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卜筮篇
俗信卜筮,谓卜者问天,筮者问地,蓍神龟灵,兆数报应,故舍人议而就卜筮,违可否而信吉凶。
世俗迷信卜筮,认为卜是向天问疑,筮是向地问疑,蓍草和龟甲都很神灵,龟兆和蓍数就是天地对占卜者提问的答复,因此遇事便不和人商议而去占卜算卦,违反事情是否可行的道理而去迷信吉凶之说。
其意谓天地审告报,蓍龟真神也。
人们内心认为天地确实会给予答复,蓍草和龟甲真是很神灵的。
如实论之,卜筮不问天地,蓍龟未必神灵。
按照实情论述此事,卜筮并不能问天地,蓍草和龟甲不一定那么神灵。
有神灵,问天地,俗儒所言也。
说它们有神灵,能向天地提问,这是俗儒的说法。
何以明之?
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
子路问孔子曰: 猪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苇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
子路问孔子说: 猪羊的肩胛骨灼后同样可以得到兆,用雚苇藁芼这些草同样可以得到数,为什么一定要用蓍草和龟甲呢?
孔子曰: 不然!盖取其名也。
孔子说: 不是这样,大概只是取蓍和龟这两个名字的含义吧。
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
称之为蓍,是指生存时间长;称之为龟,是指年代久远。要辩明疑惑不定的事情,应该请教年岁大、有经历的人。
由此言之,蓍不神,龟不灵,盖取其名,未必有实也。
由此说来,蓍草并不神,龟甲也不灵,这只是取它们的名,不一定有其实。
无其实,则知其无神灵,无神灵,则知不问天地也。
没有其实,就说明它们没有神灵;没有神灵,可见用龟蓍占卜并不是向天地问吉凶。
且天地口耳何在,而得问之?
况且天地的口耳在哪里,而能够问它们呢?
天与人同道,欲知天,以人事。相问,不自对见其人,亲问其意,意不可知。
自然和人事是同一个道理,想要了解天,根据人事就可以知道,相互提问,如不亲自当面看见对方,亲自问对方的意见,那么对方的意见就没法了解。
欲问天,天高,耳与人相远。
想问天,天很高,天的耳与人相距很远。
如天无耳,非形体也。
如果天没有耳,天就没有形体。
非形体,则气也,气若云雾,何能告人?
没有形体,那就是气。气像云雾一样,怎么能答复人呢?
蓍以问地,地有形体,与人无异。
蓍草是用来问地的,地有形体,与人没有差异。
问人,不近耳,则人不闻,人不闻,则口不告人。
向人提问,不靠近耳朵,人就听不见:人听不见,口就不会回答人。
夫言问天,则天为气,不能为兆;问地,则地耳远,不闻人言。
说问天,天只是一种气,不能使龟甲产生兆象;说问地,地的耳朵很遥远,听不见人的提问。
信谓天地告报人者,何据见哉?
确实认为天地会答复人的提问,有什么根据呢?
人在天地之间,犹虮虱之着人身也。
人在天地之间,如同虮虱附着在人身上一样。
如虮虱欲知人意,鸣人耳傍,人犹人闻。
如果虮虱想了解人的心意,它们在人的耳边鸣叫,人仍然听不见。
何则?
为什么呢?
小大不均,音语不通也。
因为虮虱和人小大不同,声音语言不通。
今以微小之人,问巨大天地,安能通其声音?
现在用微小的人,去问巨大的天地,他们的声音怎么能相通呢?
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天地怎么能知道人的旨意呢?
