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世家 赵世家
赵氏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个祖先。
传到中衍,他成为为商朝太戊帝驾驭车马的人。
他的后代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取名恶来,侍奉纣王,后被周人杀死,他的后代就是嬴秦氏。
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就是赵人。
季胜生了孟增。
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信,这就是宅皋狼。
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
造父得宠于周穆王。
造父选取了骏马八匹,与在桃林得到的盗骊、骅骝、绿耳等名马献给穆王。
穆王让造父赶车,到西方去巡视,会见了西王母,快乐得把回去都忘了。
不久,徐偃王发动叛乱,穆王乘坐马车,日行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彻底打败。
于是把赵城赐给造父,从此就成为赵氏。
从造父往下经六代传到了奄父,奄父字公仲,周宣王的时候讨伐戎人,他给宣王赶车。
在千亩之战中,奄父曾使宣王脱险。
奄父生了叔带。
叔带的时候,周幽王荒淫无道,他就离开周王朝到了晋国,侍奉晋文侯,开始在晋国建立赵氏家族。
从叔带往下,赵氏宗族越来越兴旺,又过五代传到了赵夙。
赵夙,在晋献公十六年,征讨霍、魏、耿三国,他率领军队征讨霍国。
霍公求逃到了齐国。
这一年晋国大旱,占卜的结果说: 霍太山的神灵在作怪。
于是派赵夙到齐国迎回霍国国君,恢复了他的地位,让他主持霍太山的祭祀,晋国才又重新获得丰收。
晋献公把耿地赐给赵夙。
赵夙下共孟这一年,正当鲁闵公元年。
共孟生赵衰,赵衰字子余。
赵衰以占卜的方式决定去侍奉晋献公还是诸位公子,结果都不吉利。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时,结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
重耳由于骊姬之乱逃亡到翟国,赵衰跟随左右。
翟人讨伐廧咎如,得到两个女子。翟君把年少的女子给重耳为妻,年长的女子给赵衰为妻,生了赵盾。
当初,重耳在晋国的时候,赵衰的元配妻子已经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齐。
赵衰跟随重耳在外逃亡,共计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晋国。
重耳做了晋文公,赵衰做原大夫,住在原城,主持国家政事。
晋文公所以能返回并且成为霸主,大多是赵衰的计策,这些事情都记载在《晋世家》里。
赵衰回到晋国以后,在晋国的原配妻子坚决要求把他在翟娶的妻子迎接回来,并且让翟妻的儿子赵盾做正宗继承人,而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居下位侍奉他。
晋襄公六年,赵衰去世,他的谥号是成季。
赵盾接替成季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
赵盾由于国家多难,想立襄公的弟弟雍为国君。
雍当时在秦国,就派使臣去迎接他。
太子的母亲日夜啼哭,叩头对赵盾说: 先君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嫡子而另立国君呢?
赵盾为此事忧虑,害怕她的宗亲和大夫们来袭击杀死自己,于是就立了太子,这就是晋灵公,并派兵去拦截到秦国迎接襄公弟弟的一行人。
灵公即位之后,赵盾更加独揽晋国的政事。
灵公继位十四年,赵来越骄纵。
赵盾多次进谏,灵公都不听从。
一次吃熊掌,因为没有煮熟,就把膳食官杀了,让人把他的尸体抬出去,正好被赵盾看见。
灵公因此害怕,想要杀害赵盾。
赵盾平素待人宽厚慈爱,他曾经送食物给一个饿倒在桑树之下的人,这个人挺身解救了赵盾,赵盾才得以逃走。
他还没有逃出国境,赵穿就杀死了灵公,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这就是晋成公。
赵盾又回来主持国政。
君子讥讽赵盾 身为正卿,逃亡没有出国境,返回来也不诛讨逆贼 ,所以史官记载说 赵盾杀了他的国君 。
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谥号是宣孟,他的儿子赵朔承袭爵位。
晋景公三年,赵朔率领晋国的下军援救郑国,与楚庄王在黄河边交战。
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全族。
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
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而后又完好。
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 这个梦不吉利,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应验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
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 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罪魁祸首。
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
请各位诛杀他们。
韩厥说: 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没有罪,所以没有杀他。
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
为人臣子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
屠岸贾不听。
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
赵朔不肯逃跑,他说: 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
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
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晋景公的宫里躲藏起来。
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 你为什么不死?
