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游日记八
戊寅十月初一月凌晨起,晴爽殊甚。
戊寅年十月初一日凌晨起床,天气特别晴朗。
从三家村啜粥启行,即西由峡中,已乃与溪别。
喝了昨天剩的稀饭后从三家村启程,即往西从峡谷中走,不久与溪水分道扬镰。
复西逾岭,共三里,人报恩寺。
又往西翻越山岭,一共三里路,到报恩寺。
仍转东,二里,过松花坝桥。
然后转向东走,二里,过松花坝桥。
又循五龙山而南三十里,循省城东北隅南行。
又顺着五龙山往南走三十里,沿着省城东北边往南走。
已乃转西度大桥,则大溪之水自桥而南,经演武场而出火烧铺桥,下南坝矣。
不久转向西越过大桥,于是大溪的水从桥下往南流,经过演武场后流出火烧铺桥,再到南坝。
从桥西入省城东门,饭于肆。
从桥西进入省城的东门,在饭店吃饭。
出南门,抵向所居停处,则吴方生方出游归化寺未返,余坐待之。
从南门出城,去到原来寄居的地方,而吴方生正好外出游览归化寺还没回来,我坐着等他。
抵暮握手,喜可知也。
直到傍晚才与吴方生握手相见,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
见有晋宁歌童王可程,以就医随吴来,始知方生在唐守处过中秋,甚洽也。初二日余欲西行,往期阮仁吾所倩担夫,遇其侄阮玉湾、阮穆声,询候甚笃。下午,阮仁吾至寓,以担夫杨秀雇约至。
初二日我准备出发去滇西,去和阮仁吾为我雇的担夫约定行期,遇到阮仁吾的侄儿阮玉湾、阮穆声,他们对我的问候非常真诚。下午,阮仁吾来到我的住所,把担夫杨秀的雇用合同拿来了。
余期以五日后再往晋宁,还即启行。
我和他约定五日后再去晋宁州,从晋宁州返回来就启程出发。
仁吾赆以番帨shuì国外来的佩巾香扇。
阮仁吾把外国的佩巾、香扇送给我作为临别赠礼。
初三日余欲往晋宁,与唐元鹤州守、大来隐君作别。
初三日我打算前往晋宁州,和知州唐元鹤、隐士唐大来告别。
方生言: 二君日日念君。
吴方生说: 他们二位天天挂念您。
今日按君还省,二君必至省谒见,毋中途相左也。
今日按察使返回省城,他们二位一定要来省城拜见他,你们不要在途中错过了。
盍少待之?
何不稍微等他们一阵呢?
乃人叩玉湾,并叩杨胜寰,知丽江守相望已久。
我于是进城去拜访阮玉湾,并拜访杨胜寰,得知丽江府知府盼望我去已很长时间了。
既而玉湾来顾寓中,知按君调兵欲征阿迷,然兵未发而路人皆知之,贼党益猖狂于江川、澂江之境矣。
不一会阮玉湾来我的住处看我,才知道按察使调动军队准备征讨阿迷州,然而军队还没出发就连过路人都知道了这一计划,江川县、微江府境内乱党更加猖狂了。
玉湾谓余: 海口有石城妙高,相近有别墅,已买山欲营构为胜地。
阮玉湾对我说: 海口有石城非常奇妙,石城附近有别墅,已经把那里买下准备建造名胜风景区。
请备车马,同行一观。
请让我备好车马,一同前去游览观光。
余辞以晋宁之行不容迟,因在迤西羁停留久也。
