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江右游日记五

十一月初二日出建昌南门,西行二里至麻姑山足。上山二里,半山亭,有卧瀑。又一里半,喷雪,双瀑。

两边崖壁夹立,泉流捣入中间的深谷中,人不敢往下看;架了桥在桥上俯瞰,水势又变得雄伟壮观。

又一里,连泄五级,上有二潭甚深,旧亭新盖,又半里,龙门峡,上有桥。又半里,麻姑坛、仙都观。

沿龙门而上,溪流平缓,山峦环绕几,自成一片幽静奇异的天地,让人不再感觉到置身在高山上面。又往上半里,到达麻姑坛和仙都观。

左有大夫松,已死;右有通海井。

左边有棵大夫松,己经枯死;右边有口通海井。

西上岭十里,逾篾竹岭,为丹霞洞。

往西上岭十里,翻过蔑竹岭,为丹霞洞。

又上一里,为王仙岭,最高。

又往上一里,为王仙岭,它最高峻。

西下二里,张坊。

往西朝下走二里,为张坊。

西左坳中为华严庵,宿。

张坊西面左边山坳中为华严庵,于是投宿在庵中。

初三日王仙岭东下一岭为丹霞洞。

初三日从王仙岭东面走下一座山岭为丹霞洞。

又逾篾竹岭西坳中,南上越两山,东南共五里为飞炉峰,有小石炉方尺,自军峰山南飞至。

又翻过蔑竹岭西面的山坳,向南往上越过两座山,再往东南共走五里为飞炉峰,峰上有个一尺见方的小石炉,传说它是从军峰山南面飞来的。

其地南为军峰,北接麻姑,东瞰盱江,西极芙蓉,盖在五老峰之西,阳华峰之西北矣。

那地方南边为军峰山,北边接着麻姑山,向东可以远望吁江,向西可以尽览芙容峰,大略在五老峰的西面、阳华峰的西北面。

初四日出建昌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见山顶两石并起如双髻者。

初四日出了建昌府东门,越过太平桥往南行,顺溪流走五六里,又折向西走一里,出了从姑峰南面,攀上天柱峰,看见一座顶上两块石头并列耸起,如同双髻的山峰。

向登其岩,曰飞鳌峰。

向北登上那山峰间的岩石,为飞鳌峰。

岩前曰长春阁。

岩前面有个阁叫长春阁。

阁之东有堂曰 鳌峰 ,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

阁的东面有个堂,匾额上写着 鳌峰深处 四个字,是罗先生讲学的处所。

其后飞突而出,倒书曰 印空 。

堂后面岩石飞突而出,岩上倒写着 印空 两个字。

下有方池,名曰玉冷泉。

岩石下有一个方形池子,名叫玉冷泉。

从东上天际亭,亭后凿石悬梯而上,有洞。

我从玉冷泉东面上到天际亭,亭后凿开石壁修筑了一悬空的石阶梯,顺石阶梯爬上去,有一个洞。

洞口隘如斗,蛇像蛇一样伏乃入,其中高穹而宽。

洞口狭窄如斗,我像蛇一样卧伏着才钻了进去,洞中高弯宽阔。

此天柱之南隅也。

此洞处天柱峰的南隅。

出洞,仍下石级,沿崖从西登。

出了洞,仍然沿石瞪下来,顺着山崖从西面攀登。

天柱、鳌峰之间,有台一掌,上眺层崖,下临绝壁,竹拂石门,树悬崖隙,为云岩台。

天柱峰和鳌峰之间,有个手掌似的平台,上眺层崖,下临她壁,翠竹轻拂石门,绿树悬立在崖缝间,这是云岩台。

从其上西穿峰峡,架木崖间,曰双玉楼。

从云岩台上往西穿越山峰间的峡谷,崖壁间架着一座木楼,叫双玉楼。

再西,一石欲坠未坠,两峡并起,上下离立,若中剖而分者,曰一线天。

再往西,峡谷顶上有一块石头将坠未坠,两边的崖壁并排耸起,上下崖石并立,如同从中间破裂而分开的一样,叫一线天。

此鳌峰之北隅也。

这里处鳌峰的北隅。

一线既尽,峡转而北,有平石二片,一方一圆,横庋峡内,曰跏趺之盘腿坐法石。

过了一线天,峡谷转往北,有两片平整的石块,一方一圆,横置在峡谷内,称为枷跌石。

此二峰者,从天柱之西,鳌峰之北,又起二峰,高杀于鳌峰、天柱,而附丽成奇者也。

此二峰,即从天柱峰西面、鳌峰北面又耸起的两座山峰,高不如鳌峰和天柱峰,但由于它们的映衬,加之有一线天、枷跌石两处景观,也变得奇丽峻秀。

其东一峰,即南与鳌峰夹成一线,又与西峰夹庋跏趺者。

其中东面的山峰,就是与南面的鳌峰夹峙而形成一线天、又与西面的山峰相夹而横卧着枷跌石的那座。

西峰之西,又有片石横架成台,其东西俱可跏趺云。

西面那座山峰的西边,又有一块石头横架成台,这座山峰东西两面的石头都可以称为枷跌石。

从跏趺石东践一动石,梯东峰而上,其顶南架梁于一线,遂出鳌峰之崩,东凿级以跻,遂凌天柱之表。

从枷跌石东面踏着一块摇动着的石头,向东面那座山峰攀上去,峰顶南端一线天之上架有桥梁,越过桥便到了鳌峰峰顶;峰顶东面凿有石阶梯,沿阶梯登上去,便到了夭柱峰峰顶。

于是北瞰郡城,琉璃映日;西瞻麻峤,翡翠插天。

从天柱峰顶上向北俯瞰建昌府城,琉璃瓦辉映着阳光;往西观看麻娇峰,翡翠色的峰峦直插云天。

从此北下天柱之北,穹崖下临,片石夹立,上有古梅一株,曰 屏风石 。

当时天空云气稀薄,异常明朗。从峰顶上往北下到峰北面,弯隆的山崖下临深谷,一块大石头耸立在山崖对面,上面有一棵古梅,这块大石头叫 屏风石 。

天柱北裂一隙,上有悬台可跻而坐,曰 滴水崖 。

天柱峰北面裂开一条夹缝,夹缝中有一个虚悬着的平台,可以攀到上面去坐着,它叫 滴水崖 。

内有石窦,直上三丈,正与南隅悬崖之洞相对。

滴水崖内有个石洞,直通向上,有三丈深,正好与峰南隅悬在崖壁间的那个洞对着。

此天柱之北隅也。

这是天柱峰的北隅。

从此东下,又得穹崖一层,曰读书台,今为竹影庵。

从这里往东下去,又见到一层弯隆的山崖,叫读书台,如今上面建有竹影庵。

从其南攀石而登,曰梅花岩,石隙东向,可卧可憩。

从读书台南面攀着石头登上去,叫梅花岩,岩间石缝朝着东,石缝内可以睡卧可以休息。

此天柱东隅之下层也。

这是天柱峰东隅的下层。

飞鳌之西有斗姆阁,其侧有蟾窟石,下嵌为窝,上突为台,亦可趺ǜ同跗可啸。

飞鳌峰的西面有个斗姆阁,它的侧面有个蟾窟石,这石的下面如蟾蛛张着口形成石窝,上面向外凸出形成平台,台上也可以双足交叠而坐,可以放声长啸。

此飞鳌西隅之下层也。

这是飞鳌峰西隅的下层。

是日,建昌遇夏调御、丘士章。

这天在建昌府遇到夏调御、丘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