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四十六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管理百姓,以刑法禁绝各种奸邪之事,以礼教防犯人的各种欲念。
所以把职权分给各级官吏,共同治理天下。
《尚书》上说: 知人则明,任用人安定人则惠。 圣明的君主,一定能吸引用清明大臣,昏乱之朝,多贪婪残暴之官。
高祖拨乱反正,以体恤为怀,所以太守县令等官,大都称职。
有战功的将领,出外镇治州郡,但不明白治国之道,不懂治术。
不仅对前人的言行不清楚,甚至学着把应该处理的事情交给手下去办,聚敛财物贪得无厌,邪恶残暴,即使有的被绳之以法,最终也没有人悔改。唉!
这是朝廷的一大过错。
大宁以后,雅正的风气丧失,卖官受贿,上下相欺,到了末年,贪污更加严重。
北齐一朝的官吏大多能奉公守法,像辛术之类的人很多,因为官居显位,本书另有列传。
像房仲干等人,在武乎末年依然能卓尔不群,确实值得嘉奖。
现选择张华原等人列入《循吏传》。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
年轻时聪明,有器量和风度。
高祖设骠骑府,引荐他为法曹参军,升大丞相府属,得以随侍在高祖左右。
随从到信都,深受高祖宠幸和优待,高祖向军队颁布命令,常常叫他来宣布。
周文帝占据雍州时,高祖还想向他说明叛乱和归顺的利弊,派华原进关去劝说他。
周文帝暗中要把他扣留,对他说: 如果先生能够委屈留下来,一定和你共享富贵,如果不归降,今天就杀了你。 华原说: 渤海王是天意所降生的,受上天的支派,因为你占据关右,彼此隔绝,所以派我来陈述他的意旨。
你却不趁此机会改变态度,转祸为福,竟然威胁我,我惟有一死。 周文帝夸奖他忠诚,允许他回去。
高祖因为他去了很长时间不回来,常感叹惋惜,听说他回来了,不禁喜形于色。
经多次升迁任兖州刺史,人心归附,盗寇匿迹。
州狱中本来有一千多名犯人,华原为他们一一判决发遣。
到了年底,仅剩下几十名重罪犯人,他还允许犯人回家庆贺,犯人都按期回到狱中。
原先境内经常有猛兽伤人的事,自从他上任后,忽然有传说中的吃虎猛兽出现,吃掉了猛兽,都认为是他的感化造成的。
后来华原死于任上,全州大小无不思念号哭。
宋世良,字元友,广平人。
十五岁时,就有胆量,应招入伍参加北伐,多次立下战功。
不久任殿中侍御史,到黄河以北登记户口,发现了很多隐满不报的情况。
回来时见汲郡外有许多尸骨,就下令给州郡,命他们全都收殓埋葬。
当晚,下了一场大雨。
回到朝中,孝庄帝慰劳他说: 我知道你登记的户口敷比账簿上多了一倍,如果作官治民都像你这样用心,就又能创出一个天下。
出任遣回太守。
世且才识俱佳,尤其擅长治理州郡,上任时间不长,就博得了好名声。
在郡东南有个曲堤,被成公一家占据,强盗多在那裹聚集。
人们都说: 宁可经束吴、会稽,也不经过盛公曲堤。 世皇颁行了条措施,强盗都跑到了其他地方。
老百姓又谣说: 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 后来齐天保年间大赦天下,而清河郡的监牢竟没有囚犯,仅是官员拜领诏书而已。
监狱到处是野生的庄稼,桃树和蓬蒿长满了院子。
每天衙门空无一人,再没有来打官司的。
冬天,境内出现了甘泉。
任期将满,全城人都来送行。
有一位叫丁金刚的老人,哭着走上前来,拜谢说: 我已经九十岁了,记得经历了三十五任太守,先生不仅善于治理,又极其清廉。
今天你要走了,以后百姓还能依靠谁呢。
大家全都攀着轿杆失声痛哭。又任柬郡太守,死在任上。
世良极其好学,喜好作诗文,编撰《字略》五篇、《宋氏别录》十卷。
和弟弟世轨都以孝顺友爱闻名。
世轨,年幼时就严谨。
喜好法律,逐渐升至廷尉卿。
洛州百姓集合起来要抢劫河桥,官吏逮捕了一批人加以审讯,牵连了元姓家族党羽一千七百多人。
崔暹任廷尉,认为是谋反,连续几年不能断案。
世轨为少卿,判定为抢劫,于是杀掉了罪魁祸首,其他受牵连的人全部予以释放。
当时大理正苏珍之也以公正干练闻名,大理寺中的人说: 决定嫌疑苏珍之,由表及裹宋世轨。
奉为大理寺的二绝。
南台的囚犯送到廷尉,世轨大多能为他们昭雪。
于是移送御史,要问滥用刑罚的罪行,中尉毕义云不送,文书往来不绝。
世轨给皇帝上书,极力说毕义云残酷专权。
颢祖召见他俩,亲自劝解他说: 我知道南台欺压大理寺已经很久,你能依据法律和他们抗衡,如果能永远有此心,不愁不会富贵。 又对义云说: 你素来所作所为实在该死,但因为你疾恶如仇,姑且宽恕你。 又对众位大臣说: 遣两人都是我刚直不阿之臣。 世轨因病去世,廷尉、御史台中羁押的囚犯听说后,都大哭着说: 宋廷尉死了,我们哪还有生路呢!
