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十
房陵王勇,字睍地伐,高祖长子也。
房陵王杨勇字睍地伐,是高祖的长子。
周世,以太祖军功封博平侯。
北周时,因为隋太祖的军功,被封为博平侯。
及高祖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
到高祖辅佐北周朝政时,被立为世子,授为大将军、左司卫,封为长宁郡公。
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
出任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管辖过去齐国的领地。
虽北夷猖獗,尝犯边烽,今城镇峻峙,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
后来召回到京城,升为上柱国、大司马,兼任内史御正,京城禁卫军全归他统管。高祖得到皇位后,立为皇太子,国家的军务政事与尚书奏来关于死罪以下的事,都让杨勇参加决断。
臣以庸虚,谬当储贰,寸诚管见,辄以尘闻。
高祖因为崤山以东老百姓大多四处流动,派遣特使考察,又打算移民充实到北方边塞。
上览而嘉之,遂寝其事。
杨勇上书劝谏,高祖赞许他的建议,停止了移民这件事。
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上每纳之。
从此以后,朝政不顺遂,多有斟酌损益,高祖都采纳他的意见。
上尝从容谓群臣曰: 前世皇王,溺于嬖幸,废立之所由生。
高祖曾对大臣们说: 前代君王,溺爱宠幸的人,废立太子之事从中产生。
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
我别无侍妾,五个儿子为同一个母亲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亲兄弟。
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诤,为亡国之道邪!
哪像前代君王有众多宠爱的姬妾,生下的儿子你争我夺,这就是亡国的道路啊!
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
杨勇十分好学,通达撰著词赋,生性宽厚仁慈,温和厚道,随意任性,没有矫揉造作的行为。
引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为之宾友。
招引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人为朋友。
勇尝文饰蜀铠,上见而不悦,恐致奢侈之渐,因而诫之曰: 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
杨勇曾经在蜀铠上雕饰花纹,高祖见了有些不高兴,怕他会渐渐地形成奢侈的习性,因而告诫他说: 我听说天道不唯亲,只给有德之君,纵观前代帝王,没有一个能靠奢侈豪华而得到天下长久的。
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
你作为太子,如果不上遵从天意,下符合民心,凭什么承担统治国家的重任,位居百姓的上面?
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
我过去的衣服佩饰,各留存一件,时常看看,来自行警诫。
今以刀子赐汝,宜识我心。
今天我将腰刀给你,应该知道我的用心。
其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
后来,到了冬至,官员们都朝拜杨勇,杨勇让乐队奏乐来接见他们。
高祖知之,问朝臣曰: 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
高祖知道后,问朝臣说: 近来听说冬至节那天,宫廷内外的大臣们相继到东宫朝拜,是什么礼节?
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
太常少卿辛回答说: 在东宫敬贺,不能说是朝拜。 高祖说: 时令变化称贺,只须三五个上十个人,各人自愿去,为什么由有关部门邀集,一时都会聚一起,太子身穿礼服安排乐队接待他们?东宫这样做,实是违背礼制的。
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从此对杨勇宠爱开始衰减了,逐渐产生了隔阂。
时高祖令选宗卫侍官,以入上台宿卫。
当时高祖下令选派同宗的侍卫官,到皇宫警卫。
高颎奏称,若尽取强者,恐东宫宿卫太劣。
高赹建议说,如果都选取强手,恐怕东宫的警卫就太差了。
高祖作色曰: 我有时行动,宿卫须得雄毅。
高祖变了脸色说: 我有时行动,警卫必须要雄健勇毅。
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强武?
太子在东宫修身养性,身边怎么会需要强手?
此极敝法,甚非我意。如我商量,恆于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好事?
这实在是陈旧的法度,不符合我的意思,如果让我裁决,固定轮流值班的日子,分派到东宫去,卫队组织不分开,难道不是好事?
我熟见前代,公不须仍踵旧风。
我清楚地知道前代的法规,你不必仍然沿袭旧的习俗。
盖疑高颎男尚勇女,形于此言,以防之也。
高祖怀疑高赹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帮太子说话,有意味地说了这番话,来提防他。
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称嬖幸,礼匹于嫡。
杨勇有很多宠幸的姬妾,其中昭训云氏尤受宠爱,所用礼节近于正妻。
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
杨勇的妃子元氏不能得宠,犯了心痛病,病发两天就死了。
献皇后意有他故,甚责望勇。
文献皇后认为有别的缘故,狠狠地指责杨勇。
自是云昭训专擅内政,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罪过。
后来云昭训专权太子内宫,皇后更加不满,派人暗地观察,查找杨勇的过错。
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姬妾但备员数,唯共萧妃居处。
晋王知道了这事,更加假装起来,姬妾不超过规定的数目,只同萧妃住在一起。
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
皇后因此薄待杨勇,更加称赞晋王的德行。
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后来晋王来朝见,所带车马侍从,都是很俭朴的,他礼貌地对待朝廷大臣,礼节甚是谦恭,因此名声很大,超过了其他王子。
临还扬州,入内辞皇后,因进言曰: 臣镇守有限,方违颜色,臣子之恋,实结于心。
等到要回扬州时,到内宫辞别皇后,进言说: 儿臣将镇守远方,要和您分别了,儿臣的依恋,实是凝结在心里。
一辞阶闼,无由侍奉,拜见之期,杳然未日。
这次一别京城,不能侍奉您了,再次拜见您,远得不知在什么时候。
因哽咽流涕,伏不能兴。
于是泣不成声,伏在地上不能起来。
皇后亦曰: 汝在方镇,我又年老,今者之别,有切常离。
皇后也说: 你在地方驻守,我又年老了,今日一别如同永别。
又泫然泣下,相对歔欷。
也流下了眼泪,母子相对抽泣。
王曰: 臣性识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恆蓄盛怒,欲加屠陷。
晋王说: 我见识愚蠢低下,常常遵从兄弟和睦的意图,不知犯了什么过失,我不为东宫喜爱,大哥长久地心存怒意,想要加以陷害。
每恐谗谮生于投杼,鸩毒遇于杯勺,是用勤忧积念,惧履危亡。
我常担心诽谤产生于投杼,毒酒来自于杯勺,因此忧虑紧张,害怕产生危险。
皇后忿然曰: 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竟不闻作夫妻,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
皇后忿忿不平地说: 睍地伐逐渐地不能使人容忍了,我为他娶得元家的女子,希望兴隆基业,竟然与她没有正常的夫妻关系,一味地宠爱阿云,使元氏好像许配给猪狗一般。
前新妇本无病痛,忽尔暴亡,遣人投药,致此夭逝。
以前那媳妇本来没有疾病,突然死了,还不是派人投药,使她夭折了。
事已如是,我亦不能穷治,何因复于汝处发如此意?
事情已经这样,我也无法追究,谁知道他又怎么会在你身上打这样的主意?
我在尚尔,我死后,当鱼肉汝乎?
我在尚且这样,我死后,怎么不会任意欺凌你呢?
