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吴书 吴主传

孙权字仲谋。

兄长孙策平定各郡后,当时孙权十五岁,孙策让他做阳羡县长。

郡中推举他为孝廉,州中推举他为茂才,代理奉义校尉。

汉朝因为孙策远修职贡,派使者刘琬为孙策加封九锡。

刘琬对人说: 我看孙氏兄弟虽然各自明智有才,但是地位福气都是不能长久的,只有弟弟被推举为孝廉,形貌奇伟,骨骼奇异,有大贵之相,享年最久,可以试着赏识他。

建安四年,孙权跟随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

刘勋被攻破后,又进军到沙县征讨黄祖。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将事宜交给孙权,孙权痛哭以致无法喘气。

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 孝廉现在是悲伤的时候吗?

况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不是想要违背父亲指示,只是不得已。

更何况现在,奸贼争夺豺狼满地,如果想要为至亲之人而痛,固守礼制,就好像开门迎接盗贼,这不是仁德。

于是给孙权改换服饰,扶他上马,让他出巡各军。

当时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但是偏僻险阻的地方还没有全部顺从,而天下豪杰都分布在各州郡中,门客寄托之人因安危而考虑去留,没有君臣固守的伦理。

张昭、周瑜等认为孙权可以一起成就大业,所以屈心服侍他。

曹操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守吴地,让郡丞到郡中代理文书事宜。

以师傅之礼对待张昭,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作为将领的表率,招揽才俊,聘请名士,鲁肃、诸葛瑾人刚开始都是他的门下宾客。

各部将领镇守各地,征讨不从命之人。

建安七年,孙权母亲吴氏去世。

建安八年,孙权往西征讨黄祖,攻破他的水军,只有城池没有攻克,而山中寇匪又再次动乱。

返回时经过豫章,派吕范平定了鄱阳,会稽郡的程普征讨乐安,太史慈兼任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担任剧县县长。

建安九年,孙权的弟弟,丹阳太守孙翊被侍从杀害,让堂兄孙瑜代替孙翊。

建安十年,孙权派贺齐征讨上饶,分为建平县。

建安十二年,孙权往西征讨黄祖,俘虏了他的百姓后返回。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再次征讨黄祖,黄祖派水军抗击大军,都尉吕蒙攻破了大军前锋,而凌统、董袭等人率领精锐士兵攻打,随后屠戮了城池。

黄祖只身逃走,骑士冯则追击并将他枭首,俘虏了男女百姓数万人。

当年,孙权派贺齐征讨黟、歙等部落,并将歙县分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县,将六县作为新都郡。

荆州牧刘表去世后,鲁肃请求奉命为刘表的两个儿子吊丧,暂且观察形势变化。

鲁肃还没到,而曹操已到达边境,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

刘备想要往南渡江,鲁肃与他相见,就传达孙权的想法并陈述成败的得失。

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拜访孙权,孙权派周瑜、程普等出行。

当时曹操刚得到了刘表的部众,势力强盛,当时的人都望风畏惧,大多都劝孙权迎接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抗击的想法,并且与孙权相同。

周瑜、程普担任左右都督,各率领一万人,跟刘备共同前进,在赤壁遭遇,大破曹操军队,曹公烧毁其余船只败退。

士兵死者大半。

刘备、周瑜等又追赶至南郡,曹操就率军回军,留下曹仁、徐晃等在江陵驻守,让乐进驻守襄阳。

当时,甘宁在榆林被曹仁的部队围困,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抗击曹仁,将其中的一半士兵去救援甘宁,大军得胜返回。

孙权亲自率众围困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

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

曹操从荆州返回,派张喜率领骑兵赶赴合肥,还没有到达,孙权就撤退了。

建安十四年,周瑜、曹仁相持一年多,死伤的人很多。

曹仁弃城逃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

刘备上表,请任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

刘备接任荆州牧,驻守公安。

建安十五年,朝廷将豫章分为鄱阳郡,将长沙分为汉昌郡,任命鲁肃为太守,驻守陆口。

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转移到秣陵。

第二年,成石头,将秣陵改为建业。

得知曹操将要前来进攻,就修建了濡须坞。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和他相持一个多月。

曹操看孙权的部队,感叹他们齐整严肃,就退军了。

当初,曹操担心江滨郡县被孙权掠夺,就诏令让他们往内迁移。

百姓互相惊吓,从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有十万多户百姓,都东渡长江,江西地区就空虚了,合肥以南地区只剩下皖城。

建安十九年五月,孙权征讨宛城,闰月,攻克皖城,抓获了庐江太守朱光以及参军董和,以及男女百姓数万人。

当年,刘备平定蜀地,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得到了益州,就令诸葛瑾前去请求荆州归还各郡。

刘备没有答应,说: 我正在图谋凉州,凉州平定后,就将荆州全部都归还给东吴罢了。

孙权说: 这是借了不还,还想要用假话来拖延时间。

于是设置了南三郡长吏,关羽将他们全都驱逐了。

孙权大怒,就派吕蒙都领鲜于单,徐中圭等人率兵两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鲁肃率领一万人驻守巴丘以抵御关羽。

