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二十二

周惠达冯景杨宽兄穆俭柳庆子机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

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

父亲周信,少年时在州郡当官,历任乐乡、平舒、平成三县县令,都以清廉能干出名。

惠达幼有志操,好读书,美容貌,进退可观,见者莫不重之。

周惠达自幼就有志向操守,好读书,容貌漂亮,举止有节,见到他的人没有不看重他的。

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合中,甚礼之。

魏国的齐王萧宝夤任瀛州刺史时,征召周惠达及河间人冯景同在署中,对他很尊重。

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

萧宝夤回朝时,周惠达随着到了洛阳。

领军元釜势倾海内,惠达尝因宝夤与釜言论,釜叹重之,于座遗惠达衣物。

领军元义权势最大,周惠达曾经因萧宝夤的关系与元义交谈,元义叹服尊重,在座上赠送给他衣物。

孝昌初,魏临淮王彧北讨,以惠达为府长流参军。

孝昌初年,魏国临淮王元北伐,任命周惠达为府长流参军。

及万俟丑奴等构乱,萧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

万俟丑奴作乱时,萧宝夤西征,周惠达又随着进入函谷关。

宝夤后与贼战不利,退还,仍除雍州刺史,令惠达使洛阳。

后来,萧宝夤与贼军作战,失利退回,仍任雍州刺史,命令周惠达出使洛阳。

未还,而宝夤反谋闻于京师。

周惠达尚未返回,而萧宝夤谋反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师。

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

由于周惠达是萧宝夤派来的使者,官府准备捉拿他。

乃私驰还,至潼关,遇大使杨侃。

于是骑马悄悄返回,到潼关时,遇上大使杨侃。

侃谓惠达曰: 萧氏逆谋已成,何为故入兽口?

杨侃对他说: 萧氏谋反已成定局,为什么还要自投虎口?

惠达曰: 萧王为左右所误,今往,庶其改图。

周惠达答道: 萧王被身边之人迷惑,今日前去,希望能使他改变想法。

及至,宝夤反形已露,不可弥缝,遂用惠达为光禄勋、中书舍人。

周惠达赶到时,萧宝夤反叛已趋明显,无法劝说,被任命为光禄勋、中书舍人。

宝夤既败,人悉逃散,唯惠达等数人从之。

萧宝夤失败后,部属全都逃散,只有周惠达等几个人跟随他。

宝夤语惠达曰: 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萧宝夤对他说: 人当富贵之时,身边的人都说要赴义捐生,等到遭遇危难,才知道困境中忠心难得。

贺拔岳获宝夤送洛,留惠达为府祭酒,给其衣马,即与参议。

贺拔岳捉住萧宝夤送到洛阳,留下周惠达担任府祭酒,给他衣服马匹,与他商议政事。

岳为关中大行台,以惠达为从事中郎。

贺拔岳任关中大行台时,任命周惠达为从事中郎。

尝使至洛,魏孝武与惠达语及世难。

曾经出使洛阳,魏孝武帝与周惠达谈到世上艰难。

惠达陈天下事势,述岳有诚节,唯以忧国定乱为事。

周惠达陈述天下形势,说贺拔岳诚心尽忠,只考虑平定叛乱,为国担忧。

言辞激切,帝甚嘉之。

言词激动真切,皇帝十分嘉许。

及还,具以白岳。

回来以后,把情况详细报告给贺拔岳。

岳曰: 人生于天,受命于君,岂有利人荣禄,而不忧其祸难?

贺拔岳说: 我受君王的任命,难道只会享受荣华富贵,而不为帝王的艰难担忧吗?

卿之所奏,实获吾心。

你上奏的话,实在合我的心意。

自是更被亲礼。

从此更被亲近重用。

岳每征讨,恒命惠达居守。

贺拔岳每次出征,总是命令周惠达留守。

又转岳府属。

又转任贺拔岳府属官。

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侯莫陈悦得到周惠达,想让他当官。

惠达辞以疾,不见许,乃遁入汉阳之麦积崖。

周惠达以有病推辞,不被允许,就逃入汉阳的麦积崖。

悦平,惠达归于太祖,即用秦州司马,安辑陇右。

侯莫陈悦被平定以后,周惠达归附太祖,立即被任命为秦州司马,安定陇西。

及太祖为大都督总管兵起雍,复以惠达为府司马,便委任焉。

太祖任大都督,率兵前往雍州时,又任命周惠达为府司马。

魏孝武诏太祖尚冯翊长公主,以惠达为长史,赴洛阳奉迎。

魏孝武帝诏命太祖娶冯翊长公主,任命周惠达为长史,赴洛阳奉迎。

至潼关,遇孝武已西,即令惠达先。

到潼关时,魏孝武帝已经西迁,就命令周惠达先行。

太祖谓惠达曰: 昔周之东迁,晋郑是依。

太祖对周惠达说: 从前周室东迁,依靠的是晋国、郑国。

今乘舆播越,降临关右,吾虽猥当其任,而才愧昔人。

如今君王西迁,驾临关西,我虽然身当重任,而才能不如古人。

卿宜戮力,共成功业,以取富贵也。

你应当尽力,共同完成功业,以博取富贵。

对曰: 惠达宦游有年,属明公一匡之运,富贵之事,非所敢望。

周惠达答道: 我在外作官多年,遇上您匡复国家的机会,富贵之事,不是我敢希望的。

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天下,惠达得效其尺寸,则志愿毕矣。

只希望您威名德政传遍天下,我能够为此效点微薄之力,也就心满意足了。

太祖为大将军、大行台,以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邑三百户。

太祖任大将军、大行台,任命周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食邑三百户。

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

太祖前去镇守华州,留下周惠达治理后方。

于时既承丧乱,庶事多阙。

当时正值战乱,许多事情都需要料理。

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阅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

周惠达营造兵器,储备粮食,考察兵马,接济军国,当时对他十分依赖。

为安东将军,拜太子少傅,进爵为伯,增邑三百户。

任武安将军,授太子少傅,晋封伯爵,食邑增加三百户。

寻除中书令,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九百户,加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随即升中书令,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九百户。加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衔。

