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十一

王冲王通弟劢袁敬兄子枢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也。祖僧衍,齐侍中。

祖父王僧衍,在齐朝任侍中。父亲王茂璋,在梁朝任给事黄门侍郎。

父茂璋,梁给事黄门侍郎。冲母,梁武帝妹新安穆公主,卒于齐世,武帝以冲偏孤,深所钟爱。

王冲的母亲,是梁武帝的妹妹新安穆公主,在齐朝的时候就去世了,梁武帝因为王冲早年丧母而孤单,十分钟爱他。

年十八,起家梁秘书郎。

王冲十八岁时,以任梁朝秘书郎起家。

寻为永嘉太守。

接着任永嘉太守。

入为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

进入朝廷任太子舍人,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

服阕,除太尉临川王府外兵参军、东宫领直。

服丧期满,任命为太尉临川王府外兵参军、束宫领直。

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

连续升任太子洗马、中舍人。

出为招远将军、衡阳内史。

调出朝廷任招远将军、衡阳内史。

迁武威将军、安成嗣王长史、长沙内史,将军如故。

升任武威将军、安成嗣王长史、长沙内史,将军一职依然担任。

王薨于湘州,仍以冲监湘州事。

安成嗣王薨于湘州,仍然用王冲监理湘州政事。

入为太子庶子。

进入朝廷任太子庶子。

迁给事黄门侍郎。

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大同三年,以帝甥赐爵安东亭侯,邑一百五十户。

大同三年,以皇帝外甥的资格赐给安束亭侯的爵位,食邑一百五十户。

历明威将军、南郡太守、太子中庶子、侍中。

历任明威将军、南郡太守、太子中庶子、侍中。

出监吴郡,满岁即真。

调出朝廷监理吴郡政事,满一年后授以实职。

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左民尚书。

征调为通直散骑常侍,兼任左民尚书。

出为明威将军、轻车当阳公府长史、江夏太守,行郢州事。

调出朝廷任明威将军、轻车当阳公府长史、江夏太守,管理郢州政事。

迁平西邵陵王长史。

升任平西邵陵王长史。

转骠骑庐陵王长史、南郡太守。

转任骠骑庐陵王长史、南郡太守。

王薨,行州府事。

庐陵王薨,管理州府政事。

梁元帝镇荆州,为镇西长史,将军、太守如故。

梁元帝镇守荆州,王冲任镇西长史,将军、太守的职务依然担任。

冲性和顺,事上谨肃,习于法令,政在平理,佐籓莅人,鲜有失德,虽无赫赫之誉,久而见思,由是推重,累居二千石。

王冲性情温和驯顺,侍奉君主谨慎严肃,熟悉法令,政事秉公处理,辅佐藩王对待部属,很少有不合道德的地方,虽然没有显赫的声誉,时间长了而能被人思念,因此得到推崇尊重,连续位居二千石的官职。