每思东宫竟无正嫡,至尊千秋万岁之后,遣汝等兄弟向阿云兒前再拜问讯,此是几许大苦痛邪!
每当想到东宫没有正妻,父皇死后,要你们兄弟去向云氏的孩子叩拜询问,这该是多么大的痛苦啊!
晋王又拜,呜咽不能止,皇后亦悲不自胜。
晋王再一次叩拜,哭泣不止,皇后也一样地极度悲伤。
此别之后,知皇后意移,始构夺宗之计。
这一次分别后,杨广知道皇后心思转移,开始谋划夺太子之位。
因引张衡定策,遣褒公宇文述深交杨约,令喻旨于越国公素,具言皇后此语。
特邀引张衡出谋划策,派褒公宇文述与杨约结交为友,让他向越国公杨素说明打算,详细告诉了皇后说的话。
素瞿然曰: 但不知皇后如何?
杨素惊异地说: 只是不知道皇后有什么打算?
必如所言,吾又何为者!
一定是像你们所说的,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
后数日,素入侍宴,微称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用此揣皇后意。
过了几天,杨素参加宴会,暗中夸奖晋王孝道节俭,近似于皇上,以此来揣度皇后的意图。
皇后泣曰: 公言是也。
皇后哭着说: 您说得对。
我兒大孝顺,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
我的孩子十分孝顺,每次听说皇上与我派的使臣到扬州,他必定到边境迎接。
言及违离,未尝不泣。
话一说到分别,没有不哭泣的。
又其新妇亦大可怜,我使婢去,常与之同寝共食。
他的新娘也很可爱,我派的婢女去了,时常与她们一起睡觉一同吃饭。
岂若睍地伐共阿云相对而坐,终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
哪象睍地伐同云氏面对面地坐着,整天沉醉在宴席上,亲近小人,与父母兄弟过不去。
我所以益怜阿摐者,常恐暗地杀之。
我之所以更加可怜阿,是因为时常担心他被暗杀了。
素既知意,因盛言太子不才。
杨素既已明白了话意,于是极力贬斥太子没有才能。
皇后遂遗素金,始有废立之意。
皇后便给了杨素金子,开始有了废杨勇立杨广的打算。
勇颇知其谋,忧惧,计无所出。
杨勇知道了他们的计谋,忧虑害怕,无法可想。
闻新丰人王辅贤能占候,召而问之。
听说新丰人王辅贤能占卜吉凶,召到东宫问他。
辅贤曰: 白虹贯东宫门,太白袭月,皇太子废退之象也。
王辅贤说: 长虹穿过东宫之门,太白金星侵袭月亮,这是皇太子要被废除的征兆啊。
以铜铁五兵造诸厌胜。又于后园之内作庶人村,屋宇卑陋,太子时于中寝息,布衣草褥,冀以当之。
于是用铜铁五种兵器制作治服人的符象来挡灾,又在后园做了平民小村,房子简陋,太子时常在村中休息,穿粗布衣服,床垫蓬草,希望以此来避免灾祸。
高祖知其不安,在仁寿宫,使杨素观勇。
高祖知道杨勇很不安,在仁寿宫,派杨素去看杨勇。
素至东宫,偃息未入,勇束带待之,故久不进,以激怒勇。
杨素到了东宫,在外屋歇息不进杨勇里屋,杨勇系好腰带等待他,杨素有意长时间不进去,来激怒杨勇。
勇衔之,形于言色。
杨勇心中怨恨他,表现出不满。
素还,言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
杨素回到仁寿宫,说杨勇心怀不满,恐怕有反常行为,希望谨慎观察提防。
高祖闻素谮毁,甚疑之。
高祖听了杨素的谗言,非常怀疑。
皇后又遣人伺觇东宫,纤介事皆闻奏,因加媒蘖,构成其罪。
皇后又派人观察东宫,细小的事情都能听到汇报,夸大事实,无中生有,构成杨勇的罪过。
高祖惑于邪议,遂疏忌勇。乃于玄武门达至德门量置候人,以伺动静,皆随事奏闻。
高祖为奸邪的言论所迷惑,于是疏远猜忌杨勇,便在玄武门到至德门的路上安排人,来观察动静,什么事都要随时报告。
又东宫宿卫之人,侍官已上,名藉悉令属诸卫府,有健兒者,咸屏去之。
东宫警卫,侍卫官以上的,名册都归属侍卫府管,有强健的人,都被调走了。
晋王又令段达私于东宫幸臣姬威,遗以财货,令取太子消息,密告杨素。
晋王又派段达暗暗地在东宫结交杨勇的亲信姬威,给他财物,让他取得太子的消息,秘密告诉杨素。
于是内外喧谤,过失日闻。
于是宫廷内外责难杨勇,过失天天可以听到。
段达胁姬威曰: 东宫罪过,主上皆知之矣,已奉密诏,定当废立。
段达威胁姬威说: 东宫的罪过,皇上都知道了,我已接到秘密的诏书,决定废弃太子。
君能靠之,则大富贵。
你能告诉情况,就可以取得大富贵。
威遂许诺。
姬威于是答应了。
九月壬子,车驾至自仁寿宫,翌日,御大兴殿,谓侍臣曰: 我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
九月二十六日,高祖从仁寿宫回到皇宫,第二天,到大兴殿,对侍臣们说: 我刚到京城,应当尽情欢乐,不知什么原因,反而愁闷?
吏部尚书牛弘对曰: 由臣等不称职,故至尊忧劳。
吏部尚书牛弘回答说: 因为我们不称职,所以使皇上忧闷。
高祖既数闻谗谮,疑朝臣皆具委,故有斯问,冀闻太子之愆。
高祖已经多次听到谗言,怀疑朝廷大臣都知道原因,因此有意这样问,希望听到关于太子的罪过。
弘为此对,大乖本旨。
牛弘这样回答,违背了高祖问话的用意。
高祖因作色谓东宫官属曰: 仁寿宫去此不远,而令我每还京师,严备仗卫,如入敌国。
高祖因此改变了脸色,对东宫的臣僚们说: 仁寿宫离这里不远,但是我每次回到京城,警卫森严,好像到了敌国一样。
我为患利,不脱衣卧。
我因此非常担心,不敢脱衣睡觉。
昨夜欲得近厕,故在后房,恐有警急,还移就前殿。岂非尔辈欲坏我国家邪?
昨天夜里要上厕所,原先住在后房,担心有意外,回来后又转移到前殿,难道不是你们要毁坏我的国家吗?
于是执唐令则等数人,付所司讯鞫。
于是拘捕唐令则等人,交给主管部门审讯。
令杨素陈东宫事状,以告近臣。
命令杨素陈述杨勇的罪状,告知身边的大臣们。
素显言之曰: 臣奉敕向京,令皇太子检校刘居士余党。
杨素宣布说: 我奉皇上的命令到京城,命令皇太子查核刘居士的余党。
太子奉诏,乃作色奋厉,骨肉飞腾,语臣云: 居士党尽伏法,遣我何处穷讨?