我用晋宁州之行不能推迟为由辞谢了他的邀请,因为在滇西要停留很久。
又云: 缅甸不可不一游。
阮玉湾又说: 缅甸不可以不去游览一次。
请以腾越庄人为导。
请让腾越庄园的人作你的向导。
余颔之。
我点头同意。
初四日余束装欲早往晋宁,主人言薄暮舟乃发,不若再饭而行。
初四日我捆行李准备乘早前往晋宁州,主人说要将近傍晚时船才出发,不如吃过两顿饭再走。
已而阮玉湾馈榼酒,与吴君分饷之。
不一会阮玉湾送来一坛酒,我和吴方生分享了它。
下午,由羊市直南六里,抵南坝,下渡舟,既暮乃行。
下午,从羊市一直往南走六里,来到南坝,上了渡船,太阳落山后才出发。
是晚西南斗风,舟行三十里,至海夹口泊。
这天夜晚刮西南风,船走了三十里,到海夹口停泊。
三鼓乃发棹,昧爽抵湖南涯北圩口,乃观音山之东南濒海处。
三更时就启航,天亮时抵达滇池南岸的北好口,北好口是观音山东南部濒临滇池之处。
其涯有温泉焉。舟人有登浴者,余畏风寒,不及沐也。
其岸边有温泉,船上有人上岸沐浴,我怕风寒,没有和他们同去。
于是挂帆向东南行,二十里至安江村,梳栉于饭肆。
从北好口船挂起帆来向东南航行,二十里抵达安江村,下船到饭馆里梳理。
仍南四里,过一小桥,即西村四通桥分注之水,为归化、晋宁分界处。
仍然往南走,四里,经过一座小桥,桥下水从西边村子四通桥下分流过来,是归化县、晋宁州的分界处。
又南四里,入晋宁州北门,皆昔来暗中所行道也,至是始见田畴广辟,城楼雄壮焉。
又往南走四里,从晋宁州城北门进城。这些都是夜间黑暗中所走的路,至此才看见四周田地宽阔,城楼雄伟壮观。
入门,门禁过往者不得入城,盖防阿迷不靖也。
进城门,守门的拦住过往的行人,不允许进城,大概是因阿迷州还没平定而进行防范。
既见大来,各道相思甚急。
和唐大来相见后,各人十分迫切地诉说互相的思念。
饭而入叩州尊,如慰饥渴,遂留欢晏。
吃饭后进州署去拜望知州,有如饥渴的人得到了安慰,于是留在那里欢宴。
夜寝于下道,供帐极鲜整。
夜晚在下道住,所供的帷帐极其新洁、整齐。
初五至初七日日日手谈下棋内署,候张调治。
初五至初七日连日来在州署里下围棋,等候张调治。
黄从月、黄沂水禹甸与唐君大来,更次相陪,夜宴必尽醉乃已。
黄从月、黄沂水禹甸和唐大来诸君,轮换着前来相陪,夜晚一定饮宴到全醉才罢休。
初八日饮后,与黄沂水出西门,稍北过阳城堡,即所谓古土城也。
初八日喝酒后,和黄沂水从西门出城,稍稍往北就经过阳城堡,就是所说的古土城。
其西北为明惠夫人庙,庙祀晋宁州刺史李毅女。
古土城西北面是明惠夫人庙,庙里祭祀晋宁州刺史李毅的女儿。
夫人功见《一统志》。
夫人的功绩记载在《一统志》中。
有元碑,首句云: 夫人姓杨氏,名秀娘,李毅之女也。
庙里有元代的碑刻,碑文第一句是: 夫人姓杨氏,名叫秀娘,是李毅的女儿。
既曰 李女 ,又曰 姓杨 ,何谬之甚耶?
既然是 李毅的女儿 ,又说 姓杨 ,为什么这样地荒谬透顶呢?
岂夫人之夫乃姓杨耶?
难道是夫人的丈夫姓杨吗?