又晓音乐,习歌舞,善与人交,贵游之中,声名藉甚。

又通晓音乐,熟悉歌舞,善于和人交往,在上层人士的交游之中,声名很大。

侯景之乱,梁元帝于荆州承制,冲求解南郡,以让王僧辩,并献女妓十人,以助军赏。

侯景叛乱的时候,梁元帝在荆州秉承武帝旨意,王冲请求解除自己担任的南郡太守职务,以让位给王僧辩,并且献女妓十人,以助军中观赏。

元帝授持节、督衡、桂、成、合四州诸军事、云麾将军、衡州刺史。

五童任命王迚为持节、督擅挂盛金四州诸军事、云麾将军、衡州刺史。

元帝第四子元良为湘州刺史,仍以冲行州事,领长沙内史。

元帝第四个儿子元皇为迪业刺史,仍用王迚管理迪业的政事,领昼逆内史。

侯景平,授翊左将军、丹阳尹。

谜叛乱被子定后,任命王过为翊左将军、型匿尹。

武陵王举兵至峡口,王琳偏将陆纳等据湘州应之,冲为纳所拘。

武陵王率领军队到峡旦,王壁的偏将坠曲等占据周业接应他,王迚为堕面所拘禁。

纳降,重授侍中、中权将军,量置佐史,尹如故。

堕铂投降后,重新任命王迚为侍中、中权将军,允许他酌情设置属吏,丹阳尹一职依然担任。

江陵陷,敬帝为太宰,承制以冲为左长史。

红堕失陷时,董瞳为太宰,秉承皇帝的旨意用王迚为左长史。

绍泰中,累迁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

钮台年间,连续升任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

迁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将军如故。

升任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将军二职依旧担任。

寻复领丹阳尹、南徐州大中正,给扶。

接着又领丹阳尹、南徐州大中正,给予扶侍之人。

高祖受禅,解尹,以本官领左光禄大夫。

直担接受惮让后,解除了王迚且盐尹的职务,以原来的官职领左光禄大夫。

未拜,改领太子少傅。

未就任,改为领太子少傅。

文帝嗣位,解少傅,加特进、左光禄大夫。

塞童继位,解除少傅职务,加官特进、左光禄大夫。

寻又以本官领丹阳尹,参撰律令。

接着又以原来的官职领丹阳尹,参与制订法律政令。

废帝即位,给亲信十人。

废帝登上帝位后,赐给王迚亲信十人。

初,高祖以冲前代旧臣,特申长幼之敬。

起初,直担因为王迚是前代的老臣,特别表示长幼之间的尊敬。

文帝即位,益加尊重,尝从文帝幸司空徐度宅,宴筵之上,赐以几。

文帝登位后,更加尊重,王迚曾跟从塞壹亲临司空途仅家。在宴会的坐席上,赐给王迚小桌子。

其见重如此。

他被看重就像这样。

光大元年薨,时年七十六。

光大元年王迚薨,当时年纪七十六岁。

赠侍中、司空,谥曰元简。

赠给侍中、司空的官职,谧号叫元简。

冲有子三十人,并致通官。第十二子瑒,别有传。

王迚有儿子三十人,一起都做到达官,他的第十二个儿子王场,另外立有傅记。

王通,字公达,琅邪临沂人也。

王通字公达,王国堕迈人。

祖份,梁左光禄大夫。

祖父型涂,在凿朝任左光禄大夫。

父琳,司徒左长史。

父亲王琳,任司徒左长史。

琳齐代娶梁武帝妹义兴长公主,有子九人,并知名。

王壁在壹曲的时候娶了梁武帝的妹妹义兴长公主,有儿子九人,在当时都有名声。

通,梁世起家国子生,举明经,为秘书郎、太子舍人。

王通在凿塑的时候以国子学的学生起家。因通晓经术被推荐,成为秘书郎、太子舍人。

以帝甥封武阳亭侯。

以皇帝外甥的资格封为武阳亭侯。

累迁王府主簿、限外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子中庶子、骠骑庐陵王府给事中郎、中权何敬容府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坐事免。

连续升任王府主簿、限外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子中庶子、骠骑庐陵王府给事中郎、中权何敬容府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侯景之乱,奔于江陵,元帝以为散骑常侍,迁守太常卿。