孙权驻守陆口,作为各军的调度。

吕蒙到达后,二郡都归服,只有零陵太守贺普没有依附。

适逢刘备到公安,派关羽率领三万士兵到益阳,孙权就征召吕蒙等使者返回援助鲁肃。

吕蒙派人招诱霍普,霍普投降,并将三军的将士守卫都收编,随后率军返回,和孙皎、潘璋以及鲁肃的部队一同前进,在益阳抗击关羽。

还没有交战,适逢曹操进入汉中,刘备担心失去益州,派使者请求求和。

孙权让诸葛请回复,在寻找同盟之人,于是分荆州,长沙,江夏,贵阳以东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属刘备。

刘备返回,而曹操已经退军,孙权又从路口征讨合肥。

合肥没有被攻克,孙权率军返回。

士兵都沿着路前行,孙权跟凌统、甘宁等人在津北,被魏朝将领张辽偷袭,凌统等人誓死保护孙权,孙权骑上骏马越过金桥得以离开。

建安二十一年冬天,曹操在居巢驻扎,随后进攻濡须。

建安二十二年春,孙权令都尉徐阳到曹操处请降,曹操回复使者,两国修好,结交婚姻。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将要到吴国,亲自我夌亭乘马射虎。

骏马被猛虎所伤,孙权就用双戟掷向老虎,老虎退却,身边侍从张世用长戈攻打老虎,抓获了它。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襄阳围攻曹仁,曹操派左将军于禁援救曹仁,适逢汉水水位暴涨,关羽带领水兵俘虏了于禁及部下的步兵骑兵三万多人,并送往江陵,只有城池没有攻克孙权,内心忌惮关羽,又想要将功劳据为己有,就写信给曹操,请求攻打关羽以证明自己。

曹操想要让关羽和孙权相持并互相争斗,就派驿使传送孙权的书信,并让曹仁射出弩箭警示关羽。

关羽犹豫没有离开。

闰月,孙权征讨关羽,先派吕蒙袭击公安,抓获了将军士仁。

吕蒙到了南郡,南郡太守糜芳献城投降。

吕蒙占据江陵,安抚当地老弱百姓,释放了于禁抓捕的囚犯。

陆逊另外攻取了宜都,攻占了秭归、枝江、夷道,返回驻守夷陵,守卫峡谷以防备蜀国。

关羽返回丹阳,又往西走麦城,孙权派使者招诱他,关羽假装投降,并树立蕃旗,做了象人放在城上,趁机逃走,士兵都四处离散,只剩下十多名骑兵。

孙权先派朱然、潘璋斩断了关羽逃走的路。

十二月,刘璋司马马忠在章乡擒获了关羽及他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于是平定了荆州。

这一年有大瘟疫,孙权将荆州百姓的赋税田租全部免除。

曹操上表请任孙权为骠骑将军,持符节兼任荆州牧,封为南昌侯。

孙权派校尉梁寓到汉朝进贡奉献,又令王惇去买马,又派朱光等人返回。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代替他做魏王,年号为延康。

秋天,魏朝将领梅敷派张俭请求安抚接纳。

南阳阴、讚、筑阳?山都、中卢五县的百姓有五千家前来归附。

冬天,魏嗣王曹丕登帝位,改年号为黄初。

黄初二年四月,刘备在蜀地称帝。

孙权从公安都领卾郡,改名为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

同年五月,建业上报有甘露降临。

八月,都城武昌,下令将领说: 生存不忘危亡,安稳一定考虑危难,就是古代很好的教导。

过去隽不怀疑汉朝的功臣,在安稳的时代,尚且刀剑不离身,大概是君子对于武器防备不可以停止,更何况现在身处边疆,豺狼交接,又怎么能轻视而不考虑事情变化呢?

我听说将领们出入,都崇尚谦虚节俭,不让侍从跟随,这实在不是对自己倍加爱护的作为呀,保存自己,留下名声,以安定君主亲人,比危难受辱哪一个更好呢?

应该多加戒备,推崇大的方面,才符合我的想法。 自从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孙权派使者请称藩王,又派于禁等人返回,十一月,曹丕下令孙权说: 圣王之法,按照德行设立爵位,按照功劳制定俸禄,功劳大的俸禄丰厚,德行深厚的礼遇更好。

所以,叔旦有辅佐的功劳,太公有鹰扬的功劳,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彰元勋,对贤士特殊对待。

近代汉高祖承天受命之时,分裂疆土分封八王。这是前世的美事,后代君主的遵从。

朕以浅薄的德行,承天受命,君临万方,统管天下,希望能与先贤一样,垂拱而治。

您天性忠诚正直,上天命您辅佐帝王,深知天命历数,明悉国家兴亡,身处遥远之地派遣使者渡过潜江、汉水来朝见,随即归附,上疏请为藩邦,并交纳丝绸等南方贡品,将所有将领都送回本朝,忠诚恭敬发自内心,诚意款款对外昭示,信义铭刻于金石之上,道义覆盖天下,朕非常赞赏。

现在加封您为吴王,派使者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予您印玺、绶带、以及封诰文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枚、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枚,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督管交州,兼任荆州牧,赐给您用白茅包裹的青土,以回复感恩朕的命令,令您管理东部中国。

