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古艳部

原不识字

原不识字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 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

有个人要请一位先生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一个人来应聘,主人说: 我们家贫穷,可能有很多对先生失礼的地方,您看怎么样啊?

师曰: 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 主人曰: 蔬食,可乎? 曰: 可。

这位先生说: 不用这么客气,我本来就没什么计较的。 主人说: 吃蔬菜,可以吗? 答: 可以。

主人曰: 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

主人说: 家里没有奴仆,凡是打扫庭院,开门关门,有劳先生做,可以吗? 答: 行。

曰: 可。 主人曰: 或家人妇子欲买零星杂物,屈先生一行,可乎?

主人说: 有时家里人,妇女孩子想买零星杂物,委屈先生去跑一趟,可以吗?

曰: 可。

答: 可以。

主人曰: 如此,幸甚!

主人说: 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

师曰: 仆亦有一言,愿主人勿讶焉。

之后,先生也说: 我也有一句话,希望主人不要惊讶。

主人问何言?

主人问他什么话?

师曰: 自愧幼时不学耳!

先生说: 我自愧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

主人曰: 何言之谦。

主人说: 何必说这样谦虚的话。

师曰: 不敢欺,仆实不识一字。

先生说: 不敢欺骗你,我其实一字不识呀!

小恭五两

小恭五两

讹诈得财,蜀人谓之敲钉锤。

讹诈得财,蜀人叫做敲钉锤。

一广文善敲钉锤,见一生员在泮池旁出小恭,上前扭住吓之曰: 尔身列学门,擅在泮池解手,无礼已极。

一位先生善于敲钉锤,他看见一个新学生在泮池旁边小便,上前扭住他并吓唬说: 你身在学堂,擅自在泮池解手,无礼至极。

饬门斗: 押至明伦堂重惩,为大不敬者戒。

命令守门人道: 押到明伦堂审问清楚,这是最大的不尊敬人,应该警戒的。

生员央之曰: 生员一时错误,情愿认罚。

学生央求他说: 学生一时犯错,情愿认罚。

广文云: 好在是出小恭,若是出大恭,定罚银十两。

先生说: 幸好是解小手,若是解大手,一定罚你银子十两。

小恭五两可也。

解小手,罚五两就行了。

生员曰: 我这身边带银一块,重十两,愿分一半奉送。

学生说: 我身边只带了一块银子,重十两,愿分一半奉送给您。

广文云: 何必分,全给了我就是了。

先生说: 何必分开,全给我就是了。

生员说: 老师讲明,小恭五两,因何又要十两?

学生说: 老师讲明,解小手五两,为什么又要十两?

广文曰: 不妨,你尽管全给了我,以后准你泮池旁再出大恭一次,让你五两。

先生说: 不要紧,你尽管全给了我,以后准你在泮池旁解大手一次,让你五两银子。

千万不可与外人说,恐坏了我的学规。

千万别对外人讲,恐怕败坏了我的学规。

不准纳妾

不准纳妾

有悍妻者,颇知书。

有个非常厉害的妻子,读过很多书。

其夫谋纳妾,乃曰: 于传有之,齐人有一妻一妾。

她的丈夫谋划着娶小妾,就说: 以前有过这样的事,齐国人有一妻一妾。

妻曰: 若尔,则我更纳一夫。

妻子说: 如果像你那样,我也要再找一个丈夫。

其夫曰: 传有之乎?

她的丈夫问: 过去有过这样的事吗?

妻答曰: 河南程氏两夫。

妻子回答道: 河南叫程氏的妇女有两个丈夫。

夫大笑,无以难。

丈夫大笑,想不出什么办法再难为她。

又一妻,悍而狡,夫每言及纳妾,辄曰: 尔家贫,安所得金买妾耶?

另外,还有个做妻子的,又厉害,又狡猾。丈夫每次说到要娶小妾,她就回答道: 你家穷,怎么能够有钱买妾呢?

若有金,唯命。

如果有了钱,就听你的话,按你的意思办。

夫乃从人称贷得金,告其妻曰: 金在,请纳妾。

丈夫就从别人那里借来钱,对他妻子说: 钱在这儿,请给我娶小妾吧!

妻遂持其金纳袖中,拜曰: 我今情愿做小罢,这金便可买我。

他的妻子便把钱装在自己的袖子里,之后下拜着说: 我现在情愿做小妾,这些钱就可以买我。

夫无以难。

丈夫没有什么办法再难为她。

惯撞席

惯撞席

一乡人做巡捕官,值按院门,太守来见,跪报云: 太老官人进。

一个乡下人做了巡捕,负责看守按院的大门,太守来了,他跪着报告说: 太老官人进。

按君怒,责之十下。

太守很生气,下令打他十大板。

次日太守来,报云: 太公祖进。

第二天,太守又来了,他又报告说: 太公祖进。

按君又责之。

太守又打了他。

至第三日,太守又来,自念乡语不可,通文又不可,乃报云: 前日来的,昨日来的,今日又来了。

到第三天,太守又来了。乡下人考虑到乡下土话不行,书面语也不行,所以就报告说: 前天来的,昨天来的,今天又来了。

先后

先后

有人剃头于铺,其人剃发极草率,既毕,特倍与之钱而行。

有个人到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剃头很粗糙,等到理完了,这个人却故意付了加倍的钱就走了。

异日复往,其人竭力为主剃发,加倍工夫,事事周到,既已,乃少给其资。

过了些日子,他又到那个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尽力为他理发,而且下了加倍的工夫,样样都服务得很周到。等到理完了,竟少付工钱。

其人不服曰: 前次剃头草率,尚蒙厚赐,此番格外用心,何可如此?