程婴说: 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死也不晚。
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
屠岸贾听说后,到宫中去搜查。
赵朔的夫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 如果赵氏宗族应该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
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 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
公孙杵臼说: 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 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
公孙杵臼说: 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强承担困难的事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于是两人设法弄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绣花的襁褓,藏到深山里。
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 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
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
杵臼假意说: 程婴,你这个小人哪!
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谋划藏匿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
即使你不能和我一起扶立他,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他抱着婴儿大叫道: 天哪!天哪!
赵氏孤儿有什么罪?
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就可以了。
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
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
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最后和他一起隐匿在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由于祭祀断绝而作祟。
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 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
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
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
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
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
希望您能够考虑此事!
景公问道: 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
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
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
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
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 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如果不是这样,谁敢发动变乱呢!
就算国君没有生病,我们这些大臣也要扶立赵氏的后人。
如今您下了命令,这也是我们的愿望啊!
于是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
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 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为主殉难。
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
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
赵武哭泣着叩首,坚持请求说: 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 不行。
公孙杵臼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之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他就会觉得我还没办成这件事。
于是就自杀了。
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相传不曾断绝。
赵氏恢复爵位十一年后,晋厉公杀了三位郤氏大夫。
栾书害怕牵连到自己,于是就杀了晋君厉公,改立襄公的曾孙周,这就是晋悼公。
晋国从此以后大夫的势力逐渐强盛。
赵武接续赵氏宗族后二十七年,晋平公即位。
平公十二年,赵武做了正卿。
十三年,吴国的延陵季子使晋国,他说: 晋国的政权最后要落到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后代的手里。
赵武死后,谥号是文子。
文子生了景叔。
景叔的时候,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和晋国的叔向谈话。
晏婴说: 齐国的政权以后最终要落到田氏手里。
叔向也说: 晋国的政权将会落到六卿的手里。
六卿很放肆,可是我们国君却不知忧虑。
赵景叔去世,他生子赵鞅,这就是赵简子。
赵简子在位期间,晋顷公九年,简子会合诸侯在周境内驻守。
第二年,护送周敬王回周朝,因为他是为了躲避弟弟子朝而流亡在外。
晋顷公十二年,六卿依照法令诛杀了国君的宗族祁氏和羊舌氏,把他们的领地分为十个县,六卿分别让自家的族人去做大夫。
晋国公室从此更加削弱。
再过十三年,鲁国的乱臣阳虎逃到晋国来,赵简子接受了贿赂,对他给以厚待。
赵简子生了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害怕了。
医生扁鹊看过后走出来,董安于询问病情,扁鹊说: 血脉平和,你们何必惊怪!
