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士丧礼

士丧之礼:须死于正寝之室,用一条被子盖住死者尸体。

以一人为其招魂,招魂者服纯衣纁裳,其上衣和下裳的左边连在一起,并插其领于带间以固定;登上东面屋翼,站在屋脊中央向北用衣服招魂,喊道: 哎一某人回来!

连喊三次。

进而将衣服从前面扔下,屋翼下面一人用衣箱接住,从东阶上堂用衣服盖住尸体。

招魂之人从西面屋翼的北边下来。

用角质祭勺启开死者上下牙齿,用矮几拘正死者双足,用干肉、肉酱、甜酒祭奠死者。

从东阶上堂,将祭品置放在尸体东面,又于堂上陈设帷幕。

然后向国君报丧。

丧主站在西阶东面,向南嘱咐报丧者,并拜送之。

有宾客来吊唁,丧主要叩拜。

丧主进屋,坐在尸床之东。

丧主之兄弟、堂兄弟皆面向西站在丧主之后。丧主之妻妾面向东坐于床西。

大功以上亲属在内室。

小功以下亲属一一其妇人在户外向北而坐,其男子在堂下向北而立。

国君派人来吊唁,要撤去帷幕。

丧主到寝门外迎接,见宾而不哭;丧主先进门向北站在右边。

吊者进门,从西阶上堂,向东而站。

丧主进入中庭,吊者向丧主传达君命。

丧主哭拜,叩首、哭踊。

吊唁的宾客出来,丧主到大门外拜送。

国君派人来赠送衣衾,要撤去帷幕。

丧主迎接国君之赠衣衾者之礼仪与迎接国君之使吊者之礼仪一样。赠衣衾者左手执衣领,右手执腰,入门上堂,传达国君命令。

丧主叩拜赠衣者之礼仪亦与先前叩拜国君之使吊者之礼仪一样。赠衣者入内将衣衾盖在尸体上,然后出门。

丧主拜送,其礼亦和先前拜送国君之使吊者一样,只有奉君命来吊禭的,丧主才出而迎、送,从西阶上、下堂。

于是拜谢宾客,若有大夫来吊唁,要一一拜谢。

在西阶下即位,面向东,不哭踊。

大夫虽不致吊辞,也要请其入室。

大功以上的亲属赠送衣衾,不必使人传命于丧主,直接将衣衾陈列房中。

众兄弟赠送衣衾,须使人到内室告诸丧主。丧主在内室确定位置拜谢,并将衣衾放在尸体东边的床上。

朋友赠送衣衾,要亲自送进来。丧主拜谢,并和先前一样置放衣衾。丧主退堂,只哭不踊。

有司撤去衣衾,一如禭者左执领、右执腰,将衣衾拿回房中。

依照死者身份为其建铭。

倘是不命之士,则用长一尺、宽三寸黑布一块,长二尺、宽三寸红布一块,并将其联结起来。

进而于所联结部分写上铭文,称 某氏某之柩 。

用三尺长的竹竿作旗竿,将其置于西阶上的屋檐下。

甸人在两阶之间掘坎,坎偏于西阶一方;在西墙下用上块垒灶,灶口向东。

用清水洗净新盆、盘、瓶、无足之敦和重鬲,放于西阶下。陈列衣服于房中,衣领向西,自南至北排列,不必两行。

贴身之衣裳用帷幕之布。

插发髻之笄用桑木制成,长四寸,绕于髻之中央以固发。

为饭而设以覆尸面的布巾不凿孔。

裹头的练帛宽二尺,长五尺,末端撕开以打结。

塞两耳用新丝绵。蒙面,外用黑布,内用红布,一尺二寸见方;以絮充入缁表里之中,并打上结。

握手外用黑色布,里用橙色布,长一尺二寸,宽五寸,中间手握部分一寸见方,也以絮充入其中,并打上结。

钩弦用玉制指套,放弦用两个丝绵指套,亦打上结。

套尸体,上身用黑布套,长与手齐;下身用红布套,直至遮住两足。