侯景叛乱时,逃亡到江陵,元帝任用他为散骑常侍,升任署理太常卿。

自侯景乱后,台内宫室,并皆焚烬,以通兼起部尚书,归于京师,专掌缮造。

自从侯景叛乱后,台城内的宫殿房屋,都被焚烧成为一片废墟,以王通兼任起部尚书,回到京城,专门掌管修整建造。

江陵陷,敬帝承制以通为吏部尚书。

江陵失陷,敬帝秉承皇帝旨意任用王通为吏部尚书。

绍泰元年,加侍中,尚书如故。

绍泰元年,担任侍中,尚书一职依然保留。

寻为尚书右仆射,吏部如故。

不久任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职务仍保留。

高祖受禅,迁左仆射,侍中如故。

高祖接受禅让,王通升任左仆射,侍中一职保留。

文帝嗣位,领太子少傅。

文帝继位,领太子少傅。

天康元年,为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量置佐史。

天康元年,任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允许他酌情设置属吏。

废帝即位,号安右将军,又领南徐州大中正。

废帝登位,封为安右将军,又领南徐州大中正。

太建元年,迁左光禄大夫。

太建元年,升任左光禄大夫。

六年,加特进,侍中、将军、光禄、佐史并如故。

六年,加官特进,侍中、将军、光禄等职务及量置佐史的待遇依旧保留。

未拜卒,时年七十二。

尚未就任便去世了,当时年纪七十二岁。

诏赠本官,谥曰成,葬日给鼓吹一部,弟质、弟固各有传。

皇帝下诏赠给他本来的官衔,谧号是成,下葬那天派给了一队鼓吹乐。他的弟弟王质、王固各人另有传。

劢字公济,通之弟也。

王勤字公济,王通的弟弟。

美风仪,博涉书史,恬然清简,未尝以利欲干怀。

王勘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博览群书史籍,为人处世安静闲适清高简约,不曾以利欲萦绕胸怀。

梁世为国子《周易》生,射策举高第,除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

梁朝的时候成为国子学中学习《周易》的学生,参加考试取得优秀的成绩,任命为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

王出镇京口,劢将随之籓,范阳张缵时典选举,劢造缵言别,缵嘉其风采,乃曰: 王生才地,岂可游外府乎?

河东王离开朝廷镇守塞口,王勘将随同他前往藩镇,范阳人张缵当时掌管选择推举贤能之士的工作,王勘拜访张缆告别,张缵赞赏他的风采,于是说: 以王生的才能和门第,难道能去京都以外的州郡官署任职吗?

奏为太子洗马。

退堂向皇上进言将玉垒任命为太子洗马。

迁中舍人,司徒左西属。

升任中舍人、司徒左西属。

出为南徐州别驾从事史。

调出朝廷任命为南徐州别驾从事史。

大同末,梁武帝谒园陵,道出硃方,劢随例迎候,敕劢令从辇侧,所经山川,莫不顾问,劢随事应对,咸有故实。

大同末年,銮亘造去晋见帝王的墓地,经过塞室,王垒依照惯例迎候,武帝命令王勘跟从在自己车驾的旁边,所经各处山川,没有不向他询间的,王勘随各种事情进行对答,所答都有典故出处。

又从登北顾楼,赋诗,辞义清典,帝甚嘉之。

又跟从武帝登上北顾楼,王勤在那裹所作的诗篇,辞义清正典雅,武帝十分赏识他。

时河东王为广州刺史,乃以劢为冠军河东王长史、南海太守。

那时河东王被任命为广州刺史,于是以王励为冠军河东王长史、南海太守。

王至岭南,多所侵掠,因惧罪称疾,委州还朝,劢行广州府事。

河东王到岭南,做了许多侵掠地方的事情,因而畏惧自己的罪行受到惩罚便声称有病,丢开所管辖的州事回朝廷去了,王勘就管理广州府的政事。

越中饶沃,前后守宰例多贪纵,劢独以清白著闻。

越中是富饶肥沃的地方,前后在这裹任职的地方官照例大多贪污放纵,王勤惟独以清白的名声著称于世。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

调入朝廷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

侯景之乱,西奔江陵,元帝承制以为太子中庶子,掌相府管记。

侯景叛乱的时候,王勘向西逃奔到江陵,元帝秉承皇帝的旨意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在丞相府担任管理文牍之职。