世良的侄子孝王,稍有学问,也喜欢写文章。
他身材矮小容貌丑陋却好评价人物,人们对此很憎恨。
任段孝言的开府参军,又被推荐任北平王文学。
请求入文林馆未能如愿,就诽谤朝中大臣,撰写二十卷《别录》,周灭齐时,又改名为《关东风俗传》,又增加了些见闻,成三十卷呈送给皇帝。
言辞大多虚妄荒谬,篇章冗杂,毫无著述体例。
郎基,字世业,中山人。
身高八尺,胡须漂亮,精通典籍,尤其擅长政事。
初为奉朝请,多次升迁任海西镇将。
梁吴明彻率领人马围攻海西,郎基勉励军民,固守一百多天,军粮将要告罄,装备也将用完,以致削木做箭,剪纸做羽。
解围后回到朝中,仆射杨情迎接慰劳他说: 你本是文官,竟然有武将的谋略。
削木剪纸,都没有先例,鲁班、墨子的奇想都比不上你。
后来兼管颖川郡,多年积存的案件,他在几天之内,都分判完毕,御史台批覆,也同意他的判决。
法令宽,诉讼案件相对减少,远近的官吏百姓,都互相庆幸。
郎基为人清廉审慎,没有私欲,曾对人说: 我到任所,连木枕都不做,更何况更贵重的呢。 他很喜欢写书。
有一次潘子义在写给他的信中说: 做官写书,也算是风流罪过。 他答覆说: 见错知仁,也就可以了。 后来死于任上,灵柩将要运回时,远近的人都来护送,全都拉着车辕伤心痛哭。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
出身贫寒,年轻时任本州小吏。
为人廉洁谨慎,同僚侵吞公家绸缎,分给他三十匹,他拒绝接受。
魏彭城王元韶在定州任职时,任他为典签。
长史刘仁之对他说: 我主外,你主内,齐心协力,也许会成就大事。 不久刘仁之调入朝廷任中书令,临上路前对元韶说: 殿下左右可以信任的惟有孟业,希望委以重任。
其他人都不可信。 又和孟业告别,拉着他的手说: 如今我到京城去,你就失去了依靠,恐怕你以后不能保全自身。
祇有正和直,希望你能自勉。 盂业仅有一匹马,因为瘦弱死了。
元韶因为他家中贫困,命令州府中的官吏一起吃马肉,想补偿他,孟业却推辞不受。
元韶和他开玩笑说: 你是想博取名声。 他回答说: 我出身贫贱,在你手下供职,已经不能对你有什么帮助了,怎么能败坏清廉之风。 后来产担在写给五趋的信中说: 那位姓重的典签做事极其用,何不把他留在身边。 元韶是高祖的女婿。
刘仁之后来守西兖州,临行前对吏部崔逞说: 你们州的人,惟孟箠是人才,应该举荐选拔他,其他人不可信。 崔暹问孟业: 过去你在定州,有什么政绩,让刘仁之这样佩服呢? 他说: 我禀性愚昧率直,仅知加强自身修养,没有其他政绩。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任司州牧,听说了他的言行,征召他任法曹。
他身材短小,拜见时,高岳小看他的矮小,笑着不说话。
后来决断事务时,才对他说: 你决断明快,可以说超过了你的容貌用途。 不久升任束郡太守,以宽大仁义著称。
当年,一棵麦杆长出了五穗,其他也有长三四穗的,全郡人都认为是政治清明感动了上天导致的。
不久因病去世。
崔伯谦,字士逊,博陵人。
父亲文业,任钜鹿太守。
伯谦小时候父亲去世家中贫困,用心侍奉母亲。
高祖征召他到晋阳,补授相府功曹,称赞他说: 清廉奉公,真是好佐吏。 升瀛州别驾。
世宗授为京畿司马,慰劳说: 你在瀛州施展才能,治理得很太平,我府中事务繁多,因此将此职授你。 族弟崔暹当时受到皇上宠幸而显要,伯谦和他同在朝廷为官,若非遇到婚丧大事,绝不到他家中去。
后来任济北太守,遍行恩德,把鞭子改为熟皮制作,不忍心见罪人流血,表明耻辱而已。
有当朝权贵从郡中经过,询问太守政绩如何。
那人回答说: 太守用恩德教化我们,从古未有。
所以老百姓作的歌谣说: 崔太守,能治政,换皮鞭,施威德,民不争。 客人说: 既然是恩德教化,为什么又说有威严呢? 回答说: 官吏害怕威严,百姓蒙受恩德。 征召到邺时,百姓都哭着挤在路上。