若是在夏天,就穿白色葛屦;若是在冬天,则穿白色皮屦。

而屦带、屦头饰和屦的周边皆用黑布,屦带系于屦后跟。

其他众多亲属及庶兄弟赠送的衣物只陈放在房中,不用。

盛放三枚贝壳于竹器。

盛放一豆稻米于竹筐。

盛放用粗葛布制成的洗头巾一条、浴身巾两条于竹器。盛放梳子于籌筐。

盛放浴后所穿之衣于箱子中。

以上诸物皆陈设于西墙下,自南而北排列。

管人汲水于井,不解去井绳,将其萦绕于手。

夏祝用盆向南淘米于堂上。

管人登上台阶,不上堂,从夏祝那里接过淘米水,用鬲在以土块垒成的炉灶上煮着。

夏祝又盛米于废敦之中,并将其置于盛贝壳的竹器之北。

倘若国君赐士用冰以寒尸,可用承尸之盘盛之。

死者生前之小臣侍从入室,用管人所煮之淘米水结死者洗头。丧主和众兄弟等都到户外向北而立,等候着。

于是死者生前侍从给死者洗头、梳头,用巾拭干;又用浴巾洗尸身,用浴衣拭干。

将洗过的水及梳、巾、浴衣等一并扔于甸人所掘之坎中。然后和往日一样为其修剪指甲、头发、胡须等。

接着用发髻束发,插上发笄,穿上贴身内衣。

完了主人入室就位。

商祝入室依次置放送终之服:纯衣浅黄裳,白布衣素裳,红色镶边的黑衣裳。

主人出室,袒露左臂,把左袖插在右腋下之带内;在盆里洗手、洗贝壳,进而捧拿贝壳而入室。

宰则洗角制祭勺,然后放于废敦所盛之米上,执废敦从主人而入。

商祝拿着巾跟着入室,于窗户北面撤去枕头,铺好布巾,撤去祭勺,从主人手里接过贝壳,置放于尸体西边。

主人由尸足之北转而西,上床向东而坐。

商祝又从宰手里接过米,陈放在贝壳的北边。

宰随从主人立于床西,在主人右侧。

主人用左手往死者嘴的右侧放米三次,继放一个贝壳。

于死者嘴的左侧和中间也照此处理。

又放米,及满乃止。

然后主人穿好衣服,返回尸东之位。

商祝先用巾蒙住尸面,次用新丝绵塞住死者双耳,再将蒙面之巾系好;继而系上屦带,于脚背处将两屦系在一起。

接着为死者穿上三套衣服,贴身之衣不算在三套之内。

系好大带,插笏板于带之右侧。

又套上右手大拇指套,并用握手丝带将其联结于臂腕,于手背上打好结。用 冒 套好尸体,盖上衣被。

然后将布巾、浴巾、祭勺、修剪而得之乱发、指甲等统统埋于坎中。

做好重,凿上眼。

甸人将重置放于中庭南侧三分之一处。

夏祝在西墙下用二鬲将饭尸余米煮成粥。

用粗布塞住鬲口,用竹蔑系上鬲,将其悬挂于重上;又用苇席盖住重,自北而南,其右端在上而向西,直至将重完全盖住,用竹蔑系好。周祝取铭插挂于重上。

第二天清晨,将小殓衣服陈列于房中,衣领向南,按照自西而东,又自东而西的顺序排列;用布收束衣服:横者三幅,竖者一幅,宽均一幅,于末端撕开并打结。

被子其面用黑布,其里用红布,没有识记。

衣衾按先爵弁服和皮弁服,次散衣的次序陈列,共计十九套。其余的继续陈列,但并不都用。

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等于东堂之下。

覆盖祭品用的小功之布盛放于竹器之中,竹器置于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的东边,又在其东边陈放盥洗用的盆和巾。