从前秦穆公也有过这种情况,过了七天才醒过来。
醒来的那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 我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很快乐。
我之所以停留这么长时间,是由于我正好在受教。
天帝告诉我: 晋国将要大乱,五世不得安宁;他们的后代将称霸,没有年老就死去,称霸者的儿子将要让你们晋国男女混杂。
公孙支写下来并把它藏好,秦国的预言这时就传出来了。
献公时的混乱,文公时的称霸,襄公时在殽山大败秦军,回去就纵容淫乱,这些都是您知道的。
如今你们君主的病与秦穆公一样,三天之内必然会痊愈,好转之后一定有话要讲。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过来了。
他对大夫们说: 我到了天帝那里非常快乐,和百神在钧天游览。听到了宏伟的乐曲多次演奏,还看到了万舞,不像是夏、商、周三代的音乐,那乐声非常动人。
有一头熊要来抓我,天帝让我射它,熊被射中了,死了。
又有一只罴过来,我又射它,罴被射中,也死了。
天帝非常高兴,赐给我两个竹箱,都配有小箱。
我看到一个小孩在天帝身边,天帝又托付给我一只翟犬,对我说: 等你的儿子长大了,把这只犬送给他。
天帝还告诉我: 晋国将逐渐衰落,再传七代就要灭亡,嬴姓的人将在范魁的西边大败周人,可是你们却不能占有那里。
现在我追念虞舜的功勋,到时候我将把舜的后代之女孟姚嫁给你的第七代孙子。
董安于听了这番话就把它写下来妥为保存。
他把扁鹊说的话报告给简子,简子赐给扁鹊田地四亩。
有一天,简子外出,有人拦路,驱赶他也不离开,随从们很生气,要杀他。
拦路人说: 我有事要拜见主君。
随从把他的话禀告简子,简子召见他,一见面就说: 嘻!我曾经清楚地看见过你呀。
拦路人说: 请让左右侍从退下,我有事禀告。
简子让人们退下。
拦路人说: 您生病的时候,我正在天帝身边。
简子说: 对,确实有这回事。
你见到我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拦路人说: 天帝让您射熊和罴,都被您射死了。
简子说: 对,将会怎么样呢?
拦路人说: 晋国将有大难,而您首当其冲。
天帝让您灭掉两位上卿,熊和罴就是他们的祖先。
简子说: 天帝赐给我两个竹箱,并且都有相配的小箱,这是什么意思?
拦路人说: 您的儿子将在翟击败两个国家,他们都是子姓。
简子说: 我看到一个小孩在天帝身边,天帝给我一只翟犬,并说: 等你的儿子长大了把这只犬送给他 。
把翟犬送给小孩是什么意思?
拦路人说: 小孩就是您的儿子,翟犬是代国的祖先。
您的儿子将来必定占有代国。
到您的后代,将有政令的变革,并且要穿胡人的服装,在翟地吞并两个国家。
简子问他的姓并且要聘他做官。
拦路人说: 我是乡野之人,只是来传达天帝的旨意罢了。
说完就不见了。
简子把这些话记载下来保存在秘府里。
另一天,姑布子卿拜见简子,简子把儿子们都叫来让他看相。
子卿说: 没有能做将军的人。
简子说: 赵氏要完了吗?
子卿说: 我曾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大概是您的儿子吧!
简子又叫来儿子毋恤。
毋恤一到,子卿就站起来说: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
简子说: 这孩子的母亲卑贱,是从翟来的婢女,怎么说他尊贵呢?
子卿说: 上天赐给的,即使卑贱也定能显贵。
从此以后简子常把儿子们都叫来谈话,毋恤表现最好。
简子有一次告诉儿子们说: 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之上,谁先找到了就赏给他。
儿子们赶快跑到常山上去找,结果什么也没找到。
毋恤回来后说: 已经找到宝符了。
简子说: 你说吧。
毋恤说: 从常山上往下看到代国,代国可以夺取过来。
简子这才知道毋恤果然是贤才。于是废了太子伯鲁,把毋恤立为太子。
两年后,晋定公十四年,范氏、中行氏作乱。
第二年春天,简子对邯郸大夫赵午说: 把卫国的五百户士民还给我,我要把他们安置到晋阳。
赵午答应了,回去后他的父兄却不同意,于是他违背了诺言。
赵鞅逮捕了赵午,把他囚禁在晋阳。
并告诉邯郸人说: 我私自诛杀赵午,各位想让谁来接任?