送上过去骠骑将军的印玺、绶带、符节及策封文书。

现在再加赏您九锡之礼,请您听从以下命令。

因为您平定了东南地区,治理好长江以南地区,百姓安居乐业,无人怀有二心,所以赏赐您大车、军车各一辆,八匹枣红色公马八;因为您掌管财务劝课农桑,仓库充实,所以赏给您绣着龙的服冠,并配上红色的鞋子;因为您以德行教化百姓,使礼教盛行,所以赏给您一套钟磬乐器;因为您倡行公序良俗,以柔和政策安抚百越少数民族,所以赏给您红色大门的房子以居住;因为您运用自己的才干智谋,任用贤人,所以赏您 纳陛 ,以便登殿处理事务;因为您忠诚勇敢,消除邪邪,所以赏赐您虎贲卫士一百人可供调用;因为您威震四方,震慑荆南,消灭奸恶,使罪人罪有应得,所以赏给您铡刀、斧钺各一具;因为您对内靠文治得以和谐,对外武力依靠昭示信义,所以赏赐您红漆弓一张、红色利箭一百支、黑色漆弓十张、黑色利箭一千支;因为您以忠诚顺义为基石,将恭俭看做品德,所以赏赐您美酒一罐,以有玉制酒杓一具相配。

敬重吧!

我谨向您宣扬先王仪章,以服从朕的命令,努力辅佐我治理国家,成就您长久的伟业!

这一年,刘备率军前来征讨,到了巫山、秭归,派使者招诱武陵的少数民族,借给他们印信绶带,答应他们给予封赏,于是各县以及五谿的少数民族都反叛为蜀国。

孙权,以陆逊为都督,督领朱然、潘璋等人抗击刘备,派都尉赵咨出使魏国。

魏文帝问: 吴王是什么样的主君?

赵咨回答说: 聪明人智,是有雄才大略的主君。 魏文帝问他的状况,赵咨说: 在鲁肃是平凡之时接纳他,是他的聪慧,在军中将吕蒙提拔起来,是他的明智,抓获于禁而没有杀害是他的仁德,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而虎视天下,是他的雄才。屈身侍奉陛下,是他的谋略。

魏文帝想要封孙权的儿子孙登,孙权认为孙登年幼,上书推辞封赏,又派西曹掾沈珩陈情谢罪,并献上风俗礼物。

后来立孙登为王太子。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宋谦等攻打蜀军的五个兵营,都攻破了,并将守将斩杀。

三月,鄱阳上报有黄龙出现。

蜀军分占据险要之地,前后驻扎了五十多个兵营,陆逊根据各营轻重分别派出守卫抵御,从正月至闰六月,大获全胜,蜀军临阵被斩杀和放下武器投降者有几万人。

刘备逃跑,仅使得自己免于一死。

当初,孙权对外托言依附曹魏,但心中不诚。

魏国就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来东吴和孙权两方盟誓,并征召孙权的儿子去做人质,孙权推辞不接受。

秋九月,魏国就命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

孙权派遣吕范等督率五路人马,依靠船只抗击曹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抗击曹仁。

当时扬、越蛮夷少数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内患还没消除,所以孙权言辞低微地上书魏文帝,请求改正自己的罪过: 如果我的罪行难以消除,一定不会被安置,理当奉还您赏赐的土地与人民,请求让我寄身交州,终此余生。

魏文帝回信说: 您生在天下动荡之时,本来有纵横天下的志向,却屈身奉待魏国,享有现在的封赏。

自您被策封为吴王以来,进献的物品络绎不绝。

征讨刘备的功绩,国家仰仗您取得成功。

如果做人反复无常,古人认为是可耻的。

朕与您之间,君臣大义已经确定,难道乐意劳师动众,兴师远征江、汉吗?

朝廷的议论,君主也不能独断专行,三公上报您的过失,都有理有据。

朕虽然不够贤明,虽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还是希望他们的话不可信,并认为这是国家褔衹。

所以先派使者来犒劳您,再派尚书、侍中来与您修好践行盟约,以确定送太子为人质之事。

您却言语推辞,不打算让太子入朝,众人都认为奇怪。

又让前都尉浩周劝您送太子来,那实际是朝臣们商议后的决策,借以试探您的诚意,您果然推辞了,对外援引隗嚣送子入质而不能坚持至终,对内自比为窦融,虽不送子入朝为人质却能忠贞不渝。

时势不同,人各有心。

浩周回朝后,口述手指地为您说情,更加让商议的朝臣们确定对您的疑虑,您所说的对朝廷有始有终,没有任何凭据,所以我勉强同意了大臣们的建议。

现在看了您的上表,真诚恳切,令人心中感慨,悲伤动容。

我即日下诏,命令各路军队只要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不可妄自行动。

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节,解除大家的疑虑,孙登早上来朝为人质,晚上我就诏令大军返回。

我言语中的诚意,如长江一样不可更改!

