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 卷二十三
后来桓玄得志,将要杀死他,桓修为他求情,于是把他流放到广州。
卢循占据广州,以王诞担任他的平南府长史,对他十分有礼。
王诞做客久了想回去,于是便劝告卢循说: 我和刘镇军情分不浅,如果能够北归,一定会受到任用。
当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也被卢循所挽留,王诞又说: 将军现在挽留吴公,于公于私都不是良策。
孙伯符难道不想留华子鱼,只是因为一个地方不能容下两个君主罢了。
于是王诞和吴隐之都得以回归。
王诞做宋武帝的太尉长史,尽心效力,武帝十分信赖他。
卢循从蔡州向南逃走,刘毅坚决要求追击讨伐。
王诞秘密地告诉武帝说: 您既平了广固,又灭了卢循,那么就会功盖今古,勋业没有第二个人可比。
如此巨大的威望,怎么可以让其他人来瓜分?
刘毅和您同是从平民起家,一时间很受推重,现在既然遭到失败,不应该再让他立功。
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后来他做了吴国内史,因为给母亲服丧而离职。
武帝讨伐刘毅,起用他为辅国将军,王诞坚持推辞,结果穿着黑色丧服随从出发。
当时诸葛长人负责太尉留府的事务,自己心中不安,武帝十分担心。
刘毅平灭以后,王诞请求自己先回去。
武帝说: 诸葛长人似乎自己有疑心,您哪能就过去?
王诞说: 诸葛长人知道我很受您的赏识,现在轻身独自回去,必然会觉得没有担忧,可以稍微安定一下他的心意。
武帝笑着说: 您的勇敢超过孟贲、夏育了。
于是先回去了。后来去世,追封为作唐县五等侯。
○王亮王亮字奉叔,是王莹的堂弟。
他的父亲王悠字昌达,在宋朝做官担任太宰中郎,追赠为给事黄门侍郎。
王亮因为是名家弟子,宋朝末年选他与公主结婚,封为驸马都尉。
曾担任秘书丞。
齐朝的竟陵王萧子良开了西邸,招揽俊才,作为士林馆,让工匠画下他们的肖像,王亮也参与了。
他逐步调任晋陵太守,在职清廉公正,具有良好的政绩。
当时有个晋陵令沈繨之,性格粗疏,好犯王亮的忌讳,王亮不能忍受,于是上表取代了他。
沈繨之很不高兴,便到了他的衙门说: 下官因为犯了忌讳而被取代,不知道您的忌讳是什么。
如果是攸字,应当是无脚尊旁犬?
还是犬旁无脚尊?
或者是有心的攸字?
无心的攸字?
请告诉我。
王亮不穿鞋下床光着脚走路,沈繨之拍掌大笑而去。
建武末年,逐步升迁为吏部尚书。
当时右仆射江纏主管朝政,提拔的人很多,为士人所归心。
王亮自以为身在吏部,常常持不同意见。
开始王亮没做吏部郎的时候,因为江纏是皇帝的内弟,所以深深地和他交好。
江纏为他扩大名誉,越发被皇帝所器重。
到了现在与江纏的感情淡薄,而江纏对他亲昵如初。
等江纏被杀以后,一群小人放弃天子命令,凡是任命官吏,都是由于内部宠幸,王亮不能阻止。
外面好像详加审查,内部却没有明正的鉴别,所选用的人,都只是根据资历,当时人们不认为他们有能力。
王亮后来担任尚书左仆射。
等到东昏侯逞凶,王亮曲意取悦,得以免祸。
梁武帝到了新林,朝内外的百官都去路上迎接,那些不能前往的也派人从小道去表示诚心,独有王亮不派人去。
等东昏侯被杀,张稷便把王亮等人召集到太极殿前西面的钟下聚坐,讨论想立齐朝的湘东嗣王萧宝緻为皇帝。
领军萧莹说: 城已经关闭了很久,人的感情离散,征东将军就在近处,何不前去咨询?
张稷又说: 夏桀有昏德,政权就转移到殷朝。
现在实在就是微子离开殷、项伯归附汉的时候。
王亮沉默不语。
朝士陆续离座,于是就派国子博士范云把东昏侯的头送往石头城,推举王亮为首。
城市平定后,朝士都到了,惟独王亮在后面,穿着裙子和布鞋来见武帝。
武帝对他说: 倒了却不去扶它,那些大臣还有什么用处?
王亮说: 如果它可以扶起,明公您哪里还会有今天的壮举?