或曰: 人怀天地之气。天地之气,在形体之中,神明是矣。
有人说: 人怀有天地之气,天地之气在人的形体之中,这就是神了。
人将卜筮,告令蓍龟,则神以耳闻口言。
人将要进行卜筮,告知蓍草龟甲,神就用耳听口言。
若己思念,神明从胸腹之中闻知其旨。
如果自己思念,神就从胸腹之中了解人的心意。
故钻龟揲蓍,兆见数著。
所以钻薄龟甲揲分蓍草,兆象出现数字也明确。
夫人用神思虑,思虑不决,故问蓍龟。
人用精神进行考虑,经考虑无法决定,所以就求问蓍龟。
蓍龟兆数,与意相应,则是神可谓明告之矣。
蓍龟表现出的兆数,与人的心意相吻合,就可以认为这是神明答复的了。
时或意以为可,兆数不吉;或兆数则吉,意以为凶。
有时自己的心意认为可行,而兆数又不吉利;有时兆数就算吉利,而自己的心意又认为是凶。
夫思虑者,己之神也;为兆数者,亦己之神也。
所谓思虑,就是自己的心神;所谓兆数,也是自己的心神。
一身之神,在胸中为思虑,在胸外为兆数,犹人入户而坐,出门而行也。
同一个身体的神,在胸中就是思虑,在胸外就是兆数,就同人进屋坐下,出门行走一样。
行坐不异意,出入不易情。
或行或坐不会和自己的心意不一致,或出或入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心意。
如神明为兆数,不宜与思虑异。
如果兆数是由神明形成的,就不应该和思虑有什么不同。
天地有体,故能摇动。
天地有形体,所以能运动。
摇动有生之类也。
能运动的,都是活的东西。
生,则与人同矣。
天地既然是活的,那就与人相同了。
问生人者,须以生人,乃能相报。
问活人必须用活人,才能得到回答。
如使死人问生人,则必不能相答。
如果让死人问活人,那就一定不能互相应答。
今天地生而蓍龟死,以死问生,安能得报?
现在天地是活的而蓍龟是死的,通过死的龟甲、蓍茎去问活的天地,怎么能得到回答呢?
枯龟之骨,死蓍之茎,问生之天地,世人谓之天地报应,误矣。
用枯龟的骨,死蓍的茎,去问活着的天地,世人认为天地会答复,这就错了。
如蓍龟为若版牍,兆数为若书字,象类人君出教令乎?
如果说蓍龟有如版牍,兆数有如文字,就像君王发布命令一样吗?
则天地口耳何在而有教令?
天地的口耳在何处,而能发布命令呢?
孔子曰: 天何言哉?
孔子说: 天说过什么呢?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但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常生长。
天不言,则亦不听人之言。
天不言语,那么也就不听人的言语。
天道称自然无为,今人问天地,天地报应,是自然之有为以应人也。
天道崇尚自然无为,现在人去问天地,天地有答复,这就成了自然有意识地答复卜筮者了。
案《易》之文,观揲蓍之法,二分以象天地,四揲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月。
考察《周易》上的文字,看它所载的用蓍草算卦的方法,是将蓍草分成两部分以象征天地,四根四根的分数以象征四季,所剩的余数放在旁边,以象征闰月。
以象类相法,以立卦数耳。岂云天地报人哉?
这是用类似的事物相互仿效,以此确定构成卦象的数字罢了,哪里是说天地真会答复卜筮的人呢?
人道,相问则对,不问不应。无求,空扣人之门;无问,虚辨人之前,则主人笑而不应,或怒而不对。
人事的道理,互相提问则回答,不问就不回答,没有所求,平白无故地敲别人家的门,不提出问题,毫无目的地在别人的面前空辩,那么主人或者只笑不答应,或者生气而不回答。
试使卜筮之人,空钻龟而卜,虚揲蓍而筮,戏弄天地,亦得兆数,天地妄应乎?
假如让卜筮的人平白无故地钻薄龟甲而卜问,毫无目的地摆弄蓍草来算卦,对天地进行戏弄,也会得到兆数,难道天地在胡乱答复吗?
又试使人骂天而卜,驱地而筮,无道至甚,亦得兆数。
假如又让人咒骂天而占卜,敲打地而算卦,无理至极,也会得到兆数。
苟谓兆数天地之神,何不灭其火,灼其手,振其指而乱其数,使之身体疾痛,血气凑踊?
如果说兆数是天地神灵的表现,为什么不灭掉他灼龟的火,烧他的手,使算卦人的手发抖而扰乱他求得的数字,让他身体生病疼痛,血气积聚喷涌呢?
而犹为之见兆出数,何天地之不惮劳,用心不恶也?
