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十 论畋猎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 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射隼从禽,备乎前诰。

秘书监虞世南因为唐太宗喜欢打猎,就上疏说: 我听说秋冬两季打猎,是历来的传统,射杀猛兽,追遂飞禽,前人已有训诫。

伏惟陛下因听览之余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班碎掌,亲御皮轩,穷猛兽之窟穴,尽逸材于林薮。

陛下在批阅奏章,临朝听政之余,亲自驾着打猎的车子,到凶禽猛兽出没的森林洞穴之中,猎杀凶残的动物,保卫黎民百姓,用动物的皮毛,制作兵器。

夷凶剪暴,以卫黎元,收革擢羽,用充军器,举旗效获,式遵前古。

打猎成功后,让旗帜高高飘扬,以显示赫赫国威,这是在遵循古代先王们传下来的规矩。

然黄屋之尊,金舆之贵,八方之所仰德,万国之所系心,清道而行,犹戒衔橛。斯盖重慎防微,为社稷也。

然而陛下乃天下最为尊贵的人,陛下出行打猎,百姓仰慕你的圣德,牵挂你的行踪,这怎不叫万民揪心,所以陛下应当谨慎行事,保重自己,为江山社稷着想啊!

是以马卿直谏于前,张昭变色于后,臣诚细微,敢忘斯义?

汉武帝好猎熊,司马相如上疏力谏,武帝于是打消了此念。吴主孙权好射虎,张昭晓以利害,吴主也接受了意见。

且天弧星罼,所殪已多,颁禽赐获,皇恩亦溥。

我虽人微言轻,但也要尽到臣子之职。自然无情,死亡的禽兽已经很多了,陛下对狩猎进行嘉奖,浩大的皇恩也已为老百姓所知。

伏愿时息猎车,且韬长戟,不拒刍荛之请,降纳涓浍之流,袒裼徒搏,任之群下,则贻范百王,永光万代。

臣只希望陛下存放好猎车和器具,采纳臣下的意见,把脱衣露体的事让臣子去做,那么就可以为王者之楷模,永载史册了。

太宗深嘉其言。

唐太宗听罢,对他的意见深表赞许。

谷那律为谏议大夫,尝从太宗出猎,在途遇雨,太宗问曰: 油衣若为得不漏?

谷那律担任谏议大夫的时候,曾跟随唐太宗外出打猎。途中遇上大雨,唐太宗问谷那律: 油衣该怎么做才不会漏雨呢?

对曰: 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

谷那律回答说: 如果用瓦来做,肯定不会漏雨。

意欲太宗弗数游猎,大被嘉纳。赐帛五十段,加以金带。

言下之意是希望太宗不要经常游猎。唐太宗对他的回答大为赞赏,赏给他帛五十段,外加一条金带。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昨往怀州,有上封事者云: 何为恒差山东众丁于苑内营造?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对侍臣说: 我过去到怀州去,有人上书说: 为什么总是差遣山东的劳工到宫里修造苑囿呢?

即日徭役,似不下隋时。

当今劳役之重,已经和隋代不相上下了。

怀、洛以东,残人不堪其命,而田猎犹数,骄逸之主也。

怀州、洛水以东的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而皇上还时常到那里去打猎,真是一个骄奢的君王啊。

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

今天皇上又到怀州来打猎,看来皇上是听不进忠言的。

四时蒐田,既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

一年四季出行打猎,是古代帝王常有的礼数,今日我到怀州,对老百姓不会带来一丝一毫的干扰。

凡上书谏正,自有常准,臣贵有词,主贵能改。

凡是上书提出意见的,一般我都采纳,臣子贵在能直谏,君王贵在能改正。

如斯诋毁,有似咒诅。

但如今这样的诋毁,像是在诅咒我啊。

侍中魏征奏称: 国家开直言之路,所以上封事者尤多。

侍中魏徵说: 朝廷广开言路,所以上书提意见的人众多。

陛下亲自披阅,或冀臣言可取,所以侥幸之士得肆其丑。

陛下亲自批阅奏书,是希望采纳好的意见,侥幸大胆上书的人也因此得以把他们的一点浅见告知陛下。

臣谏其君,甚须折衷,从容讽谏。

臣子向国君提意见,必须言语委婉,措辞得体,借此以讽彼。

汉元帝尝以酎祭宗庙,出便门,御楼船。

汉元帝曾到宗庙去祭祀,想从便门出去,再乘楼船到宗庙。

御史大夫薛广德当乘舆免冠曰: 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言,臣自刎,以颈血污车轮,陛下不入庙矣。

御史大夫薛广德挡住去路,站在汉文帝乘坐的马车外,摘下官帽,说: 陛下应当从桥上经过,如果陛下不听臣的话,我就自尽,让我颈中的鲜血玷污你的车轮,使你进不了宗庙。

元帝不悦。

汉文帝很不高兴。

圣主不乘危,广德言可听。

光禄卿张猛说: 我听说如果君王圣明,那么臣子就会忠直。乘船危险,过桥安全。

元帝曰: 晓人不当如是耶!