孙权就更改年号,沿着长江驻军坚守。

冬十一月,江上刮起大风,吕范等人的士兵淹死数千,其余部队返回江南。

曹休指挥臧霸率领轻捷战船五百艘、敢死队一万人袭击徐陵,烧毁攻城战车,杀害俘虏了数千人。

吴国将军全琮、徐盛追杀魏国将领尹卢,斩杀俘虏的有数百人。

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两国之间再次通好。

但孙权与魏文帝之间互相往来,到第二年才正式断绝关系。

这年,孙权改夷陵为西陵。

黄武二年春正月,曹真分出军队占据江陵中州。

当月,孙权修筑江夏山城。

改正四分历,使用乾象历。

三月,曹仁派将军常周彡等,率五千士兵,乘坐油船,清晨渡江至濡须坞江心小岛。

曹仁之子曹泰就率军猛攻朱桓,朱桓领兵迎敌,并派将军严圭等攻破常周彡等。

当月,魏军全部撤退。

夏四月,孙权的大臣们劝他随即称帝,孙权没有同意。

刘备在白帝城崩逝。

五月,曲阿报有甘露降临。

之前,戏口守将晋宗杀死将军王直,率众反叛投奔魏国,魏国以晋宗为蕲春太守,多次侵犯吴国边境。

六月,孙权下令将军贺齐率领糜芳、刘邵等攻袭蕲春,刘邵等生擒晋宗。

冬十一月,蜀国派遣中郎将邓芝拜谒吴国。

黄武三年夏,孙权派遣辅义中郎将张温到蜀国访问。

秋八月,赦免被判死刑囚犯。

九月,曹丕出京巡视广陵,面对长江,感叹地说: 长江那边有贤能之人,不可谋取啊! 随后返回。

黄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孙邵去世。

六月,任命太常顾雍为丞相。

皖口有传言,树木长成连理枝。

冬十二月,鄱阳贼寇彭绮自称将军,攻占地县,部众有几万人。

这年接连发生地震。

黄武五年春,孙权下令: 部队征战多年,百姓流离农业荒废,父子夫妇之间,不能相互体恤,寡人非常痛惜。

现在北方敌人已退缩逃窜,中原之外已没有战事,所以以下各州郡守,应该施行宽容修养政策。

这时陆逊因所在的地方缺粮,上表请求孙权让将领们增开农田。

孙权回复说: 非常好!

从今起我父子亲自管理一份农田,用给我驾车的八条牛分拉四犁耕作,虽然比不上古代贤人,也想要和大家一样共同劳作。

秋七月,孙权得知魏文帝曹丕去世,出军征讨江夏郡,围攻石阳城,未能攻克而返回。

苍梧上报有凤凰出现。

孙权将三郡交接边界的偏远地区分设十个县,设置东安郡,以全琮为该郡太守,平定讨伐山越族的反叛。

冬十月,陆逊上表向孙权陈说眼下应该办理的事情,劝孙权施行德政,减轻刑罚,降低田赋的征收,停止征调。

又说: 忠直之言,不能完全陈述,只求容身的小臣,经常只说功利之话。

孙权回复说: 律法的设置,是想借此遏制恶行,防止奸邪,防患于未然,怎能不借刑罚来威慑小人呢?

这是先制定法令,后依律法判处,不想有人犯罪违法而已。

你认为刑罚太重,我又哪里乐意将刑罚看做有利之物,只是不得已这样罢了。

现在收到您的意见,应当重新加以咨询商讨,一定使其中可行的切实实行。

而且身边朝臣有尽力规谏的责任,皇亲国戚也应提出弥补疏漏的建议,用以匡正君主过失,表明自己忠义。

《尚书》中说, 我有过失你必须纠正;而你不可盲目顺从 。我难道不乐意听取忠言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吗?

而你却说 不敢完全陈述 ,怎能算是忠言直谏呢?

如果小臣之中,有可以采纳的意见,难道能够因人废言而不采纳吗?

如果是奉承媚上的,我虽不明智但也能准确识别。

至于征发赋税徭役的事,只因为天下尚未平定,大事须得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如果只是保守江东,施行宽和之政,兵力自然足够,多有户税又有何用?

但只是坚守江东,不求进取,可谓浅陋啊!

如果不预先征收户税,恐怕临时征用就不那么方便了。

另外,我与你名分虽然有异,但荣辱喜忧是一样的。奏表中说不敢随众人之势苟且立身,这实在是我对你的殷切希望。

随后孙权命令有关主管官员将全部的律法条文都写下,派郎中褚逢送给陆逊和诸葛瑾过目,如果他们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之处,令他们增删修改。

当年,孙权将交州郡分设广州郡,不久又复合为交州。

黄武六年春正月,东吴诸将生擒彭绮等人。

闰十二月,韩当的儿子韩综率领部众投降魏国。

黄武七年春三月,孙权封儿子孙虑为建昌侯。

撤除东安郡。

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假装反叛,引诱魏将曹休。

秋八月,孙权前往皖口,派将军陆逊率将领在石亭大破曹休。

东吴大司马吕范去世。

当年,孙权将合浦郡改为珠官郡。

黄龙元年春,东吴文武朝臣都劝孙权正式称帝。

夏四月,夏口、武昌都传言出现黄龙、凤凰。

十三日,孙权在南郊登基称帝,同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追谥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

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

将领官吏都加官封赏。

当初,汉献帝兴平年间,吴中有童谣: 黄金车,斑斓耳,闿昌门,出天子。

五月,孙权派遣校尉张刚、管笃出使辽东。

六月,蜀国派卫尉陈震前来庆贺孙权称帝。

孙权就与蜀国来使商议平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归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归属蜀。

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分属两国。并订立盟书说: 天降动乱,汉室王朝无序,叛臣奸贼乘机挑衅,谋夺国家大权,从董卓开始,结束于曹操,他们穷凶极恶,扰动天下,致使天下分崩离析,普天之下,纲纪无存,人神怨愤,但动乱却无止境。

等到曹操之子曹丕,逆贼遗子,作恶多端,谋取皇位。而曹睿又是微末小人,沿袭曹丕恶行,倚仗兵力窃据汉土,至今尚未伏法就诛。

过去共工作乱而尧帝出兵,三苗违法而虞舜征讨。

现在消灭曹睿又,抓获他的党羽,除了蜀、吴两国,还有谁能担此大任呢?