太子奉旨,便声色俱厉,连骨肉也好像抖动起来,对我说: 刘居士党羽已全都处置,你要我还到哪里去找?
尔作右仆射,委寄不轻,自检校之,何关我事?
你作为右仆射,受权不小,自己查处他们,与我有什么相干?
又云: 若大事不遂,我先被诛。
又说: 如果大事不成功,我就要首先被杀。
今作天子,竟乃令我不如诸弟。
如今作为天子,竟然使我不如几个弟弟。
一事以上,不得自由。
没有一件事,能够自由办理的。
因长叹回视云: 我大觉身妨。
因而长声叹息还顾左右说: 我特别地感觉到受到妨碍。
高祖曰: 此兒不堪承嗣久矣。
高祖说:这个孩子早就不能继承皇位了。
皇后恆劝我废之,我以布素时生,复是长子,望其渐改,隐忍至今。
皇后常劝我废除他,我因为贫困时生的他,又是长子,希望他慢慢地改正,忍耐到今天。
勇昔从南兗州来,语卫王云: 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
杨勇过去从南兖州来,对卫王说: 娘不给我选配一个好女人,很遗憾。
因指皇后侍兒曰: 是皆我物。
还指着皇后的侍女们说: 这将来都是我的。
此言几许异事。
这话多么荒唐。
其妇初亡,即以斗帐安余老妪。新妇初亡,我深疑使马嗣明药杀。
他的前妻刚死,就用很小的帐子安置剩余的年老妇人,新娘子刚死,我很怀疑是他派马嗣明用毒药杀的。
我曾责之,便怼曰: 会杀元孝矩。
我曾责问他,他便忿恨地说: 有机会杀了元孝矩。
此欲害我而迁怒耳。
这是要杀害我而迁怒他人罢了。
初,长宁诞育,朕与皇后共抱养之,自怀彼此,连遣来索。
起初,长孙长宁王生后,我同皇后一同抱养他,杨勇自己心存芥蒂,连续派人来要回去。
且云定兴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来,何必是其体胤!
况且云定兴的女儿,是他在外与人姘居而生,想想这一由来,凭什么一定是他的亲生儿子?
昔晋太子取屠家女,其兒即好屠割。
过去晋国太子娶了屠岸沽的女子,孩子们也就喜欢宰杀。
今傥非类,便乱宗社。
如今倘若是非正派的人,就会乱我国家。
又刘金驎谄佞人也,呼定兴作亲家翁,定兴愚人,受其此语。
还有刘金马,奸佞的小人,叫云定兴是亲家,定兴是愚蠢之人,接受了他的要求。
我前解金驎者,为其此事。
我前些时候罢除刘金马,也就是这个缘故。
勇尝引曹妙达共定兴女同燕,妙达在外说云: 我今得劝妃酒。
杨勇曾经邀约曹妙达与云定兴的女儿一起宴会,妙达在外面对人说: 我今天得以劝太子妃饮酒。
直以其诸子偏庶,畏人不服,故逆纵之,欲收天下之望耳。
只因他的儿子都是偏房所生,害怕别人不服,因此纵容他们,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罢了。
我虽德惭尧、舜,终不以万姓付不肖子也。
我虽然德操不及尧、舜,到底不能把天下百姓交给品行不好的孩子。
我恆畏其加害,如防大敌,今欲废之,以安天下。
我时常害怕他加害于我,如防范大敌,今天决意废除他,来安定天下。
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旻谏曰: 废立大事,天子无二言,诏旨若行,后悔无及。
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进谏说: 废立是大事,天子说话不能更改,圣旨一下,后悔就来不及了。
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
诬陷的话是没有准则的,希望陛下明察。
旻辞直争强,声色俱厉,上不答。
元言辞正直,据理力争,声色俱厉,皇上没有答理他。
是时姬威又抗表告太子非法。
这时姬威又上书状告太子违法。
高祖谓威曰: 太子事迹,宜皆尽言。
高祖对姬威说: 太子所做的事,应该都说出来。
威对曰: 皇太子由来共臣语,唯意在骄奢,欲得从樊川以至于散关,总规为苑。
姬威回答说: 皇太子多次对我说,他只想骄横奢侈,想要从焚川到散关,一并规定为游苑。
兼云: 昔汉武帝将起上林苑,东方朔谏之,赐朔黄金百斤,几许可笑。
还说: 从前汉武帝准备建造上林苑,东方朔规劝他,赏给东方朔百斤黄金,多么可笑。
我实无金辄赐此等。
我实是没有黄金赏赐给你们的。
若有谏者,正当斩之,不过杀百许人,自然永息。
如果有规谏的人,就该被斩除,不过杀死百把人,自然而然就永远平息了。
前苏孝慈解左卫率,皇太子奋髯扬肘曰: 大丈夫会当有一日,终不忘之,决当快意。
前不久苏孝慈被解除左卫率,太子扬起胡须挥舞手臂说: 大丈夫总会有一天的,决不会忘记他,一定会使我称心如意的。
又宫内所须,尚书多执法不与,便怒曰: 仆射以下,吾会戮一二人,使知慢我之祸。
还有,宫内所要的东西,尚书大都依照规定不给他,他便发怒说: 仆射以下的官员,我要杀他一两人,使人们都知道怠慢我的灾祸。
又于苑内筑一小城,春夏秋冬,作役不辍,营起亭殿,朝造夕改。
他又在花苑内建一个小城,一年四季,建城的劳役不能停歇,建起的亭殿,早上建造晚上又改了。
每云: 至尊嗔我多侧庶,高纬、陈叔宝岂是孽子乎?
常常说: 皇上责怪我有很多偏房,高纬、陈叔宝就一定是孽子吗?
尝令师姥卜吉凶,语臣曰: 至尊忌在十八年,此期促矣。
曾经让年老的巫婆占卜吉凶,对我说: 皇上禁忌是十八年,这个期限已经快到了。
高祖泫然曰: 谁非父母生,乃至于此!
高祖老泪纵横地说: 谁不是父母所生,竟是这样可恶。
我有旧使妇女,令看东宫,奏我云: 勿令广平王至皇太子处。东宫憎妇,亦广平教之。
我有过去的一名老侍女,派她探访东宫时,对我说: 不要让广平王到皇太子居处,东宫憎恨我,是广平王教他这样的。
元赞亦知其阴恶,劝我于左藏之东,加置两队。
元赞也知道太子的阴险,劝我在左边府库之东,增派两个卫队。
初平陈后,宫人好者悉配春坊,如闻不知厌足,于外更有求访。
当初平定陈国后,宫女容貌美的都安排到了太子宫,但是听说他不知满足,在外面还在访求寻找。
朕近览《齐书》,见高欢纵其兒子,不胜忿愤,安可效尤邪!
我近来读《齐书》,看到高欢放纵自己的儿子,非常气愤,怎么可以效仿他的坏作法!
