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九
书纪有虞之德,载 厘降二女 ;诗述文王之美,称 刑于寡妻 。
《尚书》记述虞舜的品德,载有 厘降二女 ;《诗经》叙述周文王的美德,称 刑于寡妻 。
是知婚姻之道,男女之别,实有国有家者之所慎也。
由此可知,婚姻法则,男女区别,确实是国君和家长要慎重的。
自三代迄于魏晋,兴衰之数,得失之迹,备乎传记,故其详可得闻焉。
从三代到魏晋,兴衰的气数,成败的事迹,完备地记载在传记中,所以能够了解到它们的详细情况。
若娉纳以德,防闲以礼,大义正于宫闱,王化行于邦国,则坤仪式固,而鼎命惟永矣。至于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谒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
如果用德订婚娶嫁,以礼防禁混乱,在宫闱内端正大义,在国家内施行君王的德化,就会使妇道稳固,而政权长久了至于邪僻的人受到任用,法令制度得不到治理,妖艳的妆扮迷惑了君主的心性,私事私念腐蚀了朝廷的政治,那么风俗教化就会败坏,而国家也就不能守住了。
夫然者,岂非皇王之龟鉴与。
如此,难道不是帝王的借鉴吗。
周氏率由姬制,内职有序。
周氏遵循姬姓的制度,宫中职务有秩序。
太祖创基,修衽席以俭约;高祖嗣历,节情欲于矫枉。
太祖开创基业,生活检点节俭省约;高祖继承皇位,矫正枉曲节制情欲。
宫闱有贯鱼之美,戚里无私溺之尤,可谓得人君体也。
宫闱中次序井然,外戚中没有亲近宠爱的人,可以说是符合君主的行为。
宣皇外行其志,内逞其欲,溪壑难满,采择无厌。
宣帝在外随心所欲,在内尽情纵欲,欲望的沟壑难以填满,对后宫的采集没有满足。
恩之所加,莫限厮皂;荣之所及,无隔险诐。
施加恩宠,不限厮役;给与荣宠,不避邪谄。
于是升兰殿而正位,践椒庭而齐体者,非一人焉;阶房帷而拖青紫,承恩幸而拥玉帛者,非一族焉。
于是升到后宫而成为后妃,来到宫廷而成为皇后的,并不衹是一人;通过宫闱而披上官衣,承藉皇上的恩宠而拥有玉帛的,并不限于一族。
虽辛、癸之荒淫,赵、李之倾惑,曾未足比其仿佛也。
即使是商纣、夏桀的荒淫,赵飞燕、李夫人的竭力迷惑,也丝毫不能同他相提并论。
民厌苛政,弊事实多,太祖之祚忽诸,特由于此。
百姓痛恨残酷的政令,弊害的事情确实很多,太祖的国统忽然断绝,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故叙其事以为皇后传云。
所以叙述造件事写成《皇后传》。
文帝元皇后,魏孝武帝之妹。
文帝元皇后,是魏孝武帝的妹妹。
初封平原公主,适开府张欢。
开始被封为平原公主,嫁给开府张欢。
欢性贪残,遇后无礼,又尝杀后侍婢。
张欢性情贪婪残忍,对待元皇后很无礼,又曾杀死过元皇后的侍女。
后怒,诉之于帝,帝乃执欢杀之。
元皇后恼怒,将这些事告诉孝武帝,魏孝武帝就拘捕张欢杀死了他。
改封后为冯翊公主,以配太祖,生孝闵帝。
改封元皇后为冯翊公主,嫁给太祖,生下孝闵帝。
大统七年,薨。
大统七年,元皇后去世。
魏恭帝三年十二月,合葬成陵。
魏恭帝三年十二月,与太祖合葬在成陵。