于是哭着走了。
藩王的府邸开设,任命他为大司马长史。
梁台建立,任命他为侍中、尚书令,他坚决推辞,于是做了侍中、中书监,兼尚书令。
等到梁武帝接受了禅让,调任他为侍中、尚书令、中军将军,封为豫宁县公。
天监二年,转为左光禄大夫。
一次吉日朝会,王亮请病假不登殿,而在省台设宴,谈笑自如。
几天后,诏令让公卿前去问候,王亮并没有病色。
御史中丞乐霭上表指责王亮大不敬,论罪处死示众。
结果下令削去他的爵位,废为平民。
天监四年,武帝在华光殿举行宴会,征求正直的言论。
尚书左丞范缜站起来说: 司徒谢月出本来只有虚名,陛下却这样地提拔他;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政治才干,而陛下却那样地抛弃他。
这是愚臣所不能理解的。
武帝改变了脸色说: 您可以改变一个话题。
范缜坚持不放,武帝很不高兴。
御史中丞任窻于是上表说范缜乱加褒贬,请求免除范缜的官职。
下诏同意。
王亮于是闭门闲居洒扫,不和宾客往来。
遭遇了母亲的丧事,守丧非常尽礼。
后来做了中书监,加官散骑常侍。
死后,谥号为炀子。
○王华王华字子陵,是王诞同一曾祖的弟弟。
祖父王荟,是卫将军、会稽内史。
父亲王繤,是司徒右长史。
晋安帝隆安初年,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当时王繤遇到母亲的丧事呆在家里。
王恭发出讨伐檄文,下令起兵,王繤立即聚众响应,以女儿为贞烈将军,以妻子为属官。
后来王国宝死去,王恭传令让王繤罢兵。
王繤起兵的时候,杀人很多,到现在已经控制不住,于是便举兵以讨伐王恭为名。
王恭派刘牢之进击王繤,王繤败逃,不知逃到了什么地方。
长子王泰被王恭所杀。
王华当时十三岁,就在军中,与王繤互相失散,随着和尚释昙冰逃跑,让他提着衣物跟在后面,津渡的巡逻兵都很怀疑他们。
王华走得慢,昙冰骂道: 奴才懈怠,跟不上我!
用棍子捶了王华好几十下,众人才不怀疑了,因此得以免祸。
后来遇到赦免,回到了吴地,因为父亲存亡不明,所以他穿布衣,吃菜饭,不与人交游达十几年。
宋武帝想征召利用他的才干,于是便为王繤发丧,让王华照礼服丧。
服丧完毕,武帝北伐长安,当时兼任镇西将军、北徐州刺史,召王华为州主簿。
后来为别驾,历次任职都很有名。
文帝镇守江陵,他担任西中郎主簿、咨议参军。
文帝尚未亲理政事的时候,完全委任给司马张邵。
王华好胜,不想让别人在自己前面。
张邵性格豪迈,每次行动常常带着很多随从。
王华则是出入乘坐牛车,随行的不过两三个人,故意与他形成对照。
曾经有一次和他相逢,王华假装不知道是张邵,对左右的人说: 这人仪仗十分盛大,一定是殿下吧!
于是便下了牛车,立在道边,等张邵到了,才大吃一惊。
张邵曾经穿白衣登城,被王华所弹劾,张邵获罪被调走,由王华代任司马。
文帝即将入京继承帝位,因为少帝陷害,不敢东下。
王华说: 先帝对天下立有大功,四海归服。
虽然继承人不循正轨,但是威望不改。
徐羡之是个中等才能的寒士,傅亮是个平民书生,并非有晋宣帝、王大将军的心意是很明白的。
害怕像庐陵王那样严断,将来必定不能自容。
殿下宽宏仁慈,是天下人都知道的,而且越过名次前来奉迎,希望能有大德,纷繁议论,恐怕都不正确。
徐羡之、傅亮、谢晦又要与檀道济、王弘五人同功,谁肯相让,看来必定不能成功。
今天前往接受征召,不须有任何顾虑。
文帝听从了,说: 你又想做我手下的宋昌了。
于是便留下王华总管后方。
皇上即位,以王华担任侍中、右卫将军。
在此以前,会稽的孔宁子担任文帝的镇西咨议参军,以文才受到欣赏,到现在当了黄门侍郎,兼任步兵校尉。
孔宁子先前曾做何无忌安成国的侍郎,回到东部修建宅院,门楼盖得可以容下高高的华盖,邻里都笑话他。
孔宁子说: 大丈夫有什么固定的状况呢?
孔宁子与王华都有富贵的愿望,自从徐羡之等人掌权,二人就日夜在文帝面前构陷他们。
孔宁子曾经东归到金昌亭,左右的人想把船停泊在那里,孔宁子命令离开那里,说: 这里是杀君亭,不可停泊。
王华常常闲居吟咏,常常朗诵王粲的《登楼赋》说: 希望天下能政治清平,凭借大道而施展才力。
平时出入遇着了徐羡之等人,经常切齿怒骂。他慨叹说: 还能见到太平的时代吗?
元嘉二年,孔宁子去世。
三年,杀了徐羡之等人。
王华升为护军将军,侍中职位仍旧。
宋代的时候,只有王华和南阳刘湛不作谦让,得官就做,以此为习惯。
王华的处事与常人不同,他不曾参加宴席聚会。
终身不饮酒,有宴会的地方不去。
如果有人谈论事情,乘车到了门上,主人便坐车出去迎上。
后来王弘辅佐大政,而王弘的弟弟王昙首被文帝所信赖,与王华同等。
王华常常说自己的力量用不完,屡屡感叹说: 宰相同时并存几个人。天下怎么会得安宁?