四年,兼尚书右仆射。

大统四年,兼任尚书右仆射。

其年,太祖与魏文帝东征,惠达辅魏太子居守,总留台事。

当年,太祖与魏文帝东征,周惠达辅佐魏太子留守,总管后方政务。

惠达前后辞让,帝手诏答曰: 西顾无忧,唯公是属。

周惠达多次推辞。皇帝亲写诏书回答说: 此去无后顾之忧,只有委托你了。

萧、寇之重,深所寄怀。

你身负萧何、寇恂那样的重任,是我的诚心寄托。

及邙山失律,人情骇动。

邙山失利后,人心震惊。

赵青雀率东人据长安子城反,惠达奉太子出渭桥北以御之。

赵青雀率领东部居民占据长安子城反叛,周惠达奉护魏太子居渭桥以北,进行抵抗。

军还,青雀等伏诛。

大军返回,赵青雀等人被处死。

拜吏部尚书。

授吏部尚书。

久之,复为右仆射。

很久以后,又担任右仆射。

自关右草创,礼乐缺然。

当初关西草创基业,来不及制定礼乐。

惠达与礼官损益旧章,至是仪轨稍备。

周惠达与礼官斟酌原有典章,到这时礼法规矩才基本完备。

魏文帝因朝奏乐,顾谓惠达曰: 此卿之功也。

魏文帝在听朝堂奏乐时,回头对周惠达说: 这是你的功劳。

寻拜仪同三司。

随即授仪同三司。

惠达虽居显职,性谦退,善下人,尽心勤公,进拔良士。

周惠达虽然身居显要职务,但是为人谦虚退让,善待部下,尽心奉公,提拔贤能。

以此人皆敬而附之。

人们都因此而敬服他。

十年,薨。

十年去世。

子题嗣。

儿子周题承袭爵位。

隋开皇初,以惠达着绩前代,追封萧国公。

隋开皇初年,由于周惠达在前代功绩卓著,追封为萧国公。

冯景字长明,少与惠达同志相友。

冯景字长明,年轻时和周惠达志向相同互相友好。

延中,梁人寇抄徐、扬,景谓萧宝夤曰: 今梁寇凭凌,朝廷思靖边之将。

延昌年间,梁朝人劫掠徐、扬二州,冯景对萧宝夤说: 现在梁朝贼寇横行,朝廷思念能平定边境的将领。

王若能先驱效命,非唯雪家国之耻,亦是保身之长策也。 宝夤深然之。

大王如果能率先为国效命,不仅能洗刷家国的耻辱,也是保全自身的长远策略。 萧实夤很同意他的话。

及宝夤为大都督,以景为功曹参军。

萧实夤任大都督,任命冯景为功曹参军。

后为右仆射,引景入省,领尚书都令史。

后来又任右仆射,引荐冯景入尚书省,兼任尚书都令史。

正光中,宝夤为关西大行台,又假景陵江将军,领大行台都令史,从宝夤征讨。

正光年间,萧宝夤任关西大行台,又任冯景代理陵江将军,兼任大行台都令史,跟从萧宝夤征讨。

宝夤将举兵反,景固谏,不从。

萧实夤将要起兵谋反,冯景坚决劝谏,但萧宾夤不听。

宝夤败后,景还洛。

萧宝夤战败后,冯景回到洛阳。

朝廷先闻景有谏言,故免之。

朝廷事先已得知冯景曾经进谏,所以赦免了他。

除奉车都尉。

任命他为奉车都尉。

汝阳王元叔昭为陇右大行台,启景为行台郎中。

汝阳王元叔昭任陇右大行台,任用冯景为行台郎中。

贺拔岳为大都督,又以景为从事中郎。

贺拔岳任大都督,又任命冯景为从事中郎。

太祖平侯莫陈悦,除景洛阳郡守,寻兼行台左丞,留守原州。

太祖平定侯莫陈悦,授任冯景为洛阳郡守,不久兼任行台左丞,留守原州。

魏孝武西迁,封高阳县伯,邑三百户。

魏孝武帝西迁的时候,封冯景为高阳县伯,封地三百户。

迁散骑常侍、行台尚书,加瀛州刺史。

后来又升任散骑常侍、行台尚书,加任瀛州刺史。

大统初,行泾州事。

大统初年,兼摄泾州的官职。

后以疾卒。

后来冯景因病去世。

杨宽字景仁,弘农华阴人也。

杨宽字景仁,弘农华阴人。

祖恩,魏镇远将军、河间内史。

祖父杨恩,在魏国任镇远将军、河间内史。

父钧,博学强识,举秀才,拜大理平,转廷尉正。

父亲杨钧,知识渊博,被推举为秀才,授大理平,转任廷尉正。

累迁,历洛阳令、左中郎将、华州大中正、河南尹、廷尉卿、安北将军、七兵尚书、北道大行台、恒州刺史、怀朔镇将,卒于镇。

多次升迁,历任洛阳令、左中郎将、华州大中正、河南尹、廷尉卿、安北将军、七兵尚书、北道大行台、恒州刺史、怀朔镇将等职,在镇将任上去世。

赠侍中、司空公,追封临贞县伯,谥曰恭。

追赠侍中、司空公,追封临贞县伯,谥号为 恭 。

宽少有大志,每与诸儿童游处,必择高大之物而坐之,见者咸异焉。

杨宽从小就有远大抱负,每当与儿童们游玩,他总是选择高大之物,坐在上面,见到的人都感到惊异。

及长,颇解属文,尤尚武艺。

长大后,很能悟解文章,特别喜好武艺。

弱冠,除奉朝请。

二十岁时,授奉朝请。

属钧出镇恒州,请从展效,乃改授将军、高阙戍主。

当时杨钧镇守恒州,请求跟随效力,于是改授将军、高阙戍主。

时茹茹既乱,其主阿那瑰来奔,魏帝遣使纳之,诏钧率兵卫送。

蠕蠕内乱,其首领阿那前来投奔,魏帝派使者接纳,诏命杨钧率兵护送。

宽亦从,以功拜行台郎中。

杨宽也跟随前往,因功授行台郎中。

时北边贼攻围镇城,钧卒,城民等推宽守御。

当时北部贼众围攻怀朔,杨钧去世,城中百姓推举杨宽守城。

寻而城陷,宽乃北走茹茹。

不久,怀朔陷落,杨宽向北逃到蠕蠕。

后讨镇贼,破之,宽始得还朝。

后来讨伐贼众,将其击败,杨宽才得以返回。

魏广阳王深与宽素相委昵,深犯法得罪,宽被逮捕。

魏广阳王元深与杨宽的关系一向十分亲密,元深犯法治罪,杨宽也被逮捕。

魏孝庄时为侍中,与宽有旧,藏之于宅,遇赦得免。

魏孝庄帝当时担任侍中,同杨宽有交情,把他藏在自己家里,后被赦免。

除宗正丞。

授宗正丞。

北海王颢少相器重,时为大行台,北征葛荣,欲启宽为左右丞,与参谋议。

北海王元颢很早就器重杨宽。元颢当时任大行台,北征葛荣,想启用杨宽任左丞,参与谋划。

宽辞以孝庄厚恩未报,义不见利而动。

杨宽推辞说尚未报答魏孝庄帝的厚恩,不能见利而动。

颢未之许。

元颢不答应。

颢妹婿李神轨谓颢曰: 杨宽义士也,匹夫犹不可夺志,况义士乎。

元颢的妹夫李神轨对元颢说: 杨宽是位义士,一般的人尚且不可改变志向,何况义士呢?

