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二十
○杜彦
○杜彦
杜彦,云中人也。
杜彦,云中人。
父迁,属葛荣之乱,徙家于幽。
父亲杜迁,适逢葛荣之乱,迁徙到豳居住。
彦性勇果,善骑射。
杜彦生性勇敢果断,善于骑马射箭。
仕周,释褐左侍上士,后从柱国陆通击陈将吴明彻于土州,破之。
仕北周,开始当左侍上士,后随柱国陆通在土州进攻陈国将领吴明彻,打败陈国军。
又击叛蛮,克仓塠、白杨二栅,并斩其渠帅。
他又进攻背叛的蛮人,攻克仓土追、白杨两座军营,并斩了他们的渠帅。
进平郢州贼帅樊志,以战功拜大都督。
进而平定郢州的贼帅樊志。因其战功,授为大都督。
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
继而升任仪同三司,兼管隆山郡之事。
明年,拜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
次年,授为陇州刺史,赐爵永安县伯。
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于相州,每战有功,赐物三千段,奴婢三十口。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他随韦孝宽进剿尉迟迥于相州,每次作战,均有战功。赐他缣采三千段,奴婢三十口。
进位上开府,改封襄武县侯,拜魏郡太守。
升任上开府,改封为襄武县侯爵,授为魏郡太守。
开皇初,授丹州刺史,进爵为公。
开皇初年,杜彦被授为丹州刺史,晋爵位为公爵。
后六岁,征为左武卫将军。
六年后,调任左武卫将军。
平陈之役,以行军总管与新义公韩擒相继而进。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他以行军总管身份与新义公韩擒虎相继而进。
军至南陵,贼屯据江岸,彦遣仪同樊子盖率精兵击破其栅,获船六百馀艘。
部队到达南陵,陈国军屯兵据守江边,杜彦派仪同樊子盖率精兵打破他们的军营,得船六百多条。
渡江,击南陵城,拔之,擒其守将许翼。
渡江进攻南陵城,攻占了它,活捉了陈国守将许冀。
进至新林,与擒合军。
进军到新林,与韩擒虎会合。
及陈平,赐物五千段,粟六千石,进位柱国,赐子宝安爵昌阳县公。
平定陈国后,赐杜彦缣采五千段,粮食六千石,杜彦升任柱国,赐他儿子杜宝安任昌阳县公爵。
高智慧等之作乱也,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讨之,别解江州围。
高智慧造反时,杜彦又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讨伐他,别路解了江州之围。
智慧馀党往往屯聚,保投溪洞,彦水陆兼进,攻锦山、阳父、若、石壁四洞,悉平之,皆斩其渠帅。
高智慧的余党往往屯集,占领山洞险滩,杜彦率军水陆并进,攻占锦山、阳父、若、石壁四个山洞,全部平定余党,都杀了他们的渠帅。
贼李陀拥众数千,据彭山,彦袭击破之,斩陀,传其首。
反贼李阝也拥众几千,占据彭山。杜彦袭击打败了他们,斩了李阝也,传首到京师。
又击徐州、宜丰二洞,悉平之。
继而又进攻徐州、宜丰的两个山洞,全部平定。
赐奴婢百馀口。
朝廷赐杜彦奴婢一百多口。
拜洪州总管,甚有治名。
授他为洪州总管,他很有政绩。
岁馀,云州总管贺娄子干卒,上悼惜者久之,因谓侍臣曰: 榆林国之重镇,安得子干之辈乎?
一年多后,云州总管贺娄子干去世,皇上哀悼叹惜很久,因而对侍臣们说: 榆林是国家的重镇,怎能再得到像贺娄子干那样的人才去镇守呢?