于是杀了赵午。
赵午的儿子赵稷和家臣涉宾凭借邯郸反叛。
晋国国君派籍秦领兵包围邯郸。
荀寅、范吉射和赵午关系很好,不肯帮助籍秦反而策划叛乱,董安于知道这件事。
十月,范氏和中行氏讨伐赵鞅,赵鞅逃到晋阳,晋人包围晋阳。
范吉射、荀寅的仇人魏襄等谋划驱逐荀寅,让梁婴父取代他;驱逐范吉射,让范皋绎取代他。
荀栎对晋君说: 国君号令大臣,领头叛乱的要处死。
如今三位大臣都领头作乱,可是单单驱逐赵鞅,这是施用刑罚不公平,请将他们全部驱逐。
十一月,荀栎、韩不佞、魏哆奉国君的命令讨伐范氏、中行氏,没有取胜。
范氏、中行氏反过来讨伐定公,定公还击,范氏、中行氏失败逃跑。
丁未这天,两个人逃到朝歌。
韩不佞、魏哆为赵鞅求情。
十二月辛未这天,赵鞅进入绛城,在定公宫中盟誓。
第二年,知伯文子对赵鞅说: 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但这是董安于挑起的,这就是董安于参与了策划。
晋国有法,开始作乱的要处死。
那两个人已经受到处治,而唯独董安于还在。
赵鞅为此事忧虑。
董安于说: 我死了,赵氏可以安定,晋国也能安宁,我死得太晚了。
于是就自杀了。
赵鞅把这件事告诉了知伯,此后赵氏才得安宁。
孔子听说赵简子不请示晋君就逮捕邯郸大夫赵午,以致退守晋阳,所以在《春秋》中记载说: 赵鞅凭借晋阳叛乱 。
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进谏。
周舍死后,简子每当上朝处理政事的时候,常常不高兴,大夫们请罪。
简子说: 你们没有罪。
我听说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的腋下皮毛。
大夫们上朝,只听到恭敬顺从的应答声,听不到周舍那样的争辩之声了,我为此而忧虑。
简子因此能使赵地的人顺从,并使晋人也归向他。
晋定公十八年,赵简子在朝歌包围了范吉射和中行寅,中行寅逃奔邯郸。
第二年,卫灵公去世。
赵简子和阳虎把卫太子蒯聩送到卫国,卫国不接纳,卫太子只好住到戚城。
晋定公二十一年,赵简子攻入邯郸,中行寅逃到柏人。
简子又包围了柏人,中行寅、范吉射于是又奔到齐国。
赵氏终于占有了邯郸、柏人。
范氏、中行氏其余的领地都归入晋国。
赵简子名为晋国上卿,实际上独揽晋国政权,他的封地等同于诸侯。
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的诸侯盟会上争做盟主,赵简子跟随晋定公,终于让吴王为盟主。
定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简子免除了守丧三年之礼,一周年就结束了。
这一年,越王句践灭了吴国。
晋出公十一年,知伯讨伐郑国。
赵简子生病,派太子毋恤率兵包围郑国。
知伯喝醉了,用酒强灌毋恤并打他。
毋恤的臣下要求把知伯处死。
毋恤说: 主君所以让我做太子,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
但是他也怨恨知伯。
知伯回去后,就对简子讲了,让他废毋恤,简子没有听从。
毋恤从此更加怨恨知柏。
晋出公十七年,赵简子去世,太子毋恤继位,这就是赵襄子。
赵襄子元年,越国包围吴国。
襄子减少了守孝期间规定的饮食,派家臣楚隆去慰问吴王。
襄子的姐姐原本是代王夫人。
简子安葬以后,襄子还没有除丧服,就到北边登上夏屋山,请来代王,让厨师拿着铜勺请代王和他的随从进餐,斟酒时,暗中让名叫各的膳食用铜勺打死代王和随从宫员,于是就发兵平定代地。
他的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哭泣着呼喊苍天,磨尖簪子自杀了。
代地人同情她,把她自杀的地方叫做摩笄之山。