然辞不达甚矣。
即便这样,也实在是辞不达意。
人传其内犹存肉身,外加髤xiē赤黑色漆焉,故大倍于人。
人们传说夫人的塑像中还保存着她的尸体,是在尸体上加赤黑色的漆涂饰而成,所以塑像比真人大一倍。
余不信。
我不相信这种传说。
沂水云: 昔年鼠伤其足,露骨焉。
黄沂水说: 从前老鼠咬伤塑像的脚,露出骨头来了。
不妄也。
不是乱说的。
是日,州幕傅良友来拜,且馈榼醴。
这天,知州的幕僚傅良友前来拜访,而且馈赠一坛甜酒。
傅,江西德化人。初九日余病嗽,欲发汗,遂卧下道。
初九日我生病咳嗽,想让身体出汗,于是在下道卧床休息。
初十日嗽不止,仍卧下道。
初十日不停地咳嗽,仍然在下道卧床休息。
唐君晨夕至榻前,邀诸友来看,极殷绻情意深长。
唐元鹤君早晨、晚上都来床前问候,邀约众位朋友前来看望,情意极为深厚。
十一日余起,复入内署。盖州治无事,自清晨邀以入,深暮而出,复如前焉。
十一日我起床后,又去州署内,大概州里没有事情,所以知州清晨就邀请我去,很晚才出来,又像前几天那样。
是日,傅幕复送礼。
这一天,傅良友又送来礼物。
余受其鸡肉,转寄大来处。
我收下他送的鸡肉,寄放到唐大来那里。
下午,傅幕之亲姜廷材来拜。
下午,傅良友的亲戚姜廷材来拜访。
姜,金溪人。十二日唐州尊馈新制长褶棉被。余入谢,并往拜姜于傅署,遇学师赵,相见蔼蔼i人数众多。及往拜赵于学斋,遇杨学师,交相拜焉。
十二日唐元鹤知州赠送我新制的长夹衣、棉被,我去州署致谢,并且到傅良友的官署拜访姜廷材,遇到赵学师,还见到很多人。等到去学斋拜访赵学师时,遇见杨学师,互相行礼。
赵,陆凉人,故询之。
我问赵学师道: 陆凉州有没有叫何巢阿的人?
赵言: 陆凉无之。当是浪穹人。
赵学师说: 陆凉州没有此人,他应是浪弯县人。
然同宦于浙中,相善。
而且我们一同在浙江省里做过官,互相处得好。
赵君升任于此,过池州,问六安何州君,已丁艰父母死为丁艰去矣。
赵君被提升到这里任职,经过池州时,询问六安州何知州,何知州因为父母去世已经离任服丧去了。
四月初至镇远,其所主居停之家,即何所先主者,是其归已的。
四月初赵君到达镇远府,他所居停的人家,就是何巢阿在前居停过的人家。
但余前闻一僧言,贵州水发时,城中被难者,有一浙江盐官,扛二十余,俱遭漂没,但不知其姓。
这样看来,何巢阿已经回家了。我前不久听一位僧人说,贵州省发生水灾时,城中遇难的人有一个是浙江盐官,二十多担行李都被水漂走了,只是不知道浙江盐官的姓。
若果尔,何遇之奇也!十三日州尊赴杨贡生酌。
根据赵君先前到镇远府居停的时间计算,似乎何巢阿发生水灾时正在贵州省,我心里十分不安,就不再深问了。十三日知州唐元鹤去赴杨贡生的酒宴。
张调治以骑邀游金沙寺,以有庄田在其西麓也。
张调治邀请我骑马游览金沙寺,因为他有田庄在金沙寺西边的山脚。
出西门,见门内有新润之房颇丽,问之,即调治之兄也。
从西门出发,看见门内有崭新的富家房屋,很华丽,询问房子的主人,就是张调治的哥哥。
名,以乡荐任常州判,甫自今春抵家。
从西门出城后,就一直顺着田埂往西行,路很平坦。
以谗与调治不睦。出西门,直西行田塍中,路甚坦。其坞即南自河涧铺直北而出者,至此乃大开洋,北极于滇池焉。
这就是南部从河涧铺起、一直往北延伸出来的山坞,山坞延伸到这里才十分开阔壮观,再往北延伸到滇池结束。
西界山东突濒坞者,为牧羊山;北突而最高者,为望鹤山,其北走之余脉为天城;又西为金沙,则散而濒海者也。
西部往东突立在山坞边的是牧羊山,往北突起、而且最高的是望鹤山,望鹤山往北走向的余脉是天城门;又往西延伸为金沙山,是分散开来濒临滇池的山脉。
