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耕垦 耕地

《齐民要术》:春天耕过的地,应随时摩劳郎到反,古时称 耰 ,今称为 劳 。

《说文》将 耰 解释为 摩田的器具 ,今人亦将 劳 称为 摩 。

秋天耕过的地,须待白背时劳摩。

春天多风,耕后若不随时摩劳,地土空虚,必容易干燥;秋天田土塌实,耕后随即趁湿摩劳,便会使地土结成硬块。

农谚说: 只耕不劳,不如听任泽水自行跑掉。

农谚是说:喜天降时雨,应即行耕劳保墒。

桓宽《盐铁论》说: 茂密的林木下面,不会有丰美的青草;大个的土块中间,不会有良好的禾苗。

塌,直辄反,田土湿实之意。

暴,音曝,损耗。

秋耕,要耕深些;春耕、夏耕,要耕浅一些;犁起土的宽幅要廉仄,要耕一遍劳两遍。

犁廉,既可耕得细,牛也不疲劳。劳两遍,使地熟,土壤无块,天旱亦可以保墒。

秋耕,以能埯同掩青为最好。

等到冬初,将新长出的嫩草压青,其美好与用小豆压青相同。

第一遍耕要深,转地要浅。初耕不深,不能使地熟;转耕不浅,容易翻动生土。

生长着菅茅的地方,宜将牛羊放入田中去践踏,经过牛羊践踏,草根浮动。

七月间翻耕过后,便会死掉。

不是七月翻耕的,耕过仍将复生。

使地力肥壮的方法,用绿豆压青为最好,小豆和胡麻稍次。

皆宜在五六月间冀美懿反,是一种撒播漫种法。

种,七八月,翻犁入土,埯杀压青,来年种春谷,一亩可收十石;一石大约折合今二斗七升,十石约当元制二石七斗多。

后面凡是《齐民要术》书中的 石 和 斗 ,均照此比率折算。

这样的肥田方法,同使用蚕屎或腐熟的人粪尿一样好。

《氾胜之书》说:耕作的基本法则,在于不误农时,使土壤强弱适中;施肥和灌溉,保持土壤的肥沃与水分;锄苗要早,收获要早。

立春后,土地解冻,地气开始通达,是为土壤首次和解;夏至后,天气开始暑热,阴气兴起于下,土壤再一次和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的时间长短相等,天气和地气相和。在以上所说的时间耕地,耕一遍相当平时耕五遍,名为 膏泽 ,这皆是 赶上农时 的功效。

立春后,地气开始通达,可耕坚硬的强地黑垆土,翻耕过随即将土块摩平摩碎,使萌生杂草;草长出来,再耕一遍;遇天有小雨,再耕一遍,令土壤协和顺适,不要有土块,以等待时用。这就是常说的使强土变弱的方法。

立春的物候是:地气开始通达,土块散开,土中的陈根可用手拔出。

立春以后二十天,和气即行消失,土质变得刚强。

趁和气在时耕,耕一遍顶上平时耕四遍;和气消失后耕,耕四遍顶不上耕一遍。

杏花盛开时,即可耕土质松散的轻土、弱土;等杏花落时,再耕一次,要求随耕随劳。

候田中的杂草生长起来,天降雨泽,再耕,并且要用重劳劳摩。

如土质过于松散,可以将牛羊赶到地中去践踏。以上方法,可使土质变强,即所谓使弱土变强的方法。

《杂说》:凡是种田的人家,必须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宁可种少种好,切不可贪多种不好。

凡发现有的土地瘠薄,便应即时加粪使之肥沃。

踏粪法:秋收秋播后,打谷场上的谷穰等物,应即行收集一处,贮藏保管。

每天用它向圈中牛脚下撒三寸厚的一层。古一尺,约合今一尺三寸有余。

凡《齐民要术》书中所说的 尺 、 寸 ,均按这一比例计算。

第二天清早,收取堆聚一处;复照上法铺上一层,经过一夜即行堆聚。

至年终十二月或来年正月,即可将踏好的粪拉去上地。

《种莳直说》:古时农作的经验,是犂一遍,要耙六遍。

现在的人只知道以犁深为胜,而不知道将泥土耙细才是全部功劳。

耙地的功夫不精到,土有粗块,地中空不实,下种后,虽然能出苗,但苗根着生在粗土,根和土不能紧密地相附着,不耐旱,而且常有悬死、虫咬、干死等许多毛病。

耙地的功夫到了,土壤细柔又紧实,苗根着生在细柔、紧实的土壤之中,而且播种时又经过碾压,根和土紧紧地相附着,就会耐旱,不容易发生各种病害。

《韩氏直说》:务农的要旨,一是牛功要胜过土地,二是人功要胜过苗稼。

牛功胜过土地,播种就不会误了农时;人功胜过苗稼,便会不太费力地将庄稼种好;反之,便是白费力气,不会得到好的收获。

所有的耕地,除种冬麦的以外,都应当进行秋耕。

先用铁齿耙纵横耙过,然后再用犂细细地翻耕,耕毕随时摩劳。

等到地面呈现大白背时,再耙两遍。

到来年春天,地气通达时,趁太阳升高后再耙四五遍。

这样的土地,土质爽疏而湿润,表层有四指厚的油土即便春季不降雨,只要农时一到,便可照常下种。

另外,经过秋耕的土地,杂草自然要减少,亦可极大地节省耘锄工。

如若牛力不足,不能全部进行秋耕,除种粟的土地非耕不可外,其余种黍、豆等地,亦可考虑采用春耕。

一般说来,秋耕应早,春耕宜迟。

秋耕要早,是为了趁着天气尚未寒冷,将阳和之气掩埋在地中,将来苗稼容易生长茂盛。

过了秋季,天气寒冷,遇降霜日,必须等候太阳升起后方可耕地,怕的是将寒气掩盖土中,使地力变得瘠薄,收不到粮食。

春耕要迟,也是为了等候春天阳和的暖气,太阳升高后,依照前法耕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