反而还为占卜的人显示兆数,为什么天地不怕辛劳,用心如此善良呢?
由此言之,卜筮不问天地,兆数非天地之报,明矣。
据此说来,卜筮不能问天地,兆数也不是天地的答复,是很明白的了。
然则卜筮亦必有吉凶。
然而卜筮也一定会表示出吉凶。
论者或谓随人善恶之行也,犹瑞应应善而至,灾异随恶而到。
有些发议论的人说卜筮的吉凶是随人们行为的善恶而相应出现的,如同祥瑞应和善行而出现,灾异随着恶行而到来一样。
治之善恶,善恶所致也,疑非天地故应之也。
国家治理的好坏,相应招致祥瑞或灾异,怀疑这不是天地有意应和的。
吉人钻龟,辄从善兆;凶人揲蓍,辄得逆数。
吉人钻薄龟甲卜问,吉兆往往随着出现;恶人揲蓍算卦,往往得到不吉利的筮数。
何以明之?
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
纣,至恶之君也,当时灾异繁多,七十卜而皆凶,故祖伊曰: 格人元龟,罔敢知吉。
殷纣王,是极凶恶的君王,他在位时灾异一个接一个,他占卜了七十次都是凶兆。所以祖伊说: 贤人和大龟板,都觉察不出一点吉兆。
贤者不举,大龟不兆,灾变亟至,周武受命。
贤人不称赞,大龟板不显现吉兆,灾异屡次到来,因此周武王承受天命灭殷称君。
高祖龙兴,天人并佑,奇怪既多,丰、沛子弟,卜之又吉。
刘邦兴起,天和人全都护佑他,奇异的现象已经很多了,丰沛的百姓,占卜得到吉兆。
故吉人之体,所致无不良;凶人之起,所招无不丑。
所以吉人的占卜,所招致的兆象没有一个不吉利;恶人的揲蓍,所得到的筮数没有一个不是坏的。
卫石骀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 沐浴佩玉则兆。
卫国的石骀死了,他没有嫡子,却有六个庶子,就用占卜决定谁为继承人,占卜的人说: 洗头洗澡佩带玉器就会得吉兆。
五人皆沐浴佩玉。
五个庶子都洗头洗澡佩带玉器。
石祁子曰: 焉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
石祁子说: 哪有为父亲守丧期间还洗头洗澡佩带玉器的呢?
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
他不洗头洗澡不佩带玉器,石祁子得到了应继承父位的吉兆。
卫人卜以龟为有知也。
卫国人认为龟甲是有知的。
龟非有知,石祁子自知也。
龟甲并不有知,而是石祁子自己有知。
祁子行善政,有嘉言,言嘉政善,故有明瑞。
祁子施行善政,又有好的言语,言语好政治善,所以得到明显的吉兆。
使时不卜,谋之於众,亦犹称善。
假使当时不用占卜决定继承人,让众人来商议推举,人们也仍然会称赞他好。
何则?
为什么呢?
人心神意同吉凶也。
因为人的心思和神的旨意对吉凶的看法是相同的。
此言若然,然非卜筮之实也。
以上的这些话好像是对的,但并不符合占卜算卦的实际。
夫钻龟揲蓍,自有兆数,兆数之见,自有吉凶,而吉凶之人,适与相逢。
钻薄龟甲摆弄蓍草,自然会得兆数,兆数的出现,自然会有吉凶,而有吉凶的人,碰巧与兆数相遇。
吉人与善兆合,凶人与恶数遇,犹吉人行道逢吉事,顾睨见祥物,非吉事祥物为吉人瑞应也。
吉人与好的兆象吻合,凶人与恶的筮数相遇,如同吉人走在路上遇到吉祥的事物,随便就可以看到吉祥之物一样,并不是吉祥的事物有意表现为吉人的祥瑞。
凶人遭遇凶恶於道,亦如之。
凶人,在路上碰到坏事也是如此。
夫见善恶,非天应答,适与善恶相逢遇也。
善恶事物的出现,并不是天的回答,是碰巧与善恶之人相遇到一起了。
钻龟揲蓍有吉凶之兆者,逢吉遭凶之类也。
钻龟占卜揲蓍算卦会出现吉凶的征兆,就是由于有相遇上吉凶事物这类情况。
何以明之?
