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观乡射

孔子观于乡射,喟然叹曰: 射之以乐也。何以射?何以听?

孔子观看乡射礼,长叹一声说: 射箭时配上礼仪和音乐,射箭的人怎能一边射,一边听?

循声而发,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

努力修养身心而发出的箭,并能射中目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

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

如果是不肖之人,他怎能射中而罚别人喝酒呢?

《诗》云: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诗经》说: 发射你的箭射中目标,祈求你免受罚酒。

祈、求也,求所中以辞爵。

祈,就是求。祈求射中而免受罚酒。

酒者、所以养老,所以养病也。

酒,是用来养老和养病的。

求中以辞爵,辞其养也。

祈求射中而辞谢罚酒就是推辞别人的奉养。

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

所以如果让士人射箭,假如他不会,就应当以有病来辞谢,因为男子生来就应该会射箭。

于是退而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墙堵焉。

于是回来后和弟子们在矍相的园圃中学习射箭,观看的人们好像一堵围墙。

试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列,延谓射之者曰: 奔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不得入。其馀皆入。

当射礼行至子路时,孔子让子路手执弓箭出来邀请比射的人,说: 败军之将、丧失国土的大夫、求做别人后嗣的人,一律不准入场,其余的人进来。

盖去者半。

听到这话,人走了一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曰: 幼壮孝弟,耆老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在此位。

孔子又让公罔之裘、序点举起酒杯说: 幼年壮年时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到老年还爱好礼仪,不随流俗,修身以待终年的人,请留在这个地方。

盖去者半。

结果又走掉一半。

序点又扬觯而语曰: 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而不乱者,则在此位。

序点又举杯说: 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到老还言行不乱的人,请留在这里。

盖仅有存焉。

结果只有几个人留下没走。

射既阕,子路进曰: 由与二三子者之为司马,何如? 孔子曰: 能用命矣。

射箭结束后,子路走上前对孔子说: 我和序点他们这些人做司马,如何? 孔子回答说: 可以胜任了。

孔子曰: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孔子说: 我观看乡饮酒礼,知道推行王道是很容易的事。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皆从之,至于正门之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

主人亲自邀请宾客和陪客,其他宾客跟随在后。到了主人的正门之外,主人拜迎宾客和陪客,而其他宾客自己跟随进入。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升,则省矣。

这样尊贵的客人和一般的客人就有差别了。三次揖让后走到堂阶前,又三次谦让,主人引导宾客来到厅堂。然后拜谢宾客的到来,斟酒献给宾客,宾客又回敬主人,酬谢辞让的礼节繁多。等到陪客来到厅堂,礼节就减少了很多。

至于众宾,升而受爵、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

至于其他宾客,到了厅堂接受献酒,坐着祭酒,站立饮酒,不回敬主人就可以下阶,礼节的隆重与简单就很清楚了。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宾;笙入三终,主人又献之。

乐工进来,奏登堂《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于是主人给宾客献酒。

间歌三终,合乐三阕,工告 乐备 而遂出。

吹笙人进来又吹奏了三首乐曲,这时主人又给宾客献酒。

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乐工与吹笙人转流演奏,乐工歌《鱼丽》,笙人吹《由庚》;乐工歌《南有嘉鱼》,笙人吹《崇丘》;乐工歌《南山有台》,笙人吹《由仪》。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接着乐工和吹笙人合奏《周南》《召南》中的三首乐曲,乐工报告说乐曲已演奏完毕,就退下堂去。

降,脱履升座,修爵无算。饮酒之节,旰不废朝,暮不废夕。宾出,主人迎送,节文终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贵贱既明,降杀既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矣。

这样就能知道乡饮酒礼能使大家安乐而不混乱了。尊卑贵贱能够分明,礼节隆重简单区别清楚,和谐欢乐而不失礼,年长年少的都不会遗漏,快乐地宴饮而不混乱。此五种行为,足以正身安国,国家安定,天下就安定了。

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所以我说: 我观看乡饮酒礼,就知道推行王道是很容易的事。

子贡观于蜡。

子贡观看年终蜡祭。

孔子曰: 赐也乐乎?

孔子说: 端木赐,你快乐吗?

对曰: 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

子贡回答说: 一国的人都像疯了一样,我不知这有什么可快乐的。

孔子曰: 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说: 辛苦劳累了一年,才得以享受一天的快乐,这一天快乐的福泽,不是你能理解的,只是紧张而不松弛,文王武王都做不到;只是松弛而不紧张,文王武王也不会这样做。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