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三十一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县人氏。
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定居于华山城。父云,在魏朝做官,有声望。
年轻时昕勤奋读书,太尉汝南王悦用为骑兵参军。
旧制:王出门游射,骑兵参军着武服持刀陪侍,但昕却从来没有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之中。
悦嗜好逸游,有时会纵马奔驰两天两夜,昕则半途返回。
悦就命令昕骑马在前,并亲自为他驱策。
昕丢掉缰绳,任马奔跑。
帝的近臣说昕狂妄放纵。
悦说: 王府的希望就寄托在此贤身上,我们就不要责备他了。
悦几次将钱抛撒在地上,命令僚佐们争抢,惟有昕站立一旁,不为所动。
悦又散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
悦与僚佐们饮酒,站起身想移动一下座椅,人们争抢着帮忙,昕却站在一旁观看。
于是悦变了脸色,说: 我是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天设宴,亲自动手搬凳子。
你是什么人,如此傲慢!
昕回答说: 元景地位低下,没有必要让殿下看到他的身影,哪里还敢以亲王僚佐的身份,从事厮役们的工作!
悦听了他的话,表示了歉意。
赴宴的人们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昕最早离席,躺进闲室,悦多次召请,他也不去。
悦就亲自跑来喊他: 满腹才能却轻视府主,这算得上仁吗?
昕说: 商纣王沉湎于酒,其灭亡就是迅速。府主自己不注意,小小的僚佐怎能承担其罪责?
悦大笑着走了。
迁东莱太守。
后来吏部尚书李神俊上奏说: 近世多有变故,常侍之职也就没有了限额,今天请让王元景等人做常侍,定员八人。
加金紫光禄大夫。
魏孝武帝有时袒露上身,与近臣嘻戏游玩,每当看到昕,马上穿衣正冠而复常态。
昕身体肥壮,遭遇父母之丧后,便一直瘦骨嶙峋。
杨忄音尊崇他的品行德业,作为自己的师表。
迁秘书监。
昕年轻时和邢邵都是元罗的宾友,他做东莱太守后,邵全家就投奔而来。
郡人认为邵是邢杲的从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昕用身体遮挡住邵,大声道: 你们想抓邢子才,就先杀了我!
邵才免除了一场祸害。
昕喜好清言,词不俗浅。
在东莱,抓到了一个杀害同行伴侣的凶手,审问他,却不承认,昕质问道: 那个人死了不能回来,你却安然无恙地返家了,这怎么解释?
邢邵后来拜谒世宗,重复昕说的这句话作为笑乐的材料。
昕听到后,特意跑到邵的家里,说: 你不认识造化。
回来对人说: 子才应该死了,我很恶毒地辱骂了他。
显祖认为昕疏阔放纵,不是济世之才,骂他为 好门户,恶人身 。
又有人进谗说: 王元景时常嗟叹水运不该断绝。
帝听说后就更加恼怒,便下诏将其流放幽州。
后召回,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
帝恼火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就把晔赏赐给薛丰洛,文师赏赐给崔士顺家为奴。
郑子默私底下对昕说: 从古到今还没有朝士作奴的。
昕说: 箕子就作过奴,怎么能说没有?