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
周武王不豫,周公卜三龟。公曰: 乃逢是吉。
周武王生病,周公用龟甲占卜了三次,周公说: 所遇到的都是吉兆。
鲁卿庄叔生子穆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
鲁国大夫庄叔生个儿子叫穆叔,用《周易》给儿子算命,遇上明夷卦变谦卦。
夫卜曰逢,筮曰遇,实遭遇所得,非善恶所致也。
占卜称为 逢 ,算卦称为 遇 ,实际上是各人的遭遇所得到的卦象,并不是由善恶所带来的。
善则逢吉,恶则遇凶,天道自然,非为人也。
善就遇上吉兆,恶就碰上凶兆,天道自然如此,不是由于人的善恶所造成的。
推此以论,人君治有吉凶之应,亦犹此也。
根据这种情况而论,君王治国有吉凶征兆出现,也仍然是这个道理。
君德遭贤,时适当平,嘉物奇瑞偶至。
君王碰巧道德高尚,时运碰巧天下应当太平,美好的事物奇异的征兆就会偶然出现。
不肖之君,亦反此焉。
不贤德的君王碰到的情况,也就和这种情况相反。
世人言卜筮者多,得实诚者寡。
世人谈论卜筮的很多,懂得卜筮的真正道理的人很少。
论者或谓蓍龟可以参事,不可纯用。
有的论者认为龟蓍卜筮的结果可以作为做事情的参考,但不能完全信赖它。
夫钻龟揲蓍,兆数辄见。
钻龟占卜揲蓍算卦。
见无常占,占者生意。吉兆而占谓之凶,凶数而占谓之吉,吉凶不效,则谓卜筮不可信。
兆数总是会出现的,它的出现并没有固定不变的解释,而是由占卜的人主观加以解释。出现吉兆而占卜的人认为它是凶兆,出现凶数而占卜的人认为它是吉数,如果吉凶不灵验,就认为卜筮不可信。
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 大凶。
周武王讨伐纣王,筮算这件事,不吉利,占卜的人说: 大凶。
太公推蓍蹈龟而曰: 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姜太公推开蓍草践踏龟甲后说: 枯骨死草,怎么能知道就不吉利呢?
夫卜筮兆数,非吉凶误也,占之不审吉凶,吉凶变乱,变乱,故太公黜之。
卜筮出现兆数,不是兆数所显示的吉凶错了,是占卜的人辨别不清吉凶,把吉凶说颠倒了。吉凶颠倒了,所以姜太公不相信它。
夫蓍筮龟卜,犹圣王治世;卜筮兆数,犹王治瑞应。
用蓍草算卦龟甲占卜,如同圣王治理天下;卜筮出现的兆数,如同圣王治理天下时出现的祥瑞。
瑞应无常,兆数诡异。
祥瑞不经常出现,兆数变化多端。
诡异则占者惑,无常则议者疑。
兆数变化多端就使占卜的人疑惑,祥瑞不经常出现就使议论的人怀疑。
疑则谓未治,惑则谓不良。
怀疑就认为天下尚未大治,疑惑就认为占卜不正确。
何以明之?
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
夫吉兆数,吉人可遭也;治遇符瑞,圣德之验也。
吉利的兆数,吉人可以遇上;治理天下遇上祥瑞,是圣王有德的证明。
周王伐纣,遇乌鱼之瑞,其卜曷为逢不吉之兆?
周武王讨伐纣王,遇到赤乌鸦和白鱼的祥瑞,他占卜为什么会遇上不吉利的兆数呢?
使武王不当起,出不宜逢瑞;使武王命当兴,卜不宜得凶。
假如周武王命中不应当兴起,出兵就不该遇上祥瑞;假如周武王命运该当兴盛,占卜就不该遇上凶兆。
由此言之,武王之卜,不得凶占,谓之凶者,失其实也。
据此说来,武王的占卜,不应该得凶兆,说它是凶兆,就违背了它的真实情况。
鲁将伐越,筮之,得 鼎折足 。子贡占之以为凶。
鲁国将要攻打越国,对这件事算卦,得的爻辞是 鼎折断了足 ,子贡占断这件事认为是凶兆。
何则?