元嘉四年死去,年龄四十三岁。
元嘉九年,以杀死徐羡之的功劳,被追封为新建县侯,谥号为宣。
孝武帝即位,配享文帝庙庭。
○王奂王奂字道明,是王彧哥哥的儿子。
他的父亲王粹字景深,位居黄门侍郎。
王奂过继给了堂祖父王球,所以小字叫彦孙。
年龄才几岁的时候,常常跟随在王球身边,十分受宠爱。
王奂的几个哥哥担任各王的国常侍,而王奂担任著作佐郎。
琅笽颜延之与王球情感诚挚融洽逐渐特殊,常常用手抚着王奂的背说: 阿奴刚刚脱出了寒士。
王奂年少时就很强干,叔父王景文常常把家中的事情委托给他。
他在宋朝做官历任侍中、祠部尚书,转为掌管吏部。
升明初年,调任丹阳尹。
起初,王晏的父亲王普曜担任沈攸之的长史,常常害怕沈攸之起事,不能回来,王奂做了吏部,调王普曜担任朝内职务,王晏对他深深地感谢。
等王晏到齐朝做事,武帝认为王奂是宋朝的外戚,而他的堂弟王蕴又同为逆党,怀疑他有异志,王晏叩头担保王奂没有异志。
当时王晏的父母都在京城,王晏请求把他们作为人质,武帝才停止了。
永明时期,逐步升任尚书右仆射。
王俭去世,皇上想用王奂担任尚书令,问王晏的意见。
王晏的地位恩宠已经很重,不想再推荐王奂,回答说: 柳世隆有功勋和威望,恐怕不应该在王奂的后面。
于是转为左仆射,担任给事中。
出京做雍州刺史,同时担任都督。
与宁蛮长史刘兴祖不和睦。
永明十一年,王奂派遣军中主将朱公恩出征蛮邦失利,刘兴祖打算上表报告,王奂大怒,把他抓起来关到了监狱中。
刘兴祖在狱中用针画漆合盘为书信,报告家中说他是冤枉的,让他们报知朝廷,而王奂也派人乘快马上报,诬告刘兴祖煽动蛮族。
皇上知道他是冤枉的,下令让刘兴祖返回京城,王奂恐怕自己的报告被推翻,便把他杀掉。
皇上大怒,派遣中书舍人吕文显、直阁将军曹道刚领兵去抓王奂,又另外诏令梁州刺史曹武从江陵步行出襄阳。
王奂的儿子王彪凶猛愚蠢,好干预当时政治,世人都切齿痛恨。
当时吕文显用一个漆匣盛着一架箜篌放在船中,于是诳他说: 朝廷给使者封了快刀来斩王彪。
等曹道刚、曹武、吕文显全都来到,众人的力量既大,又害怕漆匣中的话,于是商议关闭城门拒绝接受命令。
长史殷睿,是王奂的女婿,劝谏说: 现在打开城门,身穿白色衣服迎接朝廷的使者,顶多不过是囚车送还,罢官免爵罢了。
王彪坚决不同意,殷睿又说: 应该派典签从小路送上奏表,自我辩解,也不担心不被宽大, 于是命令殷睿书写奏表,派遣典签陈道齐出城,结果便被吕文显抓住。
殷睿又说: 忠不背叛国家,勇不逃避死亡,百代家门,应该想想后代,何如服药自尽,这样可以身与名都安泰,请让我首先自杀。
王奂又不听从。
王奂的门生郑羽叩头请求王奂,请他出城迎接台使,王奂说: 我没有作贼,打算派人上表自我申辩,正恐怕曹、吕这些小人来相欺压,所以暂且闭上城门自我守卫。
王彪于是出战,失败逃走,土人起义,进攻州城的西门,王彪登上大门抵抗,把他们打退。
司马黄瑶起、宁蛮长史裴叔夜在城内起兵攻击王奂,王奂听到兵士进入,正在拜佛,没有来得及起身,军人就把他杀死了,王彪和他的弟弟王亻由爽、王弼、殷睿,都被处死。
王奂的长子太子中庶子王融,王融的弟弟司徒从事中郎王琛,都在京城被杀死示众,其余孙子辈的人,都被宽大处理。
王琛的弟弟王肃、王秉都跑到了魏国,后来捉住了黄瑶起,把他一块一块地吃掉。
王奂弟弟王亻由的女儿是长沙王萧晃的妃子,因为儿女都长大了,又将出继给别人,故而特许不加分离。
王奂被杀以后,旧时的朋友没有敢去关照的,汝南人许明达是王奂的参军,亲自为他殡殓,经办得很丰厚,当时的人很高看他的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