东界山西突而屏诚南者,为玉案山;北峙而最高者,为盘龙山;其环北之正脊,为罗藏山,则结顶而中峙者也。
东部向西耸立、而且作为晋宁州城南边屏障的是玉案山;耸立在北部、而且最高的是盘龙山;其绕向北边的中脊,为罗藏山,是山顶相连而正中高耸起来的山。
州治倚东界之麓。大堡、河涧合流于西界之麓,北出四通桥,分为两流:一直北下滇海;一东绕州北入归化界,由安江村人滇海。
晋宁州治紧靠在东部山麓,大堡、河涧的水顺西部山麓合流,往北流过四通桥,又分为两派:一股一直往北注入滇海;一股往东绕过州治,往北流到归化县界内,流经安江村后进入滇海。
经坞西行三里,上溪堤,有大石梁跨溪上,是为四通桥。
穿过山坞往西三里,走到河堤上,有座大石桥横架在河上,这是四通桥。
由桥西直上坡,为昆阳道。
从桥西边一直上坡,是去昆阳州的路。
西北由岐一里半,为天女城,上有天城门遗址,古石两叠,如雕刻亭檐状。
往西北边顺岔路走一里半,到天女城,其上有天城门遗址,两层古石,形状如同雕刻的亭檐。
昔李毅之女秀,代父领镇时,筑城于此,故名。
从前李毅的女儿李秀,代替父亲统领镇守晋宁州时,在这里修筑城池,所以取名天女城。
城阜断而复起,西北濒湖者,其山长绕。为黄洞山;西南并天城而圆耸夹峙者,为金沙山。
城所在土山断绝后又耸起来,西北濒临滇海边,黄洞山沿滇海盘绕;西南和天城门相连、而圆峰耸起和黄洞山对峙的山,是金沙山。
此皆土山断续,南附于大山者也。
这些都是时起时伏,往南附着于大山的土山。
金沙之西,则滇海南漱而入,直逼大山;金沙之南,则望鹤山高拥而北瞰,为西界大山北隅之最。
金沙山的西部,则滇海向南面冲刷,直逼大山;金沙山的南部,则望鹤山高高耸立朝北俯视,是山坞西部大山北端的最高处。
其西则将军山耸崖突立,与望鹤骈峙而出,第望鹤则北临金沙,天城、将军则北临滇海耳。
其西边则将军山高耸的山崖突起,和望鹤山并排屹立,只是望鹤山北临金沙山,天城门、将军山则是北临滇海而已。
黄洞山之西,有洲西横海中,居庐环集其上,是为河泊所,乃海子中之蜗居也;今已无河泊官,而海子中渡船犹泊焉。
黄洞山的西边,有片陆地往西横插滇海中,民房环绕着聚集在上面,名河泊所,是滇海中窄小的居住地;如今河泊所已经没有官员,但滇海中的渡船还在这里停泊。
其处正西与昆阳对,截湖西渡,止二十里;陆从将军山绕湖之南,其路倍之。
其处正西方和昆阳州相对,往西横渡滇海,只有二十里;陆路从将军山往南绕着滇海走,路程是水路的一倍。
由天女城盘金沙山北夹,又一里半而入金沙寺。
从天女城绕到金沙山北侧,又走一里半就到了金沙寺。
寺门北向,盘龙莲峰师所建也,寺颇寂寞。
金沙寺门朝北,是盘龙莲峰师所修建的,寺里很清静。
由寺后拾级而上,为玉皇阁,又上为真武殿,俱轩敞,而北向瞻湖,得海天空阔之势。
从寺背后沿着石阶上去,是玉皇阁,再往上是真武殿,两处都建得高大宽敞,而且朝北眺望滇海,拥有海天空阔的地势。
山之西麓,则连村倚曲,民居聚焉。
金沙山西麓,则村庄顺着弯曲的岸边连绵不断,百姓聚集。
入调治山楼,饭而登出,凭眺寺中。
到张调治的山楼,吃过饭后登山,在金沙寺中凭栏远眺。
下步田畦水曲,观调治家人筑场收谷。
下山漫步于田畦、水沟边,观看张调治家的人修筑晒场、收谷子。
戴月入城,皎洁如昼,而寒悄逼人。
晚上顶着月亮回城,皎洁的月光照得地面如同白昼一样,但寒冷逼人。
还饭下道,不候唐君而卧。
回到下道吃过饭,没有等候唐元鹤君来就睡了。
唐君夜半乃归,使人相问,余已在梦魂中矣。十四日在署中。
十四日在州署中。
十五日在州署。
十五日在州署里。
夜酌而散,复出访黄沂水。
饮完夜酒而散,我又外出拜访黄沂水。
其家寂然,花阴历乱,惟闻犬声。
黄家一片寂静,月光下花影凌乱,只听到狗叫声。