因为弟弟崔让在关中任职,不能再在内做官,任南钜鹿太守。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
百姓中有因家贫体弱而不能诉讼的,都说: 我们有白胡子太守作主,不用发愁决断不了。 后来任银青光禄大夫,去世。
蓝卢,字至缒,逮强人。父亲鉴僙,瑟时任卫尉少卿。
壬蝗年轻时和父亲在边境上,曾拜访塞型业刺史萱芝。
萱芝开玩笑地问他: 想做官吗? 他回答说: 设立官职是为寻求人,并不是要人去找官做。 曹芝认为他很奇特,授为本府长流参军。
文襄为仪同开府时,引荐他为刑狱参军,常加以鼓励慰劳。
并州发生一起抢劫案,长流参军审问这个案子,疑犯经过用刑都已招认,失主也已确认,仅是找不到赃物。
文襄命苏琼进一步审讯,另外发现了元景融等十几人,并起获了脏物。
文襄大笑,对那些被胡乱株连成强盗的人说: 你们若不是碰到我们的好参军,几乎要冤枉而死。
任南清河太守,郡中多盗贼,等他一上任,吏民整肃,盗贼的事也都停止了。
有人在境外犯了法,而从境内经过,也被捉获送交。
零县百姓魏双成丢了牛,怀疑是同村魏子宾偷的,扭送到郡府,他一审问,知道并不是魏子宾偷的,马上放了他。
双成说: 太守把贼放走,我的牛到何处去找呢? 苏琼不再审理,微服私访。另外捉住了盗牛的罪犯。
从此百姓放牧牲畜不用再赶回家,大多分散放养,说: 衹要交给太守就可以了。 邻郡有一富翁把财物寄存在此郡以防备盗贼,被贼人逼迫急了,就告诉他们说: 我的东西已寄托给苏公了。 贼人只好离去。
平原郡的妖贼刘黑狗,聚众结党,势力扩展到海边。
珍之率领人把村庄连成一片,丝毫不受影响。
邻郡官员都很钦佩他的德行。
郡中原来有一百多贼人,都归顺了他,百姓中发生的各种事,甚至长吏喝了人家一杯酒,他也能立即知道。
珍之为人清廉谨慎,从来不写私信。
僧人道研是济州僧侣首领,有大批资财,在郡中有很多产业,常常被郡县征税。
每次他来求见,苏琼知道他的来意,接见时就谈论玄理,态度严肃,道研虽然多次为债务来拜见,却一直没有机会开口。
他的弟子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 每次见了太守,他就领着我直接到了青云之上,怎有机会谈地上的事呢。 郡中的赵续做过乐陵太守,八十岁的时候退休回乡。
五月初,收获两只新瓜亲自为太守送来。
赵颢依仗自己上了年纪,苦苦请求收下。苏琼祇得留下,放到大厅的梁上,始终没有打开吃。
人们于是争着送来时新瓜果,走到大门口,知道赵颢的瓜还在,只好面面相觑地离开。
百姓乙普明兄弟争夺田产,多年不能裁决,各自寻找证人,竟然有近百人。
苏琼叫来普明兄弟二人劝告众人说: 天下难得的就是兄弟,容易获得的是土地,如果得到土地却失去兄弟之情怎么样? 说完流下了眼泪,众人也流泪哭泣。
普明兄弟磕头请求到外面再商议,分家了十年以后,又搬到一起住。
每年春天,苏琼把有名的儒生卫觊隆、田元凤等人召集来,在郡学中讲学,官吏办完公事,都要来学习,当时人们把官吏住的地方叫学生屋。
他又下令禁止淫祠,婚丧嫁娶都要节俭而合乎礼法。
到了养蚕的时候预先在部内定好丝绸的数量,兵役、赋税的顺序也都明白规定,到了调派差役的时候,事情一定提前办好,郡县长吏不再出错受罚。
当时其他州县派人来到南清河郡,学习治理的方法。
天保年间,郡中发了大水,百姓受了灾,没有粮食吃的有一千多家。
他召集郡中有粮食的人家,自己借贷出粮食发给没有粮食的人家。
州中按人户征收租税,又想用借贷粮食的事推托。
手下人对他说: 这样做虽然是同情挨饿的人,但恐怕会连累太守。 他说: 我一人获罪,却能使千家人活命,还有什么怨恨的呢。 于是上表陈述了情况,上面派人核查属实就免去了租税,百姓都得到了保全。
