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竭力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孔子曰: 殷有三仁焉。

孔子说: 殷朝有这三位仁人啊!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柳下惠担任掌管刑罚的官,被罢免了很多次。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

有人说: 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

曰: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柳下惠说: 用正直之道来侍奉人,去哪里而能不被多次罢免呢?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不用正直之道来侍奉人,又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故国家园呢?

齐景公待孔子曰: 若季氏,则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曰: 吾老矣,不能用也。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 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那我做不到,只能用低于季氏而高于孟氏的规格来对待他。 又说: 我老了,不能用了。

孔子行。

孔子离开了齐国。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于是孔子离开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 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当政的那些人太危险!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打听一下渡口在哪里。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长沮问子路: 那个拿着驾车的人是谁?

子路曰: 为孔丘。

子路说: 是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长沮又问; 是鲁国的孔丘吗?

曰: 是也。

子路说: 是的。

曰: 是知津矣。

长沮说: 那他应该已经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

子路又去向打听桀溺。桀溺说: 你是谁?

曰: 为仲由。

子路说: 我是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

桀溺说: 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对曰: 然。

子路说: 是的。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桀溺说: 普天之下到处都像滔滔洪水一样混乱,和谁去改变这种状况呢?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你与其跟从逃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从逃避污浊尘世的人呢?

耰而不辍。

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 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子路问道: 你看到我的老师了吗?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老丈说: 你这个人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知道你的老师是什么人?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 这是个隐士啊。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 不仕无义。

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 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行道义。主张不能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孔子说: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和叔齐吧!

谓: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又说: 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言语合乎伦理,行为经过考虑,也就是如此罢了。

谓: 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又说: 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立身清白,弃官合乎权宜。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我就和他们不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乐师干到楚国去了,三饭乐师缭到蔡国去了,四饭乐师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乐师方叔去了黄河地区,敲小鼓的乐师武去了汉水一带,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

周公谓鲁公曰: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公对鲁公说: 一个有道的国君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故旧朋友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代有八个有名的士人: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