理发师不服气地说: 上次理得粗糙,还得到您的赏赐,这次给您理得格外细心,怎么反倒少付钱呢?

此人谓曰: 今之资,前已给过。

这个人说: 今日的工钱,上次已经给过了。

今日所给乃前次之资也。

今天给的钱,是上次的工钱哪!

狗父

狗父

陆某,善说话,有邻妇性不好笑,其友谓之曰: 汝能说一字令彼妇笑,又说一字令彼妇骂,则吾愿以酒菜享汝。

有个姓陆的人,很擅长说笑话。他家隔壁有个妇女不苟言笑,他的朋友告诉他说: 你能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笑,又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骂,我就愿意招待你一顿酒饭。

一日,妇立门前,适门前卧一犬,陆向之长跪曰: 爷!

一天,那个妇女在门前站着,正好门前躺着一只狗,陆某人就向那狗长跪说: 爷!

妇见之不觉好笑,陆复仰首向妇曰: 娘!

那妇女看了,不由得笑了起来,陆某人又抬起头向那妇女叫了声: 娘!

妇闻之大骂。

那妇女一听,非常生气,破口大骂。

应先备酒

应先备酒

妻好吃酒,屡索夫不与,叱之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何曾见个酒字?

妻子喜欢喝酒,几次要酒,丈夫都不给,而且叱责她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时候见过有酒这个字?

妻曰: 酒是不曾开门就要用的,须是隔夜先买,如何放得在开门里面?

妻子说: 酒是不用开门就要用的,必须是头一夜先买好,怎么能够放在开门的事情里面呢?

偶遇知音

偶遇知音

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

某先生平时喜欢弹琴,曾经说世上没有他的知音,总是怏怏不乐。

一日无事,抚琴消遣,忽闻隔邻,有叹息声,大喜,以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邻媪曰: 无他,亡儿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音,闻之,不觉悲从中耳。

一天闲着没事,他又弹琴消遣。忽然听到隔壁家有叹息的声音,以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门问是怎么回事。隔壁的老妇人说: 没有什么,死去的儿子生前以弹棉花为生,今天您弹琴的声音特别像他弹棉花的声音,听了,不觉悲从中来。

帝怕妒妇

帝怕妒妇

房夫人性妒悍,玄龄惧之,不敢置一妾。

房玄龄的夫人,性情又嫉妒,又凶狠,玄龄非常害怕她,不敢娶一个小妾。

太宗命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定制,帝将有美女之赐。

太宗命皇后召见房夫人,告诉她,现在很风行纳妾,而且有规定,皇帝将有美女赏赐。

夫人执意不回,帝遣斟以恐之,曰: 若然,是抗旨矣,当饮此鸩。

房夫人坚决不答应,皇帝命令给她送毒酒,用来恐吓她,说: 像这样,是抗旨呀,应当喝下这杯酒。

夫人一举而尽,略无留难。

房夫人一饮而尽,丝毫没有为难的神色。

曰: 我见尚怕,何况于玄龄?

皇帝说: 我看见了都害怕,更何况玄龄呢?

仙女凡身

仙女凡身

董永行孝,上帝命一仙女嫁之。

人间的董永很孝顺,天帝让一位仙女嫁给他。

众仙女送行,皆嘱咐曰: 去下方,若更有行孝者,千万寄个信来。

众仙女为这个仙女送行,都嘱咐她说: 如果还有行孝的人,千万要捎个信回来。

比职

比职

甲乙两同年初中。甲选馆职,乙授县令。

甲乙两人同一年考中举人,甲被选到翰林院任职,乙被任命为县令。

甲一日乃骄语之曰: 吾位列清华,身依宸禁,与年兄做有司者,资格悬殊。

有一天,甲傲慢地对乙说: 我官位阶高显贵,身居朝廷,与老兄做地方官相比,身份很悬殊啊。

他不具论,即选拜客用大字帖儿,身份体面,何啻天渊。

别的事暂且不论,仅拜客用的名帖就显出我的身份极为体面,和你简直有天壤之别。

乙曰: 你帖上能用几字,岂如我告示中的字,不更大许多?

乙说: 你的名帖能用几个字,怎能赶得上我告示中的字,难道不比你的作用大了许多?

晓谕通告,百姓无不凛遵恪守,年兄却无用处。

能让各地都知道,百姓无不凛遵恪守,但你的名帖却毫无用处。

甲曰: 然则金瓜黄盖,显赫炫耀,兄可有否?

甲说: 那我出行时有黄伞和卫士护卫,十分显赫炫耀,你可以这样吗?

乙曰: 弟牌棍清道,列满街衢,何止多兄数倍?

乙说: 我出门的时候,持牌棍的人清道,队伍挤满大街小巷,所从人员是你的数倍。

甲曰: 太史图章,名标上苑,年兄能无羡慕乎?

甲说: 我有太史官的印章,标有上苑字样,难道你不羡慕吗?

乙曰: 弟有朝廷印信,生杀之权,惟吾操纵,视年兄身居冷曹,图章私刻,谁来惧你?

乙说: 我有朝廷授给的官印,生杀大权,归我操纵,看你身居冷官闲职,有了图章也是没有用处,谁怕你呢?