王今强之以行,亦恐不为人用。

大王今天强迫他随军,恐怕他也不会效力。

颢乃止。

元颢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孝庄践阼,拜通直散骑侍郎,领河南尹丞,行洛阳令。

魏孝庄帝登基,授通直散骑侍郎,兼任河南尹丞,代理洛阳县令。

邢杲反,宽以都督从太宰、上党王元天穆讨平之。

邢杲反叛,杨宽以都督身份跟随太宰、上党王元天穆将其平定。

就拜通直散骑常侍。

就地授通直散骑常侍。

师未还,属元颢自梁入洛,孝庄出居河内。

军队尚未返回,元颢从梁国入据洛阳,孝庄帝出居河内。

天穆惧,计无所出,集诸将谋之。

元天穆害怕,想不出对策,召集众将商议。

宽曰: 吴人轻跳,非王之敌。

杨宽说: 吴人轻率,不是大王的对手。

况悬军深入,师老兵疲,强弩之末,何能为也。

何况孤军深入,军队疲惫,如同强弓射出的箭即将落地,再也难有作为。

愿径取成皋,会兵伊洛,戮带定襄,于是乎在。

希望直取成皋,会师伊、洛,平定带、襄,在此一举。

此事易同摧朽,王何疑焉。

此事如同摧枯拉朽,大王还有什么怀疑?

天穆然之,乃引军趣成皋,令宽与尔朱能为后拒。

元天穆赞同他的建议,于是率军前往成皋,命令杨宽、尔朱能担任后卫。

寻以众议不可,乃回赴石济。

由于大家不同意,随即又返回石济。

宽夜行失道,后期。

杨宽在夜里迷失道路,误了约定期限。

诸将咸言: 宽少与北海周旋,今不来矣。

众将都说: 杨宽从小就与北海王交好,今天不会再回来了。

天穆答曰: 杨宽非轻于去就者也,其所逗留,必有他故。

元天穆答道: 杨宽不是那样去留轻率的人,他耽误了行程,一定有其他原因。

吾当为诸君保明之。

我可以为各位担保他。

语讫,候骑白宽至。

话刚说完,巡逻骑兵报告杨宽到。

天穆抚髀而笑曰: 吾固知其必来。

元天穆拍着大腿笑道: 我本来就知道他必定回来。

遽出帐迎之,握其手曰: 是所望也。

急忙出帐迎接,握着他的手说: 我正盼望着你呢!

即给牛三十头、车五乘、绵绢一十五车、羊五十口。

当即赏给牛三十头、车五辆、丝织品十五车、羊三十头。

与天穆俱谒孝庄于太行,拜散骑常侍、安东将军。

同元天穆到太行朝见孝庄帝,授散骑常侍、安东将军。

仍为都督,从平河内,进围北中。

又担任都督,参与平定河内,围攻北中。

时梁将陈庆之为颢兵守北门,天穆驻马围外,遣宽至城下说庆之。

当时梁国将领陈庆之为元颢率军把守北门。元天穆在包围圈外停住马,派杨宽到城下劝说陈庆之。

宽先自称姓名,然后与语,备陈利害,劝令早降。

杨宽先自报姓名,然后同陈庆之交谈,晓以利害,劝他及早投降。

庆之不答。

陈庆之不回答。

久之,乃曰: 贤兄抚军在此,颇欲相见。

停了很久,才说: 您的兄长在此领兵,很想同您见面。

宽答曰: 仆兄既力屈威,迹沦逆党,人臣之理,何烦相见。

杨宽答道: 我兄既然屈服于大王的威严,沦为叛党,失去做臣子的道理,还有什么必要见面?

向所以先申姓名者,岂不知兄在彼乎。

刚才我先报姓名,难道不知道我哥哥在这里吗?

直以信不见疑,忠为令德耳。

只是由于讲信用就不必起疑,忠诚才是美德罢了。

仆之昆季,幸不待言。

我们兄弟之事,这里不用再说。

但当议良图,自求多福。

只希望将军考虑良策,自求多福。

天穆闻之,谓左右曰: 杨宽大异人,何至不惜形便如此。

元天穆听说这件事,对身边的人说: 杨宽与一般人大有不同,为什么如此不爱惜骨肉?

自是弥敬重之。

从此更加敬重他。

孝庄反正,拜中军将军、太府卿、华州大中正,封澄城县伯,邑三百户。

魏孝庄帝回到京师后,授他为中军将军、太府卿、华州大中正,封澄城县伯,食邑三百户。

尔朱荣被诛,其从弟世隆等拥部曲烧城门,出据河桥,还逼京师。

尔朱荣被处死后,他的堂弟尔朱世隆等人率领部下烧毁城门,出城据守河桥,又回军进逼京师。

进宽镇北将军、使持节、大都督,随机扞御。

杨宽升任镇北将军、使持节、大都督,相机防卫京师。

世隆谓宽曰: 岂忘太宰相知之深也?

尔朱世隆对杨宽说: 你难道忘了太宰的大恩?

