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第三卷 骄战

凡敌人强大,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隙可乘,一举可破。

凡是在敌人力量强大,我军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作战,应当用卑恭的言词和厚重的礼物,麻痹敌人使其志骄意惰;待到敌人有隙可乘之时,便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破。

法曰: 卑而骄之。

诚如兵法所说: 对于卑视我方之敌,要设法使其更加骄躁。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

三国蜀将关羽率军北伐,活捉了魏左将军于禁,又把曹仁围困于樊城。

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谓曰: 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

而此时镇守陆口的吴大将吕蒙声称有病回京都建业修养,陆逊前去看望他,对他说: 关羽驻地同我们边境接邻,为什么你这时却回到长江下游的建业来?你走后如果部署不当,就令人担忧啊!

蒙曰: 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吕蒙说: 的确像您所说,但是我却病得很厉害。

逊曰: 羽矜其功,骄气凌铄于人。又相闻病,必益无备。

陆逊接着分析说: 关羽自恃骁勇无敌,经常侵凌别人,刚立大功,更加骄傲放纵,现在一心只图北进,对我们吴国没有怀疑,他听到你生病的消息,必然更加不作防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

倘若现在出其不意地袭击他,自然可以将他擒获或者打败。

若见至尊,宜好为计。

您回京都见了主公,应该就此好生的谋划。

蒙曰: 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坚,未易图也。

吕蒙说: 关羽向来勇猛,既难以对付,且又久据荆州,威望和信义更加增大,加之刚刚打了胜仗,胆量气势更盛,是不容易图谋他的。

蒙至都,权问: 卿病,谁可代者?

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他: 您病了,谁可以接替您的职务?

蒙对曰: 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吕蒙回答说: 陆逊谋深虑远,具有堪当重任的才能,从其对局势的分析筹划所显示出的器识来看,他最终是可以担当大任的。

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并不为关羽所畏忌,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如果任用他,应当指令他对外要隐藏自己的才能行迹,而在暗中观察形势变化,寻找有利时机,然后方可战胜关羽。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孙权于是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都督,以接替吕蒙的防务。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 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亦何巍巍!

陆逊奉命来到陆口后,立即写信给关羽极尽恭维之辞,说: 前不久蒙您观察敌人衅隙而适时出兵北伐,按照法制治军用兵,因而以较小的举动而获得大胜,这是何等崇高伟大啊!

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抚节,相遂席卷,共奖王纲。

敌国遭到失败,有利于我们两国同盟互助。因此,听到这一胜利消息后,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击节庆贺,盼望您乘胜前进,席卷中原,以实现我们共扶汉室的心愿。

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

我陆逊才思不敏,受命西来驻防,引颈仰慕您光照尘世的业绩,渴望接受您对我的良好教诲。

又曰: 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畴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

又说: 于禁等人被擒,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与世长存,即使是当年晋文公城濮败楚之用兵,淮阴侯韩信攻克赵国之谋略,也都没有超过您的功绩。

闻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

听说魏将徐晃等人率步骑兵进驻樊城附近,窥探您的动静。

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

曹操是个狡猾的敌人,他出于对您的忿恨,将不顾处境困难,而暗中增派部队,以求实现其南进的野心。

虽云师老,犹有骁悍。

他的部队虽说已经久战疲惫,但还有猛将悍卒可用。

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

况且打了胜仗之后,往往患在骄傲轻敌。古人用兵之法是,胜仗之后更加警惕。因此,希望您能广为筹划,制定周密方略,以确保全胜不败的战绩。

某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

我本一介书生,粗疏迟钝,愧居自己所不堪胜任的职务,幸喜与您这位威德崇高的将军为邻,因此乐于向您尽抒愚见,虽然不能合乎您的谋策,但我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

羽览书有谦下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

关羽看了陆逊的信后,觉得他有谦恭敬仰和请求依托的意思,于是大为放心,对吴国不再有所疑忌了。

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

陆逊及时地把这些情况报告给孙权,陈述其可以擒获关羽的主要理由。

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委任陆逊和吕蒙为先锋。大军一到,立刻攻克公安和南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