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主战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
凡是与敌交战,如果敌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实施防御作战时,不要轻率出击。
为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
为使我军安全无危,鉴于士兵恋乡易散,应当征集丁壮,囤积粮食,据守险要位置保卫城池,切断敌人的粮道。
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俟其困敝而击之,则无不胜矣。
从而使敌人欲战不能,粮草不济,等它完全陷入困境和疲惫的时候再攻击他,再出兵反击它,必定能胜利。
法曰: 自战其地为散地。
诚如兵法所说: 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 散地 。
《晋书》:后魏武帝,亲征后燕慕容德于邺地,前军大败绩。
《晋书》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驻守邺城的后燕大将慕容德,魏前军拓跋章部被后燕军所击败。
德又欲攻之,别驾韩进曰: 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
慕容德打算乘胜再攻击北魏军,他的别驾韩淖进谏说: 古人用兵打仗,都是首先商讨好战略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
今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
现在,对魏军不能攻击的原因有四条,而我军不宜轻易出兵的原因有三条。
德曰: 何故?
慕容德问道: 是什么原因?
曰: 魏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
韩淖回答说: 魏军远离本土入侵我境,利于在平原旷野与我速战速决,这是不宜攻击的第一条理由;魏军深入我京都附近,这就将他的军队置于死地他必定拼死作战,这是魏军不宜攻击的第二条理由;魏军前锋遭到挫败,其后续部队必然固守阵地,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三条理由;魏军众多,我军寡少,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四条理由。
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未修,敌来未备,三不宜动。
而我军是在自己国土上作战,士兵恋乡容易逃散,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一条理由;倘若出击而不胜,军心势必动摇,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二条理由;我们的护城壕尚未修好,敌人来攻,我无法防守,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三条理由。
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
上述诸点,都是兵家所忌讳的问题。因此,不如凭据深沟高垒,固守防御,以逸待劳。
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攻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起而图之,可以捷也。
魏军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自然困难异常,而就地解决则现在野外又无粮食可以掠夺。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因为消耗过大,而使士兵困毙增多。魏军长时间出征在外,其弱点就会逐渐暴露无遗,那时我军乘机奋起攻击它,便可以取得胜利了。
德曰: 别驾之言,真良、平策也。
慕容德听了韩的一席话后,十分赞赏地说道: 你的妙计,同张良、陈平一样,真是良好的计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