宽答曰: 太宰见爱以礼,人臣之交耳。

杨宽答道: 太宰厚爱,待我以礼,但那是臣子之间的交情。

今日之事,事君常节。

今天的事,是我侍奉君王应有的节操。

世隆北走,宽追至河内。

尔朱世隆向北逃跑,杨宽追到河内。

俄而尔朱兆陷洛阳,囚执孝庄帝。

不久,尔朱兆攻陷洛阳,囚禁孝庄帝。

宽还洛不可,遂自成皋奔梁。

杨宽无法返回洛阳,只得从成皋投奔梁国。

至建业,闻孝庄帝弒崩,宽发哀尽礼。

到了建业,听说孝庄帝被害,杨宽守丧尽礼。

梁武义之,待之甚厚。

梁武帝认为他很有义气,待他十分优厚。

寻而礼送还朝。

不久,以礼送他回朝。

至下邳,尔朱仲远启复宽官爵,留为大行台吏部尚书。

抵达下邳时,尔朱仲远上奏恢复杨宽官职,留下他担任大行台吏部尚书。

孝武初,改授散骑常侍、骠骑将军、给事黄门侍郎,监内典书事。

孝武帝初年,改授散骑常侍、骠骑将军、给事黄门侍郎,监理佛经书事。

时夏州戍兵数千人据兖州反,诏宽兼侍中,节度诸军讨平之。

当时夏州守兵数千人占据兖州反叛,诏命杨宽兼任侍中,指挥各军讨平夏州。

中尉綦俊与宽有宿憾,诬以他罪,劾之。

中尉綦繧与杨宽有旧怨,诬告他有其他罪名,揭发杨宽。

孝武谓侍臣等曰: 杨宽清直,朕极知其无罪,但不能杜法官之奏耳。

孝武帝对近臣说: 杨宽清廉正直,我最清楚他无罪,只是不能杜绝法官的上奏。

事下廷尉,寻得申释。

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去办,随即得以洗去冤屈,获得释放。

又除黄门侍郎,兼武卫将军。

又授黄门侍郎,兼任武卫将军。

孝武与齐神武有隙,遂召募骑勇,广增宿卫。

孝武帝与齐神武不和,于是召募骑马勇士,大大扩充宿卫人数。

以宽为合内大都督,专总禁旅。

任命杨宽为阁内大都督,专门总领禁军。

从孝武入关,兼吏部尚书。

跟随孝武帝入函谷关,兼任吏部尚书。

录从驾勋,进爵华山郡公,邑一千二百户。

总计随从护驾之功,晋封华山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大统初,迁车骑大将军、太子太傅、仪同三司。

大统元年,升任车骑大将军、太子太傅、仪同三司。

三年,使茹茹,迎魏文悼后。

三年,出使蠕蠕,奉迎魏文悼后。

还,拜侍中、都督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

回来后,授侍中、都督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

五年,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东雍州诸军事、东雍州刺史,即本州也。

五年,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东雍州诸军事、东雍州刺史。十年,转任河州刺史。

十年,转河州刺史。十六年,兼大丞相府司马。

十六年,兼任大丞相府司马。

朝议欲经略汉川,而梁宜丰侯萧循固守南郑。

朝廷议论,打算经营汉川,但梁国的宜丰侯萧循在南郑固守。

十七年,宽从大将军达奚武讨之。

十七年,杨宽跟随大将军达奚武前去讨伐。

梁武陵王萧纪遣将杨干运率兵万余人救循,武令宽督开府王杰、贺兰愿德等邀击之。

梁国武陵王萧纪派将领杨乾运率兵一万余人救援萧循,达奚武命令杨宽督率开府王杰、贺兰愿德等人中途截击。

军至白马,与干运合战,破之,俘斩数千人。

军队到白马时,与杨乾运交战,将其打败,俘虏、杀死数千人。

军还,除南豳州刺史。

回来以后,授南豳州刺史。

魏废帝初,入为尚书左仆射、将作大监,坐事免。

魏废帝初年,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将作大监,因罪免官。

魏恭帝二年,除廷尉卿。

魏恭帝二年,任廷尉卿。

世宗初,拜大将军,增邑一千二百户。

世宗初年,授大将军,食邑增加一千二百户。

从贺兰祥讨吐谷浑,破之,别封宜阳县公,邑一千户。

跟随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将其击败,另封宜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除小冢宰,转御正中大夫。

授小冢宰,转任御正中大夫。

武成二年,诏宽与麟趾学士参定经籍。

武成二年,诏命杨宽与麟趾殿学士校定经籍。

宽性通敏,有器识。

杨宽为人通达机敏,有器量见识。

频牧数州,号为清简。

接连治理数州,以清平简切著称。

历居台阁,有当官之誉。

历任内阁要职,也有美名。

然与柳庆不协,欲按成其罪,时论颇以此讥之。

可是与柳庆不和,企图故意治柳庆的罪,时论因此对他颇有讽刺。

保定元年,除总管梁兴等十九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保定元年,授总管梁兴等十九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其年,薨于州。

当年在梁州去世。

赠华陕虞上潞五州刺史。

追赠华、陕、虞、上、潞五州刺史。

谥曰元。

谥号为 元 。

子纪嗣。

儿子杨纪承袭爵位。

大象末,官至上仪同大将军、虞部下大夫。

大象末年,官至上仪同大将军、虞部下大夫。

宽二兄,穆、俭。

杨宽有两个哥哥:杨穆、杨俭。

穆字绍叔。

杨穆字绍叔。

魏永安中,除华州别驾。

北魏永安年间,杨穆任华州别驾。

孝武末,宽请以澄城县伯让穆,诏许之。

孝武末年,杨宽请求朝廷把澄城县伯的爵位转让给杨穆,皇上下诏书同意。

仍拜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除车骑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

随后朝廷任杨穆为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又任车骑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

卒于家。

最后在家中去世。

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俭字景则。

杨俭字景则。

伟容仪,有才行。

仪容壮美,有才干德行。

魏正始中,起家侍御史,加奉朝请,迁员外散骑侍郎。

北魏正始年间,杨俭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侍御史,加任奉朝请,后又升任员外散骑侍郎。

孝昌中,除镇远将军、顿丘太守。

孝昌年间,杨俭任镇远将军、顿丘太守。

未及述职,元颢启请随军。

还没有来得及述职,元颢启奏皇上请求让杨俭随军。

建义初,兼给事黄门侍郎、左将军、太府少卿。

建义初年,杨俭兼任给事黄门侍郎、左将军、太府少卿。

元颢入洛,授抚军将军。

元颢进入洛阳,杨俭被授任抚军将军。

孝庄反正,废于家。

孝庄帝复位,杨俭被废黜在家。

寻拜散骑常侍、都督颍州诸军事、颍州刺史。

不久他又被授任散骑常侍、都督颖州诸军事、颖州刺史。

建明中,加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建明年间,杨俭加任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孝武初,除卫将军、北雍州刺史。

孝武初年,杨俭任卫将军、北雍州刺史。

政尚宽惠,夷夏安之。

在任期间施政宽厚仁惠,各族百姓都安定。

孝武西迁,除侍中、骠骑将军。

孝武西迁,杨俭任侍中、骠骑将军。

大统初,以本官行东秦州事,加使持节、当州大都督。

大统初年,以本官职身份兼摄东秦州职务,加任使持节、当州大都督。

从破齐神武于沙苑,封夏阳县侯,邑八百户。

接着又在沙苑打败齐神武帝,被封为夏阳县侯,封地八百户。

七年,领大丞相府谘议参军,出为都督东雍华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大统七年,杨俭兼任大丞相府谘议参军,出任都督束雍华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八年,卒于家。