后数日,上曰: 吾思可以镇榆林者,莫过杜彦。
几天后,皇上说: 我想可以镇守榆林的,没有比杜彦更合适的。
于是征拜云州总管。
于是调杜彦当云州总管。
突厥来寇,彦辄擒斩之,北夷畏惮,胡马不敢至塞。
突厥人一来进犯,杜彦就擒斩来敌,北方胡人害怕,胡马不敢到边塞来。
后数年,朝廷复追录前功,赐子宝虔爵承县公。
几年后,朝廷又追录他前后的功勋,赐他儿子杜宝虔为承县公爵。
十八年,辽东之役,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营州。
开皇十八年,辽东战争打响,杜彦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汉王杨谅到达营州。
上以彦晓习军旅,令总统五十营事。
皇上因杜彦通晓军事,令他总管五十营的军事。
及还,拜朔州总管。
回朝后,授他朔州总管。
突厥复寇云州,上令杨素击走之,是后犹恐为边患,以彦素为突厥所惮,复拜云州总管。
突厥人又进犯云州,皇上命杨素打跑他们。此后皇上仍担心突厥为害,因杜彦一向为突厥人所惧怕,又授他为云州总管。
未几,以疾征还,卒,时年六十。
不久,因病调回京师,去世,时年六十岁。
子宝虔,大业末,文城郡丞。
他儿子杜宝虔,在大业末年,任文城郡丞。
○高劢
○高劢
高劢,字敬德,渤海蓚人也,齐太尉、清河王岳之子也。
高劢字敬德,渤海郡条县人,北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
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
他从小聪明敏捷,风度翩翩,以仁孝闻名,为北齐显祖所宠爱。
年七岁,袭爵清河王。
七岁时,袭爵为清河王。
十四为青州刺史,历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乐安王。
十四岁,任青州刺史。历任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后改封为乐安王。
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
他生性刚正,很有才干,很为当时人所重视。
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斛律明月很推重、尊敬他,每每有征讨,就以他为副手。
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他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鄴。
到北齐后主被北周兵打败后,高劢奉太后回到邺都。
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太后救之,乃释。
当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其得到宠幸,高劢将杀他示众,太后救他,才放了他。
刘文殊窃谓劢曰: 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
刘文殊悄悄对高劢说: 苟子溢这些东西,他们一开口,就能成为你的大祸。你怎能这样?
劢攘袂曰: 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
高劢卷起袖子说: 现在,西边的强寇一天天侵犯过来,朝中大臣又多反叛,都是因为这些东西玩弄权术,致使士族瓦解。
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
如能今日杀了他们,我即使明天被杀,也没什么遗恨。
文殊甚愧。
刘文殊很感惭愧。
既至鄴,劢劝后主: 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 若战不捷,则烧之。
到了邺都,高劢劝北齐后主说: 五品官以上的家眷,全部集中在三台之上,而威胁他们说: 如不打胜仗,就烧死他们。
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
这些人怜惜妻子儿女,肯定会死战,可以打败敌军。
后主不从,遂弃鄴东遁。
后主不听,于是抛弃邺都,向东逃跑。
劢恆后殿,为周军所得。
高劢总是殿后,被北周军俘虏。
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
周武帝见了,与他交谈,很高兴,因问北齐灭亡的原因。
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
高劢一开口,就流眼泪,悲痛不已,武帝也为之动容。
授开府仪同三司。
授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为丞相,谓劢曰: 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对高劢说: 北齐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任用奸佞小人。
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
你家父子,忠良之名闻于邻国,应该好好自爱。
劢再拜谢曰: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
高劢再次拜谢说: 高劢我是亡齐的末枝,世世代代承蒙国家的恩典和宠幸,却不能扶助国家,以致齐国灭亡。
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既承宽宥,恩宠已多,何况我滥竽充数,冒领名位,以致加速了人民对官府的批评。
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
高祖很器重他,以他考查扬州之事。
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
后授为楚州刺史,人民很安定。
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
此前,楚州城北有伍子胥的庙,当地民俗敬鬼神,去祈祷的必定要用牛用酒,以至破产。
劢叹曰: 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
高劢感叹说: 伍子胥是贤人,怎能损害百姓呢?
