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二十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孝穆之子也。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萧孝穆之子。
幼养宫中,兴宗尤爱之。
幼时养育于宫中,兴宗尤其喜爱他。
重熙六年,为弘义宫使。
重熙六年,任弘义宫使。
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东京留守。
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京任东京留守。
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
二十一年,拜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西平郡王。
寻尚秦晋国王公主,拜驸马都尉。
不久娶秦晋国王公主,拜为驸马都尉。
清宁元年,遗诏拜北府宰相,兼南院枢密使,进王韩。
清宁元年,遗诏拜阿剌为北府宰相,兼任南院枢密使,进位为韩王。
明年,改北院枢密使,徙王陈,与萧革同掌国政。
次年,改任北院枢密使,改封陈王,与萧革同掌国政。
革谄谀不法,阿剌争之不得,告归。
萧革谄媚阿谀,不遵法纪,阿剌争之不得,告老还乡。
上由此恶之,除东京留守。
道宗因此厌恶他,除为东京留守。
会行瑟瑟礼,入朝陈时政得失。
适逢行瑟瑟礼,入朝陈奏朝政得失。
革以事中伤,帝怒,缢杀之。
萧革借事中伤阿剌,皇上发怒,缢杀之。
皇太后营救不及,大恸曰: 阿剌何罪而遽见杀?
皇太后营救不及,十分悲痛,说: 阿剌犯了什么罪,怎么突然间就把他杀了?
帝乃优加赙赠,葬乾陵之赤山。
皇上于是优厚地赠送助丧钱物,葬于乾陵之赤山。
阿剌性忠果,晓世务,有经济才。
阿剌生性忠诚而果敢,通晓谋身治世之事,有治国之才。
议者以谓阿剌若在,无重元、乙辛之乱。
议者认为如果阿剌还活着,不会出现重元、乙辛之乱。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也。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
美风姿,举止严重。
风采美奂,举止庄严稳重。
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班详稳。
重熙初,补为祗候郎君班详稳。
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糺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
十三年,兴宗西征,义先担任十二行纠都监,因战功第一,改任南院宣徽使。
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
当时萧革与他同知枢密院事,恃宠专权,义先讨厌他。
因侍宴,言于帝曰: 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
趁着侍宴的机会,对皇上说 :萧革狡诈谄媚,喜欢任意妄为,一旦得到大用,必定会误了国家!
言甚激切,不纳。
言词十分激烈直率,皇上没有听从他的劝谏。
它日侍宴,上命群臣博,负者罚一巨觥。
又一天侍宴,皇上命群臣博戏,负者罚一巨觥酒。
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 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
义先应当与萧革对弈,他不高兴地说 :臣纵然不能荐举贤能,斥退不肖之徒,但又怎能与国贼博戏呢!
帝止之曰: 卿醉矣!
皇上制止他说 :你喝醉了!
义先厉声诟不已。上大怒,赖皇后救,得解。
义先仍然高声诟骂不已,皇上大怒,幸得皇后相救,得以解脱。
翌日,上谓革曰: 义先无礼,当黜之。
次日,皇上对萧革说: 义先无礼,应当罢黜他。
革对曰: 义先天性忠直,今以酒失而出,谁敢言人之过?
萧革回答说 :义先天性忠诚正直,这次是因为醉了酒而失言,要不有谁会当面指斥别人的过失呢?
上谓革忠直,益加信任。
皇上认为萧革忠诚正直,对他更加信任。
义先郁郁不自得,然议事未尝少沮。
义先郁郁寡欢,很不适意,然而对于议事仍不曾气馁。
又于上前博,义先祝曰: 向言人过,冒犯天威。
又有一次,在皇上面前博戏,义先举杯祝酒说: 先前指责别人的过失,冒犯了天威。
今日一掷,可表愚款。
今日一掷,可表表我的诚意。
俄得堂印。
接着掷得个堂印。
上愕然。
皇上惊讶无比。
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蒲奴里,多所招降,获其酋长陶得里以归,手诏褒奖,以功改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
十六年,义先任殿前都点检,讨伐蒲奴里,大量招降,俘获其酋长陶得里而回,封为武昌郡王。奏请统军可以主管钱库以营利息,以供养贫民。
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
不满一年,军器完好无损,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二十一年,拜惕隐,进王富春,薨,年四十二。
二十一年,拜为惕隐,进位为富春王,逝世,年四十二岁。
傥使蒙恩地下,臣愿毕矣。 上曰: 此朕遗忘之过。
义先常常告诫其族人说 :国中三父房,都是皇上的兄弟,不孝不义之事尤其不能做。
追封燕王。是年,从萧惠伐夏,败于河南,例被责。
他与部下交往无论贵贱贤愚,都与对方平礼相待。
清宁初,为南面林牙,卒。萧陶隗,字乌古邻,宰相辖特六世孙。
其妻乃晋国长公主之女,每每遇到中表亲来,不穿礼服不相见,所以内外多为感化。清宁间,追赠许王。萧陶隗,字乌古邻,宰相辖特六世孙。
刚直有威重。
刚直,有威严、庄重之气度。
咸雍初,任马群太保。
咸雍初,任马群太保。
素知群牧名存实亡,悉阅旧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牧人畏服。
他一向知道群牧是名存实亡,将旧簿册尽数翻过一遍,除去羸弱多病之人,改录实数,牧人敬服。
陶隗上书曰: 群牧以少为多,以无为有。
陶隗上书说: 群牧以少充多,以无充有。
上下相蒙,积弊成风。
上下互相蒙蔽,累积弊病养成风气。
不若括见真数,著为定籍,公私两济。
不如检括得真实有效的数目,写成固定户籍,于公私两方面都有好处。
从之。
道宗从之。
畜产岁以蕃息。
畜产每年得到增殖。
大康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
大康年间,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
上尝谓群臣曰: 北枢密院军国重任,久阙其人,耶律阿思、萧斡特剌二人孰愈?