出为宁远将军、晋陵太守。

调出任宁远将军、晋陵太守。

时兵饥之后,郡中凋弊,劢为政清简,吏民便安之。

当时是战乱饥荒之后,一郡之中民生凋敝。王绩处理政事清正简约,官吏百姓于是安定下来。

征为侍中,迁五兵尚书。

征调入朝廷任侍中,升任五兵尚书。

及西魏寇江陵,元帝征湘州刺史宜豊侯萧循入援,以劢监湘州。

到西魏侵犯江陵,元帝征调湘州刺史宜丰侯萧循前来援救,任命王勘监理湘州政事。

江陵陷,敬帝承制以为中书令。

江陵失陷后,敬帝秉承皇帝旨意任用王勘为中书令。

绍泰元年加侍中。

绍泰元年加官侍中。

高祖为司空,以劢兼司空长史。

高祖担任司空时,任用王勘兼任司空长史。

高祖为丞相,劢兼丞相长史,侍中、中书令并如故。

高祖担任丞相时,王勘兼任丞相长史,侍中、中书令的职务都保留如旧。

时吴中遭乱,民多乏绝,乃以劢监吴兴郡。

那时吴中一带遭遇战乱,老百姓贫困到了极点,于是任用王勘监理吴兴郡的政事。

及萧勃平后,又以劢旧在岭表,早有政绩,乃授使持节、都督广州等二十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到萧勃叛乱平定后,又因为王勤从前在岭表任职,早有政绩,于是任命他为使持节、都督广州等二十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未行,改为衡州刺史,持节、都督并如故。