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部分收其党与。
于是杨勇和他的孩子都被监禁起来,部分地逮捕了他的党羽。
杨素舞文巧诋,锻炼以成其狱。
杨素玩弄文辞,奸巧地诽谤,罗织罪状构成冤狱。
勇由是遂败。
杨勇因此失败了。
居数日,有司承素意,奏言左卫元旻身备宿卫,常曲事于勇,情存附托,在仁寿宫,裴弘将勇书于朝堂与旻,题封云勿令人见。
过了几天,有关部门按照杨素的意图,向高祖上书说左卫官元身为皇官侍卫,经常暗地里侍奉杨勇,感情深厚,暗自有托付。在仁寿宫,裴弘将杨勇的书信在朝廷上给元,封信处写有 勿令人见 的字。
高祖曰: 朕在仁寿宫,有纤小事,东宫必知,疾于驿马。怪之甚久,岂非此徒耶?
高祖说: 我在仁寿宫,连细小的事东宫也一定知道,比驿马传得还快,我觉得奇怪已经很久了,莫非就是这个家伙作祟?
遣武士执旻及弘付法治其罪。
命令武士拘捕元和裴弘,交给执法部门治罪。
先是,勇尝从仁寿宫参起居还,途中见一枯槐,根干蟠错,大且五六围,顾左右曰: 此堪作何器用?
在这以前,杨勇曾经到仁寿宫参见请安后回来,路上看见一棵枯槐,根节交结盘错,高大而且粗得五六个人才能合抱,他环顾侍从说: 这树能做什么器具用?
或对曰: 古槐尤堪取火。
有人回答说: 古槐树尤其能够取火。
于时卫士皆佩火燧,勇因令匠者造数千枚,欲以分赐左右。
当时卫士都佩带火燧,杨勇于是令工匠做了几千枚,准备赐给身边的卫士侍从。
至是,获于库。
到这时,都放在仓库里。
又药藏局贮艾数斛,亦搜得之。
另外,专门收藏医药的部门贮存几斛艾草,也搜寻得到了。
大将为怪,以问姬威。
司法部门觉得奇怪,就来问姬威。
威曰: 太子此意别有所在。
姬威说: 太子要这些东西是别有用心的。
比令长宁王已下,诣仁寿宫还,每尝急行,一宿便至。
接连地派长宁王以下的人,拜谒仁寿宫后回来,每次行动迅速,一夜就到了。
恆饲马千匹,云径往捉城门,自然饿死。
平常喂养千匹马,说抄近路到城门捉捕,自然要饿死。
素以威言诘勇,勇不服曰: 窃闻公家马数万匹,勇忝备位太子,有马千匹,乃是反乎?
杨素拿姬威的话质问杨勇,杨勇不服说: 我听说你家就有数万匹马,我好歹也是太子,养马一千匹,这难道是谋反吗?
素又发泄东宫服玩,似加周饰者,悉陈之于庭,以示文武群官,为太子之罪。
杨素又找来东宫的穿用和玩赏的物品,好像加以雕刻和装饰的,都陈放在大庭里,展示给文武百官,作为太子的罪证。
高祖遣将诸物示勇,以诮诘之。
高祖派人将这些东西拿给杨勇看,以此来诘难他。
皇后又责之罪。
皇后也斥责杨勇的罪过。
高祖使使责问勇,勇不服。
高祖派使者责问杨勇,杨勇不服。
太史令袁充进曰: 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
太史令袁充向高祖进言说: 我观察天象,皇太子应当废除了。
于是集群官于广阳门外,宣诏以戮之。
高祖说: 天象早就显示出来了,只是大臣们没有敢说话的罢了。 于是派使臣召见杨勇。杨勇见了使臣,惊恐地说: 莫非要杀我了?
广平王雄答诏曰: 至尊为百姓割骨肉之恩,废黜无德,实为大庆,天下幸甚! 乃移勇于内史省,立晋王广为皇太子,仍以勇付之,复囚于东宫。
高祖着戎装,布卫兵,到武德殿,召集百官,让他们站在东面,各位亲王站在西面,让杨勇和他的几个孩子依次站在殿堂中间,命令薛道衡宣读废除杨勇的诏书。将杨勇移交给内史省,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将杨勇交给他,便又囚禁杨勇于东宫内。
赐杨素物三千段,元胄、杨约并千段,杨难敌五百段,皆鞫勇之功赏也。
赏赐给杨素布三千匹,元胄、杨约二人各一千匹,杨难敌五百缎,都是有审查杨勇的功劳而获得的奖赏。
时文林郎杨孝政上书谏曰: 皇太子为小人所误,宜加训诲,不宜废黜。
当时文林郎杨孝政上书劝说道: 皇太子是被小人害成这样的,应该给以教诲,不应该罢免废除。
上怒,挞其胸。
高祖很气愤,鞭挞了他的胸部。
寻而贝州长史裴肃表称: 庶人罪黜已久,当克己自新,请封一小国。
不久贝州长史裴肃上表说: 杨勇因罪被罢除很久了,应该让他改过自新,请封给他一个小国。
高祖知勇之黜也,不允天下之情,乃征肃入朝,具陈废立之意。
高祖意识到杨勇被废,不能使人们在情理上理解,便召裴肃进入朝廷,详细陈述了废立的缘由。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面申冤屈。
杨勇自以为没有被废除的那些罪名,多次要求进见皇上,当面申诉冤曲。
而皇太子遏之,不得闻奏。
但新太子阻止他,不能使他当面奏说。
勇于是升树大叫,声闻于上,冀得引见。
杨勇于是爬在树上大声叫唤,希望皇上听到,得以召见。
素因奏言: 勇情志昏乱,为癫鬼所著,不可复收。
杨素对皇上说: 杨勇已神志昏乱,鬼魅附身,不能再接纳。
上以为然,卒不得见。
高祖认为他说的对,到底没有见面。
素诬陷经营,构成其罪,类皆如此。
杨素诬陷人,耍弄计谋,来构成他人的罪过,都是这样。
杨素进曰: 伏愿圣心同于螫手,不宜复留意。
高祖在仁寿宫病重卧床,叫太子杨广入宫服侍,而杨广却任意淫乱宫闱,事情传到高祖那里,高祖支撑在床上说: 错废了我的勇儿!
