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速战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
凡是围攻城邑的作战,如果守城之敌粮多兵少,并且有外援,可以采取快攻速决,就能乘其外援未至而取得胜利。
法曰: 兵贵拙速。
诚如兵法所说: 用兵进攻,越快越好。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
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孟达投降了魏国,被任命为新城太守而驻扎在上庸城。但不久,他又叛魏联吴,重新回归蜀国。
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
当时,众多将领都说孟达与吴、蜀二国有了联络,因此应当首先观察事态的变化尔后再采取行动。
懿曰: 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而决之。
但司马懿却说: 孟达是个没有信义的人,现在正是他与吴、蜀间正处于相互猜忌之时,应当趁其犹豫不决之时,迅速把他解决掉。
乃倍道兼行,至其城下。
于是就亲率大军以一天赶行两天路程的速度,连续行军八天而抵达上庸城下。
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
这时,吴、蜀两国也都各自派将统兵前来援救孟达。对此,司马懿则分别派兵加以抵御。
初,达与诸葛亮书曰: 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
孟达在叛魏附蜀之初,曾给蜀相诸葛亮写信说: 宛城离洛阳八百里,而距我这里有一千二百里。驻守宛城的司马懿获悉我起兵举事后,必先写奏表上报洛阳的魏明帝,等到皇帝批复回来时,已经一个月时间了。到了那时,我的城防已经加固,诸将所属部队都已部署停当。
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况且,我军地处深远而险要,司马懿必定不会亲自前来,其他将领来进攻,我就没有忧虑之事了。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 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但当司马懿亲自率兵突然来到之后,孟达又赶紧告诉诸葛亮说: 我起兵举事仅仅八天,司马懿就率兵来到我的城下,他的行动怎么这样神速啊!
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
上庸城三面临水,地势险要,而孟达又于城外构筑木栅以加强防御。
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旬有六日,李辅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司马懿挥军渡过河水,冲破木栅,直抵城根,然后分兵八路攻城,仅仅经过十六天时间,孟达的部将李辅等人便杀死孟达,打开城门而投降了司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