大统八年,杨俭在家中去世。

赠本官,谥曰静。

朝廷追赠他原任官职,谧号是静。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

柳庆字更兴,是解县人。

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

他的五世祖柳恭,在后赵做官,任河东郡守。

后以秦、赵丧乱,乃率民南徙,居于汝、颍之间,故世仕江表。

后来因为前秦、后赵战乱,于是带着百姓往南迁徙,住在汝水、颖水之间,因此世代在江南做官。

祖縃,宋同州别驾,宋安郡守。

祖父柳缙,刘宋的同州别驾,宋安郡守。

父僧习,齐奉朝请。

父亲柳僧习,齐朝的奉朝请。

魏景明中,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归魏。

北魏景明年间,与豫州刺史裴叔业占据豫州归魏。

历北地、颍川二郡守、扬州大中正。

柳僧习历任北地、颖两郡守、扬州大中正。

庆幼聪敏,有器量。

柳庆小时候就聪明机敏,有器量。

博涉群书,不治章句。

他博览群书,但并不剖章析句。

好饮酒,闲于占对。

喜欢喝酒,善于应答。

年十三,因曝书,僧习谓庆曰: 汝虽聪敏,吾未经特试。

他十三岁时有一天,父亲柳僧习趁他晒书的时候对他说: 你虽然聪明,我还没有专门对你测试。

乃令庆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有余言,庆立读三遍,便即诵之,无所遗漏。

于是让柳庆从杂赋集中取出一篇赋,有一千多字,柳庆立刻读了三遍,当即背诵,一字不漏。

时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

当时柳僧习任颖!郡守,该处与京城接壤,住在这裹的多是豪门大族。

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

到了将要选拔乡官的时候,他们都依仗权贵势力,争先恐后托人打通关节。

选用未定。

乡官的选用还没有确定。

僧习谓诸子曰: 权贵请托,吾并不用。

柳僧习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说: 权贵请入托情的,我全都不任用。

其使欲还,皆须有答。

但他们派来的人将要返回,我也应该有个答覆。

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 庆乃具书草云: 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

你们各人按照自己的看法替我写封信。 柳庆于是草拟了一封,信中说: 下官受朝廷委托,选拔官吏的时候,有能力的进荐,没有才干的黜退。

此乃朝廷恒典。 僧习读书,叹曰: 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 即依庆所草以报。

这是朝廷永恒的制度。 柳僧习读完信后感叹地说: 这儿子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随即按柳庆所草拟的信分报各家。

起家奉朝请。

后来柳庆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

庆出后第四叔,及遭父忧,议者不许为服重。

柳庆过继给第四叔,到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家族中的人商议不同意柳庆服重丧。

庆泣而言曰: 礼者盖缘人情,若于出后之家,更有苴斩之服,可夺此从彼。

柳庆哭着说: 礼应该顺着人情,如果在过继的人家。另有更大的丧事,那可以舍弃这裹而顺从那裹。

今四叔薨背已久,情事不追。

现在四叔去世已久,事情已过去了。

岂容夺礼,乖违天性! 时论不能抑,遂以苫块终丧。

哪能改变礼制,违背天性呢! 当时人们都不能说服他,柳庆就拿草垫当席子,拿土块作枕头,替生父服满丧期。

既葬,乃与诸兄负土成坟。

父亲下葬以后,柳庆就和几个哥哥一起背土垒成坟墓。

服阕,除中坚将军。

服丧期满,柳庆被任命为中坚将军

魏孝武将西迁,除庆散骑侍郎,驰传入关。

魏孝武帝将要西迁,任命柳庆为散骑侍郎,堑哩奉命乘驿车飞驰进阗。

庆至高平见太祖,共论时事。

他到达高干见到太祖,共同商议当时朝政大事。

太祖即请奉迎舆驾,仍命庆先还复命。

太祖立即请求恭迎皇上,又命令柳庆先回洛阳覆命。

时贺拔胜在荆州,帝屏左右谓庆曰: 高欢已屯河北,关中兵既未至,朕欲往荆州,卿意何如?

当时贺拔胜在趔业,孝武帝屏退左右的人,然后对柳庆说: 宣麸已驻扎在回北,阖中军队还没到,我想到型州,你意见如何? 柳庆回答说: 关中城池固若金汤。

庆对曰: 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宇文泰忠诚奋发,朝廷之良臣也。

纵横千里,是天下强盛的地方。宇文泰忠诚奋发,是朝廷的良臣。

以陛下之圣明,仗宇文泰之力用,进可以东向而制群雄,退可以闭关而固天府。

凭着陛下的圣明,依仗宇文泰的作用,进可以向东控制群雄,退可以闭阗而巩固天府。

此万全之计也。

这是万全之计。

荆州地非要害,众又寡弱,外迫梁寇,内拒欢党,斯乃危亡是惧,宁足以固鸿基?

荆州不是险要的地方,民众又弱少,外受梁朝强盗逼迫,内受直麸贼党抵抗,这样恐怕衹会危亡,哪能巩固帝王宏大的基业呢?

以臣断之,未见其可。 帝深纳之。

按照微臣的判断,并不见得那样做是行得通的。 皇帝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

及帝西迁,庆以母老不从。

到皇帝西迁的时候,柳庆因为母亲年老而没有跟从。

独孤信之镇洛阳,乃得入关。

直到独巫信镇守盗屋的时候,翅庆才得以进入题中。

除相府东合祭酒,领记室,转户曹参军。

朝廷任命他为相府束合祭酒,兼任记室,后来又转任户曹参军。

八年,迁大行台郎中,领北华州长史。

大统八年,柳庆升任大行台郎中,兼任北华州长史。

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如故,并领记室。

大统十年,柳庆任尚书都兵,郎中一职如故,并兼任记室。

时北雍州献白鹿,群臣欲草表陈贺。

当时北雍州进献白鹿,群臣都想草拟奏表表示祝贺。

尚书苏绰谓庆曰: 近代以来,文章华靡,逮于江左,弥复轻薄。

尚书苏绰对柳庆说: 近代以来,文章追求华丽,到了江束,更加轻浮。

洛阳后进,祖述不已。

洛阳方面后来者,还在不停地效法。

相公柄民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 庆操笔立成,辞兼文质。

宇文丞相统率百姓,创立制度,你的职务是负责文书工作,应当撰写这道贺表,来革除前代文风的弊病。 柳庆拿起笔马上就写好了,文辞既质朴又有文采。

绰读而笑曰: 枳橘犹自可移,况才子也。 寻以本官兼雍州别驾。

苏绰读完以后笑着说: 枳和橘尚且可以改变自己的特性,何况才子呢。 不久柳庆以本官都兵郎中的身份兼任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

广陵王元欣是西魏皇帝的至亲。

其甥孟氏,屡为匈横。

他的外甥孟氏多次为非作歹,横行霸道。

或有告其盗牛。

有人告他偷牛。

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

柳庆把孟氏捉拿归案,审问清楚实情,立即下令把他关押起来。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 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 欣亦遣使辨其无罪。