炀帝践极,俨常从行,卒于道,实鸩之也。
因此派人去找杨勇,还没来得及派使臣,高祖就突然死了,杨广隐瞒着不发丧。
诸弟分徙岭外,仍敕在所皆杀焉。
立即拘捕柳述、元岩,关进大理监狱,伪造高祖诏书,命令将杨勇处死。
秦孝王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也。
追封杨勇为房陵王。秦孝王杨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
开皇元年立为秦王。
开皇元年立为秦王。
二年春,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时年十二。
开皇二年春,授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时年十二岁。
加右武卫大将军,领关东兵。
加授右武卫大将军,统领关东部队。
三年,迁秦州总管。陇右诸州尽隶焉。
开皇三年,升任秦州总管,陇右的各州郡,都归他管。
俊仁恕慈爱,崇敬佛道,请为沙门,上不许。
杨俊仁恕慈爱,崇敬佛教,请求当和尚,皇上不同意。
六年,迁山南道行台尚书令。
开皇六年,调任山南道行台尚书令。
伐陈之役,以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水陆十余万,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在伐陈战争中,以他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管三十个总管,水军陆军共十几万人马,驻扎在汉口,为长江上游的主帅。
陈将周罗、荀法尚等,以劲兵数万屯鹦鹉洲,总管崔弘度请击之。
陈国将领周罗目侯、荀法尚等,率劲旅几万驻扎在汉阳的鹦鹉州。总管崔弘度请求进攻。
俊虑杀伤,不许。
杨俊担心杀伤人,不同意。
罗亦相率而降。
周罗目侯等也相继投降。
于是遣使奉章诣阙,垂泣谓使者曰: 谬当推毂,愧无尺寸之功,以此多惭耳。
于是派使者奉表章到朝廷。他泣泪对使者说: 我胡里胡涂地被推举当元帅,惭愧的是没有尺寸之功,因此很惭愧罢了。
上闻而善之。
皇上听了,认为他很好。
授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广陵。
授杨俊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守广陵。
岁余,转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一年多后,转任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初颇有令问,高祖闻而大悦,下书奖励焉。
起初,杨俊很有好名声,高祖知道了,很高兴,下诏书奖励他。
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
其后杨俊逐渐奢侈,违反制度,放债收利息,官吏、百姓都以为苦。
上遣使按其事,与相连坐者百余人。
皇上派人调查他的事,受牵连而坐罪的有一百多人。
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
杨俊仍不悔改,于是大修宫室,穷奢极欲。
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
杨俊有巧思,常常亲自挥动斧头干活,工巧之器,饰以珠玉。
为妃作七宝,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
他为王妃作七宝隤,又建造水上宫殿,涂香粉刷,玉墙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全都装上明镜,又间以宝珠,极尽装饰之美,常常与宾客、妓女,在上面唱歌。
俊颇好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
杨俊又特喜欢女色,崔氏王妃性女石,心中很不平,于是在瓜中放毒。
俊由是遇疾,征还京师。
杨俊因此生病,被调回京师。
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
皇上因他奢侈放纵,削了他的官职,仅让他以王爷身份回到王府去。
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 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营舍而已。
左武卫将军刘升进谏说: 秦王并无别的过错,只是花费官府的钱物,营造自己的府第宫室罢了。
臣谓可容。
我认为可以原谅。
上曰: 法不可违。
皇上说: 法律不可违反。
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
刘升坚持劝谏,皇上愤然变色,刘升才作罢。
其后杨素复进谏曰: 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
其后杨素又进谏说: 秦王的过失,不应该落到这个地步。
上曰: 我是五兒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兒律?
请陛下想一想。 皇上说: 我是五个儿子的父亲,如按你的意思,何必不另外制定一个天子儿子的法律?
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
以周公的为人,尚且杀了管、蔡,我的确大大的不如周公,怎能有损法律的尊严呢?
卒不许。
到最后也不同意。
俊疾笃,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
杨俊病重,不能起床,派人奉表谢罪。
上谓其使曰: 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
皇上对他的使者说: 我努力奋斗,创此大业,作训垂范,想让臣下遵守它而无过失。
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
你是我的儿子,而想败坏法律,我不知道怎样责备你!
俊惭怖,疾甚。
杨俊惭愧恐怖,病更重。
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官,不许。
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恢复秦王的官职,皇上不答应。
岁余,以疾笃,复拜上柱国。
一年多后,因杨俊病重,又授他上柱国。
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
开皇二十年六月,在秦王府中去世。
上哭之数声而已。
皇上只哭了几声就算了。
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
杨俊所作的奢侈之物,全部下令烧掉。
敕送终之具,务从俭约,以为后法也。
皇上还下令,送葬的东西,一定要节俭,以作为以后的法式。
王府僚佐请立碑,上曰: 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
秦王府的官员们请求为秦王立碑,皇上说: 想求名,只要一卷史书就够了,何必要碑呢?
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如子孙不能保家,那碑石不过白白地送给人家作盖房子的基石罢了。
妃崔氏以毒王之故,下诏废绝,赐死于其家。
秦王妃崔氏,因毒杀秦王的缘故,下诏废绝,赐她死在家里。
子浩,崔氏所生也。
秦王之子杨浩,崔王妃所生。
庶子曰湛。
庶出之子叫杨湛。
群臣议曰: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群臣商议说: 《春秋》的意思,母因子贵,子因母贵。
贵既如此,罪则可知。
贵既如此,罪则可知。
故汉时栗姬有罪,其子便废,郭后被废,其子斯黜。
所以汉代栗姬有罪,其儿子便被废掉。郭皇后被废,她儿子也因此被废黜。
大既然矣,小亦宜同。
大事是这样,小事也应相同。
今秦王二子,母皆罪废,不合承嗣。
如今秦王的两个儿子,母亲都因有罪而被废黜,不应继承王位。
于是以秦国官为丧主。
于是以秦国为丧主。
俊长女永丰公主,年十二,遭父忧,哀慕尽礼,免丧,遂绝鱼肉。
杨俊长女永丰公主,十二岁,遭父丧,哀伤追思,服丧期满后,于是不吃鱼肉。
每至忌日,辄流涕不食。
每到父亲亡故这天,就流泪不吃东西。
有开府王延者,性忠厚,领亲信兵十余年,俊甚礼之。
有一个叫王延的开府,生性忠厚,率领亲兵十几年,杨俊很礼遇他。
及俊有疾,延恆在閤下,衣不解带。
杨俊有病后,王延总在府中侍卫,衣不解带。
俊薨,勺饮不入口者数日,羸顿骨立。
杨俊死后,他好几天水米未沾牙,骨瘦如柴。
上闻而悯之,赐以御药,授骠骑将军,典宿卫。
皇上听说此事,很怜悯他,赐给他御药,授他骠骑将军,让他负责宿卫。
俊葬之日,延号恸而绝。
杨俊下葬的那一天,王延号哭哭死。
上嗟异之,令通事舍人吊祭焉。
皇上嗟叹奇异,让通事舍人吊唁祭扫。
诏葬延于俊墓侧。
下诏把王延安葬在杨俊的坟墓旁边。
炀帝即位,立浩为秦王,以奉孝王嗣。
炀帝即位后,立杨浩为秦王,以作为孝王的继嗣。
封湛为济北侯。
封杨湛为济北侯。
后以浩为河阳都尉。
后来以杨浩为河阳都尉。
杨玄感作逆之际,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勒兵讨之。
杨玄感造反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兵讨伐。
至河阳,修启于浩,浩复诣述营,兵相往复。
到了河阳,修书于杨浩,杨浩又到宇文述军营中,士兵们几次来往。
有司劾浩,以诸侯交通内臣,竟坐废免。
有关部门弹劾杨浩,以诸侯身份与内臣来往,杨浩因此被废黜王位、免除官职。
宇文化及杀逆之始,立浩为帝。
宇文化及杀了炀帝后,立杨浩为皇帝。
化及败于黎阳,北走魏县,自僭伪号,因而害之。
宇文化及失败于黎阳,北逃魏县,自称皇帝,因此杀害了杨浩。
湛骁果,有胆烈。
杨湛骁勇果敢,有胆略。
大业初,为荥阳太守,坐浩免,亦为化及所害。
大业初,任荥阳太守,因杨浩事被免职,也被宇文化及所杀害。
庶人秀,高祖第四子也。开皇元年,立为越王。
杨秀,是高祖的第四个儿子,开皇元年,立为越王。
未几,徙封于蜀,拜柱国、益州刺史、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不久,转封于蜀,授为柱国、益州刺史,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二年,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本官如故。
开皇二年,升任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原职依旧。
岁余而罢。
一年多后作罢。
十二年,又为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
开皇十二年,又任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
寻复出镇于蜀。
不久又出京镇守蜀地。
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
杨秀有胆气,容貌魁伟,长髯丰额,多有武艺,很为朝臣所惮服。
上每谓献皇后曰: 秀必以恶终。
皇上常对献皇后说: 秀儿肯定没个好结果。
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
我在世,自当没什么担心的。到兄弟们那时,他肯定造反。
兵部侍郎元衡使于蜀,秀深结于衡,以左右为请。
兵部侍郎元衡出使到蜀,杨秀与元衡深深地交好,请求给他增派左右。
既还京师,请益左右,上不许。
元衡回京师后,为杨秀请求增加左右,皇上不许可。
大将军刘哙之讨西爨也,高祖令上开府杨武通将兵继进。
大将军刘哙讨伐西爨时,高祖令上开府杨武通率部跟着前进。
秀使嬖人万智光为武通行军司马,上以秀任非其人,谴责之。
杨秀派嬖人万智光当杨武通的行军司马。皇上因杨秀用人不对,谴责了他。
因谓群臣曰: 坏我法者,必在子孙乎?