翦除残暴之人,一定要声讨他们的罪行,应该先定计划,夺取他们的土地,使士人百姓之心有所依附。

所以《春秋》记载晋文公伐卫,首先将卫国土地分给宋国,就是这个道理。

况且古人成就大事,比先盟誓,所以《周礼》中有司盟之官,《尚书》中有诰、誓之文。蜀汉与东吴,虽然信义发自内心,但分割魏国的土地,还是应该订立盟约。

诸葛亮丞相德行威望远近闻名,他辅佐蜀国皇帝,在外主管军事大权,道义诚信感动神鬼天地,再次结盟,加深约誓,使东吴、西蜀两国军民都得知结盟大事。

所以建立祭坛杀牺牲,昭告神明,再歃血为盟,将盟书放于牺牲上,将副本收藏于天府。

皇天在上,听取人间之事,神灵的威力帮助诚心得到实现。司慎司盟,各位神灵,都光临受祭。

从现在蜀、吴两国结盟之后,同心协力,共同征讨魏贼,扶危济困,祸福与共,好恶共当,无有二心。

如果有人侵害蜀国,则吴国前去讨伐他;如果有人侵害吴国,则蜀国前往讨伐他。

两国守卫各自土地,互不侵犯。

盟约订立,流传后代,有始有终。

凡是各项盟约,都按盟书所记。

诚信之言不求文辞艳丽,实是出自彼此友好之心。

如果有违背盟约的,首先招致祸乱,怀有二心制造不和,怠慢天命,神明的上帝就征讨监督他,山川诸神就会诛灭纠正他,令他失去军队和人民,不能久享皇位国祚。

伟大的神灵,请您明察吧!

秋九月,孙权迁都建业,就住在原来的府第中,没有另建新宫殿,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迁都后武昌的事宜。

黄龙二年春正月,魏国修建合肥新城。

孙权下诏设立都讲祭酒,以便教授各个儿子。

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装备良好的上万士兵,乘船到海上寻找夷洲和亶洲。

亶洲在大海之间,长辈人有传言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领几千童男童女到海中,寻找蓬莱仙山和仙药,停留在蓬莱洲就没有回来。

世代相传现已几万户人家,那里的百姓,时常有人到会稽一带来买卖布匹,会稽东部的人航海,也有遇上大暴风漂流到亶洲去的。

亶洲地处偏远,卫温最终没能到那里,只带了几千名夷洲的人返回。

黄龙三年春二月,孙权派遣太常潘濬率领五万部众征讨武陵少数民族。

卫温、诸葛直都因为违背诏令而未能建功,被收押下狱处死。

夏天,有野蚕作茧,大如鸡蛋。

由拳县野稻自然生长,所以将县名改为禾兴县。

吴中郎将孙布假装投降来招诱魏将王凌,王凌率军奉迎孙布。

冬十月,孙权率大军潜伏在阜陵等待王凌的到来,王凌发觉后率军退走。

会稽郡南始平县传言有嘉禾生长。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改第二年为嘉禾元年。

嘉禾元年春正月,吴建昌侯孙虑去世。

三月,孙权派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船到辽东。

秋九月,魏国将领田豫半路截击,在成山斩杀周贺。

冬十二月,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派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前来向孙权称藩,并献上貂皮、良马。

孙权很高兴,给公孙渊晋爵。

嘉禾二年春正月,孙权下诏说: 朕以浅薄的德行,开始承受天命,日夜小心翼翼,没有闲暇安稳就寝。

希望平定国家祸乱,救济百姓,上报神灵,对下抚慰百姓。

所以诚心寻求,勤勉地招揽杰出人才,将与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平定天下。如能志向相同,我将和他共同存亡。

现在派持符节的督领幽州军事兼任青州牧辽东太守、燕王公孙渊,长期被曹魏胁迫,远隔一方,虽然他忠心报国,但无缘入朝。

现在他顺应天命,从遥远之地派来二位使者,表达自己的忠心,奏表抒发忠诚,朕得到这些,还有什么喜事可以超过它呢?

即使商汤得到伊尹,周文王得到吕望,光武皇帝未平天下就得到河右,和现在相比,难道能超越吗!

天下统一,从现在已经奠定了。

《尚书》不是有言吗, 君主一人有了幸事,天下臣民也会仰赖于此 。

应该大赦天下,给犯罪者改过自新的机会,明文下令各州郡,让全国人都得知。

特下诏书给燕国,让他们传扬皇恩,让普天之下都得知这一庆事。

三月,孙权送宿舒、孙综返回辽东,并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率军万人,带上金银财宝奇珍物品,加上 九锡 之礼的全套用品,乘船航海送给公孙渊。