甲不觉词遁,乃曰: 总之翰林声价值千金。

甲不由得词穷,于是说: 总之翰林的身价值千金。

乙笑曰: 吾坐堂时百姓口称青天老爷,岂仅千金而已耶! 发利市

乙讥笑道: 我坐堂理事的时候,老百姓都喊我青天大老爷,难道不远远超过千金吗? 发利市

一官新到任,祭仪门前毕,有未烬纸钱在地,官即取一锡锭藏好。

有个官员刚刚上任,在门前祭拜仪式完成后,发现地上有未燃的纸钱,就马上收取一叠纸钱藏好。

门子禀曰: 老爷这是纸钱,要他何用?

看门的人禀报说: 老爷这是纸钱,要他有什么用?

官曰: 我知道,且等我发个利市者。

官员回答说: 我知道,你等着我发钱财吧。

贪官

贪官

有农夫种茄不活,求计于老圃。

有个农夫栽种茄苗不活,向老菜农讨求栽种茄苗的方法。

圃曰: 此不难,每茄树下埋钱一文即活。

菜农说: 这不难,只要每棵茄苗下埋上一文钱就能够活。

问其何故,答曰: 有钱者生,无钱者死。

农夫问这是为何,菜农回答说: 有钱就能活,没钱只有死。

有理

有理

一官最贪,一日拘两造对鞫,原告馈以五十金,被告闻知,加倍贿托。

有个官吏十分贪婪,一天拘来原告与被告进行审讯,原告赠送给官吏五十两金子,被告知道后,便加倍贿赂这个官员。

及审时,不问情由,抽签竟打原告。

等到审讯的时候,官吏不分青红皂白,抽签便打原告。

原告将手作五数势曰: 小的是有理的。

原告伸出五个手指打手势说: 我是有理的。

官亦以手覆曰: 奴才,你虽有理。

官吏也伸出一只手说: 你是有理。

又以一手仰曰: 他比你更有理哩!

接着又把手一翻说, 他比你更有理呢!

取金

取金

一官出朱票,取赤金二锭,铺户送讫,当堂领价。

有个官员拿出朱笔写的传票,要换两锭赤金,金店的人送到后,当堂等着拿钱。

官问: 价值几何? 铺家曰: 平价该若干,今系老爷取用,只领半价可也。

官员问: 一锭金子多少价钱? ,金店的人说: 通常的价钱应是若干,但如果是老爷要用,只收取一半的价钱就行了。

官顾左右曰: 这等,发一锭还他。

官员瞅瞅周围的人说: 这样的话,退还给他一锭金子。

发金后,铺户仍候领价。

退还一锭金子后,金店的人仍然等候着领钱。

官曰: 价已发过了。

官员说: 钱已经给过了。

铺家曰: 并未曾发。

金店的人说: 并没有给呀!

官怒曰: 刁奴才,你说只领半价,故发一锭还你,抵了一半价钱,本县不曾亏你,如何胡缠?

官员十分恼怒,说: 你这个刁蛮的人,你说只收半价,因此退还一锭金子给你,抵偿了那一半价钱,我没有让你吃亏,为什么还胡搅蛮缠?

快撵出去!

快撵出去!

糊涂

糊涂

一青盲人涉讼,自诉眼瞎。

有个患青盲眼的人被牵连到官司里,该人争辩说自己眼瞎。

官曰: 你明明一双清白眼,如何诈瞎。

官员说: 你的一双眼青白分明,为什么假装瞎子?

答曰: 老爷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得紧。

那个人回答说: 老爷你看我是清楚的,但是我看老爷你却是糊涂的!

不明

不明

一官断事不明,惟好酒怠政,贪财酷民。

有个官吏断事糊涂,只嗜好饮酒,常常怠误政事,且又贪吝财物,残害百姓。

百姓怨恨,乃作诗以诮之云: 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粉墙画白虎,黄纸写乌龙,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钟,唯知钱与酒,不管正和公。

老百姓对他十分怨恨,于是作诗讥讽他说: 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粉墙画白虎,黄纸写乌龙,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钟,唯知钱与酒,不管正和公。

启奏

启奏

一官被妻踏破纱帽。

有个官员被他的妻子踩坏了官帽。

怒奏曰: 臣启陛下,臣妻罗唣,昨日相争,踏破臣的纱帽。

官员生气地向皇帝上书说: 启奏陛下,我妻子好吵闹,昨天和我相争,踩破我的官帽。

上传旨云: 卿须忍耐,皇后有些惫赖,与朕一言不合,平天冠打得粉碎。

皇上传旨说: 你须忍耐,最近皇后有些顽皮,与我一言不合,就把我的平天冠打得粉碎。

你的纱帽只算得个卵袋。

与其相比,你的官帽算得了什么。

偷牛

偷牛

有失牛而讼于官者,官问曰: 几时偷去的?

有个人丢了牛,也是就告到官府。官员问他说: 牛是什么时候丢的?

答曰: 老爷,明日没有的。

那个人回答说: 老爷,是明天没有的。

吏在旁不觉失笑。

旁边的一个差役听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官怒曰: 想就是你偷了。

官员大怒说: 想必就是你偷的了。

吏洒两袖曰: 任凭老爷搜。

差役甩动两只袖子说: 任凭老爷您搜查。

避暑

避暑

官值暑月,欲觅避凉之地。

天气炎热,有个官员打算寻找避暑的地方。

同僚纷议。

同僚们纷纷议论。

或曰: 某山幽雅。 或曰: 某寺清闲。 一老人进曰: 山寺虽好,总不如此座公厅,最是凉快。

有的说某山幽雅,有的说某寺院清凉,有位老人进言道: 山上和寺院虽好,但都没有这大堂上凉快。

官曰: 何以见得?