高祖对群臣们说: 破坏我的法度的,一定是我的子孙吧?
譬如猛兽,物不能害,反为毛间虫所损食耳。
如同猛兽,别的东西不能害它,反被毛里的小虫所损食。
于是遂分秀所统。
于是分了杨秀的兵权。
秀渐奢侈,违犯制度,车马被服,拟于天子。
杨秀渐渐奢侈,违反制度,车马被服都和皇上一样。
及太子勇以谗毁废,晋王广为皇太子,秀意甚不平。
太子杨勇因受谗言之害被废黜后,晋王杨广被立为皇太子,杨秀心里很不服气。
皇太子恐秀终为后变,阴令杨素求其罪而谮之。
杨广怕杨秀会成为祸害,偷偷地让杨素找他的罪过而上谗言害他。
仁寿二年,征还京师,上见,不与语。
仁寿二年,调杨秀回京师,皇上见了他,不与他说话。
明日,使使切让之。
次日,派人责问他。
秀谢曰: 忝荷国恩,出临籓岳,不能奉法,罪当万死。
杨秀谢罪说: 我承受国恩,出京当藩王,不能遵守法令,真是罪该万死。
皇太子及诸王流涕庭谢。
皇太子杨广和诸王都在朝廷上流泪,代杨秀谢罪。
上曰: 顷者秦王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
皇上说: 往日秦王浪费财物,我用父道教训他。
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
现在杨秀祸害百姓,我要用君道处罚他。
于是付执法者。
于是把他交给司法部门。
开府庆整谏曰: 庶人勇既废,秦王已薨,陛下兒子无多,何至如是?
开府庆整进谏说: 庶民杨勇已被废黜,秦王已经去世了。陛下的儿子不多了,何必弄到这个地步?
然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
蜀王生性耿直,如今他被重责,恐怕他会自杀。
上大怒,欲断其舌。
皇上大怒,要割他的舌头。
因谓群臣曰: 当斩秀于市,以谢百姓。
因此对群臣说: 要把杨秀杀死在大街上,以向百姓道歉。
乃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推治之。
于是下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人给他治罪。
太子阴作偶人,书上及汉王姓字,缚手钉心,令人埋之华山下,令杨素发之。
太子杨广偷偷地作了木偶人,写上皇上和汉王的姓名,捆上手,用钉钉在心上,然后让人埋在华山之下,再让杨素装模作样挖出来。
又作檄文曰: 逆臣贼子,专弄威柄,陛下唯守虚器,一无所知。
杨广又以杨秀的口气作檄文,说: 逆臣贼子,专门玩弄权柄,陛下表面上当皇帝,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陈甲兵之盛,云 指期问罪 。
然后陈述兵甲如何强大,说是要 指期问罪 。
置秀集中,因以闻奏。
杨广把这篇 檄文 放在杨秀的文集之中,然后上告高祖。
上曰: 天下宁有是耶!
高祖说: 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
于是废为庶人,幽内侍省,不得与妻子相见,令给獠婢二人驱使。
于是把杨秀废为庶民,软禁在内侍省,不得与妻子儿女相见,下令只给他两个獠婢,供他驱使。
与相连坐者百余人。
受牵连的有一百多人。
秀既幽逼,愤懑不知所为,乃上表曰: 臣以多幸,联庆皇枝,蒙天慈鞠养,九岁荣贵,唯知富乐,未尝忧惧。
杨秀既被囚禁,愤懑不已,不知做什么才好,于是上表说: 我因为幸运,成为皇上的儿子,承蒙父母抚养长大,九岁就得到了荣华富贵,只知富贵享乐,从未忧惧过。
轻恣愚心,陷兹刑网,负深山岳,甘心九泉。
我轻易地放纵我这颗愚笨的心,落到这个地步,我辜负父皇山岳一样高的大恩,心甘情愿地去死。
不谓天恩尚假余漏,至如今者,方知愚心不可纵,国法不可犯,抚膺念咎,自新莫及。
不料天恩还可让我有余漏,到如今这地步,我才知道愚心不可放纵,国法不可触犯,我扪心问罪,真是来不及改过自新。
犹望分身竭命,少答慈造,但以灵祗不祜,福禄消尽,夫妇抱思,不相胜致。
我还想分身有术,竭尽余生,稍稍报答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因神灵不保佑,我的福分爵禄完了,夫妻团聚,不可能了。
只恐长辞明世,永归泉壤,伏愿慈恩,赐垂矜愍,残息未尽之间,希与爪子相见。
只怕我长辞人间,永归地府,伏请父皇,赐我怜悯,在我死之前,让我与我的儿子爪子见上一面。
请赐一穴,令骸骨有所。
然后请你赐我一个墓穴,让我的尸骨有个去处。
爪子即其爱子也。
爪子就是他的爱子。
上因下诏数其罪曰:汝地居臣子,情兼家国,庸、蜀要重,委以镇之。
皇上因此下诏书,数落他的罪过,说:你从地位上说,是臣又是子;从感情上说,与家又与国相关。庸、蜀是重要的地方,我让你去镇守。
汝乃干纪乱常,怀恶乐祸,辟睨二宫,伫迟灾衅,容纳不逞,结构异端。
你却触犯纲纪,心怀恶意,幸祸乐灾。你小看皇宫和太子宫,等着这里发生灾祸。你容纳不法之徒,交结异端分子。
我有不和,汝便觇候,望我不起,便有异心。
我有什么不和,你便等着,指望我死了,你就起异心。
皇太子汝兄也,次当建立,汝假托妖言,乃云不终其位。
皇太子是你的兄长,按长幼顺序也当立他。你却假托妖言,说他不能终其位。
妄称鬼怪,又道不得入宫,自言骨相非人臣,德业堪承重器,妄道清城出圣,欲以己当之,诈称益州龙见,托言吉兆。
你装神弄鬼,又说你可惜不能入主东宫。你自称骨相不该当人臣,品德、功业应当皇帝。你胡说青城出圣人,想用自己当其位。你诈称益州出现了龙,假托是什么好兆头。
重述木易之姓,更治成都之宫;妄说禾乃之名,以当八千之运。
你重述 木易 之姓,又修成都的宫室,胡说 禾乃 之名,以当 八千 年的皇运。
横生京师妖异,以证父兄之灾;妄造蜀地徵祥,以符己身之箓。
胡编京师有什么妖异,以证明父亲兄长有灾。妄造蜀地有什么吉祥,以说明你有什么祥瑞。
汝岂不欲得国家恶也,天下乱也,辄造白玉之廷,又为白羽之箭,文物服饰,岂似有君,鸠集左道,符书厌镇。