皇上曾对群臣说 :北枢密院乃是军国重任,长期缺乏合适人选,耶律阿思、萧斡特剌二人谁更好?
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
群臣分别称赞他们两人的长处,只有陶隗不做声。
上问: 卿何不言? 陶隗曰: 斡特剌懦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将为祸基。
皇上问: 你为何不说话? 陶隗说: 斡特剌因懦弱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婪,将成为祸胎。
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基祸。
不得已而任用之,败事之人还是强于生祸乱之人。
上曰: 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
皇上说: 陶隗,即使是魏征也不能超过他,恨只恨我比不上唐太宗罢了!
然竟以阿思为枢密使。
然而最终任命阿思为枢密使。
由是阿思衔之。
因此阿思衔恨于他。
九年,西圉不宁,阿思奏曰: 边隅事大,可择重臣镇抚。
九年,西境不安宁,阿思上奏说 :边疆事务十分重要,可选择重臣镇抚。
上曰: 陶隗何如?
皇上说 :陶隗如何?
阿思曰: 诚如圣旨。
阿思说 :皇上所言极是。
遂拜西南面招讨使。
于是拜陶隗为西南面招讨使。
阿思阴与萧阿忽带诬奏贼掠漠南牧马及居民畜产,陶隗不急追捕,罪当死,诏免官。
阿思暗里与萧阿忽带诬奏贼人劫掠漠南牧马及居民畜产,陶隗没有立即追捕,其罪当处死,诏令免官。
久之,起为塌母城节度使。
过了很久,起用为塌母城节度使。
未行,疽发背卒。
还未动身,疽发于背而死。
陶隗负气,怒则须髯辄张。每有大议,必毅然决之。
陶隗负气、发怒则胡须自行竖立,每当有重要议案,必定会果敢地断决。
虽上有难色,未尝遽已。
即使皇上面有难色,也不曾就此罢手。
见权贵无少屈,竟为阿思所陷,时人惜之。
见到权贵也不肯些须屈附,最终为阿思所陷害,时人觉得可惜。
二子,曰图木、辖式。阿思死,始获进用。
二子,名为萧图木、萧辖式,在阿思死后才得到选拔任用。
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
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
素刚直。
一向刚直不阿。
太祖时,坐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没入弘义宫。
太祖时,因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之事连坐,被抄没入弘义宫。
世宗即位,以舅氏故,出其籍,补国舅别部敞史。
世宗即位,因为是舅父,出其宫籍,补为国舅别部敞史。
或言泰宁王察割有无君心。
有人称泰宁王察割有蔑视君王之心。
塔剌葛曰: 彼纵忍行不义,人孰肯从!
塔剌葛说: 他纵然忍心行不义之事,又有谁肯听从他呢!
他日侍宴,酒酣,塔剌葛捉察割耳,强饮之曰: 上固知汝傲狠,然以国属,曲加矜悯,使汝在左右,且度汝才何能为。
后来一日侍宴,酒至半酣,塔剌葛捉住察割的耳朵,强行劝他喝酒说 :皇上本来就知道你倨傲狠戾,然而皇上所以将国事托付于你,对你曲意加以怜悯,让你呆在身边,只不过是为了考察一下你的才干到底如何罢了。
若长恶不悛,徒自取赤族之祸!
如果你长时怙恶不悛,只不过会自取灭族之祸!
察割不能答,强笑曰: 何戏之虐也!
察割不能作答,勉强笑着说: 怎么开这么毒的玩笑呢!
天禄末,塔剌葛为北府宰相,及察割作乱,塔剌葛醉詈曰: 吾悔不杀此逆贼!
天禄末,塔剌葛任北府宰相,及至察割作乱,塔剌葛醉中骂他说: 我后悔没有杀这个逆贼!
寻为察割所害。
不久为察割所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