孝闵帝践祚,追尊为王后。
孝闵帝继位后,被追尊为王后。
武成初,又追尊为皇后。
武成初年,又被追尊为皇后。
文宣叱奴皇后,代人也。
文宣叱奴皇后,是伐地人。
太祖为丞相,纳后为姬,生高祖。
左担当丞相时,被纳为妾,生下直担。
天和年六月,尊为皇太后。
玉翅二年六月,被尊为皇太后。
建德年三月癸酉,崩。
圣逊三年三月癸酉日,逝世。
四月丁巳,葬固陵。
四月丁巳日,葬在丞、汇陆。
孝闵帝元皇后名胡摩,魏文帝第五女。
孝闵帝元皇后名叫胡摩,是魏文帝的第五个女儿。
初封晋安公主。
开始被封为晋安公主。
帝之为略阳公也,尚焉。
孝闵帝在任略阳公时,娶了她。
及践祚,立为王后。
等到孝闵帝继位后,被立为王后。
帝被废,后出俗为尼。
孝闵帝被废后,元皇后出家做了尼姑。
建德初,高祖诛晋国公护,上帝尊号为孝闵帝,以后为孝闵皇后,居崇义宫。
建德初年,高祖杀掉晋国公宇文护,给闵帝上尊号为耋闵帝,以元皇后为孝闵皇后,居住在崇义宫。
隋氏革命,后出居里第。
隋朝改朝换代后,元皇后居住到私舍。
大业十二年,殂。
大业十二年,死去。
明帝独孤皇后,太保、卫国公信之长女。
明帝独孤皇后,是太保、卫国公独孤信的大女儿。
帝之在藩也,纳为夫人。
明帝在藩国时,将她纳为夫人。
二年正月,立为王后。
明帝二年正月,被立为王后。
四月,崩,葬昭陵。
四月,去世,葬在昭陵。
武成初,追崇为皇后。
盛处初年,被迫尊为皇后。
世宗崩,与后合葬。
世宗去世后,与独孤皇后合葬。
武帝阿史那皇后,突厥木扞可汗俟斤之女。
逮童阿史那皇后,是塞压木扦可汗俊丘的女儿。
突厥灭茹茹之后,尽有塞表之地,控弦数十万,志陵中夏。
奎历灭掉苞苞之后,完全控制了塞外,军队有几十万,志在侵犯中原。
太祖方与齐人争衡,结以为援。
左担正在与韭查争斗抗衡,就同窒压结交作为应援。
俟斤初欲以女配帝,既而悔之。
堡丘开始想将女儿嫁给逮童,不久又后悔。
高祖即位,前后累遣使要结,乃许归后于我。
直狙即位后,先后多次派使者去邀约,这才答应将皇后送还北周。
保定五年二月,诏陈国公纯、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公杨荐等,奉备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宫以下百二十人,至俟斤牙帐所,迎后。
保定五年二月,武帝命陈国公宇文纯、许国公字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等人,带上准备好的皇后礼仪行宫,及六宫以下宫女一百二十入,到俟斤王庭御帐,迎接皇后。
俟斤又许齐人以婚,将有异志。
俟斤又答应与北齐订立婚约,怀有异心。
纯等在彼累载,不得反命。
字文纯等人在那裹待了数年,不能返回覆命。
虽谕之以信义,俟斤不从。
虽然以仁信礼义相劝说,俟斤也不听从。
会大雷风起,飘坏其穹庐等,旬日不止。
正巧遇上雷风大作,吹毁了突厥的篷帐,十多天都不停止。
俟斤大惧,以为天谴,乃备礼送后。
俟斤大为恐惧,认为是上天降下的惩罚,这才准备好礼仪送皇后。
纯等设行殿,列羽仪,奉之以归。
宇文纯等人设立行宫,排列仪仗,护送皇后回归。
天和三年三月,后至,高祖行亲迎之礼。