你哪里不想我倒楣哟,哪里不想天下大乱哟?你还建造白玉王廷,又作白羽箭,你的服饰车马与天子无异,哪里像有我的样子?你纠集旁门左道,用符书压镇我和汉王。
汉王于汝,亲则弟也,乃画其形像,书其姓名,缚手钉心,枷锁杻械。
汉王和你,是亲兄弟,你却画他的形像,写上他的姓名,缚手钉心,枷锁木丑械。
仍云请西岳华山慈父圣母神兵九亿万骑,收杨谅魂神,闭在华山下,勿令散荡。
还说要请华山的慈父圣母的神兵九亿万骑,收杨谅的魂魄,闭在华山之下,不让魂魄散开。
我之于汝,亲则父也,复云请西岳华山慈父呈母,赐为开化杨坚夫妻,回心欢喜。
我对于你,是你的亲父亲,你却又说要请西岳华山的慈父圣母开化杨坚夫妻,让我们回心转意,欢欢喜喜。
又画我形像,缚手撮头,仍云请西岳神兵收杨坚魂神。
你又画我的形像,缚手撮头,还说请西岳神兵收杨坚鬼魂。
如此形状,我今不知杨谅、杨坚是汝何亲也?
如此这般,我如今不知道杨谅、杨坚是你的什么人?
苞藏凶慝,图谋不轨,逆臣之迹也;希父之灾,以为身幸,贼子之心也;怀非分之望,肆毒心于兄,悖弟之行也;嫉妒于弟,无恶不为,无孔怀之情也;违犯制度,坏乱之极也;多杀不幸,豺狼之暴也;剥削民庶,酷虐之甚也;唯求财货,市井之业也;专事妖邪,顽嚣之性也;弗克负荷,不材之器也。
包藏祸心,图谋不轨,这是叛逆之臣的罪证。希望父亲遭灾,以此为幸事,这是贼子的毒心。怀着非分之想,对兄长放肆毒心,这是悖弟的行为。嫉妒小弟,无恶不为,无孔怀之情。你触犯国法,到了极点。你多杀无辜,这是豺狼的暴行。你剥削百姓,酷虐到了极点。你只求财货,这是市井小民的勾当。你专门侍奉妖邪,这是顽的本性。你辜负了我的重托,是个不成器的东西。
凡此十者,灭天理,逆人伦,汝皆为之,不祥之甚也,欲免祸患,长守富贵,其可得乎!
凡此十罪,灭天理,逆人伦,你都作了,坏到了极点。你还想免除祸患,长守富贵,怎么可能呢?
后复听与其子同处。
后来又让他与他儿子同处。
炀帝即位,禁锢如初。
炀帝即位后,依旧禁锢他。
宇文化及之弑逆也,欲立秀为帝,群议不许。
宇文化及杀了炀帝后,想立杨秀为皇帝,大伙商议,不同意。
于是害之,并其诸子。
于是杀害了他和他的几个儿子。
庶人谅,字德章,一名杰,开皇元年,立为汉王。
杨谅字德章,一名杰。开皇元年,立为汉王。
十二年,为雍州牧,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
开皇十二年,为雍州牧,加授上柱国、右卫大将军。
岁余,转左卫大将军。
一年多后,转任左卫大将军。
十七年,出为并州总管,上幸温汤而送之。
开皇十七年,出京任并州总管,皇上巡幸温汤时送他到任。
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
自华山以东,到沧海,南到黄河,五十二州都属他管辖。
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特别允许他便宜从事,不拘限于法律政令。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以谅为行军元帅,率众至辽水,遇疾疫,不利而还。
开皇十八年,发起辽东战争,以杨谅为行军元帅,率部到辽水,遇上疾病,不利而还。
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谅为行军元帅,竟不临戎。
十九年,突厥进犯边疆,以杨谅为行军元帅,最后未去临阵统兵。
高祖甚宠爱之。
高祖很宠爱他。
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以太子谗废,居常怏怏,阴有异图。
杨谅自以为住在天下出精兵的地方,因太子杨勇被进谗言而废黜,平时常怏怏不乐,私下里有反叛的图谋。
遂讽高祖云: 突厥方强,太原即为重镇,宜修武备。
他于是劝高祖说: 突厥正强大,太原即为重镇,应加强防备。
高祖从之。
高祖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大发工役,缮治器械,贮纳于并州。
于是大发民工劳役,修缮兵器,贮存在并州。
招佣亡命,左右私人,殆将数万。
他又招纳亡命之徒,他身边的无户籍的人,差不多有几万。
王頍者,梁将王僧辩之子也,少倜傥,有奇略,为谅咨议参军。
有个叫王支页的,是梁国将领王僧辩的儿子,年少倜傥,有奇略,为杨谅的咨议参军。
萧摩诃者,陈氏旧将。
有个叫萧摩诃的,是陈国过去的将领。
二人俱不得志,每郁郁思乱,并为谅所亲善。
二人都不得志,常郁郁思乱,都被杨谅所亲近友善。
及蜀王以罪废,谅愈不自安。
到蜀王因罪被废黜后,杨谅心里更加不安。
会高祖崩,征之不赴,遂发兵反。
碰上高祖去世,调他赴京,他不去,于是举兵造反。
总管司马皇甫诞切谏,谅怒,收击之。
总管司马皇甫诞切劝,杨谅发怒,把他抓了起来。
王頍说谅曰: 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王支页劝说杨谅说: 王爷所部将吏的家属,都在关西,若用他们,就要马上长驱直入,直据京师,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若但欲割据旧齐之地,宜任东人。
如只想割据过去齐国的地盘,那就要用东部的人。
谅不能专定,乃兼用二策,唱言曰: 杨素反,将诛之。
杨谅不能专定,于是兼用两个办法,扬言说: 杨素反叛,将要杀他。
闻喜人总管府兵曹裴文安说谅曰: 井陉以西,是王掌握之内,山东士马,亦为我有,宜悉发之。
闻喜人、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劝杨谅说: 井陉以西,是王爷您掌握的地方,华山以东的兵马,也为我们所有。应全部发兵。
分遣羸兵,屯守要路,仍令随方略地。
另分派弱兵,把守路口,仍叫他们见机行事,占领地方。
率其精锐,直入蒲津。
您率领精锐部队,直入蒲津。
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
