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二十

晋魏郡亢阳,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

晋朝时魏郡大旱,农民在龙洞中祈祷,求到了雨,将要去祭祀感谢那条龙。

孙登见曰: 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

孙登看见了说: 这是有病之龙降下的雨,哪能使庄稼复苏呢?

如弗信,请嗅之。

如果你们不相信,请闻闻这雨水。

水果腥秽。

大家一闻,雨水果然非常腥气肮脏。

龙时背生大疽,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 疾痊,当有报。

这条龙当时背上生了大毒疮,听见孙登的话后,就变成一个老头,求为治疗,说: 如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报答。

不数日,果大雨。

没过几天,果然下了大雨。

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人们还看见大石头中间裂开成一口井,井里的水十分清澈。那条龙大概是打了这口井来作为对孙登的报答吧。

苏易者,庐陵妇人,善看产,夜忽为虎所取,行六七里,至大圹,厝易置地,蹲而守,见有牝虎当产,不得解,匍匐欲死,辄仰视。

苏易,是庐陵郡的一个妇女,善于接生。有一天夜里,忽然被老虎叼走了。走了六七里路,来到一个大墓穴,老虎便把苏易放在地上,蹲着守住她。她看见有一只母老虎要分娩了,但生不下来,爬来爬去要死了,总是抬头看着她。

易怪之,乃为探出之,有三子。

苏易觉得它很奇怪,就用手伸进去把小老虎拉了出来,一共有三只。

生毕,牝虎负易还,再三送野肉于门内。

分娩完毕,母老虎就把苏易背回了家,后来又屡次把野兽的肉送进她家门内。

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雀,为弋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愈而放之。

哙参侍养母亲极其孝顺。曾经有一只黑色的鹤被射手射伤了,走投无路之中便来投靠哙参。哙参收养了它,治疗它的伤口,等痊愈后就放了它。

后雀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雀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

后来有鹤在夜里来到哙参的家门外,哙参拿着火烛一看,只见雌雄两只鹤双双而来,各衔一颗夜明珠,用来报答哙参。

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

汉朝的时候,弘农郡人杨宝,年纪九岁时到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击伤,掉到了树下,被蝼蛄蚂蚁围困了。

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

杨宝看见十分怜悯它,就把它带回家,放在装头巾的小箱子里,用菊花饲养它。一百多天后,黄雀的羽毛长好了,早上飞出去傍晚飞回来。

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 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

有一夜三更时分,杨宝因为读书还没有睡,忽然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儿童向杨宝拜了两次说: 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仙岛去,不小心被鸱枭击伤。

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您十分仁慈,救了我,我实在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 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他便拿四只白色的玉环送给杨宝,说: 让您的子孙品德洁白,官位升到三公,就象这玉环那样既洁白又高贵。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

随县溠水旁边,有座断蛇丘。

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

春秋时隋侯出去游玩,在这儿看见一条大蛇,被砍伤断成两半,他怀疑这条蛇是神灵,就派人用药把它接上包好,蛇就能爬行了。因此人们把那个地方称作为 断蛇丘 。

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

过了一年多,那蛇衔着明珠来报答隋侯。

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

珠的直径超过一寸,洁白无瑕,夜里发光,就象月亮的照射,可以用来作室内用明。

故谓之 隋侯珠, 亦曰 灵蛇珠, 又曰 明月珠。

所以人们把它称为 隋侯珠 ,也叫做 灵蛇珠 ,又叫做 明月珠 。

邱南有隋季良大夫池。

断蛇丘的南边有随国季梁大夫的水池。

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元帝时以讨华轶功,封侯,愉少时尝经行余不亭,见笼龟于路者,愉买之,放于饮不溪中。

孔愉,字敬康,会稽郡山阴县人。晋元帝时,因为讨伐华轶有功而被封侯。孔愉年轻的时候,曾经经过馀不亭,看见路边有个人把一只乌龟装在笼子里,孔愉买下了这只乌龟,把它放到馀不溪中。

龟中流左顾者数过。

乌龟到了溪水中央,几次向左掉过头来望孔愉。

及后,以功封余不亭侯,铸印,而龟钮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闻,愉乃悟其为龟之报,遂取佩焉。

到后来,孔愉因为讨伐华轶的功劳而被封为馀不亭侯,工人为他浇铸官印,印纽上的乌龟老是向左回望,浇铸了多次还是象原来样子。铸印工把这事报告给了孔愉,孔愉才意识到这次封侯是乌龟的报答,于是就拿了印佩带在身上。