满朝大臣从丞相顾雍以下全都劝谏孙权,认为公孙渊不可轻信,到他的恩宠礼遇太隆重,只需派遣几百官兵护送宿舒、孙琮回去即可,孙权最终没有听从建议。

后来公孙渊果然杀害了张弥等人,将他们首级送到魏国,收缴了他们的兵马器物。

孙权大怒,想要亲自征讨公孙渊,尚书仆射薛综等极力谏阻,孙权才中止这个计划。

当年,孙权向合肥新城出兵,派将军全琮征讨六安,都未攻克而回。

嘉禾三年春正月,孙权下诏: 战乱长久无休,百姓苦于徭役,年成有时不好。

应该放宽各种拖欠的租税,不要再督促课征。

夏五月,孙权派遣陆逊、诸葛瑾等在江夏、沔口驻守,派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出兵,孙权自己亲率大军围困合肥新城。

这时,蜀丞相诸葛亮出兵武功,孙权认为魏明帝不可能远征南方,但魏明帝却派兵援助司马懿抵御诸葛亮的大军,自己亲率水军东征东吴。

魏明帝还未到达寿春,孙权就率军撤回,孙韶也停止进兵。

秋八月,孙权以诸葛恪为丹杨太守,征讨山越部族。

九月初一,大霜冻坏稻谷。

冬十一月,太常潘濬平定武陵少数民族,战事结束,返回武昌。

孙权下诏恢复曲阿县为云阳县,丹徒县为武进县。

庐陵贼寇李桓、罗厉等起兵作乱。

四年夏天,孙权派吕岱征讨李桓等人。

七月,天下冰雹。

魏朝使者用马来请求交换珠玑、翡翠、玳瑁,孙权说: 这些都是我用不到的,能用来换吗?为什么不允许他们交换呢?

五年春,朝廷铸大面额钱,以一当五百。

孙权诏令官吏百姓运输铜器,计算铜壁价值。

设置偷铸铜钱的律法。

二月,武昌上报有甘露在礼宾殿降临。

辅吴将军张昭去世,中郎将吴璨抓获李桓,将军唐咨抓获罗厉等人。

自十月以来,天不降雨,直到第二年夏天。

十月冬,有彗星在东方出现。

鄱阳反贼彭旦等作乱。

六年春正月,孙权下诏说: 三年的丧礼,是天下明显的制度,表示人情极度哀痛,贤能的人忍受哀痛,顺从礼节,不孝的人勉励自己,完成礼节。

现在天下太平,上下无事,君子不夺人情,所以三年不到孝子门上办事。

等到有事,则忍着割让礼仪以从权宜,守着礼节做事。

所以圣人制定法,有礼制但不按时机就不能实行。

有丧事不去奔丧,就不是古代礼制。应该随时权宜,用情义来断恩。

之前之所以设立律法,是官吏在任职上,应当有所交待,而却故意违犯,即使随时纠正,也会荒废很久。

现在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多难,凡在官司部门,应该各尽其责,先公后私,而不过于奉承,实在不是靠说的。

朝内外的官员,应该提供评议,让结论得以持中,详细地做好调度。 顾谭商议,认为: 奔丧之事建立法度,轻则不足以禁止孝子的恩情,重责本来也不是该处死的大罪,即使增加严刑峻法,不遵守的人也一定很少。

如果有偶然违反的,对其加以刑罚,则恩惠有所不忍,降低刑罚,则律法不能实行,我认为官吏们都在远处,如果不告知他们,他们一定不能知道。

在改朝换代之间,如果律法得以传承,一定对其加以执行,那官吏就没有废去职位的负担,孝子也没有违反重刑的刑罚了。

将军胡综商议认为 丧葬之礼,虽然有仪典制度,但如果不和时宜,也不能实行。

现在军事大国不同,而官吏遭遇丧事,知道有律法严禁,又怎么敢唐突,只想着得知丧事却没有奔赴的耻辱,不考虑为人臣子违反禁令的罪过,这是由于立法防范本来是轻度导致的。

忠义节操在国家,孝义道理立家,出生作为臣子,又怎么能兼而有之呢?

所以忠臣不能做孝子,应该制定律法条文,以死刑处置,如果有所违反,那就有罪名不可赦免。

用杀害人的办法来阻止杀人,在一个人的身上实行,那这之后一定会断绝这样的事。

丞相雍上奏赞同死刑。

这之后,吴县县令孟中母亲去世奔丧,不久,就将自己拘禁在武昌等待处罚。

陆逊陈述他的言行,并为他求情,孙权就将他降罪一等处置,后来不得已为比,因此就断绝了祭祀。

二月,陆逊征讨彭旦等人,这一年,将他们都攻破了。

十月,孙权派卫将军全琮攻袭六安,没有攻克。

诸葛恪平定山越之事完毕,就往北驻守庐江。

赤乌元年春天,朝廷铸造千大钱。

夏天,吕岱征讨庐陵反贼,完毕后返回陆口。

八月,武昌上报说有麒麟出现。

有关官员上奏说,有麒麟出现是太平的征兆,应该更改年号。

孙权下诏说: 过去红色的乌鸦在殿前聚集,是我亲眼看到的,如果神灵认为用它作为嘉奖祥瑞的做法,应该更改年号,应该改为赤乌。

朝臣们上奏说: 过去武王伐纣,有赤乌的征兆,君臣都能看到,于是占有天下,圣人的书册中记载最为详尽的,认为眼前的事最好,亲眼看到的又很明确。

于是更改年号。

步夫人去世后,追赠为皇后。

当初,孙权信任校事吕壹,吕壹性情严苛凶残,用法严苛。

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都没有采纳,朝中大臣因此没有敢再进谏。

后来,吕壹奸邪之罪泄露,被诛杀,孙权引咎自责,就派中书郎袁礼向各将领谢罪,趁机问当时政事的损益得失。

礼节结束返回,孙权又有诏令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说: 袁礼返回,说和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等人相见,并认为事情应当有所先后,他们都各自因不管理百姓事务,不肯有所言明,将事情都推到伯言、承明身上。

伯言、承明行礼之后流泪泣涕,言辞恳切,词义辛苦,心中对事务感到忧心,有不安之心。

我得知这件事很是怅然,非常责怪自己,为什么呢?