斩衰之绖有二:首绖宽九寸,麻根向下,在左侧;腰绖小于首绖五分之一,其下垂部分长三尺。

齐衰之绖亦有二,首绖麻根向右,在上部;腰绖下垂部分亦长三尺。

斩衰之绖和齐衰之绖皆陈设于东坫之南。

妇人之腰绖与男子有异,要于麻根处打结,陈列于东房。

床席和覆尸之衾陈设于西坫之南边。

于西堂下设盥洗之具,和于东堂下所设一样。

放一只鼎于正寝门外,其位置当在东侧之堂屋的偏南处,鼎的正面向西。

鼎里放一只猪,猪分解成两前肢与两后肢,去掉四蹄,加上两肋和肺,计为七体。

陈设贯鼎耳之横木和覆鼎之幂,幂的末端向西。

无饰之俎放在鼎的西边,顺西置放;上放匕一只,其柄向东。

士洗手,以两人一排立于西阶的下面。

在户内布席,席分两层,下铺一层莞草编的席,上铺一层细苇席。

商祝铺绞衾、散衣、爵弁服和皮弁服于席上。

铺爵弁服和皮弁服时不可颠倒错位,其中最好的要铺在最里边。

士迁尸于铺好的服上,返回西阶下原位。

有司在两楹柁之间设床席,设席情况和在户内设时一样,继放枕头一只。

小殓完毕,撤去帷幕,丧主向西按着死者哭踊,不计时;主妇则向东,哭踊亦如丧主。

丧主进而挽束头发,袒露左臂,众主人着絻于房中。

妇人则在室中用麻束发成髻。

士于尸之左右抬起尸体,丧主家之男女分别捧着死者之头与足,安放尸体于堂上,盖上覆尸柩之衣被。

继而男女按室中东西之位哭踊,不计数。

丧主由尸足北转而于西阶下堂。

众主人随丧主下堂,即位于东阶上面。

妇人也随之下堂,向西立于东阶上。丧主开始拜谢宾客,凡是大夫,要一一拜之,士共三拜即可;接着于东阶下向西之位哭踊,于东墙穿衣戴绖,回到东阶下西面位。

于是陈设祭物。

抬鼎二士洗手。其在右边抬鼎之上以右手兼执匕,并仰其匕;其在左边抬鼎之士以左手横持俎;两人抬鼎入门,将鼎置放于阼阶前面,鼎之正面朝西,俎之正面朝北。

右边抬鼎之士又以左手执匕,右手袖出抬鼎之横木交于左手一并执持着;又取下覆鼎之幂置于鼎北边,继放上抬鼎之横木,持立不坐。

接着用匕将牲体从鼎中取出,左边抬鼎之士接过牲体而置于俎上。首先放两后肢于俎之东西两端,其次是两前肢,又次是两肋,最后是脊肺放于俎之正中间,凡此均须盖好。

骨分本末,故陈设时当让本向前,然后执俎而待。

夏祝和诸执奠事者洗手,夏祝先执醴酒上堂,诸执事随从夏祝,端拿载有酒、干肉、肉酱之俎从东阶上堂。

男子哭踊,甸人撤下空鼎,有司执巾立于东阶下待祝设奠。

设奠于尸体之东边,夏祝执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为上。

执事置放豆,又置俎于豆的东边,然后立于俎的北边,亦以西为上。

夏祝继而置醴酒于豆的南边,又从有司手里接过巾盖在祭品上,由尸体脚边至西阶而下堂。

妇人哭踊,设奠者由重的南边而返其门东之位。

男子哭踊。

宾客出门,丧主到门外拜送。

孝子及众亲属轮流哭,不用官为之哭。

如有赠送衣物的,就让傧者传命。傧者出请之辞为: 孤某使某请事 ;入告之辞为: 某使某腏 。

丧主于东阶下之位等着。

这时傧者出门传告来宾: 孤某须矣 。

并引领来宾进门。来宾进入中庭,向北传达送衣主人的使命。

丧主叩首拜谢。来宾从西阶上堂,直至绕过尸体脚后,向西置放衣物,其礼仪和在室中一样,继而仍由尸足北转而西降自西阶,出门。

丧主出门拜送。

如有朋友亲自来赠送衣物,其礼仪和前面一样,不过朋友要于西阶向东北方哭踊三次,方可出去;这时丧主不哭踊。

赠送衣物者既送衣,就必定送裳,其拿衣服的方式和前面一样。

撤衣者撤衣之方式亦如此。从西阶上堂和下堂,端拿衣物于东边收藏起来,以待大殓。

小殓日之夜,于中庭点着大烛。

次日天明,熄灭大烛。

将衣衾陈设于房中,衣领朝南,先是自西向东排,继是自东往西排。

有绞一,单被一,棉被二。

国君赠送的衣服,包括爵弁服、皮弁服、散衣,加上死者僚友赠送的衣服,一共三十套。而绞、单被、棉被等不算在三十套之内。

凡此衣服不一定都用。

东堂下陈设之祭物:两只瓦甒,均都装着甜醴酒;角质酒觯,木制祭勺;白色的豆两只,一只装着葵芋酱,一只装着蜗酱;笾两只,没有缘,底中铺着布巾,里面装着未加拣择筛选的栗子;干肉四条。

