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二十九

蔡廓博览群书,言行都依照礼节,最初离家任职著作佐郎。

后来做宋武帝的太尉参军、中书黄门郎,以鲠直简素为武帝所赏识。

又调任太尉从事中郎,还没上任,遇到了母亲的丧事。

他性情极为孝顺,三年不梳头洗发,几乎难以承当丧事带来的悲哀。

宋台建立,他担任侍中,建议 审讯囚犯不应该让子孙提供证词,明白地说出父亲祖父的罪过。

损坏教化,伤害情感,没有比这更厉害的。

从今以后,只让家属与囚犯相见,不要让他们审讯时进行指控,便足以说明已经伏罪,不需要责令家人提供证词。

朝廷讨论并听从了他的意见。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杀了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因为对他不加纠弹而被免官。

武帝因为蔡廓刚直,把他补为御史中丞。

他纠弹了许多人,百官震恐整肃。

当时中书令傅亮职位隆重,学问冠于当时,朝廷的仪礼典章,都是由傅亮决定的。

傅亮常常是先向蔡廓咨询然后实行,傅亮的意见如果有不同,蔡廓终于不肯屈从。

调任司徒左长史,出京担任豫章太守。

他被征调为吏部尚书。

蔡廓通过北地的傅隆问傅亮: 选用人才的事如果都能兑现,没有可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能就任这一职务。

傅亮把这话告诉给录尚书徐羡之,徐羡之说: 黄门郎以下都交给蔡廓委任,我们不再考虑,由此以上,当然应该共同研究。

蔡廓说: 我不能为徐干木在纸尾上署名。

于是没有上任。

干木,是徐羡之的小字。

蔡廓说: 您受先帝的顾命,以国家为责任,废昏君立明君,在道义上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杀死别人的两个哥哥,而让他面北听从命令,拥有震慑君主的威势,占据长江上游的要地,根据古代推论今天,自身免祸是很困难的。

蔡廓年龄和职位都很轻,却被当时的社会所推重,每当到了年节,都束好衣带到他门上去看望。

他侍奉兄长蔡轨如同父亲,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询问以后再行动,俸禄和赏赐,一律都交给蔡轨,有时需要花费,全都是到主管人那里去要。

他跟随武帝在彭城,妻子郗氏写信向他要夏服。

蔡廓写信回答说: 知道你需要夏服,估计给事中自然会给你提供,不可以另外寻求。

当时是蔡轨做给事中。

元嘉二年,蔡廓去世。

武帝常常说: 羊徽、蔡廓,可以与三公平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