我裴文安请当先锋,王爷您统领大军继后,风驰电掣,一下子赶到灞上,咸阳以东,可指挥而平定了。
京师震扰,兵不暇集,上下相疑,群情离骇,我即陈兵号令,谁敢不从,旬日之间,事可定矣。
京师震扰,官军来不及聚集,朝中上下互相猜疑,群情离异而震惊,谁敢不听您的号令?不出十天,大事就可定下来了。
谅大悦。
杨谅很高兴。
于是遣所署大将军余公理出太谷,以趣河阳。
于是派他所任命的大将军余公理出太谷,以奔赴河阳。
大将军綦良出滏口,以趣黎阳。大将军刘建出井陉,以略燕赵。柱国乔钟葵出雁门。
派大将军綦良出滏口,以奔向黎阳;派大将军刘建出兵井径,以经略燕、赵故地;派柱国乔钟葵出雁门。
署文安为柱国,纥单贵、王聃、大将军茹茹天保、侯莫陈惠直指京师。
又任命裴文安为柱国,派纥单贵、王耳冉、大将军蠕蠕天保、侯莫陈惠等,直指京师。
未至蒲津百余里,谅忽改图,令纥单贵断河桥,守蒲州,而召文安。
到离蒲津一百多里的地方,杨谅忽然改变布署,令纥单贵切断河桥,驻守蒲州,而召来裴文安。
文安至曰: 兵机诡速,本欲出其不意。
裴文安到了,说: 兵贵神速诡密,本想出其不意。
王既不行,文安又退,使彼计成,大事去矣。
王爷您既又不动,我文安又退了兵,使他们计划得成,大势完了啊!
谅不对。
杨谅不回答。
以王聃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薛粹为绛州,梁菩萨为潞州,韦道正为韩州,张伯英为泽州。
杨谅以王耳冉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
炀帝遣杨素率骑五千,袭王聃、纥单贵于蒲州,破之。
炀帝派杨素率五千骑兵,袭击王耳冉、纥单贵于蒲州,打败了他们。
于是率步骑四万趣太原。
杨素于是率步兵、骑兵四万奔向太原。
谅使赵子开守高壁,杨素击走之。
杨谅让赵子开守高壁,杨素打跑了他。
谅大惧,拒素于蒿泽。
杨谅大惧,在蒿泽抵抗杨素。
属天大雨,谅欲旋师,王頍谏曰: 杨素悬军,士马疲弊,王以锐卒亲戎击之,其势必举。
刚好天下大雨,杨谅想撤兵回去。王支页劝他说: 杨素长途奔袭,兵马劳累,王爷您亲率精兵攻击,势力必然大涨。
今见敌而还,示人以怯,阻战士之心,益西军之气,愿王必勿还也。
如今见敌而退,把胆怯显示给他人看,阻拦了战士斗志,增加了西军的气焰,请王爷不要退兵。
谅不从,退守清源。
杨谅不听,退兵守清源。
素进击之,谅勒兵与官军大战,死者万八千人。
杨素进而攻击,杨谅统兵与官军大战,死了一万八千人。
谅退保并州,杨素进兵围之。
杨谅退兵保并州,杨素进兵包围了他。
谅穷蹙,降于素。
杨谅穷途末路,向杨素投降。
百僚奏谅罪当死,帝曰: 终鲜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谅一死。
百官上奏,杨谅罪该处死。炀帝说: 我兄弟太少,不忍心说什么,想曲法饶杨谅一死。
于是除名为民,绝其属籍,竟以幽死。
于是削职为民,不让子孙继承爵位,最后被活活关死。
子颢,因而禁锢,宇文化及弑逆之际,遇害。
他儿子杨颢,因而也被禁锢。宇文化及杀炀帝时,杨颢遇害。
史臣曰: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终其天命,异哉!
史臣曰:高祖的儿子五人,未有终其天年的,真是怪事啊!
房陵资于骨肉之亲,笃以君臣之义,经纶缔构,契阔夷险,抚军监国,凡二十年,虽三善未称,而视膳无阙。
房陵王杨勇,借助于与高祖的骨肉之亲,讲究君臣之义,经略创造,与高祖契阔夷险,抚军监国,总共二十年。他虽不能称有三善,但能侍奉父母,不缺人子之礼。
恩宠既变,谗言间之,顾复之慈,顿隔于人理,父子之道,遂灭于天性。
高祖对他恩宠既变,外加谗言离间,高祖为父的慈爱,立即隔于人理;父子之道,于是灭了天性。
隋室将亡之效,众庶皆知之矣。
隋朝将亡,庶民百姓都知道了。
《慎子》有言曰: 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积兔于市,过者不顾。
《慎子》有言说: 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上百人追逐它;满街都是兔子,过路人连看都不看一下。
岂有无欲哉?
难道是他们不想得到兔子吗?
分定故也。
这是因为他们都能得到兔子的缘故。
房陵分定久矣,高祖一朝易之,开逆乱之源,长觊觎之望。
房陵王当太子很久了,高祖一朝换了他,开了逆乱的头,长了觊觎的望。
又维城肇建,崇其威重,恃宠而骄,厚自封植,进之既逾制,退之不以道。俊以忧卒,实此之由。
另外,维城建帜,加重威权,恃宠而骄,多自封植,进而超过规矩,退而不依其道,杨俊忧郁而死,实在是由于这个缘故。
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不久国运方艰,谗人已胜,兄弟之间,不肯相容。
秀窥岷蜀之阻,谅起晋阳之甲,成兹乱常之衅,盖亦有以动之也。
杨秀窥探岷山、蜀地的险阻,杨谅发动晋阳的甲兵,成此乱国乱常之祸,大概也是有原因而这样作的。
《棠棣》之诗徒赋,有鼻之封无期,或幽囚于囹圄,或颠殒于鸩毒。
《棠棣》诗是白作了的呀,有鼻之封没有指望了,有的被幽囚在牢房里,有的被下毒毒死。
本根既绝,枝叶毕剪,十有余年,宗社沦陷。
本根既绝,枝叶全剪,十几年后,国家就完了。
自古废嫡立庶,覆族倾宗者多矣,考其乱亡之祸,未若有隋之酷。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以至倾覆家国的多得很,但考究他们的乱亡之祸,没有像隋朝这么残酷的。
《诗》曰: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上说: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后之有国有家者,可不深戒哉!
后来有国有家的人,能不深以为戒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