奠席设在凡此祭物的北边,大殓之席设在奠席的东边。

挖掘埋棺之坎,其深度要能保证露出联结棺与盖之缝的木楔。棺入坎时,丧主不哭。

用輁轴外棺于坎时,棺盖在堂下,干煎的黍和稷各两筐,以及鱼和干肉,陈设于西枯的南边。

又陈放三只鼎于门外,以北为上。

其中,一只鼎盛放一只猪,一只鼎盛放鳡鱼或鲫鱼九条,一只鼎盛放风干兔子的左半部,去髀,其他还有匕、俎等的陈设,都和小殓时一样。

执烛者在祭席的东边等候着。

夏祝撤下小殓时所设的盥洗器具,并改设于门外,进门后从东阶上堂。

这时男子哭踊,夏祝又撤去覆盖小殓奠之布巾,交于执事者,并示其于东阶下等候。

继而撤去祭席,夏祝先取下醴酒向北而立,其余的祭物先设者先撤,后设者后撤,均由尸足北转而于西阶下堂。

这时妇人哭踊,接着将所撤下之祭物改设于西庭的西南,即庭之西边,陈设的次第和在堂上设时一样。

执甜醴酒的夏祝和在奠于尸东时一样,向北而立,以西为上。诸执事立于豆的北边,向南而以东为上。

夏祝和诸执事陈设醴酒、豆俎完毕,一并到东边之新馔处以待事。

于堂上陈设帷幕。

妇人向东立于尸体之西侧。

丧主及众主人从西阶上堂,绕过尸体之足到东边,朝西而袒露左臂。

士洗手,其站之位置和小殓时一样。

有司铺席,亦和小殓时一样。

商祝在席上铺绞、单被、棉被,最好的铺在最上面。铺国君赠送的衣衾不能颠倒错位。

此时倘有大夫来吊唁,则使有司告以方殓,主人不便出迎拜宾。

士二人抬起尸体自堂上两楹间至东阶放在已铺好的衣被上,返回西阶下原位。这时丧主又哭踊,但不计数。大殓完毕,撤下帷幕。

丧主抚尸而号哭,和小殓时一样,主妇也如此。丧主和众主人将尸体抬起放到棺中,这时男女哭踊,不计数,和小殓时一样。

接着盖上棺盖。丧主下堂,叩拜大夫中之后至者,随即向北察看埋棺之坎。

众主人返回东阶下之位。

妇人则返回东阶上之位。

继而于棺的首尾、左右各陈放一筐煎炒过的黍稷,覆木料于棺上并涂上泥。

这时男女又哭踊,不计数。

俟涂泥完毕,周祝取铭置于殡。

丧主返回东阶下原位,哭踊,穿好衣服。

于是设奠。

执烛者从东阶登堂,周祝执巾和执席者亦跟着上堂;于室中西南隅朝东设祭席。

周祝返回堂下,和执事一起端拿东边所设祭物。

士洗手,抬鼎进门,鼎正面朝西,以北为上,和小殓时一样。

载鱼于俎上,鱼头向左,鱼脊向前,每列三条,计三列九条。

载兽之俎其本向前。夏祝端拿甜醴酒先上堂,和小殓时一样,诸执事端拿酒、豆、笾、俎随着从东阶上堂。男子哭踊,甸人撤去空鼎。

此时夏祝和诸执事由东楹之西入室,夏祝执甜醴酒面北而立。

诸执事设豆:肉酱在右边,肉酱的南边是栗,栗的东边是干肉。

豚俎在两豆的东边,鱼俎又在豚俎的东边。兽俎特别设于豚、鱼二俎的北边,甜醴酒在笾的南边。