天和三年三月,皇后抵达长安,高祖亲自出宫迎接。
后有姿貌,善容止,高祖深敬焉。
皇后很有姿色,举止很好,高祖非常敬重她。
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宣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
大象元年二月,改为天元皇太后。
大象元年二月,改为天元皇太后。
二年二月,又尊为天元上皇太后。
二年二月,又被尊为天元上皇太后。
册曰: 天元皇帝臣赟,奉玺绶册,谨上天元皇太后尊号曰天元上皇太后。
册诏说: 天元皇帝臣宇文赞,手捧玉玺绶册,恭敬地为天元皇太后献上尊号叫做天元上皇太后。
伏惟穷神尽智,含弘载物,道洽万邦,仪刑四海。
想到穷尽神智,包容万物,道德周遍万国,礼仪规范四海。
圣慈训诱,恩深明德,虽册徽号,未极尊严。
圣母的训导教诲,恩情深似明德,虽然册封了美好的封号,但仍没有表达出至高的尊严。
是用增奉鸿名,光缛常礼。
因此增奉崇高的名号,来显明正常的礼仪。
俾诚敬有展,欢慰在兹,福祉无疆,亿兆斯赖。 宣帝崩,静帝尊为太皇太后。
使得诚心敬意有所表达,欢心宽慰在此,幸福没有止境,使万民仰赖于此福。 宣帝逝世后,静帝尊她为太皇太后。
隋开皇二年殂,年三十二。
隋开皇二年死去,时年三十二岁。
隋文帝诏有司备礼册,祔葬于孝陵。
隋文帝命有关官吏安置礼仪,将她与高祖合葬在孝陵。
武帝李皇后名娥姿,楚人也。
武帝李皇后名叫娥姿,是楚地人。
于谨平江陵,后家被籍没。
王盖平定堰,奎皇后的家被没收入官。
至长安,太祖以后赐高祖,后稍得亲幸。
到垦玄后,立担将奎:主后赐给富担,后来渐渐受到直担的亲幸。
大象元年二月,改为天元帝太后。
左象元年二月,改为天元帝太后。
七月,又尊为天皇太后。
七月,又被尊为天皇太后。
二年,尊为天元圣皇太后。
二年,被尊为天元圣皇太后。
册曰: 天元皇帝臣赟,奉玺绶册,谨上天皇太后尊号曰天元圣皇太后。
册韶说: 天元皇帝臣宇文赞,敬捧玉玺绶册,恭敬地为天皇太后献上尊号为天元圣皇太后。
伏惟月精效祉,坤灵表贶,瑞肇丹陵,庆流华渚。
念及月的精华显示福祉,大地神灵赐加恩惠,祥瑞开启于旦堡,吉庆流布在茎渣。
虽率由令典,夙奉徽号,而因心尽敬,未极尊名。
虽然遵循典制,恭敬地献上美好的封号,但是从内心竭尽敬意,仍没有表达出名号的至高尊贵。
是用思弘称首,上昭圣德,敢竭诚敬,永绥福履。
这衹是为了想要弘扬第一之意,向上天昭示圣慈的仁德,冒昧地竭尽诚心敬意,敬祝福禄永安。
显扬慈训,贻厥孙谋。 宣帝崩,静帝尊为太帝太后。
显扬圣慈的训诲,为子孙的未来作好安排。 宣帝去世后,静帝尊她为太帝太后。
隋开皇元年三月,出俗为尼,改名常悲。
隋开皇元年三月,李皇后出家为尼姑,改名为常悲。
八年殂,年五十三,以尼礼葬于京城南。
开皇八年死去,终年五十三岁,以尼姑的礼仪葬在京城的南面。
宣帝杨皇后名丽华,隋文帝长女。
宣帝杨皇后名叫杨丽华,是隋文帝的大女儿。
帝在东宫,高祖为帝纳后为皇太子妃。
宣帝作太子时,高祖为宣帝娶杨皇后作为皇太子妃。
宣政元年闰六月,立为皇后。
宣政元年闰六月,被立为皇后。
帝后自称天元皇帝,号后为天元皇后。
宣帝后来自称天元皇帝,给杨皇后赐号为天元皇后。