还没有起行,改任衡州刺史,持节、都督的职务都依旧保留。

王琳据有上流,衡、广携贰,劢不得之镇,留于大庾岭。

王琳占据着长江的上游,衡、广两州离心不肯归附,王劝不能够去自己的镇守之地,留在大庾岭。

天嘉元年,征为侍中、都官尚书,未拜,复为中书令。

天嘉元年,征调进朝廷任命为侍中、都官尚书,尚未就任,又任命为中书令。

迁太子詹事,行东宫事,侍中并如故。

升任太子詹事。管理束宫事务,侍中的职务一起依旧保留。

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度支尚书。

加官金紫光禄大夫,领度支尚书。

废帝即位,加散骑常侍。

废帝登位,加官散骑常侍。

太建元年,迁尚书右仆射。

基建元年,升任尚书右仆射。

时东境大水,百姓饥馑,以劢为仁武将军、晋陵太守。

那时东边的国境内发大水,老百姓闸饥荒,任用王勘为仁武将军、置陆太守。

在郡甚有威惠,郡人表请立碑,颂劢政绩,诏许之。

他在郡中很有威信和恩惠,郡中的人上书朝廷请求给王勘立碑,颂扬他的政绩,皇帝发布命令同意这样做。

征为中书监,重授尚书右仆射,领右军将军。

征调入朝任命为中书监,重新授给尚书右仆射的职务,领右军将军。

四年五月卒,时年六十七。

立建四年五月去世,当时年纪六十七岁。

赠侍中、中书监,谥曰温。

皇帝赠给他侍中、中书监的官衔,谧号叫做湿。

袁敬,字子恭,陈郡阳夏人也。

袁敬字子恭,陈郡阳夏人。

祖顗,宋侍中、吏部尚书、雍州刺史。

祖父袁频,在宋朝任侍中、吏部尚书、雍州刺史。

父昂,梁侍中、司空,谥穆公。

父亲袁昂在梁朝任侍中、司空,谧号是穆公。

敬纯孝有风格,幼便笃学,老而无倦。

袁敬非常孝顺有品格,幼年就有志于学习,年纪老了仍是不知疲倦。

释褐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

他初仕任秘书郎,连续升任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

江陵沦覆,流寓岭表。

江陵失陷,袁敬流落寄居在岭表。

高祖受禅,敬在广州,依欧阳頠。

高祖接受禅让,袁敬在广州,依附欧阳颛。

及頠卒,其子纥据州,将有异志,敬累谏纥,为陈逆顺之理,言甚切至,纥终不从。

到欧阳顾去世,他的儿子欧阳纥占据广州,将要有背叛朝廷的异志时,袁敬多次劝谏欧阳纥,给他陈述叛逆和归顺的道理,言词十分恳切透彻,欧阳纥最后还是不肯听从。

高宗即位,遣章昭达率众讨纥,纥将败之时,恨不纳敬言。

高宗登位,派遣章昭达率部众讨伐欧阳纥,欧阳纥将要失败的时候,悔恨没有采纳袁敬说的话。

朝廷义之,其年徵为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骑常侍。

朝廷善待袁敬,这年征调他入朝廷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骑常侍。

俄转司徒左长史。

不久转任司徒左长史。

寻迁左民尚书,转都官尚书,领豫州大中正。

接着升任左民尚书,转任都官尚书,领豫州大中正。

累迁太常卿、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加特进。

连续升任太常卿、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加官特进。

至德三年卒,时年七十九,赠左光禄大夫,谥曰靖德。

至德三年去世,当时年纪七十九岁,赠给左光禄大夫的官衔,谧号叫做靖德。

子元友嗣。

他的儿子袁元叁继嗣。

弟泌自有传。

塞遨的弟弟塞塑另有传记。

兄子枢。

塞遨哥哥的儿子叫袁枢。

枢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也。

袁枢字践言,是梁朝吴郡太守袁君正的儿子。

美容仪,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

有美好的容貌仪表,性情沉稳安静,爱好读书,手中始终不离开书卷。

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傍无交往,端坐一室,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怀淡如也。

他家世代显达富贵,资财产业非常多,然而袁枢独自居住的地方简单朴素,不与旁人交往,端坐在一室之中,不是公事不曾出门和人交往,荣誉利欲之心淡薄。

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轻车河东王主簿,安前邵陵王、中军宣城王二府功曹史。

以出任梁朝秘书郎起家,做过太子舍人,轻车河东王主簿,以及安前邵陵王、中军宣城王两个府第的功曹史。

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

侯景叛乱的时候,袁枢前往吴郡看望父亲,因而遭遇父亲之丧。

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

当时四方骚扰战乱,人们但求苟生免死,袁枢在服丧期间以非常尽孝而闻名于世。

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

王僧辩平定侯景叛乱后,镇守京城,士大夫们争着前往求见,袁枢独自闭门静居,不求显达。

绍泰元年,征为给事黄门侍郎。

绍泰元年,征调进朝廷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

未拜,除员外散骑常侍,兼侍中。

未就任,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兼任侍中。

二年,兼吏部尚书。

绍泰二年,兼任吏部尚书。

其年出为吴兴太守。

这年调出朝廷任吴兴太守。

永定二年,征为左民尚书。

永定二年,征召为左民尚书。

未至,改侍中,掌大选事。

尚未到达。改任侍中,掌管全国选拔人才的事务。

三年,迁都官尚书,掌选如故。

永定三年,升任都官尚书,掌管选拔人才之事依然如故。

枢博闻强识,明悉旧章。

直担见闻广博强于记忆,明了熟悉从前的典章制度。

初,高祖长女永世公主先适陈留太守钱蕆,生子岊,主及岊并卒于梁世。

起初,高祖的长女永世公主先是嫁给陈玺太守缝芦,生下儿子钱量,公主和铲量在鳄时都去世了。

高祖受命,唯公主追封。

高祖登上帝位后,仅对公主追加封号。

至是将葬,尚书主客请详议,欲加蕆驸马都尉,并赠岊官。

到逭时将要下葬,担任尚书主客的官员请求详细计议,认为应加封钱蒇驸马都尉,并且赠给钱量官衔。

枢议曰: 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塞担发表意见说: 从前帝王之女下嫁,必须嫁给诸侯,同姓的诸侯才能主婚帝王之女,于《公羊》中可知,对主婚者不必赐给车和章服,而是显扬于诗人的篇章之中。

汉氏初兴,列侯尚主,自斯以后,降嫔素族。

汉朝刘氏政权刚建立,列侯娶帝王之女,自那时以后,帝王之女下嫁普通氏族。

驸马都尉置由汉武,或以假诸功臣,或以加于戚属,是以魏曹植表驸马、奉车趣为一号。

驸马都尉由汉武帝设置,或者封给功臣,或者加封给亲属,所以魏国的曹擅上书说明驸马、奉车两种封号旨趣上是相同的。

《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

《齐职仪》中说,凡是娶公主的人必须授给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此成为人们认识的标准。

