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凡立朝廷,问有本纪。
凡主持朝廷政事,进行调查要遵守一些根本原则。
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则士轻死节。
爵位授给有德的人,大臣们就提倡行义;禄赏赐予有功的人,战士就不怕牺牲。
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授事以能,则人上功。
君主任用人所爱戴的将领治兵,军中上下就团结和睦;按才能安排工作,人们就讲求功效。
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无乱社稷宗庙则人有所宗。
判处刑罚恰当其罪,人们就不轻易诉讼;社稷宗庙不被渎乱,人们就有信奉的中心。
毋遗老忘亲,则大臣不怨。举知人急,则众不乱。
不遗忘老臣和宗亲,大臣就不会抱怨;充分了解人们的疾苦,民众就不会作乱。
行此道也,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
执行这些准则,国家便有常规常法,人们也知道行动的规范,这是实现霸王之业的政策。
然后问事:事先大功,政自小始。
然后就进行调查,问事应先从大事开始,治理则要由小处入手。
问死事之孤其未有田宅者有乎?
调查死于国事者的子孙,有无尚未得到田宅的?
问少壮而未胜甲兵者几何人?
调查青壮年中未服兵役的有多少人?
问死事之寡,其餼廪何如?
调查死于国事者的遗寡,他们应领的口粮,供给情况如何?
问国之有功大者,何官之吏也?
调查国内建立大功的人们,都是哪些部门的官吏?
问州之大夫也何里之士也。
调查各州的大夫,都是什么地方的人?
今吏亦何以明之矣,问刑论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
现为官吏,是凭什么条件提拔的?调查:判案有常法可循,不能改变,现在却常期积压,为什么?
问五官有制度,官都有其常断。今事之稽也何待。
调查:五官各有制度, 官都 也经常断事,现在却拖延事情不办,还等待什么?
问独夫寡妇孤寡疾病者几何人也?
调查鳃夫、寡妇、孤穷、病人各有多少?
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
调查国中因犯罪而被放逐的,都是哪个家族的子弟?
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
调查乡中富户,奴役、收养的人有多少?
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
调查邑内穷人,依靠借债度日的有多少家?
问理园容而食者几何家?
调查依靠经营园圃为生的有多少家?
人之开田而耕者几何家?士之身耕者几何家?
开荒种田的有多少家?士人亲自耕田的多少家?
问乡之贫人何族之别也?
调查乡中的贫人,是何族的后裔?
问宗子之收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
调查嫡长子收养兄弟者,或因贫而寄食于兄弟之家者,各多少?
余子仕而有田邑,今入者几何人?
余子,作官而有封地,现今仍在交税的,有多少人?
子弟以孝闻于乡里者几何人?
以孝行闻名于乡里的子弟,有多少人?
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
余子,父母健在,但无力赡养父母而自身出赘者,有多少人?
士之有田而不使者几何人?
士人,有田禄而不服任使的,有多少人?
吏恶何事?
他们厌恶什么工作?
士之有田而不耕者几何人?
士人,有田产而不耕作的,有多少人?
身何事。
他们从事什么工作?
君臣有位而未有田者几何人?
群臣之中,有爵位而无禄田的,多少人?
外人之来从而未有田宅者几何家?
外国人前来投奔而尚无田宅的,多少家?
国子弟之游于外者几何人?
本国子弟出游别国的,多少人?
贫士之受责于大夫者几何人?
贫士向大夫借债的,有多少人?
官贱行书,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几何人?
收养贱者经商,自身出外,职务由家臣代理的,有多少人?
官承吏之无田餼而徒理事者几何人?
低级官吏之中,没有田禄而白白干事的,多少人?
群臣有位事官大夫者几何人?
群臣之中,有在官大夫家里兼职的,多少人?
外人来游在大夫之家者几何人?
外人来游本国,住在官大夫家里的,多少人?
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
乡中子弟,力田耕作,可以为人表率的,多少人?
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
城市子弟中,身无常业,衣食奢侈,带着青年弃农打猎取乐的,有多少人?
男女不整齐,乱乡子弟者有乎?
男女不守规矩,影响乡中子弟胡作非为的,有没有?
问人之贷粟米,有别券者几何家?
调查贷出粮食,握有借券的,有多少家?
问国之伏利其可应人之急者几何所也?
调查国内尚未开发的资源,其中可以解决人之急需的,有哪几处?
人之所害于乡里者何物也?
人们认为有害于乡里的,是哪些东西?
问士之有田宅身在陈列者几何人?
调查拥有田宅而在军中服役的士,有多少人?
余子之胜甲兵有行伍者几何人?
余子当中,够当兵条件而有军籍的,多少人?
问男女有巧伎,能利备用者几何人?
调查有技术的男女,能用在制造兵器方面的,多少人?
处女操工事者几何人?
能从事手工劳动的少女,有多少人?
冗国所开口而食者几何人?
调查国内不耕而食的,有多少人?
问一民有几年之食也?
调查一个农民可以提供几个人的口粮?
问兵车之计几何乘也?
调查兵车总数共多少乘?
牵家马軶家车者几何乘。
其中用私马驾私车的多少乘?
处士修行。足以教人,可使帅众莅百姓者几何人?
未作官的士,道德高尚,足以教人,可使率领群众治理百姓的,有多少人?
士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
士人,国家急难时可供使用的,有多少人?
工之巧,出,足以利军伍,处,可以修城郭补守备者几何人?
工匠,其技术水平可以战时协助军旅,平时维修城郭、补充守备者,有多少人?