累迁尚书左仆射,赠车骑将军。

后来孔愉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尚书左仆射,并受赐为车骑将军。

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

在古代的巢国,有一天长江水突然猛涨,一会儿江水却又回到原来的河道中去了。港口有一条大鱼,重达万斤,来不及随着江水回到长江中去,过了三天便死了。

一老姥独不食。

当时整个郡的人都吃它,只有一个老太太独自不吃。

忽有老叟曰: 此吾子也。

忽然有一个老头说: 这是我的儿子,不幸遭到这灾难。

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

你独自一个人不吃,我定要重重地报答你。

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

请你当心,如果那东门口的石乌龟眼睛变红,巢城就要下陷。

姥日往视。

于是这老太太天天去看石乌龟。

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

有个小孩对此感到惊奇,老太太就把实情告诉了他。

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

这小孩欺骗她,用丹砂涂在石乌龟的眼睛上。老太太看见了,急忙出城。

有青衣童子曰: 吾龙之子。

有个穿青色衣服的小孩对她说: 我是龙的儿子。

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说完就搀着老太太登上了山,而这座城就下陷成了湖泊。

吴富阳县董昭之,尝乘船过钱塘江,中央,见有一蚁,着一短芦,走一头,回复向一头,甚惶遽。

吴郡富阳县的董昭之,有次乘船过钱塘江,在江中看见一只蚂蚁,附着在一根很短的芦苇上,跑到一头便又转身,再向另一头跑,十分惊慌忙乱。

昭之曰: 此畏死也。

董昭之说: 这是怕死啊!

欲取着船。

于是想把蚂蚁捞起来放在船上。

船中人骂: 此是毒螫物,不可长,我当蹋杀之, 昭意甚怜此蚁,因以绳系芦,着船,船至岸,蚁得出。

船中的人骂道: 这是咬人的毒虫,不可以让它活下去。

其夜梦一人,乌衣,从百许人来,谢云: 仆是蚁中之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

那天夜里,董昭之梦见一个人穿着黑衣服,带着一百把人来致谢,说: 我是蚂蚁中的大王,不小心掉进了江中,幸亏您救活了我,我真觉得不好意思。

若有急难,当见告语。

您以后如果碰上危难,就该告诉我。

历十余年,时所在劫盗,昭之被横录为劫主,系狱余杭。

过了十多年,当时董昭之住地附近发生了抢劫,他被官府横加罪名,指控为抢劫案的首犯,被抓去关在馀杭县的牢房里。

昭之忽思蚁王梦,缓急当告,今何处告之。

董昭之忽然想起蚁王的托梦: 蚁王说遇到危急要告诉它,但现在到什么地方去告诉它呢?

结念之际,同被禁者问之。昭之具以实告。

正在专心致志寻思的时候,和他一起被囚禁的人问他在想什么,董昭之详细地把实情说了。

其人曰: 但取两三蚁。着掌中,语之。

那人说: 你只要捉两三只蚂蚁放在手掌里,告诉它们就行了。

昭之如其言。夜,果梦乌衣人云: 可急投余杭山中,天下既乱,赦令不久也 于是便觉。

董昭之照他的话办了,夜里果然梦见穿黑服的人说: 您可以赶快投奔到馀杭山中。天下已经乱了,大赦的命令,不久就会发布。

蚁啮械已尽。

这时董昭之便醒了。

因得出狱,过江,投余杭山。

蚂蚁已经把他的枷锁都咬光了,因而能逃出牢房,渡过钱塘江,投奔到馀杭山。

旋遇赦,得免。

不久碰上大赦,他得到了赦免。

孙权时李信纯,襄阳纪南人也,家养一狗,字曰黑龙,爱之尤甚,行坐相随,饮馔之间,皆分与食。

孙权时,有个李信纯,是襄阳郡纪南市人。他家养了一条狗,名叫 黑龙 。他爱这条狗爱得特别厉害,无论出门在家都让狗跟着他,吃东西的时候,也都要分一些给狗吃。

忽一日,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

忽然有一天,他在城外喝得酩酊大醉,回家时还没有到家,便醉倒在草丛中。

遇太守郑瑕出猎,见田草深,遣人纵火爇之。

正好碰上太守郑瑕出来打猎,看见田野里的草很长,就派人放火烧草。

信纯卧处,恰当顺风,犬见火来,乃以口拽纯衣,纯亦不动。

李信纯躺的地方,恰好在下风。狗看见大火烧过来,就用嘴拖拉他的衣服,李信纯一动也没动。

卧处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湿身走来卧处,周回以身洒之,获免主人大难。

李信纯躺着的地方附近有一条小溪,离他只有三五十步,狗就奔过去,跑进溪水中浸湿身体,再跑到李信纯躺的地方,在他的周围来回跑,用自己身上的水洒在他身上,这才使得主人避免了大难。

