三条脊骨的茅草作为神灵的荐席,用象征五方的五色泥土填满祭坛。
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
放出远方进贡的奇兽飞禽和白色野鸡等物,祭仪格外庄严隆重。
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
兕牛、族牛、犀、象之类都不使用。
皆至泰山然后去。
皇帝一行都是先来到泰山,之后再离开的。
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封禅祭祀的地方,夜晚都似乎有亮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
天子从封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于是制诏御史: 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
天子从封禅之处回来,坐在明堂上,群臣相继祝颂,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说: 我以卑微之体继承了至高无上的权位,兢兢业业,深恐不能胜任。
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
我德行浅薄,不懂得礼乐。
脩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依依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
祭祀泰一神以后,天空似乎出现了祥瑞之光,我好像看到了什么,被这奇异的景象所震惊,想停止祭祀而又不敢,所以登上泰山祭天。
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
到了梁父山,然后于肃然山祭地。
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
从此修德自新,希望与土大夫共同有个新的开始,赐给庶民每百户人家牛一头、酒十石,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孤儿寡妇加赐布帛二匹。
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毋出今年租税。
免除博县、奉高、蛇丘、历城四个地方的徭役,不缴纳当年的租税。
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
大赦天下,和乙卯年的赦令一样。
行所过毋有复作。
凡我经过的地方,免除监外执行的劳役。
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
两年以前犯罪的,都不要再审讯治罪。
又下诏曰: 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又下诏说: 古时天子每隔五年巡狩一次,到泰山祭祀,来朝拜的诸侯都有各自的住所,命令诸侯各自在泰山下修建官邸。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无风雨菑,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
天子既然已经在泰山封禅,没有遇上风雨灾害,方土们又说蓬莱各神山似乎也将找到了,皇上很高兴,认为自己也许能遇到神仙,于是又东行到海边眺望,希望看到蓬莱仙岛。
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
这时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患病,当日就去世了。
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
皇上这才离去,沿着海岸,向北到达碣石,之后从辽西巡视,经过北方边境,到了九原。
五月,返至甘泉。
五月,皇帝回到了甘泉宫。
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主管官员提议将宝鼎出现那年定为元鼎,由于今年举行了封禅大典,年号就定为 元封 ,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
这年秋天,有颗光芒四射的星出现在东井。
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
过了十几天,又有颗光芒四射的星出现在三台宿天区。
望气王朔言: 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
望气的官员王朔说: 我观察天象的时候,只看到此星出现时像葫芦一样,一顿饭的工夫就又隐没了。
有司言曰: 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主管官员说: 陛下建立了汉朝的封禅礼制,上天出现德星作为对您的报答。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
第二年冬天,皇帝前往雍县郊祀五帝,回来时,以拜谢祝祷的仪式祭祀泰一神。
赞飨曰: 德星昭衍,厥维休祥。
祝词说: 德星光芒四射,预示美好吉祥。
寿星仍出,渊耀光明。
寿星一再出现,显示天下安宁,灿烂光明。
信星昭见,皇帝敬拜泰祝之飨。
信星明白显示了国运长久,皇帝恭敬地拜谢祝祷,请享用进献的祭品。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 见天子 。
这年春天,公孙卿说在曾在东莱山看到仙人,那位仙人好像说 要见天子 。
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
于是天子来到缑氏城,任命公孙卿为中大夫。
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
随后来到东莱,停留了好几条,什么也没看见,只看到了大的脚印。
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
皇帝又派遣数以千计的方士访求神怪,采集灵芝药草。
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
这年干旱,皇帝再无出巡的合理理由,便在万里沙祷祀,经过泰山时进行了祭祀。
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沉祠而去。
回去时,到瓠子口,亲自去部署堵塞黄河的决口,逗留了两天,沉下祭品祭祀河神,然后才离开。
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皇帝派两个将军率兵堵塞河道的决口,使河水迁徒,从另外两条河道流过,恢复了大禹治水时河道的原貌。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 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
当时已灭南越,越人勇之对皇帝说 越人有信鬼的风俗,并且每次祭祀时都能见到鬼,往往有效验。
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
从前东瓯王敬鬼,寿高一百六十岁。
后世谩怠,故衰秏 。
后世子孙对鬼怠慢了,所以衰败下来 。
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
于是皇帝命令越巫建立越式祠庙,只有祭台,没有祭坛,用来祭祀天神、上帝、百鬼,用鸡骨卜问吉凶。
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因为皇帝相信这些,所以越祠和鸡卜从哪个时候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公孙卿曰: 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
公孙卿说: 仙人可以见到,只是皇上每次求访都很匆忙,因此见不到仙人。
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
现在陛下可修建楼观,像缑氏城那样,供设肉脯、枣子,应该就能请来仙人。
且仙人好楼居。
而且仙人都喜欢住在阁楼上。
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于是皇上命令在长安建造蜚廉观和桂观,在甘泉宫建造益延寿观,派公孙卿手持符节,陈设供品,迎接仙人。
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
然后又建造通天台,把祭祀用的器具放置台下,准备招来仙人。
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
这时又在甘泉宫修建了前殿,开始扩建许多宫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
夏天,有芝草生在斋房中。
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下诏曰: 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天子由于黄河决口被堵住,兴建了通天台,天上似有神光的瑞应,于是下诏说: 甘泉宫中生出九茎灵芝,大赦天下,免除监外服徒刑的劳役。
其明年,伐朝鲜。
第二年,征伐朝鲜。
夏,旱。
夏天干旱。
公孙卿曰: 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
公孙卿说: 黄帝时举行封祀,就有天旱,为了使封祀坛的土干燥,旱了三年。
上乃下诏曰: 天旱,意干封乎?