子默就将昕的话向显祖作了报告,又说: 王元景将陛下比作殷纣王。
杨忄音稍微为昕作了一些辩解。
帝对忄音说: 王元景是你的博士,你的话都是王元景教的。
帝后来又同朝臣畅饮,昕则装病不来参加。
帝派骑士将他抓来之前,他正摇头晃脑地吟咏着诗歌。昕被斩杀于御座前面,尸体被抛弃到漳河之中一一一这是天保十年的事情。
昕有文集二十卷。
昕母清河人崔氏,学识有风训,生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个个风流而且有涵养,时称 王氏九龙 。
他的弟弟晞,字叔朗,小名叫沙弥。
自幼孝顺而恭谨,宽宏儒雅有器度,好学不倦,容颜仪表美好,有风范。
魏末年,随舅父束到海边,舆继王皇交游居处。
王旦喜欢他的清高颖悟,给他在洛的两位兄长写信说: 贤弟弥郎,思想深远,旷达不羁,简于辩言,言必合理,吟咏性情,往往美好绝伦。
恐怕您已难作他的兄长,不必担心他不能晋升。
魏永安初年,二哥王晖出使梁,启奏让王晞出仕任员外散骑侍郎,召任广平王开府功曹史。
王晞愿奉养母亲,竟然不接受任命。
母亲去世后,乃寄迁到邺。
在巩洛遨游,乐其山水,与范阳卢元明、钜鹿魏季景结伴同行,前往天陵山,大有隐居此山的志向。
到西魏将领独孤信到洛,任命为开府记室。
王晞称此前被犬咬伤,困极不能起身。
有老朋友怀疑他不是为狂犬所伤,写信劝说让他起身。
王晞覆书说: 屈尊地告知您在顾念我,认为我见到任命而生病,反复顾念旨意,好像怀疑我的伤未必是狂犬所致。
我难道愿意一定是狂犬,但治理的凭证没有怀疑啊。
就您的怀疑,也有不妥之处。
您既然怀疑其不是狂犬,也可以怀疑它是狂犬,这种怀疑各有一半啊。
如果怀疑它是狂犬所致而救护,即使不是狂犬所致也无害。怀疑它不是狂犬所致而不治疗,倘若是狂犬所致就难以挽救了。
既然如此,那么过分治疗就能万全,过分不治疗或许导致死亡。
如果王晞没有什么可惜的,就不足取用,既然取用他,便是可惜。
怎么能舍弃其万全之策,任凭其或许死亡。
况且将军威德覆盖之处,如狂风大雾,正袭击八方极远之地,难道在乎一个书生。
如果一定从郭隗开始求贤,先必须救其生灵。
您何不从容地向将军说呢。
于是才被宽容。
不久独孤信返回,王晞于是回到邺。
齐神武寻访朝廷子弟忠孝谨慎细密的人,让他们舆众弟子交游。
王晞舆清河崔瞻、顿丘李度、范阳卢正通首先应选。
文襄当时为大将军,握着王晞等人的手说: 我的弟弟都在成长,志向未定,接近善恶,不能不受影响。
我的弟弟成人,不违背作事的规范和道理,你们的俸禄和职位将永远仅次于我的弟弟。
如果让他邪恶,导致贻误,罪及同门同族,非止自身。
王晞随神武到晋阳,补任中外府功曹参军,兼任常山公高演近臣。
齐天保初年,代理太原郡的事宜。
到文宣昏乱逸乐,常山王屡次进谏,帝怀疑王藉辞于王晞,欲加死刑。
王私下对王晞说: 博士,明天应当作一件事,为了使你活,也图自己保全,应深深理解不要怪罪 。
于是当众打王晞二十杖。
帝不久发怒,听说王晞受到杖责,因此不杀,剃发带枷发配到制甲的作坊。
过了三年,王又坚决地谏静,大被殴打,闭口不食。
太后非常忧虑这件事。
帝对左右的人说: 倘若小儿死亡,对我老母怎么办?
于是每问王病情,对他说: 努力勉强吃东西,就把王晞还给你。
就放了王晞让他前往。
王抱住王晞说: 吾气力虚弱,害怕不能再见面。
王晞流泪说: 天道神明,难道让殿下就死在此地。
皇上亲近为人兄,尊贵为人主,怎么能与他计较。
殿下不吃,太后也不吃,殿下纵然不自惜,难道不顾惜太后吗?
话未说完,王勉强坐起吃饭。
王晞由此得免徒役,回来为王的近臣。
王又总领尚书事宜,新任官的人必到王那裹谢职,离任必定辞别。
王晞对王说: 接受天朝爵位,在私宅谢恩,自古认为是犯纪。
朝廷文武官员,调出调入辞别和谢恩,应一律辞绝。
主上的庄重肃敬,依赖殿下的扶持。
王采纳了他的意见。
王曾从容地对王晞说: 主上起居不定,你是听到和看到的,我怎么可以上前遇到他发怒,像你一样张口结舌。
你应为我撰写谏书的草稿,我当伺机极力劝谏。
王晞于是条陈十余件事呈上。
恳切向王进谏说: 今朝廷如此,想学庶子匹夫轻视短暂的生命,狂药让人不能自醒,刀箭难道认识亲疏之人,一旦祸出于预料之外,将对殿下的家业怎么办,将对太后怎么办?