还步街中,恰遇黄,黄乃呼酒踞下道门,当月而酌。
返回时漫步街头,恰巧遇到黄沂水,他于是叫送酒到下道门,对着明月而饮。
中夜乃散。
半夜才散。
十六日余欲别而行,唐君谓: 连日因歌童就医未归,不能畅饮。
十六日我准备告别启程,唐元鹤君对我说: 这几天因歌童去看病还没回来,不能痛快地饮酒。
使人往省召之,为君送别,必少待之。 余不能却。
我派人去省城叫他来为您送别,您一定要稍稍等候。 我不能推辞。
十七、十八日皆在州署。
十七日、十八日两天都在州署里。
十九日在州署。
十九日在州署中。
夜月皎而早阴霾。
夜里月色皎洁而早晨天气阴沉。
二十日、二十一日在州署。
二十日、二十一日在州署中。
两日皆倏雨倏霁忽雨忽晴。
这两日天气都是忽晴忽雨。
二十二日唐君为余作《瘗yì掩埋静闻骨记》,三易稿而后成。
二十二日唐元鹤君为我写作《瘫静闻骨记》,三次修改之后才完成。
已乃具酌演优演出效舞,并候杨、赵二学师及唐大来、黄沂水昆仲,为同宴以饯。
然后准备好酒宴和舞乐戏曲,并前往邀请杨学师、赵学师以及唐大来、黄沂水兄弟,一同宴饮为我饯行。
二十三日唐君又馈棉袄、夹裤,具厚赆焉。
二十三日唐元鹤君又馈赠我棉袄、夹裤,备办了丰厚的临别礼物。
唐大来为余作书文甚多,且寄闪次公书,亦以青蚨赆。
唐大来为我写了很多书信,而且寄信给闪次公,也赠送我钱财作路费。
乃人谢唐君,为明日早行计。
于是到州署向唐君致谢,为明日一早出发作准备。
晋宁乃滇池南一坞稍开,其界西至金沙山,沿将军山抵三尖村,与昆阳界,不过二十里;东至盘龙山顶,与澂江界,不过十里;北至分水河桥,与归化界,不过五里;南入山坞,与澂江界,不过十里。
晋宁州位于滇池南岸一片比较开阔的山坞中,州境西边到金沙山,沿着将军山抵达三尖村,和昆阳州界的距离,不超过二十里;东边到盘龙山顶,和微江府界的距离,不超过十里;北边到分水河桥,与归化县界的距离,不超过五里;南边伸进山坞,与微江府界的距离,不超过十里。
总计南北不过十五里,东西不过三十里,不及诸蛮酋山徼一曲也。
总计南北不超过十五里,东西不超过三十里,比不上以山为界的各土司领地的一个角落。
晋宁之水,惟四通桥为大。
晋宁州的河流,只有四通桥下的最大。
其内有二溪,俱会于牧羊山下石壁村。
这条河接纳了两条溪流,二条溪流都在牧羊山下的石壁村汇合。
一为大坝河,即河涧铺之流,出自关索岭者,余昔往江川由之;一为大甫河,出自铁炉关者,与新兴分水之岭界。
一条是大坝河,是从河涧铺流来,发源于关索岭,我从前去江川县时顺着大坝河走;一条是大甫河,发源于铁炉关,与新兴州分水岭交界。
二水合而出四通桥,又分其半,东灌州北之田。
两条河汇合后流过四通桥,又分出一半往东流去,灌溉晋宁州北部的土地。
至州东北,又有盘龙山涧之水,自州城东南隅,循城北流,引为城濠,而下合于四通东灌之水,遂北为归化县分界,而出安江村。
流到晋宁州东北,又有盘龙山涧中的水,从州城的东南边顺着城墙往北流,被引为护城河,然后流下去,和四通桥下往东灌溉土地之水汇合,于是往北流,成为晋宁州与归化县的分界线,然后从安江村流出去。
其河乃唐公新浚者。
这条河是知州唐公新近开通的。
晋宁二属邑俱在州东北境,亦镇海东南之余坞也。
晋宁州的两个属县都位于州境东北部,也在滇海东南岸的其余山坞中。
归化在州北二十里,呈贡又在归化北四十里。
归化县位于州城北面二十里处,呈贡县又位于归化县北面四十里处。
呈贡北即昆明县界,东北即板桥路,东即宜良界,东南即罗藏山,阳宗界。
呈贡县北面就是昆明县的辖境,东北面是通往板桥的道路,东面是宜良县的辖境,东南面是罗藏山,是阳宗县的辖境。
归化北五里有莲花洞山,一名龙洞,有水出其间。