官员问: 为什么这样说?

答曰: 别处多有日头,独此处有天无日。

老人回答说: 别的地方常常有太阳,只有这大堂上有天无日。

强盗脚

强盗脚

乡民初次入城,见有木桶悬于城上。问人曰: 此中何物?

有个乡下人第一次进城,见有木桶悬挂在城门上,便向别人问道: 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应者曰: 强盗头。

那人回答说: 装的是强盗的头。

及至县前,见数个木匣钉于谯楼之上,皆前官既去,而所留遗爱之靴。

等到了县衙门前,见数只木匣被钉在打更鼓的楼上,实际上都是以前当官的离任时所留下的靴子。

乡民不知,乃点首曰: 城上挂的强盗头,此处一定是强盗脚了。

乡下人不晓得,于是点头说: 城门上挂的是强盗头,这里一定是强盗脚了。

属牛

属牛

众吏曰: 不知,请问其属? 官曰: 小我一岁,丑年生的。

有个官员过生日,典史官们听说他属鼠,便凑钱用黄金铸了一只老鼠,献给官员为之祝寿。官员十分欢喜,说: 你们是否知道我太太的生日也在近日? 众官吏回答说: 不知道,请问她属什么? 官员说: 她比我小一岁,属牛。

同僚

同僚

有妻、妾各居者。

有个人妻、妾分居。

一日,妾欲谒妻,谋之于夫: 当如何写帖? 夫曰: 该用 寅弟 二字。

某日妾打算拜见妻,与丈夫商量应怎样写帖子,丈夫说: 该用 寅弟 二字。

妾问其义如何,夫曰: 同僚写帖,皆用此称呼,做官府之例耳。

妾问为什么要这样写?丈夫说: 在一起做官的人写帖子,都用这样的称呼,这是官场的惯例。

妾曰: 我辈并无官职,如何亦写此帖?

妾说: 我们并没有官职,为什么也写这样的帖子?

夫曰: 官职虽无,同僚总是一样。

丈夫说: 你们是同僚的身份总该是没错的。

家属

家属

官坐堂,众后中有撒一响屁者。官即叫: 拿来!

有个官员坐在大堂之上,众人中有人放了一个响屁,官员立即喊道: 把屁拿来。

隶禀曰: 老爷,屁是一阵风,吹散没影踪,叫小的如何拿得?

差役报告说: 老爷,屁是一阵风,吹散没影踪,叫我怎么拿得着?

官怒云: 为何徇情卖放,定要拿到。

官员大怒说: 为什么徇情放跑,定要拿到。

皂无奈,只得取干屎回销: 禀老爷,正犯是走了,拿得家属在此。

差役没有办法,只得拿来干屎回话: 报告老爷,正犯跑了,拿得家属在这里。

州同

州同

一人好古董,有持文王鼎求售者,以百金买之。

一个人酷爱古董,有人拿文王鼎出售,他以一百金买下。

又一人持一夜壶至,铜色斑驳陆离,云是武王时物,亦索重价。

又一人拿一夜壶来,铜色斑驳陆离,说是周武王时的文物,要卖高价。

曰: 铜色虽好,只是肚里甚臭。

文物爱好者说: 铜色虽然好,只是肚里臭得很。

答曰: 腹中虽臭,难道不是个周铜?

卖的人说: 腹中虽然臭,难道不是个周铜?

衙官隐语

衙官隐语

衙官聚会,各问何职。

衙门里的官员聚会,互问担任什么职务。

一官曰: 随常茶饭掇将来,盖义取现成也。 一官曰: 滚汤锅里下文书,乃煮簿也。

甲官说: 我是平日的茶饭随用随到。 乙官说: 我担任的职务是沸水锅里下文书,即煮簿。

一官曰: 乡下蛮子租粪窖。

丙官说: 乡下的蛮子租用粪窖。

问者不解,答曰: 典屎也。

问话的人不明白,丙官说: 典屎也。

太监观风

太监观风

镇守太监观风,出 后生可畏焉 为题,众皆掩口而笑,乃问其故,教官禀曰: 诸生以题目太难,求减得一字为好。

有个镇守太监观察民风,出 后生可畏焉 做题目,大家都掩口而笑。太监问大家笑的原因,教官报告说: 许多书生认为题目太难,请求去掉一字。

乃笑曰: 既如此,除了 后 字,只做 生可畏焉 罢。

太监大笑说: 既然这样,去掉 后 字,改做 生可畏焉 吧。

武弁夜巡

武弁夜巡

一武弁夜巡。

有个武官夜里巡视。

有犯夜者,自称书生会课归迟。

一个触犯夜规的人,自称是书生,说因为上课才回来晚了。

武弁曰: 既是书生,且考你一考。

武官说: 既然是书生,姑且考你一下。

生请题,武弁思之不得,喝曰: 造化了你,今夜幸而没有题目。

书生让武官出题,武官想了半天没想出题目,喝道: 算你运气,今夜幸而没有题目。

垛子助阵

垛子助阵

一武官出征将败,忽有神兵助阵,反大胜。

一个武官出征作战,眼看就要失败,忽然遇有神兵助阵,反而大获全胜。

官叩头请神姓名,神曰: 我是垛子。

武官磕头请问神的姓名,神说: 我是箭靶神。

武官曰: 小将何德,敢劳垛子尊神见救。

武官说: 小将我有什么功德,竟敢劳驾箭靶尊神前来救助?