犬运水困乏,致毙于侧。

狗因为运水太疲乏了,以致于死在主人的身旁。

俄尔信纯醒来,见犬已死,遍身毛湿,甚讶其事。

一会儿李信纯醒来,看见狗已经死了,浑身的毛都湿漉漉的,十分谅讶狗做的事。

睹火踪迹,因尔恸哭。闻于太守。

他看到了火烧的痕迹,这才悲痛地大哭起来,被太守听见了。

太守悯之曰: 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

太守十分怜悯这条狗,说: 狗的报恩胜过人!人如果不知道报恩,难道能比得上狗吗?

即命具棺椁衣衾葬之,今纪南有义犬葬,高十余丈。

于是就叫人备办了棺材衣服把狗安葬了。现在纪南市还有义犬坟,高十多丈。

太兴中,吴民华隆,养一快犬,号的尾,常将自随。

太兴年间,吴郡百姓华隆养了一条跑得很快的狗,起了个绰号叫 的尾 ,经常带它跟着自己。

隆后至江边伐荻,为大蛇盘绕,犬奋咋蛇,蛇死。

华隆后来到江边去割芦苇,被大蛇盘住了,那条狗奋力嘶咬大蛇,蛇被咬死了。

隆僵仆无知,犬彷徨涕泣,走还舟,复反草中。

当时华隆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狗徘徊哭泣,跑回船上,又返回草中。

徒伴怪之,随往,见隆闷绝。将归家。

华隆的伙伴们觉得它很奇怪,就跟着去了,发现华隆晕倒在那里,就把他抬回家去。

犬为不食。比隆复苏,始食。

狗为了他而不吃东西,直到华隆苏醒过来,它才进食。

隆愈爱惜,同于亲戚。

华隆更加爱情 的尾 了,待它就象对待亲戚一样。

庐陵太守太原庞企,字子及,自言其远祖,不知几何世也,坐事系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及狱将上,有蝼咕虫行其左右,乃谓之曰: 使尔有神,能活我死,不当善乎。

庐陵太守太原郡人庞企,字子及。自己说他的远祖不知道是在哪一个朝代,由于牵连到案情而被捕入狱,其实却不是他的罪过,因为他受不了严刑拷打,便自己捏造了罪状认了罪。等到这案子送上去的时候,有只蝼蛄走在他的旁边,于是对蝼蛄说: 如果你有神灵,能救活我这死囚,不也是很好的吗?

因投饭与之。

接着便把饭扔给它吃,蝼蛄把饭吃完就走了。

蝼咕食饭尽,去,顷复来,形体稍大。

一会儿蝼蛄又来了,身体稍微长大了一些。

意每异之,乃复与食。

他心里总觉得这蝼蛄很奇特,就又给它吃东西。

如此去来,至数十日间,其大如豚。

象这样来来去去,到几十天以后,蝼蛄就象小猪那样大了,到最后判罪,要对他执行死刑。

及竟报,当行刑,蝼咕夜掘壁根为大孔,乃破械,从之出。

蝼蛄在前一天夜里在墙脚下挖了个大洞,于是他就砸坏了枷锁,从洞中逃了出去。

去久,时遇赦,得活。

过了很长时间,他遇到大赦才得不死。

于是庞氏世世常以四节祠祀之于都衢处。

从此庞家世世代代常在四季于城内四通八达的大路上祭祀这只蝼蛄。

后世稍怠,不能复特为馔,乃投祭祀之余以祀之,至今犹然。

到后代才渐渐有点怠慢了,不能再特地为它准备食物,而是把祭祀时多余下来的东西扔在大路上来祭它,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

临川郡东兴县有一个人进山抓到一只幼猿,便把它带回了家。

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

母猿跟在他身后一直追到他家。这人把幼猿缚在院中的树上来给母猿看。

其母便抟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

那母猿便对着人打自己的耳光,做出要乞求哀怜的样子,只是嘴里不会说话罢了。

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

这人不但不肯释放幼猿,竟然还把它打死了。

猿母悲唤,自掷而死。

母猿悲痛地呼叫着,自己蹦跳着死了。

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这人剖开母猿的肚皮看看,只见它的肠子断成一寸一寸。

未半年,其家疫死,灭门。

不到半年,他家遭到瘟疫而死,满门灭亡。

冯乘虞荡夜猎,见一大麈,射之。

冯来县人氏虞荡夜间去打猎,看见一只大匡,就射它。

麈便云: 虞荡!