只有圣人能没有过错,明智的人能自省罢了。

人的言行举止又怎么能全部都不偏不倚,独自承担自己的过错而抗拒众人的意思,没有及时反应,所以各位有嫌难罢了。不是这样,又因为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自从我起兵以来五十年,所用的赋税徭役都出于百姓,天下还未安定,反贼尚且作乱,士兵百姓勤劳辛苦,实在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劳动百姓实在是不得已,跟诸君共事,从年少至年长,头发已经花白,认为我的心里足以表露出来,公私分明,足以互相守护。

所以,直言劝谏,都寄托在各位身上,查漏补缺也是我所希望的。

过去,卫武公年过三十,勤于求取辅佐朝政之人,经常独自叹息。

而且布衣韦带,互相结交,两相交好,尚且污垢不能相同,现在各位和我共事,虽然君臣的恩义留存,但也说骨肉之间不再有这样的过错。

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互相共有。

忠诚不藏匿私情,出谋划策不留有后计,但是处理是非,各位怎么能从容而终呢,我们同舟共济,将谁换掉呢?

齐桓公是诸侯的霸主罢了,有做的好的,管仲未尝不赞叹,有过错中未尝不劝谏,劝谏而不得,就一直劝谏不止。

现在我自我认为没有桓公的德行,而各位的谏言还未说出口,仍然互相责难。

从这里来说,我比起桓公要优秀,不知各位相比于管仲怎么样呢?

长久不相见,因事当笑。

大家共同平定大业,整顿天下,还能有谁呢?

凡是政事应当有所损益,我很乐于听到不同的建议,辅助我没有周全的地方。

赤乌二年三月,孙权派使者羊衢、郑胄、将军孙仪到辽东,攻打魏朝守将张持、高虑等人,俘虏了男女百姓。

零陵上报说有甘露降临。

同年五月,修建沙羡城。

将军蒋秘往南征讨少数民族反贼。

蒋秘所带领的督督廖式杀害林贺太守严纲等,自称平南将军,和他弟弟廖潜共同攻打零陵、桂阳郡,并振动了交州、苍梧、郁林各郡,部众达到数万人。

孙权派将军吕岱、唐咨征讨他们,一年多后,都将其攻破。

赤乌三年正月,孙权下诏说: 君主没有百姓则不能成立,百姓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

不久以来百姓大多有征赋劳役,年岁又有水旱灾害,粮食有所损害,而官吏有的不好,侵占百姓的耕种时间,以至于百姓饥饿困顿。

从今以后,督军郡守应该严谨考察非法行为,当属农忙之时,用劳役之事来烦扰百姓之人,都将他们明文正法,以使百姓知晓。

夏四月,大赦天下,孙权诏令各郡县修整城墙,修建谯楼,开挖壕沟,挖建水渠,以防备盗贼。

冬十一月,百姓饥寒,孙权下诏打开官府仓库,以赈济贫苦百姓。

赤乌四年正月,天降大雪,雪深三尺,鸟兽大半死亡。

四月,孙权派卫将军全琮攻战淮南,攻克芍陂,烧毁安城底阁,收拢其中的百姓。

威北将军诸葛恪攻打六安。

全琮与魏朝将领王凌在芍陂交战,中郎将秦晃等十多人战死。

车骑将军朱然围困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占柤中。

五月,太子孙登去世。

同月,魏朝太傅司马宣王援救樊城。

六月,大军返回。

闰六月,大将军诸葛瑾去世。

八月,陆逊修建邾城。

赤乌五年正月,孙权儿子孙和为太子,大赦天下,改禾兴为嘉兴。

朝臣奏请册立皇后及四王,孙权下诏说: 现在天下未定,百姓疲敝,况且有功之人有的还未封赏,饥寒之人尚未抚恤,如果割让土地使后代丰裕,尊崇爵位以显示妃妾的宠性,我认为不好。

还是放下这个决议吧。

三月,海盐县上奏说有黄龙出现。

夏四月,朝廷下令禁止奉献物品,减少太官的膳食。

七月,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三万,征讨珠崖、儋耳。

同年发生大瘟疫,相关官员又奏请册立皇后及诸王。

八月,孙权立儿子孙霸为鲁王。

赤乌六年正月,新都县上奏有白虎出现。

诸葛恪征讨六安,攻破魏朝将领谢顺营,收编了其百姓。

十一月,丞相顾雍去世。

十二月,扶南王范旃派使者献上乐师及风俗物品。

同年,司马宣王率军进入舒地,诸葛恪从皖城迁到柴桑。

赤乌七年正月,孙权任命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

秋天,宛陵郡上奏有嘉禾生长。

同年步騭、朱然等各自上奏说: 从蜀地投降之人,都说想要背弃盟约和魏朝勾结,建造了很多船只,修缮整治城墙。

又有蒋琬驻守汉中,得知司马懿向南出兵,如果不出兵,趁其虚弱以成犄角之势,反而将汉中之地委托给他,靠近成都。

事情已经很明显了,不需要再怀疑,应该为之做好准备。

孙权神色不在意,说: 我对待蜀地不薄,共同立下盟誓,没有违背的,为什么到这地步呢?