答曰: 感汝平昔在教场从不曾伤我一箭。

靶神回答说: 我是感谢你过去在练武场上,从来没有伤着过我一箭。

进士第

进士第

一介弟横行于乡,怨家骂曰: 兄登黄甲,与汝何干,而豪横若此?

一人哥哥中了进士,他就横行乡里,怨恨他的人骂他说: 你哥中了进士,与你有什么相干,这样横行霸道?

答曰: 尔不见匾额上面写着 进士第 么?

答: 你不见我家匾额上面,写着 进士第 么?

及第

及第

一举子往京赴试,仆挑行李随后。

有个被推举应试的人到京都参加科举考试,仆人挑着行李跟在后面。

行到旷野,忽狂风大作,将担上头巾吹下。

行走到旷野,忽然狂风大起,将担子上的头巾刮掉了。

仆大叫曰: 落地了。

仆人大叫道: 落地了。

主人心下不悦,嘱曰: 今后莫说落地,只说及第。

主人听后心里很不高兴,叮嘱说: 今后不要说 落地 ,只能说 及第 。

仆颔之。将行李拴好,曰: 如今恁你走上天去,再也不会及第了。

仆人答应了,接着将行李拴好,说: 现在任凭你跑上天去,再也不会及第了。

嘲武举诗

嘲武举诗

头戴银雀顶,脚踏粉底皂。

头戴银雀顶,脚踏粉底皂。

也去参主考,也来谒孔庙。

这样的人也去参主考,也来谒孔庙。

颜渊喟然叹,夫子莞尔笑。子路愠见曰: 这般呆狗屎,我若行三军,都去喂马料。

颜渊喟然叹息,夫子莞尔发笑,子路恼怒说: 这般呆狗屎,我若管理三军,都让他们去喂马料。

封君

封君

有市井获封者,初见县官,甚跼蹐,坚辞上坐。

有个商人被封官,第一次拜见县官,十分拘束,坚持不肯坐上座。

官曰: 叨为令郎同年,论理还该侍坐。

县官说: 实在有愧,我跟你儿子同岁,按理应当服侍你坐。

封君乃张目问曰: 你也是属狗的么?

商人竟然瞪大眼睛问道: 你也是属狗的吗?

老父

老父

一市井受封,初见县官,以其齿尊,称之曰: 老先。

有个商人被封官,第一次拜见县官,因为商人年岁高,县官称他为 老先 ,商人为此含怒而回。

其人含怒而归,子问其故,曰: 官欺我太甚,彼该称我老先生才是,乃作歇后语叫甚么老先。

孩子问他为何生气,商人说: 县官欺辱我太甚,他该称我老先生才是,可县官竟然作歇后语叫我什么 老先 ,这明明是瞧不起我。

明系轻薄,我回称也不曾失了便宜。

因此我称呼他也没让他占便宜。

子询问何以称呼,答曰: 我本应称他老父母官,今亦缩住后韵,只叫他声老父。

孩子问用的是什么称呼,商人回答说: 我本应该称他老父母官,今天也减掉后边二个字,只叫他声 老父 。

公子封君

公子封君

有公子兼封君者,父对之乃欣羡不已。

有个人是公子,同时又受到皇上封官,父亲对他羡慕不已。

讶问其故,曰: 你的爷既胜过我的爷,你的儿又胜过我的儿。

儿子十分惊讶,问父亲为何羡慕不已,父亲回答说: 你的爹胜过我的爹,你的儿又胜过我的儿。

送父上学

送父上学

一人问: 公子与封君孰乐?

有个人问: 做公子与做受封的贵族哪一个高兴?

答曰: 做封君虽乐,齿已衰矣。惟公子年少最乐。

另一个人回答说: 做受封的贵族虽然高兴,但年高衰老了,只有做公子年岁小才是最高兴的。

其人急趋而去,追问其故,答曰: 买了书,好送家父去上学。

问话的人急忙跑走,那人追问他跑的原因,回答说: 买了书,好送我的父亲去上学。

纳粟诗

纳粟诗

赠纳粟诗曰: 革车买得截然高,周子窗前满腹包。

有首赠纳粟诗,说: 革车买得截然高,周子窗前满腹包。

有朝若遇高曾祖,焕乎其有没分毫。

有朝若遇高曾祖,焕乎其有没分毫。

考监

考监

一监生过国学门,闻祭酒方盛怒两生而治之,问门上人者,然则打欤?

有个监生经过京都官办的学校,听到祭酒正发怒要惩处两个书生,便向学堂的人询问: 是要打,还是要囚禁起来?

罚欤?镦锁欤?答曰: 出题考文。

学堂的人说: 出个题目让其作文。

生即咈然,曰: 咦,罪不至此。

监生不悦,立刻嚷道: 咦,惩处不应达到如此地步!

坐监

坐监

一监生妻屡劝其夫读书,因假寓于寺中,素无书箱,乃唤脚夫以罗担挑书先往。

有个监生的妻子多次劝其丈夫读书,由于借住在寺庙里,平素没有书箱,于是唤脚夫用箩担挑书先去。

脚夫中途疲甚,身坐担上,适生至,闻傍人语所坐《通鉴》,因怒责脚夫,夫谢罪曰: 小人因为不识字,一时坐了鉴,弗怪弗怪。

脚夫走到途中很劳累,便坐在担子上,正好监生赶到,听邻近的人说脚夫坐在《通鉴》上,于是大怒责备脚夫,脚夫道歉说: 我因为不识字,一时坐了鉴,不要怪不要怪。

咬飞边

咬飞边

贫子途遇监生,忽然抱住咬耳一口,生惊问其故,答曰: 我穷苦极矣。见了大锭银子,如何不咬些飞边用用。

有个穷人路遇书生,忽然抱住书生冲其耳朵咬了一口。书生十分惊恐,问穷人为何这样,穷人说: 我穷极了,见了大锭银子,难道不能咬些飞边享用一下吗?