窿冯乘县人氏虞荡夜间去打猎,看见一只大麈,就射它。

汝射杀我耶?

麈便说: 虞荡,你射杀我啦!

明晨,得一麈而入,实时荡死。

到第二天早晨,他发现一只死麈,便去收取,当场虞荡就死了。

吴郡海盐县北乡亭里,有士人陈甲,本下邳人,晋元帝时寓居华亭,猎于东野大薮,欻见大蛇,长六七丈,形如百斛船,玄黄五色,卧冈下。

吴郡海盐县北乡亭中,有个读书人陈甲,原是下邳县人氏。晋元帝时,他寄居在华亭,曾到亭东野外的大泽中去打猎,忽然看见一条大蛇,长六七丈,形状就象装一百斛谷子的船,黑、黄、红、青、白几种色彩错杂斑烂,躺在山冈下。

陈即射杀之,不敢说。

陈甲当即把它射死了,但不敢说出来。

三年,与乡人共猎,至故见蛇处,语同行曰: 昔在此杀大蛇。

过了三年,他与乡里人一起去打猎,来到原来看见蛇的地方,便告诉同行说: 过去我在这里射死了一条大蛇。

其夜梦见一人,乌衣,黑帻,来至其家,问曰: 我昔昏醉,汝无状杀我。

那天夜里,他便梦见一个人,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黑色的头巾,来到他的家里,责问说: 我过去昏迷的时候,你无礼杀了我。

我昔醉,不识汝面,故三年不相知;今日来就死。

我过去因为昏迷了,不认识你的面孔,所以一直过了三年还不知道是你。今日我来寻就死主了。

其人即惊觉。明日,腹痛而卒。

那人马上惊醒了,第二天,便因腹痛而死。

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而饴之。

邛都县内有一个老太太,家境贫穷,孤独无依,每到吃饭的时候,总是有一条小蛇,头上长着角,出现在床边,老太太怜悯就给它吃东西。

食后稍长大,遂长丈余。

后来这条小蛇渐渐长大,于是有一丈多长了。

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忿恨,责姥出蛇。

邛都县令有一匹骏马,这条蛇竟吞食了它。县令因而非常忿恨,责令老太太交出大蛇。

姥云: 在床下。

老太太说: 蛇在床下。

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

县令即令挖地,洞越挖越深,越挖越大,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令又迁怒,杀姥。

县令又把愤怒转移到老太太身上,把她杀了。

蛇乃感人以灵言,瞋令 何杀我母?

这条蛇便把自己的灵魂感应到凡人的身上,对县令说: 你这发怒的县令,为什么杀死我的母亲?

当为母报雠。

我要为母亲报仇!

此后每夜辄闻若雷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 汝头那忽戴鱼?

从此以后,每天夜里总是听到打雷刮风般的声音,过了四十天左右,百姓互相见面,都惊讶地说: 你的头上怎么突然顶着鱼?

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为陷湖,唯姥宅无恙,讫今犹存。

那天夜里,方圆四十里的土地,与县城同时都陷落成了湖泊。当地的人称之为 陷湖 。只有老太太的住宅平安无事,到现在还存在着。

渔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辄居宅侧,恬静无他。

现在渔民捕鱼,总是把渔船靠着那老太太的住宅过夜。每次遇到风浪,他们总是把船停在宅边,便安然无事了。

风静水清,犹见城郭楼橹畟然。

风静水清的时候,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陷入湖中的城墙望楼。

今水浅时,彼土人没水,取得旧木,坚贞光黑如漆。

现在水浅的时候,那当地的居民潜入水中,还捞到了一些旧木头,坚硬结实,乌黑发亮,象上了漆一样。

今好事人以为枕,相赠。

现在那些喜欢多事的人还把它做成枕头互相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