寻又立天皇后及左右皇后,与后为四皇后焉。
不久又立天皇后及左右皇后,与杨皇后一起为四个皇后。
二年,诏曰: 帝降二女,后德所以俪君;天列四星,妃象于焉垂耀。
宣政二年,宣帝下韶说: 帝尧下嫁两个女儿给虞舜,使皇后的懿德与君主相匹配;上天排列四星,使后妃的形象在此垂耀。
朕取法上玄,稽诸令典,爰命四后,内正六宫,庶弘赞柔德,广修粢盛。
朕效法上天,稽察典制,任命四位皇后,在内统领六宫,弘扬柔顺的品德,大量置办祭品。
比殊礼虽降,称谓曷宜,其因天之象,增锡嘉名。 于是后与三皇后并加焉。
近来这种特别的礼仪虽已下达,但皇后的称谓不相称,将按照上天的景象,增加美名。 于是杨皇后与其他三位皇后在封号中都加上 大 字。
帝遣使持节册后为天元大皇后曰: 咨尔含章载德,体顺居贞,肃恭享祀,仪刑邦国,是用嘉兹显号,式畅徽音。
宣帝派使者持节册封杨皇后为天元大皇后说: 你内含美德,柔顺贞正,恭敬祭祀,是国家的楷模,因此加封你高贵的封号,宣扬你美好的声誉。
尔其敬践厥猷,寅荅灵命,对扬休烈,可不慎欤。 寻又立天中大皇后,与后为五皇后。
你应当恭敬地遵循天道,恭谨地对待天命,发扬盛美的事业,能不谨慎吗。 不久,宣帝又册立天中大皇后,与杨皇后等一起为五个皇后。
后性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
杨皇后性情柔顺和婉,不忌妒,四位皇后和嫔妃御女等都喜爱而敬重她。
帝后昏暴滋甚,喜怒乖度。
宣帝后来昏庸残暴更加严重,喜怒失常。
尝谴后,欲加之罪,后进止详闲,辞色不挠。
宣帝曾经责备她,打算给她施加罪刑,杨皇后举止安详,言语神态不乱。
帝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
宣童大怒,于是赐她死罪,逼着让她自杀。
后母独孤氏闻之,诣合陈谢,叩头流血,然后得免。
杨皇后的母亲周玉岖知道后,到宫中致谢,叩头直到流血,然后才得以免除。
帝崩,静帝尊后为皇太后,居弘圣宫。
宣帝去世后,静帝尊封杨皇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弘圣宫。
初,宣帝不豫,诏后父入禁中侍疾。
当初,宣帝生病,命令杨皇后的父亲到宫中侍候陪伴。
及大渐,刘昉、郑译等因矫诏以后父受遗辅政。
等到宣帝病危,刘防、郑译等人乘机假传旨意任命杨皇后的父亲辅佐朝政。
后初虽不预谋,然以嗣主幼冲,恐权在他族,不利于己,闻昉、译已行此诏,心甚悦之。
杨皇后开始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因为继位的君主年幼,担心大权落入其他家族,对自己不利,得知刘防、郑译等人已经传达了这个诏令,心中十分高兴。
后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
后来了解到她的父亲有异心,心中很不满,在言辞神态中表现出来。
及行禅代,愤惋逾甚。
到了隋接受惮让取代周后,更加愤恨。
隋文帝既不能谴责,内甚愧之。
隋文帝虽不能责备,但心中对她很愧恨。
开皇六年,封后为乐平公主。
开皇六年,封杨皇后为乐平公主。