城粟军粮其可以行几何年也。
城市积粟与军粮,可以维持多少年?
吏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
官吏,国家急难时可供调遣的,有多少人?
大夫疏器甲兵、兵车、旌旗、鼓铙、帷幕、帅车之载、几何乘?
大夫呈报的军器:甲胄、兵器、兵车、旌旗、鼓号、帐篷以及帅车的车盖有多少?
疏藏器弓弩之张、衣夹铗钩弦之造、戈戟之紧,其厉何若?
所呈报的各项藏器:弓弩的套袋、剑矛的外鞘、钩弦的收藏器、戈裁的套衣,其磨损程度如何?
其宜修而不修者故何视?
其中应修而未修的,应怎样查看?
而造修之官,出器处器之具,宜起而未起者何待?
而制造、修理的馆舍,发放、储藏的处所,应建而未建的,还等待什么?
乡师车辎造修之具,其缮何若?
乡、率修造战车和辐重车的设备,其修缮情况如何?
工尹伐材用,毋于三时,群材乃植,而造器定冬,完良备用必足。
工尹砍伐木材,不可在春、夏、秋三季。各种木村长大才确定制造什么军器。冬天,完整良好的兵器必须造足。
人有余兵,诡陈之行,以慎国常。
人们所有的剩余兵器,都要陈放在兵营,以严法纪。
时简稽帅马牛之肥膌,其老而死者皆举之。
要经常视察乡、率马牛的肥瘦,对其中衰老、死亡的,要有记录;放牧在山林湖泽的健壮牛马有多少?
其就山薮林泽食荐者几何,出入死生之会几何。若夫城郭之厚薄,沟壑之浅深,门闾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几之。
其卖出、购进、死亡、繁殖的总数有多少?至于城郭建筑的厚薄,护城河的浅深以及门楼的高低,宜修而未修的,朝廷必须向守备的军队进行稽查。
守备之伍,器物不失其具,淫雨而各有处藏。
要使器物不缺收藏的设备,淫雨时有地方收藏。
问兵官之吏,国之豪士,其急难足以先后者几何人?
调查带兵的官吏和豪杰之士,他们在国家危急时能够跟从君主赴难的,有多少人?
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
打仗,是危险的事情,侥幸取胜,不义而得,都未必是好事。
失谋而败,国之危也。慎谋乃保国。
不加谋虑而失败,国家就危险了,所以要慎重谋虑,才可以保住国家。
问所以教选人者何事?
调查教练和选拔人材都采用哪些标准?
问执官都者,其位事几何年矣。
调查各个担任官都职务的,都任职多少年了?
所辟草莱有益于家邑者几何矣?
他们任内所开垦的荒地,使人们受益的有多大面积?
所封表以益人之生利者何物也?
他们所提的奏议,可以增加人们财利的有什么内容?
所筑城郭修墙闭绝通道阨阙深防沟以益人之地守者何所也?
他们建筑的城郭,修筑的墙垣,设置的路障,安设的门楼以及加深的护城河,有益于守卫国土的,共有哪些?
所捕盗贼,除人害者几何矣?
所捕盗贼,并消除人害的事情,有多少?
制地。君曰: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君臣之礼,父子之亲,覆育万人,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具取之地。
关于如何掌握国土地利的问题,君主说:治国之道,应当以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益作为首要事务。君臣间的礼仪制度,父子间的亲情依附,也都应取决于国土收入,地德能覆盖化育万民。官府的储藏,用以增强军力保卫国家;城郭的险要,用以向外应付四方诸侯的来犯。
而市者天地之财具也。
都依靠土地产业。
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正是道也。
市场是天地间财物集中齐具陈列的场所,万民因入市交易而相互得利,也是地德之道的产物。
民荒无苛人,尽地之职,一保其国。
百姓自治生业,施政不要操切急迫,他们就能各自努力,皆尽地利,自然人心齐一国家有保证。
各主异位,毋使谗人乱普,而德营九军之亲。
市场上货主各有其位,不要因邪人扰乱而替换各自职守,那么德泽将遍九州各国。
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万人之道行也。
关隘,是各诸侯国边界的通行要道,吸引国外财货资产进入的门户,百姓万民行走的必经之地。
明道以重告之。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
应当将关市之征的法令彰明于道路,并庄严郑重地反复告示:对于行商之人,只征收关卡税,入市则不再征税;对于铺肆商贾,只征收市场税,出入关卡则不再征税;空车经过者不索取关卡税,徒步负重入市交易者不收取市场税,用这些措施招徕他方远道商贾,齐国各条要道共同遵守。
十六道同身外事谨,则听其名,视其名,视其色,是其事,稽其德。
亲自号召外事,做事要小心谨慎,要辨明外来者的名书身份,要察看他的形色神情,观察他的行事作为,稽查他的品德言行,再对照他的外表容貌。
以观其外则,无敦于权人,以困貌德。
这样就不会让貌似忠厚的奸人有机可乘。
国则不惑,行之职也。
这样国事就不会陷于惑乱,这是掌管道路和外交事务者的职责。
问于边吏曰:小利害信,小怒伤义,边信伤德,厚和构四国以顺貌德。
告示边境官吏说:小利有害诚信和睦,小怒有伤仁行正义,应当敦厚谦让和睦交接周边国家,优厚对待四方宾客,这样就做到了外貌和内德的统一。
后乡四极,令守法之官日行,度必明,无失经常。
命令执法官吏说:执行法度必须严明,不要忽视常规常法的有效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