圣明的君王不会冒无谓的危险,好的意见是可以采纳的。

乃从桥。

汉文帝于是就从桥上经过。

以此而言,张猛可谓直臣谏君也。

从这点看,张猛真可算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啊。

太宗大悦。

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

贞观十四年,太宗幸同州沙苑,亲格猛兽,复晨出夜还。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到同州的沙苑去打猎,他亲自射杀猛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特进魏征奏言: 臣闻《书》美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传》述《虞箴》称夷、羿以为戒。

特进魏徵上书说: 《尚书》上赞美周文王不沉溺于打猎,《左传》中载有虞人进谏,说夷、羿太喜欢打猎,应该深以为戒。

昔汉文临峻坂欲驰下,袁盎揽辔曰: 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过去汉文帝骑马来到峻坂,想飞驰而下,大臣袁盎紧紧抓住汉文帝的马辔说: 圣明的君主不冒失、不侥幸,现在陛下骑着骏马,在情况不明的山坡上飞驰。如果马受惊吓,车子失灵怎么办?陛下纵然轻视自己的生命,但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

孝武好格猛兽,相如进谏: 力称乌获,捷言庆忌,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汉武帝也喜好猎杀猛兽,司马相如进谏说: 力气大如乌获,射箭快捷如庆忌这样的人的确有。

猝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虽乌获、逄蒙之伎不得用,而枯木朽株尽为难矣。虽万全而无患,然而本非天子所宜。

可是同样的,凶残的野兽也不少。如果在险恶之境突然窜出猛兽,即使有乌获、逄蒙的本领也无计可施。皇上打猎虽然有很多人保护,但这种事情终非帝王所为。

孝元帝郊泰畤,因留射猎,薛广德称: 窃见关东困极,百姓离灾。

孝元帝到效祀之地打猎,意犹未尽,想留守在猎区继续狩猎,臣子薛广德说: 如今关东一带非常贫困,百姓流离失所的数不胜数。

今日撞亡秦之钟,歌郑、卫之乐,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欲安宗庙社稷,何凭河暴虎,未之戒也 ?

这个时候陛下留在这里打猎,是在自撞使秦国覆没的丧钟,歌唱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啊。这样做将使士兵疲于奔命,随行的官员劳顿不堪。要想江山永固,为什么要靠猎杀老虎来获得呢?望陛下三思。

臣窃思此数帝,心岂木石,独不好驰骋之乐?

我提到的这几位帝王,他们都心非木石,难道就偏偏不喜欢骑马打猎的欢娱?

而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

其实,他们只是能割舍私情,控制自己,听从臣下的意见,一心为国,不为己而已。

臣伏闻车驾近出,亲格猛兽,晨往夜还。

我听说陛下驾车出去,亲自捕杀猛兽,早出晚归。

以万乘之尊,暗行荒野,践深林,涉丰草,甚非万全之计。

陛下如此尊贵之躯,在荒野里跟踪野兽,深入森林,出没于茂草之中,恐怕非万全之策。

愿陛下割私情之娱,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寮兆庶。

我希望陛下舍弃娱乐的私情,上以国家江山为念,下以安慰臣子的担忧之心。

太宗曰: 昨日之事偶属尘昏,非故然也,自今深用为诫。

唐太宗听后,面露愧色,说: 昨天打猎的事纯属偶然,不是有心那样做的,从今后我要牢记此事并以此为诫。

贞观十四年,冬十月,太宗将幸栎阳游畋,县丞刘仁轨以收获未毕,非人君顺动之时,诣行所,上表切谏。太宗遂罢猎,擢拜仁轨新安令。

贞观十四年冬十月,唐太宗准备去栎阳游猎。栎阳县丞刘仁轨因为十月农村庄稼收割还未完毕,这个时候君主出游打猎不适宜,便赶紧前往太宗一行停驻的地方,呈上了一篇奏疏,言辞极为恳切,唐太宗被他的言语所打动,就此停止打猎,并提升刘仁轨为新安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