后又议夺其志,后誓不许,乃止。
后来又商量将她改嫁,杨皇后坚决不答应,于是才没有这样做。
大业五年,从炀帝幸张掖,殂于河西,年四十九。
大业五年,杨皇后跟随隋炀帝前往张掖,死在黄河西,终年四十几岁。
炀帝还京,诏有司备礼,祔葬后于定陵。
隋炀帝回到长安后,下令有关官员置办礼仪,将杨皇后与宣帝合葬在定陵。
宣帝朱皇后名满月,吴人也。
宣帝朱皇后名叫满月,是吴地人。
其家坐事,没入东宫。
她的家因事犯罪,她被没收入东宫。
帝之为太子,后被选掌帝衣服。
宣帝作太子时,朱皇后被挑选去掌管宣帝的衣服。
帝年少,召而幸之,遂生静帝。
宣帝年轻,召幸了她,于是生下了静帝。
大象元年,立为天元帝后,寻改为天皇后。
大象元年,被立为天元帝后,小久义改为大皇后。
二年,又改为天大皇后。
大象二年,又改为天大皇后。
册曰: 咨尔弥宣四德,训范六宫,轩庭列序,尧门表庆,嘉称既降,盛典宜膺。
册诏说: 你显扬妇行四德,为六宫作出榜样。轩辕宫中排列有序,唐尧室内显露吉庆,美好的封号已经下达,盛大的典仪应当敬待。
尔其饰性履道,无愆礼正,永固休祉,可不慎欤。 后本非良家子,又年长于帝十余岁,疏贱无宠。
你要修养情性遵循天道,不要丧失礼节法度,长守嘉福,能不谨慎吗。 朱皇后原本不是良家女子,又比宣帝年长十几岁,被宣帝疏远失宠。
以静帝故,特尊崇之,班亚杨皇后焉。
因为静帝的缘故,这才特地尊崇她,地位次于杨皇后。
宣帝崩,静帝尊为帝太后。
宣帝去世后,静帝尊她为帝太后。
隋开皇元年,出俗为尼,名法净。
隋开皇元年,出家为尼姑,名为法净。
六年殂,年四十,以尼礼葬京城。
开皇六年死去,终年四十岁,按照尼姑的礼仪埋葬在京城。
宣帝陈皇后名月仪,自云颍川人,大将军山提第八女也。
宣童陈皇后名叫旦堡,自称是逼丛人,是大将军:山墨的第八个女儿。
大象元年六月,以选入宫,拜为德妃。
太象元年六月,被选入宫中,拜为遥捣。
月余,立为天左皇后。
一个多月后,被立为天左皇后。
二年二月,改天左大皇后。
去塞二年二月,改为玉左大皇后。
册曰: 咨尔仪范柔闲,操履凝洁,淑问彰于远近,令则冠于宫闱。
册诏说: 你仪容柔顺,操行庄重高洁,美好的名声远近彰显,善美而合于礼法规范的品德在宫中居于首位。
是用申彼宠章,加兹徽号。
因此弘扬隆重的典章,加封你这个美好的称号。
尔其复礼问诗,披图顾史,永隆嘉命,可不慎欤。
你要遵循礼法学习诗文,翻阅图书观看史册,永远崇敬地对待天命,能不谨慎吗。 三月。
三月,又诏曰: 正内之重,风化之基,嘉耦之制,代多殊典。
宣童又下诏说: 端正内宫的关键,推行教化的根基,和睦夫妇的法度,历代大多有不同的典制。
轩、喾继轨,次妃并四;虞舜受命,厥娶犹三。
赶蝗、童璺承继先业,后妃都有四个;虞舜接受天命,娶的妻子也有三个。
礼非相袭,随时不无。
礼仪不相互因袭,随着时间而改变。
朕祗承宝图,载弘徽号,自我改作,超革先古。
朕继承帝位,弘扬美好的称号,从我开始加以改变,超越古人。
曰天元居极,五帝所以仰崇;王者称尊,列后于焉上俪。
听说天元最为尊贵,为五帝所仰慕崇敬;帝王登上尊位,各位皇后才能与他匹配。
且坤仪比德,土数惟五,既缛恒典,宜取斯仪。
况且皇后与君王的品德相等齐,地数有五个,既然已有这样多的常典,就应采用这样的礼仪。