请求且顺其自然,一日比一日谨慎。
王慨叹不能克制自己,说: 竟然到这个地步吗?
第二天见王晞说: 我经过长夜反复思考,今天须消除这个念头。
就命人点火当着王晞焚烧了条陈的草稿。
后来王乘机会苦苦劝谏,于是触犯旨意。
帝让武士反绑两手,拔刀架在颈项说: 小孩子知道什么,想要用为政的才能非议我,是谁教你的!
王说: 天下人闭口,除了我谁敢说话。
帝催促派人杖击,乱杖笞击数十下,逢皇上醉卧才得以解脱。
此后轻慢之好,遍于宗族外戚,所去之处留恋不舍,把白天当作夜晚,惟有常山王官邸多无人前往,远远离开。
帝逝世,济南王继位。
王谓王晞说: 一个人垂衣拱手,不亲理政务,我辈也得悠闲。
接着说到朝廷宽恕仁慈,确实是遵循先王法度的良主。
王晞说: 天保享国,束宫托付一个胡人,如今总览万机,驾驭群雄。
如今圣上年龄幼小,经不起多难,而让外姓出纳诏令,必然权力归于他人。
殿下即使是想自守藩国的职责,难道可以得到吗!
假使得以谦让,自己认为能够保护家国广远绵长吗?
王默然思考,很久才说: 我应处在什么位置?
王晞说: 周公抱着成王让诸侯来朝拜,代理政事七年,然后还政于君,幸好有过去的事,希望殿下考虑这件事。
王说: 我怎么敢把自己和周公相比。
王晞说: 殿下今天的地位威望,想避开周公能行吗?
王不回答。
帝出发,命王从驾,任王晞并州长史。
王至邺,杀了杨、燕等人,诏令以王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掌管文武百官。
回到并州,就宴请王晞说: 不早听你的话,使众小人弄权,几乎到了国家倾覆。
今皇上身边虽然获得暂时清肃,最终当把我放在什么位置?
王晞说: 殿下凭往时地位,还可以以名声教化出仕和隐退。
今天的事势,有关天时,不再是人理所及。
不久,启奏赵郡王高教为左长史,王晞为司马。
每天夜裹车载入内,白天则不同他讲话,因王晞柔弱,恐怕不合武将之意。
后召王晞到密室说: 近来王侯贵族每每逼迫,说我违天不祥,恐怕会有事变,我正要绳之以法。
王晞说: 朝廷近来疏远亲族外戚,难道他们又考虑亲族关系的重要。
殿下仓促所行,不再是人臣的事情,芒刺在脊背,交戟架在脖颈,还上下相互猜疑,怎么能长久。
况且天道无常,亏盈交替,神机变化,灵感通微则能成功。
即使是坚持谦逊退让,把国家的命运视为秕糠,就是违背上天之意,毁坏先帝的基业。
王说: 你怎么敢讲不应讲的话。须对你施加刑法。
王晞说: 我私下认为天时人事。都无别的谋划,因此冒犯雷霆,不怕斧铁。
今天得以披肝沥胆,或许是神明所助。
王说: 拯救灾难匡正辅佐国家,正等待圣哲,吾怎么敢私下议论,希望不要多言。
不久有诏令委以丞相重任,府僚一班人普遍晋升,王晞以司马兼吏部郎中。
丞相从事中郎陆杳将出使,临别时握着王晞的手说: 丞相常山王功绩感动天下,天下人乐于拥戴,赞歌满道,人们没有其他希望。
陆杳等愿意敞开赤心而忽然奉命出使,没有途径当面表示浅薄的诚意,谨仰首表白寸心。
王晞重述陆查的话。
王说: 如果内外都有反叛的意图,赵彦遝朝夕在我左右,为什么都没有谈到。
自己用你的意思试着秘密地与他讲逭件事。
王晞在王事间隙问产逯,星拯说: 我近来也为此谣传吃惊,每次想要陈说报告,就口闭心战。
弟既然发表此论,我也冒死披肝沥胆。
于是也一同劝王。
此时众王公、将领、四方封疆大臣上表陈述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符兆。
干明元年八月,昭帝登基,韶令型垂说: 为什么把自己当作外人,全不可见。
从今不用凭藉官衙主事者,衹要有所想,随时应作一呈文,等有空闲直接进献。