皇上于是下诏说: 天旱,意思是天要使封祀坛的土乾燥吧?
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为此,命令天下的百姓隆重地祭祀灵星。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
又过了一年,皇上到雍县郊祭,在通过回中的道路时,去那里进行了巡视。
春,至鸣泽,从西河归。
春天,到达鸣泽,然后从西河返回。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来年冬季,皇上巡视南郡,到江陵而东行,登上潜县的天柱山,依礼祭祀,称这座山为南岳。
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
顺江而行,从寻阳出发,到达枞阳,经过彭蠡,沿江祭祀了这些地方的名山大川。
北至琅邪,并海上。
往北到达琅邪,然后沿海北上。
四月中,至奉高脩封焉。
四月中旬,到达奉高县,举行封禅大典。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
当初,皇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泰山脚下的东北方有古时的明堂遗址,所处位置险峭而不开阔。
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
皇上想在奉高县附近修建明堂,却不知道明堂的制度。
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
济南人公玊带献上黄帝时的明堂图。
《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
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没有墙壁,用茅草盖顶,四周有水沟相同,环绕宫墙的是复道,上有楼,从西南进入殿堂,被称作昆仑道,天子从这里进入,拜祭上天。
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
于是皇上命令奉高县依照公玊带的图佯,在汶上修建明堂。
及五年脩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
到元封五年举行封祀,就在明堂的上座祭祀泰一、五帝,高皇帝的灵位设在对面。
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
用二十头牛祀后土于下房。天子从昆仑道进去,开始按照郊祀的礼仪在明堂拜祭。祭礼完毕,在堂下焚祭余的牲肉。
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颠。
之后,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顶举行秘密祭祀。
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
在泰山脚下祭祀五帝,都依照他们各自的方位,只有黄帝和赤帝是在一起,由主管官员随行祭祀。
泰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在泰山上燃火,山下也都燃火相应。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
又过了两年,正是十一月甲子朔日,早晨与冬至相交,推算历数的人以这一天作为新历法的起点。
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脩封禅。
天子亲自到泰山,在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那天,去到明堂祭祀上天,不举行封禅。
其赞飨曰: 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
祝辞说: 上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
皇帝敬拜泰一。
皇帝恭敬地拜谢泰一。
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皇上又东行来到海边,考察前往海上求仙的人和方士,没有结果,然而还是派遣了更多的人前往,希望能遇到神仙。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
十一月乙酉,柏梁台发生火灾。
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
十二月甲午初一,皇上亲临高里山禅祀,祭祀后土。
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有去到渤海,想以望祀遥祭蓬莱那样的仙山,希望能够前往仙人所在的异域。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
皇上回到京城后,因为柏梁台遭火灾被烧毁,就在甘泉宫上朝,接受郡国的会计簿册。
公孙卿曰: 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
公孙卿说: 黄帝建成青灵台,十二天被烧,黄帝又建造明庭。
明庭,甘泉也。
明庭就是现在的甘泉宫。
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
方士多说古时帝王有建都甘泉的。
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
此后天子又在甘泉宫上朝接见诸侯,在甘泉宫建造诸侯官邸。
勇之乃曰: 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
勇之又说: 越人有这样的习俗,火灾后再建的房屋一定要比烧毁前的大,用来制服灾殃。
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于是就建造建章宫,设计千门万户,前殿高度超过未央宫。
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
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
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
西面是唐中苑,周围数十里的虎圈。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北面挖了一个大水池,池中的渐台高二十余丈,池名叫泰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类似海中的神山、龟、鱼之类的石刻。
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南面有玉堂、壁门和神鸟之类的雕像。