入场

入场

监生应试入场方出,一故人相遇揖之,并揖路旁猪屎。

有个监生应试入场刚刚出来,与一旧友相遇,旧友向监生作揖,又向路旁猪屎作揖。

生问: 此臭物,揖之何为?

监生问: 这样的臭物,为什么要为之作揖?

答曰: 他臭便臭,也从大肠里出来的。

旧友回答说: 他臭是臭,但也是从大肠里出来的。

书低

书低

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

有个书生租借和尚的房子读书,天天游玩,直到每天午时以后才回来。

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

有一天回来时招呼仆人拿书来,仆人拿来《文选》,书生看后说低,又拿来《汉书》,书生看后说低,仆人又拿来《史记》,书生仍然说低。

僧大诧曰: 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

和尚听后十分惊诧,说: 这三种书精通其一种,足可以称其为学问高深,你全都说低为什么?

生曰: 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书生回答: 我要睡觉,拿书只是做枕头罢了。

监生娘娘

监生娘娘

监生至城隍庙,傍有监生案,塑监生娘娘像。

有个监生来到城隍庙,看到邻近处有监生的几案,塑有监生娘娘像。

归谓妻曰: 原来我们监生恁般尊贵,连你的像,早已都塑在城隍庙里了。

监生回来对他的妻子说: 原来我们监生如此尊贵,连你的像,都早已雕塑在城隍庙里了。

监生自大

监生自大

城里监生与乡下监生各要争大,城里者耻之曰: 我们见多识广,你乡里人孤陋寡闻。

城里监生与乡下监生互相争大。城里监生对乡下监生瞧不起地说: 我们见多识广,而你们乡里人孤陋寡闻。

两人争辩不已,因往大街同行各见所长。

两个监生争辩不止,于是去大街行走,各自寻找谁大的证据。

到一大第门首,匾上 大中丞 三字,城里监生倒看指谓曰: 这岂不是 丞中大 乃一徵验。

走到一大宅门口,匾上书有 大中丞 三字,城里监生倒看指其说: 这岂不是 丞中大 ,这是一证据。

又到一宅,匾额是 大理卿 ,乡下监生以 卿 字认做 乡 字,忙亦倒念指之曰: 这是 乡里大 了。

又到一宅,匾额是 大理卿 ,乡下监生把 卿 字认做 郷 字,急忙倒念指其匾额说: 这是 乡里大 了。

两人各不见高下。又来一寺门首,上题 大士阁 ,彼此平心和议曰: 原来阁士大。

两个书生分不出高低,又来到一座寺院门口,上面书写着 大士阁 ,两个监生看后彼此平心静气地说: 原来 阁士大 。

王监生

王监生

一监生姓王,加纳知县到任。

有个监生姓王,得到县官职务走马上任。

初落学,青衿呈书,得牵牛章,讲诵之际,忽问那 王见之 是何人,答曰: 此王诵之之兄也。

到任后,有个读书人恭敬地送上《孟子》一书,县官看到《梁惠王·牵牛》一章时,忽然问: 书中的王见之是何人? 读书人回答说: 是王诵之的哥哥。

又问那 王曰 然是何人,答曰: 此王曰,叟之弟也。

县官又问: 书中的王曰是何人? 读书人回答说: 王曰是老先生的弟弟。

曰: 妙得紧。且喜我王氏一门,都在书上。

县官说: 妙得很,实在令人欢喜,我王姓一家,都在书上。

自不识

自不识

有监生穿大衣,带圆帽,于着衣镜中自照,得意甚,指谓妻曰: 你看镜中是何人?

有个监生穿大衣,带圆帽,对着衣镜照看自己,极为得意,指其镜子对妻子说: 你看镜中是何人?

妻曰: 臭乌龟,亏你做了监生,连自都不识。

妻子说: 臭乌龟,亏你做了监生,连自都不认识。

监生拜父

监生拜父

一人援例入监,吩咐家人备帖拜老相公。

有个人当了监生后,吩咐仆人准备帖子拜老父亲。

仆曰: 父子如何用帖,恐被人谈论。

仆人说: 父子怎能用帖呢,恐被别人谈论。

生曰: 不然,今日进身之始,他客俱拜,焉有亲父不拜之理。

监生说: 你说的不对,我刚刚当官,其他客都拜,哪有亲父不拜之理?

仆问: 用何称呼?

仆人问: 用什么称呼呢?

生沉吟曰: 写个 眷侍教生 罢。

监生沉思道: 写个 眷侍教生 吧。

父见,怒责之,生曰: 称呼斟酌切当,你自不解。

监生的父亲看到帖子,十分恼怒。监生对父亲说: 称呼斟酌贴切适当,你自己没领会。

父子一本至亲,故下一眷字;侍者,父坐子立也;教者,从幼延师教训;生者,父母生我也。

父子本是至亲,故下一 眷 字, 侍 字,是父坐子立之意; 教 字,是从小请师教训之意; 生 字是父母生我之意。

父怒转盛,责其不通。

父亲听了监生的辩白,更加恼羞成怒,指责其不通。

生谓仆曰: 想是嫌我太妄了,你去另换个晚生帖儿来罢。

监生对仆人说: 想必是父亲嫌我太傲慢了,你去换个晚生贴儿来罢!