于是命尚书坠堡之、鸿胪卿崔攰等三人,每天本睹事务结束后,一起进入束廊,共同抄录历代废除礼乐、官职废置、朝会宴飨的异同、车服的增减等等。
或者道德高尚,长久沉沦;或者巧言乱俗,妖邪害政;以及田市舟车、征税通塞、婚葬礼法、贵贱丧服,有不便于当时而古今行用不止的,或者自古利用而当今毁弃的,全令详细思考,按次序分条陈奏,没来得及一下完备的,有想法接着告知。
朝时和晡时供应御食,日落任他们回去。
当时百官请求建造东宫,皇上未允许。
每每令型重到束堂监视太子戴帽穿衣,引导趋走拜谒。
任太子太傅,王晞以官衙主事者奉玺绶。
皇太子祭奠先圣先师,又兼任中庶子。
帝对他说: 今天既然担当艰巨的职务,不能像平常舒缓怠慢。
帝将要北征,命问外间近来有什么所闻。
王肿说: 道路上传言,帝车驾将要出行。
帝说: 库莫奚向南方进犯,我未经亲自带兵,因此想藉此习武。
王晞说: 帝车驾出行。巡枧州郡邦国,还是可以的,如轻易地行动,恐天下人失望。
帝说: 此是懦夫平常的考虑,我自当临时斟酌。
帝派斋帅裴泽、主书蔡晖偷偷观察众人,好诬陷冤枉人,朝臣呼为裴、蔡。
当时此二人启奏车驾北征后,人说阳休之、王晞多次与众人宴游,不把公务放在心裹。
帝杖打休之、王晞小腿各四十。
帝在面前杀人,问王晞说: 此人该死不?
王晞说: 罪过确实该死,但遗憾他不得死地。
我听说过在市场上处决人,当众抛弃他,殿廷不是杀人的地方。
帝改变面容说: 从今我当为王公改正它。
帝想让王晞任侍中,苦苦推辞不接受,有人劝王晞不要自己疏远皇上。
王晞说: 我从小以来,看到的重要人物多了,短时间得意忘形,很少有不失败的。
况且我性格懒散迟钝,不能承受时务,入主的恩德偏爱,怎么可保,万一失意,想退身也没有地方。
并不是不爱做权势显赫的热官,衹是担心熟烂啊。
曾经赐射百官,王晞射中靶子,应当得到绢,因为不书名于箭,主管官不给他。
王晞笑着说: 我今天可以说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啊。
王晞没有儿子,帝将赏赐给他小妾,让小黄门到住宅宣旨,皇后告诉王晞的妻子。
王晞让妻子回答,妻子最终不说话,王晞用手拊胸退下。
帝听说后笑了。
孝昭帝逝世,哀伤思慕几乎不能承受,因此身体瘦弱。
武成本来气忿他的柔弱,由此更加嫌弃他,因奏事大被呵斥,而他行走安然。
历任束徐州刺史、秘书监。
武平初年,任大鸿胪,加授仪同三司,监修起居注,待诏文林馆。
生性闲淡寡欲,虽然王事纷扰烦忙,而高尚的操守也不改变。
在并州,虽然兵马充塞闾巷,也未曾被世务所累。
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聚谈为事,人们称他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司马。
常到晋祠,作诗说: 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
忽然有相王使者至,召而没有按时到。
第二天丞相西合祭酒卢思道对王晞说: 昨曰被召已有羞赧之色,该不是因鱼乌被责怪吧?
王晞微笑说: 昨晚和乐,因为饮酒颇被责怪,你辈也是留连的一物,哪裹衹在于鱼和乌而已。
晋阳失陷,与同仁躲避周兵向东北逃跑。
山路险要曲折,怕有土匪,而王晞温酒吃肉,未曾废弃一次,每当不肯离去,同行的人便责怪他。
王晞说: 不要责怪我,我做事如果没有悔恨,早作三公了。
齐灭亡,周武以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
隋开皇元年,卒在洛阳,时年七十一岁。
追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