归化县北部五里处有莲花洞山,又叫龙洞,有股水从其间流出。
罗藏山在归化东十里,盘龙山东北之主峰也,东南距澂江府四十里。
罗藏山在归化县东部十里处,是盘龙山东北部的主峰,东南面距离激江府四十里。
其山高耸,总挈众山,与邵甸之梁王山对,亦谓之梁王山,以元梁王结寨其上也。
罗藏山高高耸起,总领裤山,与邵甸的梁王山相对,也被称为梁王山,因为元朝时梁王在这座山上安营扎寨。
西北麓为滇池,东南麓为明湖、抚仙湖。
其西北麓是滇池,东南麓是明湖、抚仙湖。
水之两分其归者,以此山为界;水之三汇其壑者,亦以此山为环。
水分成两边各流各的,以这座山为分水岭;水分三派流入其沟壑,也是随着这座山绕流。
然则比邵甸梁王,此更磅礡矣。
这样说来,那么和邵甸的梁王山相比,罗藏山的气势更加磅礴了。
其脉自铁炉关东度为关索岭,又东为江川北屈颡巅山,遂北走为此山;又东至宜良县西境,又北度杨林西岭,又北过兔儿关,又北结为邵甸梁王山,而为果马、月狐之脊焉。
其脉从铁炉关开始,往东延伸成为关索岭,又往东延伸到江川县北部,成为屈颗巅山,于是往北延伸为罗藏山;再往东延伸到宜良县西部境内,又往北越过杨林所西岭,再往北越过兔儿关,又往北聚结为邵甸梁王山,从而成为果马山、月狐山的山梁。
晋宁四门,昔皆倾记。
晋宁州城的四道城门,从前都倒塌毁坏。
唐元鹤莅任,即修城建楼,极其壮丽。
唐元鹤就任知州,修建城楼,建得极其壮丽。
晋宁东至澂江六十里,西至昆阳四十里,南至江川七十里,北至省会一百里,东南至路南州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宜良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新兴州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安宁州一百二十里。
晋宁州往东到微江府有六十里,往西到昆阳州有四十里,往南到江川县有七十里,往北到省会昆明有一百里,东南距离路南州一百五十里,东北距离宜良县一百六十里,西南距离新兴州一百二十里,西北距离安宁州一百二十里。
唐晋宁初授陕西三水令,以御流寇功,即升本州知州,以忧归,补任于此。
唐元鹤知州最初被任命为陕西省三水县知县,因为抵御流寇有功,就被提升为管辖三水县的邺州知州,因父母去世而离职服丧,之后到晋宁州补职。
乃郎年十五岁,文学甚优,落笔有惊人语。
他的长子年纪十五岁,文学特别优秀,写文章有惊人之语。
余三子俱幼。
其余的三个孩子都年幼。
唐大来名泰选贡,以养母缴引辞不受选,诗画书俱得董玄宰即董其昌三昧。
唐大来入选贡生,以赡养母亲为由而推辞受选。唐大来的诗文、画画、书法都得董其昌三昧。
余在家时,陈眉公即先寄以书云: 良友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今来访鸡足并大来先生。
我在家乡时,陈眉公就先寄信给他说: 我的好友徐霞客,足迹走遍天下,现在要来探访鸡足山以及大来先生。
此无求于平原君者,幸善视之。
他此行不同于那些有求于平原君的食客,望好好待他。
比至滇,余囊已罄,道路不前,初不知有唐大来可告语也。
等来到云南省城时,我口袋中已空无一文,不能再往前走,当初我不知道有唐大来其人可以求告。
忽一日遇张石夫谓余曰: 此间名士唐大来,不可不一晤。
忽然有一天遇到张石夫,他对我说: 这里的名士唐大来,不能不和他会一次面。
余游高峣时,闻其在傅玄献别墅,往觅之,不值。
我游览高跷时,听说唐大来住在傅元献的别墅,前去寻访,没有遇到。
还省,忽有揖余者曰: 君岂徐霞客耶?