襄子把代地封给伯鲁的儿子赵周,让他做代君。
伯鲁是襄子的哥哥,原来的太子。
太子早逝,所以封他的儿子。
襄子即位四年,知伯和赵、韩、魏三家把范氏、中行氏原有的领地全都瓜分了。
晋出公大怒,通告齐国、鲁国,想依靠他们讨伐四卿。
四卿害怕,于是就一起攻打晋出公。
出公逃奔齐国,半路上死了。
短伯就让昭公的曾孙骄即位,这就是晋懿公。
知伯越来越骄横。
他要求韩、魏两家割让领地,韩、魏给了他。
要求赵氏割地,赵氏不给,因为在包围郑国时知伯侮辱过他。
知伯恼怒,就率领韩、魏两家进攻赵氏。
赵襄子害怕,就逃奔到晋阳退守。
原过跟随襄子,落在后边,到了王泽,看见三个人,从腰带以上可以看见,从腰带以下就看不见了。
三人给了原过一根两节的竹棍,中间不通。
对他说: 替我们把这竹棍送给赵毋恤。
原过到了以后,把情况告诉襄子。
襄子斋戒三天,亲自把竹棍剖开,里边有朱红的字写道: 赵毋恤,我们是霍泰山山阳侯天使。
三月丙戌日,我们将让你反过来灭掉知氏。
你也要为我们的百邑立庙,我们将把林胡的土地赐给你。
到你的后代,将有一位勇健的国王,皮肤红黑,龙脸鸟嘴,鬓眉相连,髭髯络腮,宽胸大腹,下体修长,上体壮大,左衣襟,披甲乘马。全部占有黄河中游一带,直至休溷地区的各部貉人,往南进攻晋国的其他城邑,往北灭掉黑姑。
襄子再拜,接受了三位神人的旨令。
三国攻打晋阳,持续了一年多,引来汾水灌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
城里的人都把锅挂起来做饭,互换子女吃掉。
群臣都有了不忠之心,礼节越来越怠慢,唯有高共不敢对襄子失礼。
襄子害怕,于是半夜派丞相张孟同暗中结交韩、魏。
韩、魏与赵合谋,三月丙戌这天,三国反过来灭了知氏,共同瓜分了他的土地。
于是襄子进行封赏,高共功劳居首。
张孟同说: 晋阳有难期间,只有高共没有立功。
襄子说: 当晋阳危急之时,群臣都很怠慢,只有高共不敢有失臣下的礼节,因此他要受上赏。
这时赵在北方占有代地,在南边并吞了知氏,比韩、魏强大。
于是在百邑给三神立庙祭祀,派原过主持霍泰山神庙的祭祀。
后来襄子娶空同氏为妻,生了五个儿子。
襄子由于伯鲁未能继位,不肯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并且一定要传位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
成君先死了,就选定代成君的儿子赵浣立为太子。
襄子在位三十三年去世,赵浣即位,这就是献侯。
献侯年纪不大就即位了,首府在中牟。
襄子的弟弟桓子驱逐了献侯,在代地自立为侯,一年后去世。
赵国人认为桓子即位不是襄子的意愿,就共同杀了他的儿子,又迎回献侯即位。
献侯十年,中山国武公开始即位。
十三年,在平邑筑城。
十五年,献侯去世,他的儿子烈侯赵籍即位。
烈侯元年,魏文侯攻打中山国,派太子魏击驻守。
六年,魏、韩、赵都立为诸侯,赵籍追尊献子为献侯。
烈侯喜好音乐,对相国公仲连说: 寡人有喜爱的人,能让他尊贵起来吗?
公仲说: 使他富有还可以,让他尊贵则不行。
烈侯说: 好吧。
郑国的歌手枪和石两个人,我要赐给他们田地,每人一万亩。 公仲说: 是 。
事实上却没有给。
过了一个月,烈候从代地回来,询问给歌手赐田的事,公仲说: 正在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过了不久,烈侯又问,公仲始终不给,于是就说有病不上朝。
番吾君从代地来,对公仲说: 国君的确喜欢推行善政,只是不知道怎样实行。
现在您任赵的相国,已经有四年了,也曾推荐过人才吗? 公仲说: 没有。
番吾君说: 牛畜、荀欣、徐越都可以推荐。
公仲就推荐了这三个人。
到上朝的时候,烈侯又问: 歌手的田地怎么样了?