孟氏完全没有一点害怕的神情,竟然对柳庆说: 现在如果给我加上脚镣手铐,以后再怎样把它脱下来? 元欣也派人来向柳庆申辩说孟氏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

盂氏因此更加骄横。

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

柳庆于是召集所有官员,充分揭露孟氏依仗权贵亲戚的关系欺压残害百姓的罪状。

言毕,便令笞杀之。

说完以后,就下令用竹板把孟氏打死。

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从此以后权贵的亲属都有所收敛,不敢侵害百姓了。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停止。

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黄金,到京城做买卖,寄居在别人家中。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他每次将要外出,常常自己拿着钥匙在身边。

无何,缄闭不异而失之。

没多久,房门还像平常那样锁着而黄金却不翼而失了。

谓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的,郡县丰管官员刑讯查问,房东最终被迫招认服罪。

庆闻而叹之,乃召问贾人曰: 卿钥恒置何处? 对曰: 恒自带之。 庆曰: 颇与人同宿乎?

柳庆听说这个案情后为之叹息,就把商人召来询问: 你的钥匙通常放在什么地方? 商人回答说: 常常自己带在身边。 柳庆问: 你曾经和别人一起住吗? 商人说: 没有。

曰: 无。 与人同饮乎? 曰: 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和别人一起喝酒吗? 商人说: 那天曾经跟一个和尚两次痛饮,喝醉以后大白天就睡觉了。 柳庆说:

庆曰: 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房东衹是因为忍受不住刑讯的痛楚才屈打成招的,并非小偷。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那个和尚才是真正的盗贼。 柳庆立即派人逮捕那个和尚,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并躲起来。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后来还是把那和尚捉拿归案,尽数查获商人所失的黄金。

十二年,改三十六曹为十二部,诏以庆为计部郎中,别驾如故。

大统十二年,朝廷把三十六曹改为十二部,皇帝下韶任柳庆为计部郎中,仍旧担任别驾。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系者甚多。

有一胡人家被劫,郡县官员审问追查,没有谁知道贼人的踪迹,邻居被囚禁的很多。

庆以贼徒既众,似是乌合,既非旧交,必相疑阻,可以诈求之。

柳庆认为贼人既多,好像是乌合之众,既然不是故交,必定互相猜疑,可以骗诱他们透露真情找出罪犯。

乃作匿名书多牓官门曰: 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于是他写了一些匿名信分贴在官府门上,信中说: 我们合伙抢劫胡家,人员混杂,最终恐怕都要泄露出来。

今欲首,惧不免诛。

现在想自首,又怕不能免于杀头。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牓。

如果允许先自首的免罪,我就前来告发。 柳庆接着又再贴出一道免罪的告示。

居二日,广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牓下。

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反绑双手到告示前自首。

因此推穷,尽获党与。

柳庆通过他推究到底,终于把抢劫的团伙一纲打尽。

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柳庆主持公道,明察秋毫的事迹,都如此类。

每叹曰: 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可以待封。

他每每感叹说: 往昔于公审理案件铁面无私,开了一道高门可以用来等待子孙封高官时使用。

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十三年,封清河县男,邑二百户,兼尚书右丞,摄计部。

倘若这番话有灵验,我大概也和他差不多吧! 大统十三年,柳庆被封为清河县男,食邑二百户,兼任尚书右丞,代理计部。

十四年,正右丞。

大统十四年,任正右丞。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

太祖曾经被安定国的大臣王茂激怒,打算把他杀掉,而其实并非王茂的罪过。

朝臣咸知,而莫敢谏。

朝廷的大臣都很清楚,但没有谁敢劝谏。

庆乃进曰: 王茂无罪,奈何杀之? 太祖愈怒,声色甚厉,谓庆曰: 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乃执庆于前。

柳庆就进谏说: 王茂没有罪,为什么要杀他呢? 太祖更加生气,声色俱厉,对柳庆说: 王茂该判死罪,你如果要辩明他无罪,也须一同治罪。 于是把柳庆捉到面前。

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

柳庆脸不改色,语气不屈,高声说: 我私下听说君王如有不通达事理的就是不明,臣子如见错不争的就是不忠。

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我愿竭尽愚忠,实在不敢吝惜一死,衹怕您会成为不明智的君主罢了。

愿深察之。 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希望您认真地考虑清楚。 太祖遣才醒悟过来而赦免王茂,但已来不及了。

太祖默然。

太祖默然无语。

明日,谓庆曰: 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

第二天,太祖对柳庆说: 我不采纳你的意见,最终让王茂含冤而死。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寻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

可赏赐钱财绸缎给王茂家,来表明他的冤死是由于我的过失造成的。 不久,柳庆被进封爵位为子,增加封地三百户。

十五年,加平南将军。

大统十五年,加授平南将军。

十六年,太祖东讨,以庆为大行台右丞,加抚军将军。

大统十六年,太祖束征,任命柳庆为大行台右丞,加授抚军将军。

还转尚书右丞,加通直散骑常侍。

大军回师后他转任尚书右丞,加任通直散骑常侍。

魏废帝初,除民部尚书。

魏废帝初年,柳庆任民部尚书。

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辨。

柳庆仪容举止庄重严肃,言语明辨。

太祖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

太祖每次发号施令,常常让柳庆宣读。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他天性刚强正直,什么也不回避。

太祖亦以此深委仗焉。

太祖也因此非常依靠他。

二年,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废帝二年,柳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领著作。