这些受惠的人抱着儿子说是太守给了你们活命。
苏琼在郡中任职六年,百姓感恩,再没有人到州裹去上诉。
先后四道表章,被列为最好。
因服丧而解职,朋友的馈赠,丝毫不受。
不久起用为司直、廷尉正,朝中大臣都为他抱屈。
尚书辛述说: 他为人正直,按名定官,不用担心不能施展才能。
当初麸琼任南清河太守时,苤墼伯任挤业刺史,动用刑法很严酷,苏琼对人却很有恩德。
房延茧到銮堡登上任,经过州中,苤问自己在外面名声怎么样,房延佑说: 我听说太守好、刺史恶。
裴说: 在百姓中有声誉的不能秉公办事。 延拉说: 照你所说,茎玺、龚遂在你眼中都成了罪人。
后来皇上下韶,命各州举荐清正的人,冬麸侦因为有前面的话,恐怕蓝琼会陷害他,藓琼申理受到裴冤枉而留滞的案件,人们都认为决断公平。毕义云任御史中丞时,处理事情过于激烈,大理寺的官员对他很忌惮,不敢违抗。苏琼审讯务求公平,昭雪的人很多,由大理寺处理御史台案件的惯例,就从苏琼开始。
后升三公郎中。
趟州、清河和南中地区多次有人告发谋反,前后都交给苏琼审理,大都得以昭雪。
尚书崔昂对他说: 如果想成就功名,应该想别的办法,如果靠着给叛逆昭雪,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就看得太轻了。 他严正地说: 我昭雪的都是受到冤枉的人,叛逆者不会放过。 说得崔昂非常惭愧。
为此京城人都说: 断决无疑苏珍之。
升左丞,行徐州事。
徐州城中五级寺的铜像突然被盗走了一百尊,有关部门检查后,把左右四邻、守夜人员及涉嫌疑犯,逮捕了几十人。苏琼却同时放了。
寺中的僧侣埋怨他不认真审问,他遣走僧人,说: 你们暂且回到寺裹等候,发现了佛像就送回去。 过了十天,抄绿了盗贼的姓名和埋藏赃物的地方,直接去捉拿,全部捉获归案,盗贼相互惊叹,僧俗百姓都赞叹佩服。
按照旧例淮河两岸被封锁后不允许商贩随意往来。
这一年淮南歉收,苏琼奏明朝廷,允许商人到淮北耀粮。
后来淮北发生灾荒,他又请求允许商人去淮南耀粮,于是双方的商人可以来往,互相调济,水陆交通一直沿伸到河北。
后来苏琼任大理卿时北齐灭亡,他在周任博陵太守。
廛塾,字健登,翅人。曾祖父造画,《魏书》有传。
父亲翼宗。
房豹身材魁伟,声旨清亮仪表俊美。
初任开府参军,兼行台郎中,跟随慕容绍宗。
基眯说自己有溺水之灾,就在战船上沐浴,并跳到水中,希望能压制厄运。
房豹说: 人命由天,人怎能延长或缩短。
你如果真的有灾难,恐怕除邪消灾之祭也不能解除,如果确实没有,就不用祭拜。
升任碧递太守,做事稳重,同情孤苦,庆垫的官衙冷冷清清,监狱中空空荡荡。
乐陵濒临海边,水又苦又咸,他命人挖了一井,发现了甘甜的泉水,远近的人们都认为是政德教化所致。
他罢官回去后,井水又变得苦咸。
韭查灭亡后,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多次征召都托辞有病,最后终老在家。
路去病,垦迁入。风神俊秀,仪表堂堂。
起初任开府参军。
朝廷下令任用士人任县令,授任他龟出馋荡县令。
蹬圭痞通晓政务,性格严厉刚毅,旁人都不敢欺骗他,但为人廉正公平,受到百姓的尊敬。
提升为成安县令。
京城下辖三县:邺、堕违、盛窒,天子脚下,一向以难以治理着称,而且时世艰难,朝政混乱,纲纪不立,功臣和皇亲国戚,到处营私请托。
去病到任后排除矛盾,以理抗争,权贵之家,即使是家中的厮役仆人也都忌惮他的作风,但又不至于恨他。
自从都城迁到了邺,考察三县令的功绩,去病排名第、一。
周武帝平定韭蛮,看重他居官的才能,和济;壁郡太守公孙景茂两人没有被替换,反而下诏予以表扬。
堕太墓年间,死于冀戏圣令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