用巾覆盖豆、俎,和小殓时一样。

陈设结束,诸执事先出室,立于室户的西边,以西为上。

夏祝随之出室,关上门;进而先于诸执事由西楹柱的西边经西阶下堂。妇人哭踊。

夏祝和诸执事继而从重的南边东行。男子又哭踊。

宾客出室。妇人哭踊。丧主到门外拜送,返回后即和小功以上的同族兄弟一起面北而哭殡。

继而同兄弟出室,丧主又到门外拜送。

众主人出门,停止哭踊,皆向西于东边而立。

丧主关上门,向众主人行拱手礼,并各就斩衰、倚庐、齐衰,垩室诸丧次。

国君如果另有惠赐,须察看大殓陈设情况。

先铺好绞、被、衣等,以俟国君驾至。丧主到外门之外迎接,见到国君御车之马头,即停止哭泣;返回门内,向北于右边而立,和众主人一起袒露左臂。

男巫止步于庙门之外,丧祝代表国君亦先至此。

小臣二人执戈先行,男巫、丧祝二人随后而行。

俟丧祝为国君祭过门神后,国君入门,丧主回避。

国君从东阶升堂,向西而立。

丧祝背靠东房之墙向南而立,丧主立于中庭。

国君向尸而哭。

丧主亦哭,并向尸叩首,起来又哭踊,随之出门外等候。

国君命丧主返回续行大殓之事,丧主返回中庭原位。

国君又命丧主升堂,丧主由西阶上堂,立于西楹柱的东边向北视殓。

国君继命公、卿、大夫上堂,立于丧主之西视殓,以东为上。

于是开始大殓。

大殓结束,公、卿、大夫等后上堂者先下堂,返回原先位置;接着丧主下堂,行至门外。

国君又命丧主返回上堂,丧主遵命回到中庭。

国君坐于尸床,用手轻抚尸体之胸口。

丧主叩首拜尸,起来后又哭踊,随后再次向门外走去。

国君再次命丧主返回,丧主受命回到中庭原位;众主人回避,于堂下之东墙向南而立。

国君下堂,向西命丧主抚尸。

丧主从西阶上堂,由尸足绕至东边,向西抚尸,但不与国君所抚之处相同。继而哭踊。

主妇向东抚尸、哭踊,和丧主一样。

把尸体装殓入棺,盖上棺盖;丧主下堂,行至门外。

国君又命丧主返回,丧主从左边入门,察看涂泥于棺。

国君登堂就位,众主人返回中庭原位。涂泥结束,丧主行至门外;国君再命丧主返回。

丧主从右边入门,诸执事从西阶上堂设奠。

国君候机哭踊,丧主跟着哭踊。

设奠结束,丧主行至门外,哭者止哭。

国君出门,于庙中哭踊。

丧主回避,不哭。

国君登上御车凭轼。

国君随从乘上副车,丧主哭,拜送国君及随从。

然后穿好衣服,入门就位;众主人亦随即穿好衣服。丧主又拜谢晚来吊唁之大夫,旋即哭踊。

宾客辞行,丧主拜送之。

士死满三日后,丧主及众主人始服斩衰或缌麻的丧服,丧主兼持丧杖,拜谢国君和众宾的吊唁和慰问,但不拜谢其惠赐衣物。

既殡之后,男子妇人于每日早晚哭于殡宫,不避子卯忌日。

妇人即位于堂,以南为上,哭。

亲者与众兄弟向西就位于门外,以北为上;甥婿外孙、从母之子等向西就位于门外众兄弟之南,以南为上;宾客又向西就位于甥婿外孙等之南,以北为上。