魏恭帝初年,官位提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后转任左仆射,兼任著作。

六官建,拜司会中大夫。

六官建立后,授任司会中大夫。

孝闵帝践阼,赐姓宇文氏,进爵平齐县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

孝闵帝即位,柳庆被赐姓宇文氏,进封爵位为平齐县公,增加封地连原来的一共一千五百户。

晋公护初摄政,欲引为腹心。

晋公宇文护初摄政,想引用柳庆作为心腹。

庆辞之,颇忤旨。

柳庆推辞了,因此与宇文护的心意大为抵触。

又与杨宽有隙,及宽参知政事,庆遂见疏忌,出为万州刺史。

柳庆又和杨宽有矛盾,到杨宽参与主持政事的时候,柳庆就被疏远疑忌,调出京城任万州刺史。

世宗寻悟,留为雍州别驾,领京兆尹。

不久周世宗醒悟过来,又把柳庆留下任雍州别驾,兼任京兆尹。

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史。

武成二年,柳庆任宜州刺史。

庆自为郎,迄于司会,府库仓储,并其职也。

柳庆自从任郎官,直到担任司会,仓库的物品储备,都是他职务所管的范围。

及在宜州,宽为小冢宰,乃囚庆故吏,求其罪失。

等到在宜州的时候,杨宽任小冢宰,就把柳庆原来的属吏囚禁起来,想找柳庆的罪过。

按验积六十余日,吏或有死于狱者,终无所言,唯得剩锦数匹。

一共审查了六十多天,那些官吏有的已死在狱中,但始终没有说出什么,仓库中衹能找到剩余的锦缎几匹。

时人服其廉慎。

当时人们都佩服他的廉洁谨慎。

保定三年,又入为司会。

保定三年,柳庆又被召入任司会。

先是,庆兄桧为魏兴郡守,为贼黄宝所害。

先前,柳庆的哥哥柳桧任魏兴郡守,被贼寇黄宝杀害。

桧子三人,皆幼弱,庆抚养甚笃。

柳桧的三个儿子都年幼弱小,柳庆抚养他们,非常厚道。

后宝率众归朝,朝廷待以优礼。

后来黄宝率领部下归顺朝廷,朝廷用优厚的礼节对待他。

居数年,桧次子雄亮白日手刃宝于长安城中。

过了几年,柳桧的次子柳雄亮在大白天亲手把黄实杀死在长安城中。

晋公护闻而大怒,执庆及诸子侄皆囚之。

晋公宇文护听说以后勃然大怒,捉拿柳庆和他的儿子侄子,并把他们囚禁起来。

让庆曰: 国家宪纲,皆君等所为。

宇文护责怪柳庆说: 国家的法纪都是你们制定出来的。

虽有私怨,宁得擅杀人也! 对曰: 庆闻父母之雠不同天,昆弟之雠不同国。

即使有私怨,难道就能够擅自杀人吗! 柳庆回答说: 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同处一国。