为什么呢?
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
鼎折断了足,行走要用足,所以认为它是凶兆。
孔子占之以为吉,曰: 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
孔子占断这件事认为是吉兆,孔子说: 越人居住在水边,行动用船,不用足,所以认为它是吉兆。
鲁伐越,果克之。
鲁国攻打越国,果然战胜了越国。
夫子贡占鼎折足以为凶,犹周之占卜者谓之逆矣。
子贡占卜 鼎折断了足 认为是凶兆,就同周代占卜人说武王伐纣不吉利一样。
逆中必有吉,犹折鼎足之占,宜以伐越矣。
不吉中一定含有吉,就像 折鼎足 这样的预兆有利于攻打越国一样。
周多子贡直占之知,寡若孔子诡论之材,故睹非常之兆,不能审也。
周代人多数像子贡那样只有死板地解释兆数吉凶的能力,很少有像孔子那样的与众不同的论证的才干,所以看到异乎寻常的兆数,就不能辨别清楚了。
世因武王卜,无非而得凶,故谓卜筮不可纯用,略以助政,示有鬼神,明己不得专。
世人因为武王占卜,没有过失而得凶兆,所以认为卜筮不能完全信赖,只能略微用来辅助政务,表示有鬼神在支配,说明不是自己在专断。
著书记者,采掇行事,若韩非《饰邪》之篇,明已效之验,毁卜訾筮,非世信用。
编书记史的人,收集以往的事例,如韩非《饰邪》那样的篇章,用已经发生的史事作证明。抨击指责卜筮,反对人们迷信卜筮。
夫卜筮非不可用,卜筮之人,占之误也。
卜筮并不是完全不能用,是卜筮的人往往占断错了。
《洪范》稽疑,卜筮之变,必问天子卿士,或时审是。
《尚书》中的《洪范》记载考察疑难问题,以及卜筮的卦象出现了不同的解释,一定要求教天子和大臣,或许确实是正确的。
夫不能审占,兆数不验,则谓卜筮不可信用。
不能对兆数作出确切的解释,兆数不灵验,就认为卜筮不可信赖。
晋文公与楚子战,梦与成王搏,成王在上而监其脑,占曰 凶 。
晋文公与楚成王开战,梦见同楚成王搏斗,楚成王伏在他身上吮吸他的脑汁,占梦的人说: 是凶兆。
咎犯曰: 吉!
咎犯说: 是吉兆!
君得天,楚伏其罪。
您得天的保佑,楚成王是低头认罪。
君之脑者,柔之也。
吮吸您的脑汁,会使他软弱无力。
以战果胜,如咎犯占。
事后与楚成王交战果然获胜,正如咎犯所占断的一样。
夫占梦与占龟同。
占断梦象与占断龟兆相同。
晋占梦者不见象指,犹周占龟者不见兆者为也。
晋国占梦的人不明白梦兆的意思,如同周代占卜的人不明白龟兆的意思一样。
象无不然,兆无不审。人之知暗,论之失实也。
梦兆没有不对的,龟兆没有不明的,由于人的才智愚昧,论断兆象偏离了实情。
传或言:武王伐纣,卜之而龟兆昔。
有的传上说: 武王讨伐纣王,占卜此事龟兆不清楚。
占者曰 凶 。
占卜的人说: 是凶兆。
太公曰: 龟兆昔,以祭则凶,以战则胜。
姜太公说: 龟兆不清楚,依照这个兆象举行祭祀就不吉利,依照这个兆象进行战争就能取胜。
武王从之,卒克纣焉。
武王听从了太公的话,终于战胜了纣王。
审若此传,亦复孔子论卦,咎犯占梦之类也。
如果真像这种记载所说的那样,也就又同孔子解释卦象,咎犯解释梦兆是同一类的了。
盖兆数无不然,而吉凶失实者,占不巧工也。
大约兆数没有不对的,而吉凶失实,是因为占卜的人不高明巧妙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