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第一卷 骑战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

凡是骑兵对步兵作战的,如果遇到山林险隘、沼泽水网的地形,一定要赶快离开。因为这是对骑兵作战不利而易取败的不利地形,不可在此种地域与敌交战。

欲战,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

如要对敌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带,这样,方可进退自如,战而必胜。

法曰: 易地则用骑。

诚如兵法所说: 在开阔平坦的地势作战,就派出骑兵部队。

《五代史》:唐庄宗救赵,与梁军相拒于柏乡五里,营于野河北。

《新五代史》记载:晋王李存勖率兵援救赵王王镕,与后梁军对峙于距柏乡五里的地方,并把部队集结于野河之北。

晋兵少,梁将王景仁将兵虽多,而精锐者亦少。

当时,晋军兵少,而梁将王景仁所率之兵虽多,但精锐主力也不多。

晋军望之色动。周德威勉其众曰: 此汴、宋佣,易败耳。

晋军看到对方兵多,有些畏怯失色,晋将周德威针对此情而勉励部下说: 梁军这些人不过是从汴宋地区临时雇佣来的乌合之众,要打败他们非常容易 他回营还把这事向庄宗报告。

退而告之。庄宗曰: 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

李存勖说: 我带这支深入敌地的军队出征千里之外,利在速战速决。

今若不乘势而急击之,使敌人知我之众寡,则计无所施矣。

目前如不乘势急速出击,一旦敌人了解了我们的兵力就无计可施了。

德威曰: 不然。

德威反驳说: 事情并非这样。

赵人皆能城守而不能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原旷野,骑兵之所长也。

赵王之军善于守城而不擅长野战,我军赖以取胜的有利条件在于骑兵,只有在平原旷野地域作战,才能发挥骑兵的威力。

今吾军于河上,迫近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

现在我军扎营于河边,临近敌人营门,这样就不能发挥我军的特长了!

庄宗不悦,退卧帐中,诸将无敢入见者。

李存勖听后很不高兴,回到帐中就卧床休息了。众将见此情形,无一人敢于入帐请求进见。

德威乃谓监军张承业曰: 王怒老将。

周德威无奈,只好对监军张承业说: 晋王生我气了。

不速战者,非怯也。且吾兵少而临贼营门,所恃者一水隔耳。

我不主张速战速决,并不是因为我畏敌怯战,主要考虑我军兵少而又临近敌人营门,所依恃的仅仅一水之隔罢了。

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矣。

如果梁军弄到船只渡过河来,我军将无一幸免于难了。

不如退军高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

似此情况,不如把部队撤到高邑,以引诱敌人脱离营垒,骚扰他们使其疲惫不堪,然后就可以运用计谋战胜它了。

承业入言曰: 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

承业听完,立即入见晋王说: 德威是员老将,深知用兵打仗之法。

庄宗遽起曰: 吾方思之耳。

希望您不要忽视他的建议。 晋王听后骤然坐起说: 我正在考虑他的意见。

已而,德威获梁游兵,问景仁何为?

不久,德威抓获了后梁的巡哨兵,问他王景仁现今在做什么?

曰: 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

他回答说: 已经建造了数百艘船只,将用以搭设浮桥渡河。

德威乃与俱见庄宗,笑曰: 果如公所料。

德威于是带着俘虏一起去见晋王。晋王笑着说: 果然如你所料到的那样。

乃退军高邑。

随后下令将军队撤退到到高邑。

德威乃遣骑三百,扣梁营挑战,自以劲兵三千继之。

周德威清晨派出三百骑兵前往梁营挑战,他自己亲率三千精兵随后跟进。

景仁怒,悉以其军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高南,两军皆阵。

梁将王景仁见此大怒,遂下令梁军全部出击,同周德威部转战数十里,进至鄗邑之南,双方都列阵以待决战。

梁军横亘六、七里。

梁军依仗兵多,横排列阵六、七里之长。

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 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

此时,晋王策马登上高处观察敌阵,喜出望外地说: 此地平原草矮,既便于前进,又便于退却,真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好地方。

乃使人告德威曰: 吾当为公 德威谏曰: 梁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其来既速,必不暇赉粮糗;纵其能,亦不暇食。

于是派人告诉德威说: 我当做你的先锋,你可随后跟进。 德威劝阻说: 梁军轻装远来同我辗转交战,既然他们来得这么快,必定来不及携带干粮,纵然能带干粮,也没有时间吃。

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

这样,等不到中午,他们就会人饥马乏,其军必定退却。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乘其退却而攻击他们,一定能获得胜利。

至未、申时,梁军中尘烟大起,德威鼓噪而进,梁军大败。

等到下午日头偏西的时候,梁军阵地果因人马后退而烟尘大起,德威乘机擂鼓呐喊,发起猛烈攻击,结果大败后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