公仲说: 正派人挑选最好的田。
牛畜侍奉烈侯时对他讲仁义的道理,用王道约束他,烈侯态度宽和。
第二天,荀欣陪侍,建议精选起用贤才,任命官吏要使用能干的人。
第三天,除越陪侍,建议节约财物,俭省用度,考察评估官吏们的功绩德行。
他们所讲的道理没有不充分的,国君很高兴。
烈侯派人去对相国说: 给歌手赐田的事暂时停止。
任命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赐给相国两套衣服。
九年,烈侯去世,他的弟弟武公即位。
武公在位十三年去世,赵国又让烈侯太子赵章即位,这就是赵敬侯。
这一年,魏文侯去世。
敬侯元年,武公的儿子赵朝叛乱,失败后逃奔魏国。
赵国开始以邯郸为都城。
敬侯二年,在灵丘打败齐军。三年,在廪丘救授魏国,大败齐军。
四年,赵军在兔台被魏军打败。
赵修筑刚平城以便进攻卫国。
五年,齐、魏两国帮助卫国攻赵,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
六年,向楚国借兵伐魏,夺取了棘蒲。
八年,攻下了魏国的黄城。
九年,进攻齐国。
齐国进攻燕国,赵军援救燕国。
十年,赵国与中山国在房子县交战。
敬侯十一年,魏、韩、赵共同灭亡晋国,瓜分了它的土地。
赵国攻打中山国,又在中人地区交战。
十二年,敬侯去世,他的儿子成侯赵种即位。
成侯元年,公子赵胜与成侯争夺君位,发动叛乱。
二年六月,下雪。
三年,太戊午任相国。
征讨卫国,夺取了乡邑七十三处。
魏国在蔺打败赵军。
四年,与秦军在高安交战,打败了它。
五年,在鄄城攻伐齐军。
魏军在怀地打败赵军。
赵军攻打郑国,打败了它,把占领的郑地给了韩国,韩国把长子县给了赵国。
六年,中山国修筑长城。
赵军进攻魏国,在湪泽打败了它,围困了魏惠王。
七年,进攻齐国,打到了齐长城。
同韩国联合进攻西周国。
八年,和韩国一起把西周分为两部分。
九年,与齐国在阿城之下交战。
十年,进攻卫国,夺取甄城。
十一年,秦国进攻魏国,赵军到石阿去援救。
十二年,秦军进攻魏国的少梁,赵军前去援救。
十三年,秦献公派名叫国的庶长领兵进攻魏国的少梁,俘虏了魏国太子和公孙痤。
魏军在浍水一带打败赵军,夺取了皮牢。
成侯与韩昭侯在上党相遇。
十四年,赵与韩一起攻秦。
十五年,赵国帮助魏国攻齐。
十六年,赵国与韩国、魏国瓜分晋国。把端氏县封给晋君。
十七年,成侯与魏惠王在葛孽相遇。
十九年,赵国与齐国、宋国在平陆盟会,与燕国在西阿盟会。
二十年,魏国进献上等木料做的檐椽,于是就用这些木椽修建了檀台。
二十一年,魏军包围了邯郸。
二十二年,魏惠王攻下了邯郸,齐军也在桂陵打败了魏军。
二十四年,魏国把邯郸归还给赵国,赵国与魏国在漳水之滨盟誓。
秦军进攻赵国的蔺城。
二十五年,成侯去世。
公子緤与太子肃侯争夺君位,赵緤失败,逃奔韩国。
肃侯元年,夺取了晋君的端氏县,把晋君迁到屯留安置。
二年,与魏惠王在阴晋相遇。
三年,公子赵范袭击邯郸,没有取胜就死了。
四年,朝拜周天子。
六年,进攻齐国,夺取了高唐。
七年,公子赵刻进攻魏国的首垣。
十一年,秦孝公派商鞅征伐魏国,俘虏了魏国将军公子赵卬。
赵国进攻魏国。
十二年,秦孝公去世,商鞅也死了。
十五年,开始兴建寿陵。
魏惠王去世。
十六年,肃侯游览大陵,经过鹿门,宰相太戊午牵住马头说: 正当农事繁忙的时候,一天不耕作,一百天没有饭吃。
肃侯听了立即下车认错。
十七年,围困魏国的黄城,没有攻克。
修筑长城。
十八年,齐、魏征伐赵国,赵国决黄河之水淹灌敌军,敌军撤离。
二十二年,张仪任秦国宰相。
赵疵与秦军交战,失败,秦军在河西杀死赵疵,夺取了赵国的蔺和离石两地。
二十三年,韩举与齐军、魏军作战,战死在桑丘。
二十四年,肃侯去世。
秦、楚、燕、齐、魏派出精兵各一万人同来参加葬礼。
肃侯的儿子武灵王即位。
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任宰相。
梁襄王和太子嗣、韩宣王和太子仓到信宫来朝贺。
武灵王年少,还不能处理政事,设有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官三人。
到处理朝政的时候,首先问候先王的贵臣肥义,并给他增加品级和俸禄;国中八十以上的德高老人,每月都给他们送礼。
武灵王三年,修筑鄗城。
四年,与韩王在区鼠会盟。
五年,迎娶韩国宗亲之女为妻。
八年,韩国进攻秦国,没有取胜就撤离了。
五国互相称王,只有赵国不称王,赵君说: 没有实际,怎能处在这个名分上呢!