又有司马懿之前进入舒城,十天之后就撤退了,蜀地在万里之外,又怎么能知道轻重缓急而立刻出兵呢?

过去魏国想要深入汉川,于是开始严整军队,还没有出发,又得知魏军返还就停止了,蜀国难道又有这样的疑虑吗?

又有他国治国,船只城池,怎么能不守护呢?

在这时候整顿军队,难道是想要以此抵御蜀军吗?

他人之言,苦不可信,朕为你们倾尽全力守护它。

蜀国最终没有这样的谋划,就像孙权所考虑的。

赤乌八年春二月,丞相陆逊去世。

夏天天雷击中宫门的柱子,又击中南津大桥的桥楹。

茶陵县有洪水溢出,流亡飘离的百姓有二百多家。

七月,将军马茂等人图谋叛逆,被夷灭三族。

八月,大赦天下,派校尉陈勋率领屯田以及作士三万人将句容中道凿开,从小其到云阳西城,开通市场,修建邸阁。

赤乌九年春二月,车骑将军朱然征讨魏朝柤中,斩杀了一千多人。

四月,武昌上奏有甘露降临。

九月,朝廷任命骠骑将军步騭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镇南将军李代为上大将军,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

赤乌十年春正月,右大司马全琮去世,二月孙权将宫殿搬到南宫。

三月,南宫改为太初宫,各将领及州郡官吏都无偿参与。

五月,丞相步騭去世。

十月,孙权下令赦免死刑的囚犯。

赤乌十一年春正月,朱然修建江陵。

二月,出现地震。

三月宫殿建成。

四月,出现冰雹,云阳上奏说有黄龙出现。

五月,鄱阳上奏有白虎出现。

孙权下诏说: 过去,圣明的君主积累德行,修身行道,才坐拥天下,所以祥瑞响应,是为了表彰德行。

我并不明智,怎么能得到这样的彰显呢?

《尚书》中说虽休勿休,朝廷百官应该尽忠职守,以匡正我不到位的地方。

赤乌十二年春三月,左大司马朱然去世。

四月,有两只乌鸦衔着鸟雀,在东馆坠落。

骠骑将军朱据兼任丞相,将喜鹊焚烧,以祭祀天地。

赤乌十三年夏五月,日至时,荧惑星进入南斗星轨道,七月,进入魁星第二星随后东行。

八月,丹阳、句容及故鄣、宁国各地都出现山崩洪水泛滥现象。

孙权下诏追究责任,并供应借贷粮食。

废除太子孙和,让他居住在故鄣郡。

鲁王孙霸被赐死。

冬十月,魏朝将领文钦假装反叛以招诱朱异,孙权派吕据到朱异处迎接王钦。

朱异等人稳成持重,王钦不敢出兵。

十一月,立儿子孙亮为太子。

派十万军马,修建堂邑涂塘以淹没北道。

十二月,魏朝大将军王昶围攻南郡,荆州刺史王基攻打西陵,孙权派将军戴烈、陆凯前往抗击,随后都率军返回。

这一年,上天授书,表明应该改变年号,册立皇后。

太元元年夏五月,册立皇后潘氏,大赦天下,改立年号。

当初,临海郡罗阳县有神仙,自称为王表。

在民间盘旋,言语饮食跟人没有区别,但是看不到他的形体。

又有一个婢女名叫纺绩。

这一月,孙权派中书郎李崇赉,辅国将军罗阳王带着印信绶带迎接王表。

王表跟随李崇赉一起出发,和李崇赉以及所在的郡守县令畅谈政事,李崇赉等人无所交换。

他所看过的山川风物,都派婢女告知这神仙。

秋七月,李崇和王表来到,孙权在苍龙门外为王表修建宅舍,多次派近臣带着酒食前往。

王表上奏说水旱之类的小事往往都有应验。

八月最后一天,出现大风,江海泛滥,水位在平地有八尺深,吴高陵的松柏被连根拔起,城的南门飞落。

十一月冬,大赦天下。

孙权在南郊祭祀返回,后来病重。

十二月,派驿使征召大将军诸葛恪,任命他为太子太傅。

又下诏减免徭役,减少赋税,免除百姓所忧患的苦痛。

太元二年春正月,册立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居住在长沙,儿子孙奋为齐王,居住武昌,儿子孙休为琅琊王,居住虎林。

二月,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神凤,皇后潘氏去世。

各将官吏役多次到王表处请求褔衹,王表离开。

四月,孙权去世,时年七十一岁,谥号为大皇帝。

七月,葬在蒋陵。

孙权忍辱负重,任用贤才,崇尚计谋,有勾践的奇才,英雄的杰出,所以能自己占据江东,形成鼎足之势。

但是生性多嫌忌,对杀戮之事非常果敢,到了末年,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至于听信谗言,不修养德行,废除杀害继承人,这难道就是孙权给将来作为江东和南京之主的子孙能否千秋万代的谋划么?

这样到了后来就已经迟了,以至于国家覆灭,未必不是因为这一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