半字不值

半字不值

一监生妻谓其孤陋寡闻。使劝读书。

有个监生的妻子认为丈夫孤陋寡闻,便勉励他读书。

问: 读书有甚好处?

监生问: 读书有什么好处?

妻曰: 一字值千金,如何无益?

妻子说: 一字值千金,难道无益?

生答曰: 难道我此身半个字也不值?

监生回答说: 难道我半个字也不值?

借药碾

借药碾

一监生临终,谓妻曰: 我一生挣得这副衣冠,死后必为我殡殓。

有个监生临死的时候,对妻子说: 我一生挣得这副衣帽,死后一定为我穿戴好再入葬。

妻诺,既死穿衣套靴讫,惟圆帽左右欹侧难戴。

妻子答应后监生就死了。妻子为他穿衣套靴已经完毕,只有圆帽左戴右戴都不安稳。

妻哭曰: 我的天,一顶帽子也无福戴。

妻子痛哭: 我的天,一顶帽子也没有福戴。

生复还魂张目谓妻曰: 必要戴的。

监生还魂瞪大眼睛对妻子说: 一定要戴的。

妻曰: 非不欲带,恨枕不稳耳。

妻子回答说: 不是不想戴,恨其枕不安稳。

生曰: 对门某医生家药碾槽,借来好做枕。

监生说: 借来对门医生家的药碾槽,做枕头最好。

斋戒库

斋戒库

一监生姓齐,家资甚富,但不识字。

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字。

一日府尊出票,取鸡二只,兔一只。

一天知府大人开列单子,要鸡二只,兔一只。

皂亦不识字,央齐监生看。

差役不识字,便恳求姓齐的监生看。

生曰: 讨鸡二只,免一只。

监生念道: 讨鸡二只,免一只。

皂只买一鸡回话。太守怒曰: 票上取鸡二只,兔一只,为何只缴一鸡?

差役只买一只鸡回来,太守生气说: 叫你买二只鸡,一只兔,为什么只买一鸡?

皂以监生事禀。

差役以监生念的话禀报。

太守遂拘监生来问,时太守适有公干,暂将监生收入斋戒库内候究。

太守于是拘拿监生到堂责问。正巧太守遇有公事要做,便临时将监生收入斋戒库内等候查究。

生入库,见碑上斋戒二字,认做他父亲齐成姓名,张目惊诧呜咽不止。

监生进入库内,见碑上 斋戒 二字,误认成他父亲 齐成 姓名,惊诧得瞪大眼睛呜咽不停。

人问何故,答曰: 先人灵座,何人设建在此,睹物伤情,焉得不哭。

别人问他为什么哭,监生回答说: 先人灵座,不知谁将其建立在此,睹物伤情,怎能不哭。

附例

附例

一秀才畏考援例。

有个秀才害怕规定的考试。

堂试之日,至晚不能成篇,乃大书卷面曰: 惟其如此,所以如此。

堂试那天,到了最后也做不出文章,于是在试卷上写道: 惟其如此,所以如此。

若要如此,何苦如此。

若要如此,何苦如此。

官见而笑曰: 写得此四句出,毕竟还是个附例。

考官看后笑道: 能写得出这四句,毕竟还算不上白痴。

酸臭

酸臭

小虎谓老虎曰: 今日出山,搏得一人食之,滋味甚异,上半截酸,下半截臭,究竟不知是何等人。

小老虎对大老虎说: 今天出山,捕得一个人吃,滋味十分特殊,上半截酸,下半截臭,到底不知是什么人?