返回省城,忽然有人向我拱手行礼说: 您不就是徐霞客吗?
唐君待先生久矣!
唐大来君等候先生很久了!
其人即周恭先也。
这人是周恭先。
周与张石夫善,与张先晤唐,唐即以眉公书诵之,周又为余诵之。
他和张石夫友善,和张石夫一起先见到唐大来,唐大来就把陈眉公的信读给他们听,周恭先又向我诵读此信。
始知眉公用情周挚,非世谊所及矣。
我才知道陈眉公用心周到、情谊真挚,不是世人的友谊所比得上的。
大来虽贫,能不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
唐大来虽然贫穷,却能不辜负陈眉公的深厚情意,因和陈眉公是朋友,而把陈眉公的朋友也当做自己的朋友。
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如此。
我在穷困时而得到救济,是如此地出于意料之外。
唐大来,其先浙之淳安籍,国初从戎于此。
唐大来,其祖先是浙江省淳安县籍,明朝初年随军队来到云南省。
曾祖金,嘉靖戊子乡荐,任邵武同知,从祀名宦。
曾祖唐金,于嘉靖戊子年通过乡荐,出任福建省邵武府同知,去世后得以随同入祀名宦祠。
祖尧官,嘉靖辛酉解元。
祖父唐尧官,子嘉靖辛酉年中解元。
父懋德,辛卯乡荐,临洮同知。
父亲唐您德,于辛卯年通过乡荐,出任甘肃省临挑府同知。
皆有集,唐君合刻之,名《绍箕堂集》,李本宁先生为作序,甚佳。
都有文集,唐大来将他们的文集合起来刊刻,取名为《绍箕堂集,李本宁先生为文集作了序,序文写得很好。
大来言历数先世,皆一仕一隐,数传不更,故其祖虽发解,竟不仕而年甚长。
大来依次说起他的前辈,都是一代做官、一代隐居,传了数代而不改变,所以其祖父虽然中举,始终没有做官而且寿命很长。
今大来虽未发解,而诗翰为滇南一人,真不忝不愧厥祖也。
如今大来虽然没有中举,但作诗的文笔是滇南第一,真是无愧于他的祖父。
但其胤嗣未耀,二女俱寡,而又旁无昆季,后之显者,将何待乎?
只是他的后代子孙不旺盛,两个女儿都守寡,而且又没有弟兄,大来以后的传扬之人,将等待谁呢?
大来之岳为黄麟趾,字伯仁,以乡荐任山东嘉祥令,转四川顺庆府县令,卒于任,即黄沂水禹甸之父、从月之兄也。其祖名明良,嘉靖乙酉乡荐,仕至毕节兵宪,有《牧羊山人集》。
大来的岳父是黄麟趾,字伯仁,通过乡荐出任山东省嘉祥县知县,后调任四川省顺庆府口口县知县,死于任上。黄麟趾是黄沂水禹甸的父亲,黄从月的哥哥其祖父叫黄明良,于嘉靖乙酉年通过乡荐,官至贵州省毕节卫兵备道道员,著有《牧羊山人集》
大来昔从广南出粤西,抵吾地,亦以粤西山水之胜也。
大来从前往广南府出去到广西省,到过我的家乡,也认为广西省的山水是名胜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