四大皇后外,可增置天中大皇后一人。
除四位大皇后外,可以再增设天中大皇后一人。
天中大皇后爰主粢盛,徽音日跻,肇建嘉名,宜膺显册。 于是以后为天中大皇后。
天中大皇后主管祭品,美好的声誉一天天升起,开始建立美好的名号,应当接受崇高的册封。 于是封陈皇后为天中大皇后。
帝崩,后出家为尼,改名华光。
宣帝死后,陈皇后出家为尼姑,改名为华光。
后父山提本高氏之隶。仕齐,官至特进、开府、东兖州刺史、谢阳王。
陈皇后的父亲山提本是高氏的下臣,在北齐做官,官职一直升到特进、开府、东兖州刺史、谢堕王。
高祖平齐,拜大将军,封阳郡公。
直担平定韭查后,拜任为大将军,封为淅阳郡公。
大象元年,以后父超授上柱国,进封鄅国公,除大宗伯。
左象元年,以皇后父亲的身份而越级任命为上柱国,升封为邮国公,任大宗伯。
宣帝元皇后名乐尚,河南洛阳人也。开府晟之第二女。
宣壶元皇后名叫碧适,迥直盗盐人,是开府五星的第二个女儿。
年十五,被选入宫,拜为贵妃。
十五岁时,被选到宫中,拜为贵妃。
大象元年七月,立为天右皇后。
左叁元年七月,被立为天右皇后。
二年二月,改为天右大皇后。
去墓二年二月,改为天右大皇后。
册曰: 咨尔资灵姜水,载德涂山,懿淑内融,徽音潜畅。
册韶说: 你有差旦那样的资性,有涂业氐那样的品德,心怀美善,潜隐德音。
是用加兹宠数,式光践礼。
因此用如此隆重的礼数,遵循礼仪规制。
尔其聿修仪范,肃膺显册,祗承休命,可不慎欤。 帝崩,后出俗为尼,改名华胜。
你要修养风范,庄重地接受崇高的册封,敬奉美好的天命,能不谨慎吗。 宣帝死后,元皇后出家为尼姑,改名马华胜。
初,后与陈后同时被选入宫,俱拜为妃,及升后位,又同日受册,帝宠遇二后,礼数均等,年齿复同,特相亲爱。
当初,元皇后与陈皇后同时被选入宫中,都被拜为妃子,等到封为皇后,又在同一天接受册封,宣帝宠幸两位皇后,礼数相等,她们年龄又相同,因此相互特别亲爱。
及为尼后,李、朱及尉迟后等并相继殒没,而二后于今尚存。
等到做了尼姑后,李皇后、朱皇后及尉迟皇后等人相继去世,而她们两位皇后至今还活着。
后父晟,少以元氏宗室,拜开府。
五皇后的父亲元显,年少时因是亘压宗室,被任为开府。
大象年七月,以后父进位上柱国,封翼国公。
大叁元年七月,以皇后父亲的身份提升为上柱国,封为翼国公。
宣帝尉迟皇后名炽繁,蜀国公迥之孙女。
宣童尉迟皇后名;挝,是蜀耻慰曲的孙女。
有美色。
长得很漂亮。
初适杞国公亮子西阳公温,以宗妇例入朝,帝逼而幸之。
开始嫁给但旦公室塞差的儿子西阳公宇文温,以皇族妇人的身份按例入朝,宣帝强逼着奸污了她。
及亮谋逆,帝诛温,进后入宫,拜为长贵妃。
等到宇文亮反叛后,宣壶诛杀了主塞周,将她召进宫中,拜为长贵妃。
大象二年三月,立为天左大皇后。
大象二年三月,立为天左大皇后。
册曰: 咨尔门膺积善,躬表灵贶,徽音茂德,朕实嘉之。
册诏说: 你的家族积善,你的仪表柔顺贤惠,品德美好隆厚,朕确实很赞美。
是用弘兹盛典,申彼宠章。
因此用这样宏大的盛典,来弘扬如此隆重的典章。
尔其克慎厥猷,寅荅景命,永承休烈,可不慎欤。 帝崩,后出俗为尼,改名华首。
你要慎重恪守妇道,恭敬地对待天命,永远承奉盛美的事业,能不谨慎吗。 宣帝死后,尉迟皇后出家为尼姑,改名为华首。