盖以王姬之重,庶姓之轻,若不加其等级,宁可合卺而酳,所以假驸马之位,乃崇于皇女也。

因为帝王之女身份的尊贵,平民姓氏身份的轻微,如果不给娶帝王之女的人加封等级,岂可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所以给予驸马的地位,乃是为了尊崇帝王之女。

今公主早薨,伉俪已绝,既无礼数致疑,何须驸马之授?

现在公主早薨,配偶关系已不存在,既然没有礼仪的等级问题导致疑难,何须授予驸马之位?

案杜预尚晋宣帝第二女高陵宣公主,晋武践祚,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赠公主,元凯无复驸马之号。

查考杜预娶晋宣帝第二个女儿高陵宣公主,置亘游登位,而公主已经去世,泰蛆年中追赠公主封号,元凯却没有再给予驸马的封号。

梁文帝女新安穆公主早薨,天监初王氏无追拜之事。

銮塞童的女儿新安穆公主早薨,越初年公主的丈夫王茂璋没有追授驸马的事。

远近二例,足以据明。

远近两个事例,足以做依据说明不必授予钱蒇驸马都尉。

公主所生,既未及成人之礼,无劳此授,今宜追赠亭侯。

公主生的儿子钱显,既然没有长大到二十岁行成人之礼,就不必烦劳授给他官衔了,现在可赠给他亭侯的爵位。

时以枢议为长。

当时以袁枢的议论为最有道理。

天嘉元年,守吏部尚书。

天嘉元年,袁枢署理吏部尚书。

三年,即真。

天嘉三年,授以吏部尚书的实职。

寻领右军将军,又领丹阳尹,本官如故。

不久领右军将军,又领丹阳尹,本来的官职依然担任。

五年,以葬父,拜表自解,诏赐绢布五十匹,钱十万,令葬讫停宅视郡事,服阕,还复本职。

天嘉五年,因为要给父亲下葬,上书朝廷自己请求解除职务,皇上发布命令赐给他绢布五十匹,钱十万,令他在下葬之事完成后留在自己宅第中治理郡中政事,服丧期满,恢复本来的职务。

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并如故。

遣年因为任职期限到了,解除丹阳尹职务,加官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的职务都依旧担任。

是时,仆射到仲举虽参掌选事,铨衡汲引,并出于枢,其所举荐,多会上旨。

这时,仆射到仲举虽然参与掌管选拔人才之事,衡量任用,都出自袁枢的主意,他举荐的人,大多符合皇帝的旨意。

谨慎周密,清白自居,文武职司,鲜有游其门者。

袁枢为人处世谨慎周密,清白自居,文武官员,很少有出入其门和他交往的。

废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

废帝登位,升任尚书左仆射。

光大元年卒,时年五十一。

光大元年去世,当时年纪五十一岁。

赠侍中、左光禄大夫,谥曰简懿。

赠给侍中、左光禄大夫的官衔,谧号叫做简懿。

有集十卷行于世。

有着作十卷流行于世。

弟宪,自有传。

他的弟弟袁宪另有传记。

史臣曰:王冲、王通并以贵游,早升清贯,而允蹈礼节,笃诚奉上,斯为美焉。

史臣曰:王冲、王通都以贵族子弟身份年轻时就升任清贵的官职,而诚实地恪守礼节,真诚地侍奉君主,这是美好的品德啊。

王劢之襟神夷淡,袁枢之端操沉冥,虽拘放为异,而胜概一揆,古所谓名士者,盖在其人乎!

王勤的胸怀精神恬静寡欲,室担的操守正直不求显达,他们虽然在处世中有拘谨和放达的不同,然而人品臻于佳境的准则是一样的,自古所谓的名士,就是这种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