乃告谕所部,自此遂止,百姓赖之。
于是告谕所部,从此就停止了祭子胥,百姓多赖此生存下来。
七年,转光州刺史,上取陈五策,又上表曰: 臣闻夷凶翦暴,王者之懋功;取乱侮亡,往贤之雅诰。
开皇七年,转任光州刺史,上奏平定陈国的五大策略,又上表章说: 我听说,夷平凶徒,翦除强暴,这是帝王的大功;取得乱国,占领亡邦,这是过去贤人的雅命。
是以苗民逆命,爰兴两阶之舞;有扈不宾,终召六师之伐。
因此有苗违命,终兴两阶之舞;有扈不服,终召六师讨伐。
皆所以宁一宇内,匡济群生者也。自昔晋氏失驭,天网绝维,群凶于焉胃起,三方因而鼎立。
这都是为了安宁统一天下,帮助百姓。自从往日晋代失政,天网断绝,群凶于是蜂起,三方因而鼎立。
陈氏乘其际运,拔起细微,茜顼纵其长蛇,窃据吴会;叔宝肆其昏虐,毒被金陵。
陈氏乘这机运,从细微中崛起,陈文帝、陈废帝纵其长矛,窃据吴州、会稽;陈叔宝放纵昏虐,毒害金陵。
数年已来,荒悖滋甚。牝鸡司旦,昵近奸回,尚方役徒,积骸千数,疆埸防守,长戍三年。
近年来,陈叔宝更加荒淫悖逆,母鸡打鸣,亲近小人,正在大兴劳役,积骨数以千计,防守疆场的,一守就长达三年!
或微行暴露,沉湎王侯之宅;或奔驰骏骑,颠坠康衢之首。
有的罪行败露了,就沉湎于王侯家里;有的奔驰骏马,公开在大街上作恶。
有功不赏,无辜获戮,烽燧日警,未以为虞,耽淫靡嫚,不知纪极。
有功的不赏赐,无辜的被杀戮。烽火天天报警,却不以为担心;沉溺酒色之中,不知纲纪为何物。
天厌乱德,妖实人兴,或空里时有大声,或行路共传鬼怪,或刳人肝以祠天狗,或自舍身以厌妖讹。
苍天厌恶这种乱德之君,妖怪实由常人兴起,那里有时空地方常有大声,有时行路人共传鬼怪,有时刳人肝以祭天狗星,有时陈叔宝又舍身为佛以镇妖魔鬼怪。
民神怨愤,灾异荐发,天时人事,昭然可知。
人神都已怨愤,灾异屡屡发生,天时人事要亡陈国,昭然可知。
臣以庸才,猥蒙朝寄,频历籓任,与其邻接,密迩仇雠,知其动静,天讨有罪,此即其时。
我以平庸之才,承蒙大恩,屡经藩国重任,与陈国邻接,秘密侦察仇敌,知道他们的动静。天讨有罪,此即其时。
若戎车雷动,戈船电迈,臣难惊怯,请效鹰犬。
若我国兵车雷动,军舰电发,我虽是无用之辈,也请效鹰犬之劳。
高祖览表嘉之,答以优诏。
高祖看了表章,夸奖了他,答以诏书,予以鼓励。
及大举伐陈,以劢为行军总管,从宜阳公王世积下陈江州。
到大举讨伐陈国时,以高劢为行军总管,随宜阳公王世积攻下陈国的江州。
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
高劢因战功拜授上开府,赐缣采三千段。
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陇右的各部羌人几次为边患,朝廷因高劢有威名,授他为洮州刺史。
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馀户。
高劢一到洮州,就大兴恩威,当地百姓和四周夷民都高兴地归顺他,那些散居在山谷间的羌人,相率到刺史府上拜谒刺史,前后来的,有几千户。
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
洮州的豪右和奸猾之徒绝迹,道不拾遗,高劢在任几年,洮州称得上是治理好的。
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
后来遇上吐谷浑来进犯,高劢生病不能作战,贼人于是大肆抢掠而去。
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
司法部门上奏高劢失丢了人口,又说他受了羌人的贿赂,竟然坐罪被免职。
后卒于家,时年五十六。
后来他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子士廉,最知名。
他儿子高士廉,最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