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还建立神明台、井幹楼,全都高五十余丈,楼阁间连接着车道。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为太初元年。
夏天,汉朝改革历法,以夏历的正月为一年的开始,颜色尚黄,官名印章更改为五个字,因而就把年号改为太初元年。
是岁,西伐大宛。
这一年,西伐大宛。
蝗大起。
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
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丁夫人和雒阳虞初等人用方术祭祀,在祭祀时乞请鬼神加祸于匈奴和大宛。
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
第二年,主管官员说,雍县五畤祭祀时没有使用煮熟的牲畜等祭品,也没有出现芬芳的香味。
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
皇上便命令祠官将熟牛犊进献五畤,五帝食所用颜色的祭品,用木偶马代替小马充当祭品。
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
只有祭祀五帝时用小马,天子亲自郊祀用小马。
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
祭祀名山大川用小马的,也全部用木偶马代替。
行过,乃用驹。
天子出巡经过时祭祀,才用小马。
他礼如故。
其他的礼节和原来一样。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
又过了一年,皇上东行,巡视海滨,考查有关神仙一类的事,没有应验的。
方士有言 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
有的方士说 黄帝时建造五城十二楼,目的就是在执期等候仙人,称为 迎年 。
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
皇帝允许依照他所说的样子去兴建,称为明年。
上亲礼祠上帝,衣上黄焉。
皇上还穿上黄色衣服,亲自依礼祭祀上天。
公玊带曰: 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
公玊带说: 黄帝时虽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但风后、封巨、岐伯要求黄帝在东泰山封祀,在凡山辟场祭地,以与符瑞相合,然后才能长生不死。
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
天子便命令准备祭祀用具,来到东泰山,看到东泰山矮小,与它的声名不相称,就命祠官依礼祭祀,不举行封禅大典。
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
以后命令公玊带在那里供奉祭祀,等候神灵。
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
夏天,皇上便回到泰山,举行五年一次的封禅典礼,礼节和原来的一样,还增加了在石闾山祭地的礼仪。
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石闾山在泰山脚下的南面,方士中有很多人说这是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皇上亲自禅祀。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脩封,还过祭常山。
之后五年,皇帝又到泰山封禅,回来途中还祭祀了常山。
今天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脩封。
当今天子所兴建的神祠,泰一、后土,每三年天子亲自郊祀一次,所建立的汉家封禅制度,每五年举行一次。
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
薄诱忌还奏请修建了泰一和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座神祠,由祠官宽舒按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祀典礼。
凡六祠,皆太祝领之。
这五祠和泰一、后土祠合起来共六祠,都由太祝管理。
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祀,去则已。
至于像八神等神和明年、凡山等其他著名山川的神祠,天子经过时就祭祀,离去后就停止。
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
方士们所兴建的神祀,各自主持祭祀,本人死了就停止,祠官不再掌管祭祀,其他神祠都按照最初的规定办理。
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
当今皇上封禅,此后十二年再来回顾,会祭遍了五岳、四渎。
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
而方士等候和祭祀神仙,入海访求蓬莱,始终没有结果。
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
而公孙卿这些等候仙人的方士,还以巨人脚印来当借口,却没有效果。
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
天子日益厌倦方士的奇异迂阔的谈论,然而始终笼络他们,期望遇到真正的仙人。
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从那以后,方士谈论祭祀神仙的更多了,可是效果如何,是可以看到的。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
太史公说:我跟随皇上出巡、祭祀天地诸神和著名山川,参加了封禅。
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
我进入寿宫侍祠听到祭神的祝祠,观察研究方士、祠官的言论,于是坐下来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自古以来从事祭祀鬼神的事情,具体地揭示它的表面现象和内在的实际情况,后来有见识的人,应该能从这里看到当时的情形。
至若俎豆圭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至于俎豆珪玉币帛的详细情形,献祭酬神的礼仪,在主管官员那里都有具体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