老虎曰: 此必是秀才纳监者。

大老虎说: 那人一定是秀才升为监生的。

仿制字

仿制字

一生见有投制生帖者,深叹制字新奇,偶致一远札,遂效之。

有个书生见有送来的书信,深深赞叹用字奇妙新颖,碰巧要给远地的一个朋友写信,于是仿效来信写了一封,让仆人送去。

仆致书回,生问见书有何话说,仆曰: 当面启看,便问老相公无恙,又问老安人好否。

仆人送信回来,书生问朋友说了什么,仆人答: 他看了信后,便问: 老爷、夫人好吗? 我回答说: 都好。

予曰: 俱安。 乃沉吟半晌,带笑而入,才发回书。 生大喜曰: 人不可不学,只一字用着得当,便一家俱问到,添下许多殷勤。

接着他沉思片刻,带笑进到里屋写回信。 书生听了十分高兴,说: 人不可不学,只一个字用得恰当,便一家都问候到了,增添了许多喜庆。

春生帖

春生帖

一财主不通文墨,谓友曰: 某人甚是欠通,清早来拜我,就写晚生帖。

有个财主不通文墨,对其友人说: 某人十分欠通,清早来拜见我,却写晚帖。

傍一监生曰: 这倒还差不远,好像这两日秋天拜客,竟有写春生帖子的哩。

近旁一个监生说: 这倒差得不远,不像这两天秋天拜客,竟然有写春天帖子的哩。

借牛

借牛

有走柬借牛于富翁者,翁方对客,讳不识字,伪启缄视之,对来使曰: 知道了,少刻我自来也。

有人送来书信向一富翁借牛,富翁恰巧正接待客人,忌讳自己不识字,假装打开信封看信,对送信的人说: 知道了,过一会儿我自己去。

哭麟

哭麟

孔子见死麟,哭之不置。

孔子看见死麒麟,大哭不止。

弟子谋所以慰之者,乃编钱挂牛体,告曰: 麟已活矣。

其学生为了安慰孔子,把铜钱串起来,挂满牛身,之后告诉孔子说: 麒麟已经复活了。

孔子观之曰: 这明明是一只村牛,不过多得几个钱耳。

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后说: 这明明是一只乡村的老牛,只不过多了几个钱罢了。

江心赋

江心赋

有富翁同友远出,泊舟江中,偶上岸散步,见壁间题 江心赋 三字,错认 赋 字为 贼 字,惊欲走匿。

有个富翁和友人乘船出远门,一日停靠上岸,看见江堤上题有 江心赋 三字,富翁将 赋 字错认为 贼 字,十分惊恐,欲离开躲藏起来。

友问故,指曰: 此处有贼。

友人问其缘故,富翁指 江心赋 三字说: 此处有贼。

友曰: 赋也,非贼也。

友人说: 是赋,不是贼。

其人曰: 赋便赋了,终是有些贼形。

富翁说: 即便是赋,到底是有些贼的形状。

吃乳饼

吃乳饼

富翁与人论及童子多肖乳母,为吃其乳,气相感也。

富翁和人说小孩很像乳母,是因为吃她的奶汁,气相感应的缘故。

其人谓富翁曰: 若是如此,想来足下从幼是吃乳饼长大的。

那人说: 照你的说法,你从小一定是吃麻饼长大的了。 不愿富

不愿富一鬼托生时,冥王判作富人。

有个灵魂托生,冥王判他托生为富人。

鬼曰: 不愿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足矣。

灵魂说: 不愿意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没有是非,烧清香,吃苦茶,安稳清闲地过日子就满足了。

冥王曰: 要银子便再与你几万,这样安闲清福,却不许你享。

冥王说: 如果要钱就再给你几万两银子,这样安闲清福,不许你享受。

薑字塔

薑字塔

一富翁问 薑 字如何写,对以草字头,次一字,次田字,又一字,又田字,又一字。

有个富人问 薑 字怎么写,某人告诉他草字头,接着是一字,田字,再一字,田字,一字。

其人写草壹田壹田壹,写讫玩之,骂曰: 天杀的,如何诳我,分明作耍我造成一座塔了。

富翁写草壹田壹田壹,写完后欣赏所写的字,骂道: 该死的,为什么欺骗我,分明是要戏弄我建造一座宝塔。

医银入肚

医银入肚

一富翁含银于口,误吞入,肚甚痛,延医治之。

有个富翁含银于嘴,误将其吞入腹中,肚子疼得十分厉害,请来医生为其治病。

医曰: 不难,先买纸牌一副,烧灰咽之,再用艾丸炙脐,其银自出。

医生说: 不难,先买纸牌一副烧成灰咽进肚里,再用艾丸烤肚脐,吞入的银子自然就会出来。

翁询其故,医曰: 外面用火烧,里面有强盗打劫,哪怕你的银子不出来。

富翁询问是什么道理,医生回答说: 外面用火烧,里面有强盗打劫,不怕你的银子不出来。

田主见鸡

田主见鸡

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者种,每亩索鸡一只。

一个富人有余田数亩,租给张三种,每亩田索要鸡一只。

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主遂作吟哦之声曰: 此田不与张三种。

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主于是哼着作诗的腔调说: 此田不与张三种。

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 不与张三却与谁?

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咏道: 不与张三却与谁?

张三曰: 初问不与我,后又与我何也?

张三问: 开始听你说不给我种,后又给我种,这是为什么?

田主曰: 初乃无稽之谈,后乃见机而作也。

田主说: 开始是无稽之谈,后来是见机而作。

讲解

讲解

有姓李者暴富而骄,或嘲之云: 一童读百家姓首句,求师解释,师曰: 赵是精赵的赵字,钱是有铜钱的钱字,孙是小猢狲的孙字,李是姓张姓李的李字。

有个姓李的人暴富而自满。有人嘲讽道: 有个书童读百家姓首句,请老师讲解,老师说: 赵是精赵的赵,钱是有铜钱的钱字,孙是小猢狲的孙字,李是姓张姓李的李字。

童又问: 倒转亦可讲得否?

书童又问: 倒过来也能讲通吗?

师曰: 也讲得。

教师说: 也能讲通。

童曰: 如何讲?

书童问: 如何讲?

师曰: 不过姓李的小猢狲,有了几个臭铜钱,一时就精赵起来。

老师说: 不过姓李的小猢狲,有了几个臭铜钱,一时就精赵起来。

训子

训子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子。

有个富翁的儿子不识字,别人劝富翁聘请老师教其子。

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是二画,次三字三画。

老师先教 一 字是一画,再教 二 字是二画, 三 字是三画。

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 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

随后,富翁的儿子十分得意地丢下笔告诉父亲说: 我已经通晓字义了,还用老师干什么!

父喜之乃谢去。

富翁听了很高兴,于是辞去了老师。

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

有一天,富翁想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喝酒,让儿子早晨起来写张请帖,可是直到中午还不见写成,便去儿子那里询问。

父往询之,子恚曰: 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哩!

儿子抱怨说: 姓是很多的,为什么他偏偏姓万。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了五百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