门外东边的来宾向北就位,以西为上;门外西边的宾客向北就位,以东为上;站在西边的宾客向东就位,以北为上。

丧主就位,然后开门。

这时妇人捶胸示哀,但不哭。

丧主拜谢宾客,先西面拜,次南面拜,最后东面拜,每面三拜;随后右转入门而哭。

妇人哭踊。

丧主于堂下东墙之最北端向西就位。

众兄弟皆就位,其位次与在门外时的位次相同。

卿大夫于丧主的南边就位。

诸公于门东稍靠前的地方就位。

异国之贵宾于门西稍靠前的地方就位。

倘若身份地位相同,丧主须先叩拜他国的贵宾。

凡是卿大夫,丧主须就其位一一叩拜。

撤大殓之宿奠者于门外洗手,执烛先入,从东阶上堂。

男子哭踊。

夏祝端拿甜醴酒,面北而立;诸执事或取酒立于夏祝之东侧,或取豆、笾、俎面南而立,以西为上。

夏祝取醴先出门下堂,诸执事执酒、豆、笾、俎依次出来,从西阶下堂。

妇人哭踊。

继而陈设祭物于堂下东面墙的西南,与西边的屋翼对齐。

夏祝执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为上;执豆者朝西置放豆,然后向南立于豆的北边。

执笾、俎者置放笾、俎后,立于设豆者的西边,以东为上。

执酒者置放酒后,返回原位。这时,夏祝置放醴酒于西边后,先行离开,从丧主的北边行至朝奠之馔处,众执事亦跟着前往。

于是设朝奠,夏祝执拿醴酒,诸执事执拿酒、干肉、肉酱等从东阶上堂。

这时,男子哭踊,入于室内。

祭席之设和先前一样,亦先豆次笾次酒次醴,但因无菹无栗,故不设巾。诸执事设完席后出室,立于户的西边,以西为上。

夏祝随即灭烛出室,并关上门,从西阶先行下堂,诸执事跟着下堂。

妇人哭踊。

设奠者由重的南边东行。

男子哭踊。

宾客出室,妇人又哭踊,丧主拜送宾客。

众主人出室,妇人哭踊。

出门,停止哭泣。

宾客,众主人众兄弟都回到门外东边原位。

丧主关上门,拜送宾客。然后向众主人拱手拜谢,并各有倚庐、垩室诸丧次。

每月初一之日,设祭奠和大殓时一样,用一只猪,加上鱼和风干的兔子,并陈设三只鼎。

东边陈设的祭物也和大殓时相同。

朔月之奠和大殓所不同者在于,大殓奠有笾,而此奠无笾,大殓奠无黍稷,而此奠有黍稷。

接着抬鼎入门,把牲体从鼎中升出,和大殓奠时一样。用匕载牲体于俎上后,放匕于鼎中,又置俎于适当的位置。

用匕载俎者随即从反向退出。甸人则撤去三只空鼎。

室中陈设祭品的秩序为:先醴酒,次菹,次肉酱,次黍稷,最后是俎。

室中所设祭物的位置为:盛肉酱之豆在北边,盛菹之豆在南边,豚俎置于两豆的东边,鱼俎又在豚俎的东边,兽俎则别置放在豚俎和鱼俎的北边,盛黍稷的瓦敦放在大殓时笾之位。启开敦盖,置放在敦的南边。