隋开皇十五年,殂,年三十。
隋开皇十五年,死去,终年三十岁。
静帝司马皇后名令姬,柱国、荥阳公消难之女。
静帝司马皇后名叫令姬,是柱国、荣阳公司马消难的女儿。
大象元年二月,宣帝传位于帝,七月,为帝纳为皇后。
大象元年二月,宣帝传位给静帝,七月,被静帝娶作皇后。
册曰: 坤道成形,厚德于焉载物;阴精迭运,重光所以丽天。
册诏说: 大地形成,它的厚德才能承载万物;曰月交替运行,它们的重光才能照耀天下。
在昔皇王,膺干御历,内政为助,昭被图篆。
从前的帝王,承受天命,有宫内政务相助,才能光照史册。
惟尔门积庆灵,家韬休烈,徽音令范,无背一时。
希望你家积存善德,家中包蕴美好的事业,保持美好的品德,时时也不要违背。
是用命尔,作俪皇极。
现在命令你,作为皇上的配偶。
尔其克励婉心,肃膺盛典,追皇、英之逸轨,庶任、姒之芳尘,袆翟有光,粢盛无怠,虽休勿休,以隆嘉祚。 二年九月,隋文帝以后父拥众奔陈,废后为庶人。后嫁为隋司刺史李丹妻,于今尚存。
你要锻炼柔顺的心性,庄严地接受大典,追效娥皇、女英的事迹,希求太任、太姒的美名,使樟衣增加光辉,祭祀没有荒怠,虽然善美也不要停止,以加深安福。 大象二年九月,隋塞童因为司马皇后的父亲率众投奔速堕,将旦区旦后废为平民,后来嫁给隋司隶刺史李丹为妻,到现在还活着。
史臣曰:孔子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史臣曰:孔子讲 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各朝没有君主哩 。
是以周纳狄后,富辰谓之祸阶;晋升戎女,卜人以为不吉。
所以周娶了狄后,富辰称之为发生祸害的由来;晋国提升戎女为妃,官认为不吉利。
斯固非谬焉。
这本来就不错。
自周氏受命,逮乎高祖,年踰三纪,世历四君。
自从北周建立,直至高祖时,已超过了三十几年,经历了四位君主。
业非草昧之辰,事殊权宜之日,乃弃同即异,以夷乱华。
并不是混乱的时世,也不同于需要变通的时候,但却弃同就异,用外族制度祸乱华夏。
捐婚姻之彝序,求豺狼之外利。
抛弃了婚姻正常的秩序,贪求豺狼般的外利。
既而报者倦矣,施者无厌,向之所谓和亲,未几已成雠敌。
不久报怨的人已经厌倦了,而施怨的人仍然没有满足,以前还说是和睦亲善,不久就已经成为了仇敌。
奇正之道,有异于斯。
用兵奇正之道,也与此不相同。
于时高祖虽受制于人,未亲庶政,而谋士韫奇,直臣钳口。
当时高祖虽然受到他人的控制,没有亲理各种政务,然而智谋之士隐藏奇谋,正直的大臣闭口不言。
过矣哉!
太过分了呀!
历观前载,以外戚而居宰辅者多矣。
遍观历史,以外戚的身份而身居宰辅之位的人很多了。
申、吕则旷代无闻,吕、霍则与时俱盛。
像申胥、吕尚那样的良臣在北周一代没有听说过,而像吕产、霍光之类的人却都随着时势而昌盛。
倾汉室者王族,丧周祚者杨氏。
倾覆汉朝的是王氏家族,灭亡北周的是杨氏。
何灭亡之祸,合若符契焉。
为什么灭亡国家的灾祸,就像符契那样相符合呢。
斯魏文所以发一概之诏也已。
这就是魏文帝为什么颁布外戚与他人一律平等的诏令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