明公以孝治天下,何乃责于此乎。 护愈怒,庆辞色无所屈,卒以此免。

您用孝道治理天下,为什么竟拿造件事来责怪我呢。 宇文护更加生气,但柳庆的言辞神色仍一点也不屈服,他们最终因此获得赦免。

天和元年十二月薨。

天和元年十二月柳庆去世,终年五十岁。

时年五十,赠鄜绥丹三州刺史,谥曰景。

朝廷追赠他为鄘绥丹三州刺史,谧号是景。

子机嗣。

他的儿子柳机继承了爵位。

机字匡时,少有令誉,风仪辞令,为当世所推。

柳机字匡时,年轻时就有好名声,风度仪容辞令都被当时人们推崇。

历小纳言、开府仪同三司、司宗中大夫。

他历任小纳言、开府仪同三司、司宗中大夫。

大象中,御正上大夫、华州刺史。

主叁年间,堑继任御正上大夫、茎业刺史。

机弟弘,字匡道,少聪颖,亦善草隶,博涉群书,辞彩雅赡。

柳机的弟弟柳弘,字匡道,年轻时很聪明,也擅长草隶书法,博览群书,文辞典雅、富丽。

与弘农杨素为莫逆之交。

他和弘农杨素结为莫逆之交。

解巾中外府记室参军。

柳弘最初任中外府记室参军。

建德初,除内史上士,历小宫尹、御正上士。

建德初年,任内史上士,后历任小宫尹、御正上士。

陈遣王偃民来聘,高祖令弘劳之。

陈朝派遣王偃民前来聘问,高祖命令柳弘慰劳他们。

偃民谓弘曰: 来日,至于蓝田,正逢滋水暴长,所赍国信,溺而从流。

王偃民对柳弘说: 我来的时候,走到蓝田,正遇上滋水猛涨,所带的国家信物掉入水中随水流走了。

今所进者,假之从吏。

现在进献的是向属吏借来的。

请勒下流人,见为追寻此物也。 弘曰: 昔淳于之献空笼,前史称以为美。

请布置下游的百姓,替我追寻这些东西。 柳弘说: 从前淳于献上空笼,前代史官称之为美。

足下假物而进,讵是陈君之命乎。 偃民惭不能对。

先生现在借东西来进献,难道这是陈朝国君的命令吗。 王偃民满面羞惭不能回答。

高祖闻而嘉之,尽以偃民所进之物赐弘,令报聘。

高祖听说以后很赞赏柳弘,把王偃民进献的东西全部赐给柳弘,又让他作为使臣回访陈朝。

占对详敏,见称于时。

柳弘在陈朝应对详尽机敏,被人们称道。

使还,拜内史都上士,迁御正下大夫。

回到北周,朝廷授柳弘为内史都上士,又升任御正下大夫。

寻卒于官,时年三十一。

不久在任职期间去世,终年三十一岁。

高祖甚惜之。

高祖感到很愈阶。

赠晋州刺史。

朝廷追赠他为晋州刺史。

杨素诔之曰: 山阳王弼,风流长逝。

杨素为他作祭文,文中说: 山阳王弼,风流人物溘然长逝。

颍川荀粲,零落无时。

颖川荀粲,不遇时机猝然殒命。

修竹夹池,永绝梁园之赋;长杨映沼,无复洛川之文。 其为士友所痛惜如此。

修竹夹池,梁园的辞赋长久断绝;长杨映沼,不再有洛川的文笔。 柳弘的早逝是如此被他的士人朋友所痛惜。

有文集行于世。

他有文集流传于世。

庆三兄,鷟、虬、桧,虬、桧并自有传。

翅庆有三个哥哥:柳鹭、柳纠、柳桧。其中堑幽和挝抢都另外独自有传。

鷟好学,善属文。

堑巉喜欢学习,善于写文章。

魏临淮王记室参军事。

任魏临淮王记室参军事。

早卒。

堑嘘早年就去世了。

子带韦,字孝孙。

堑嘘的儿子柳荧皇,宇耋瑟。

深沉有度量,少好学。

性格深沉,有度量,从小就好学。

身长八尺三寸,美风仪,善占对。

身高八尺三寸,仪容俊美,风度翩翩,善于应对。

韩贤素为洛州刺史,召为主簿。

韩贤素任洛州刺史时,把翅鳖韦召来任主簿。

后与诸父归朝,太祖辟为参军。

后来跟各位叔父一起归顺朝廷,太祖征用为参军。

时侯景作乱江右,太祖令带韦使江、郢二州,与梁邵陵、南平二王通好。

当时堡量在辽西作乱,塞担命令翅鞑出使辽蛆、呈泌,与梁塑旦昵、直垩往来结交。

行至安州,值假宝等反,带韦乃矫为太祖书以抚安之,并即降附。

柳带韦走到安州,正值假宝等人谋反,柳带韦就假传太祖书信来安抚他们,他们当即投降归附。

既至郢,见邵陵,具申太祖意。

到郢州后,柳带韦见到邵陵王,一一申明太祖的心意。

邵陵即随带韦报命。

邵陵王派使者跟随柳带韦到朝廷覆命。

以奉使称旨,授转辅国将军、中散大夫。

因为柳带韦奉命出使符合皇上的心愿,因此被改任辅国将军、中散大夫。

十七年,太祖遣大将军达奚武经略汉川,以带韦为治行台左丞,从军南讨。

大统十七年,太祖派遣大将军达奚武谋取汉川,任柳带韦为治行台左丞,跟随军队南征。

时梁宜丰侯萧循守南郑,武攻之未拔。

当时梁朝宜丰侯萧循镇守南郑,达奚武不能攻取。

乃令带韦入城说循曰: 足下所固者险,所恃者援,所守者民。

他就让柳带韦进城劝说萧循。柳带韦见了萧循就说: 先生固守的是天险,依仗的是援兵,保卫的是百姓。

今王师深入栈道,长驱汉川,此则所凭之险不足固也;武兴陷没于前,白马破亡于后,自余川谷酋豪,路阻而不敢进,此则所望之援不可恃也;夫顾亲戚,惧诛夷,贪荣慕利,此生人常也,今大兵总至,长围四合,戮逃亡以劝安居,赏先降以招后服,人人怀转祸之计,家家图安堵之谋,此则所部之民不可守也。

现在朝廷大军深入栈道,长驱直入汉川,造就是所凭藉的天险不足以固守;武兴陷落于前,白马破亡在后,其余的部落首领是山野草寇,路途阻隔不敢前进,造就是所盼望的援兵不可依仗;再说顾念亲人,害怕诛戮,贪慕虚荣,追求小利,这是百姓的常情。现在朝廷大军会集前来,四面包围,诛戮逃亡来鼓励安居,奖赏先降来招抚后服,人人想着转祸为福的计策,家家考虑安居的良谋,造就是管辖的百姓不能保住的道理。

且足下本朝丧乱,社稷无主,尽忠将何所托,死节不足成名,窃为足下不取也。

况且先生所处的本朝动乱,国家无主,即使要尽忠又有何寄托,死节也不能成名,我私下认为先生这样做不可取。

仆闻贤者相时而动,智者因变立功。

鄙人听说贤明的人善于观察时机行动,聪明的人顺应时变而立功。

当今为足下计者,莫若肉袒军门,归命下吏,免生民于涂炭,全发肤于孝道。

当今为先生考虑,不如到军营门前请罪,归顺下官,以免百姓陷于涂炭,又可保全性命以尽孝道。

必当纡青拖紫,裂土分珪,名重当时,业光后嗣。

这样做的话,先生必定能封官赐爵,地位尊贵,名声显赫于当世,功业光照后代。

岂若进退无据,身名俱灭者哉。 循然之,后乃降。

哪能像现在这样进退都失去依靠,身体名声都会磨灭呢。 萧循认为他说得对,后来就归降了。

魏废帝元年,出为解县令。

魏废帝元年,柳带韦出任解县县令。

二年,加授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废帝二年,加任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明年,转汾阴令。

第二年,转任汾阴令。

发摘奸伏,百姓畏而怀之。

任职期间他揭发隐伏的坏人坏事,百姓都敬畏他怀念他。

世宗初,入为地官上士。

世宗初年,柳带韦被召入任地官上士。

武成元年,授帅都督、治御伯下大夫,迁武藏下大夫。

武成元年,授任帅都督、治御伯下大夫,后升任武藏下大夫。

保定三年,授大都督。

保定三年,授大都督。

四年,加仪同三司、中外府掾。

四年,加任仪同三司、中外府掾。

天和年,封康城县男,邑五百户,转职方中大夫。

天和二年,封爵康城县男,封地五百户,又转任职方中大夫。

三年,授兵部中大夫。

玉面三年,授兵部中大夫。

虽频徙职,仍领武藏。

虽然柳带韦频频调动官职,仍兼任武藏。

寻丁母忧。

不久他的母亲去世。

起为职方中大夫。

服丧期间柳带韦被征召任职方中大夫。

五年,转武藏中大夫。

天和五年,转任武藏中大夫。

俄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就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凡居剧职,十有余年,处断无滞,官曹清肃。

他身居要职十多年,处理决断事情毫不拖延,官府各办事部门都清正严明。

时谯王俭为益州总管,汉王赞为益州刺史。

当时谯王宇文俭任益州总管,汉王宇文赞任益州刺史。

高祖乃以带韦为益州总管府长史,领益州别驾,辅弼二王,总知军民事。

高祖就任命柳带韦为益州总管府长史,兼任益州别驾,辅佐谯王、汉王,总管军民事务。

建德中,大军东讨,征带韦为前军总管齐王宪府长史。

建德年间,朝廷大军束征,征召柳带韦任前军总管齐王宇文宪府长史。

齐平,以功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齐地平定以后,因功授柳带韦任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进封爵位为公,增加封地一千户。

陈王纯出并州,以带韦为并州司会、并州总管府长史。

陈王宇文纯出任并州,任命柳带韦为并州司会、并州总管府长史。

六年,卒于位,时年五十五。

天和六年,在任职期间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谥曰恺。

谧号是恺。

子祚嗣。

柳带韦的儿子柳祚继承了爵位。

少有名誉。

年轻时就有名声。

大象末,宣纳上士。

大象末年,宣韶召入任上士。

史臣曰:周惠达见礼于宝夤,杨宽荷恩于晋泰。

史臣曰:周惠达被萧宝夤礼遇,杨宽蒙受恩遇于晋泰。

既而萧氏获罪,庄帝出居,遂能契阔寇戎,不以兴革虑;崎岖危难,不以夷险易心。

不久萧氏获罪,庄帝迁居,他们于是能在敌军来犯时为国事辛劳,而不因兴亡消除顾虑;面对崎岖危难,也不因艰险而改变心志。

斯固笃终之士。

这些人本来就是感情专一不变的人士。

柳庆束带立朝,怀匪躬之节;莅官从政,着清白之美。

柳庆束带站在朝堂上,心怀忠心耿耿的气节,不顾自身利益;莅临官府处理政事,显露清白的美德。

并遭逢兴运,各展志能,誉重搢绅,望隆端揆,非虚云也。

他们都遭逢兴隆的国运,各自施展自己的志向才干,声誉被官员敬重,威望高如相位,并非徒有虚名。

然庆畏避权宠,违忤宰臣,虽取诎于一时,实获申于千载矣。

然而柳庆使权贵畏惧逃避,违抗朝廷重臣,虽然受委屈于一时,实际上他的忠心却得以表露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