醴酒的位置和大殓时相同。

夏祝立于其南,执豆者立于其北,共同举巾把所设之奠盖好,然后退堂。

丧主及丧者家中男女各各因时而哭踊,其礼仪都和朝夕哭时一样。

月半之时所设祭席亦和朝夕奠一样,无牲俎。

如收到新熟的五谷和鲜果,其祭席就要和朔月奠一样,有牲俎。

撤去朔奠时要先取下醴酒,其余的祭品先设者先撤,后设者后撤。

撤敦时其盖不必再盖上,敦之足朝前,退堂出室的秩序和升堂入室时一样。

祭席陈设在室外东墙下西南,其次序位置和在室中陈设时一样。

筮死者葬居,由冢人测度。

先掘挖四边的土,置于四边之外;继掘挖中央之士,置于中央之南。

行毕朝哭之礼仪,丧主和众主人皆来到此葬居之所,向北站在其所掘之土的南边,除去首绖和腰绖。

宰在丧主的右边。筮者向东抽出蓍草筒,和蓍草一并用手拿着,朝南接受丧主之命。

宰传达丧主之命说: 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葬居。

今谋以此处作死者幽冥之居,葬居始得,不知其后或有艰难乎?

筮宅之人应诺,不重述宰所传达丧主之命,右转向北,于葬居中央的南边卜筮。

这时卦者在筮者的左边。

筮宅完毕,执卦者据之写好卦,筮者拿着卦交于宰看。

宰接过卦看毕,还于筮者。

筮者又和其随从一起占筮,完毕,上前告于宰和丧主: 占筮的结果为吉。

丧主及众主人系上首绖、腰绖,哭而不踊。

倘若所筮结果非吉,则当另外择地而筮,其仪式和前面相同。

丧主及众主人回去后,向北于殡的前面哭而不踊。

匠人垛好棺椁之木料,丧主于殡门外东边向西拜谢工匠,然后循 井椁 之南而西而北而东周绕而详视之,继而返回殡门外东边位,哭而不踊。

妇人哭于堂上。

做明器之木材放在殡门外边,向西自北至南,又自南至北屈而陈之。

丧主一一视之,然后和前面一样,返回原位哭而不踊。

献素、献成之时,丧主亦如上一一察看,返回原位哭而不踊。

卜葬之日,行朝哭礼之后,众人都回到殡门外之位。

卜人先设龟甲于门外西塾,龟头向南,龟甲下有卜席。

用于灼龟的荆焞与燋置于一处,皆在龟甲的东边。

族长临视卜事,并和宗人穿着吉服向东立于门外西边,以南为上,占者三人于族长、宗人的南边而立,以北为上。

卜人和执燋者、布席者皆立于西塾内之西。

关上东门,主妇立于门内,卜席设干门橛的西边、门槛的外边。

宗人告诉丧主已准备就绪。

丧主朝北取下首绖,用左手抱着。

族长莅临视卜,向西于门东边就位。

卜人于西塾抱龟执燋而行向门外,先陈设龟甲,龟头朝西,后置燋于龟甲的北边。

宗人接过卜人所给龟甲,显示给族长看。

族长接过龟甲察看,然后还给宗人。

宗人又还龟甲于卜人,稍退而接受族长之命。

族长命之曰: 哀子某,来日某,卜葬其父某甫。

魂神之升降不知是否近于咎悔?

宗人应诺,但不重述族长之命;回到门外西边就于席位向西而坐;告龟以所卜之事,起立;将龟甲交给卜人,背靠着东边门扉而立。

卜人坐下,用荆焞烧灼龟甲,起立。

宗人接过龟甲,显示给族长看。

族长接过龟甲察看后,还给宗人。

宗人随即将龟甲交给占者,稍退后向东而立。

占者三人又共同占卜,完毕,不放下龟甲,捧龟径告于族长和丧主: 占卜的结果为: 葬日吉。

随后占者将龟交给卜人,并将占的结果告诉主妇。主妇哭。

宗人再将占之结果告诉公卿大夫,并派人告于死者生前僚友之未来者。

卜人撤去龟甲。

宗人告诉族长和丧主卜葬事毕。

丧主和众主人系上首绖、腰绖,入门于殡前哭,其礼和筮宅后于殡前哭一样。

宾客出来,丧主拜送。倘若卜葬非吉,则须另择日而卜之,其仪式和首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