下令赵国人都称他为 君 。
九年,与韩、魏一起进攻秦国,秦国打败了三国军队,斩杀了八万人。
齐国在观泽打败赵军。
十年,秦军夺取赵国的中都和西阳。
齐国打败燕国,燕国宰相子之做了国君,国君反而称臣。
十一年,武灵王把燕国公子职从韩国召来,立他为燕王,派乐池护送他回燕国。
十三年,秦军攻下赵他的蔺城,俘虏了将军赵庄。
楚王、魏王来赵国,至邯郸。
十四年,赵何进攻魏国。
十六年,秦惠王去世。
武灵王游览大陵。
有一天,武灵王梦见一位少女弹琴并唱了一首: 美人光彩艳丽啊,容貌好像苕花。
命运啊,命运啊,竟然无人知晓我嬴女的芳名!
另一天,武灵王饮酒很高兴,屡次谈起他所做的梦,想像着梦中少女的美貌。
吴广听说后,通过夫人把他的女儿娃嬴送入宫中。
这就是孟姚。孟姚特别受武灵王的宠爱,她就是惠后。
十七年,武灵王到九门,修筑野台,以便瞭望齐国和中山国的边境。
十八年,秦武王和孟说举龙纹赤鼎,砸断腿后去世。
赵王派代相赵固到燕国迎接秦公子稷,送他回国,立为秦王,这就是秦昭王。
武灵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宫举行盛大朝会。
召见肥义同他议论天下大事,谈了五天才结束。
武灵王到北边巡视中山国的地界,到了房子县,又去代地,北到无穷,西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
然后召见楼缓商议说: 我们先王趁着世事的变化,做了南边领地的君长,连接了漳水、滏水的险阻,修筑长城,又夺取了蔺城、郭狼,在荏地打败了林胡人,可是功业尚未完成。
如今中山国在我们腹心,北面是燕国,东面是东胡,西面是林胡、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然而没有强大兵力的救援,这样下去国家要灭亡,怎么办呢?
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离习俗的牵累。
我要穿起胡人服装。
楼缓说: 很好。
可是群臣都不愿意。
当时肥义在旁侍奉,武灵王说: 简子、襄子二位主君的功业,就在于考虑到了胡、翟之利。
做臣子的,得宠时应有明孝悌、知长幼、顺从明理的德操,通达时应建立既可利民又能益君的功业,这两点是身为臣子的本分。
如今我想继承襄主的事业,开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间也见不到这样的贤臣。
我是为了削弱敌人,事半功倍,可以不耗尽百姓的劳力,就能继续两位先主的勋业。
凡是有高出世上功业的人,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慢民众的埋怨。
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装骑马射箭,并用这个教练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议论我,怎么办呢?
肥义说: 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
您既然考虑决定承受背弃风俗的责难,那么就无须顾虑天下人的议论了。
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会谋求与凡夫俗子商议。
从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国脱去上衣,他们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愉悦心志,而是必须用这种方法宣扬德政并取得成功。
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还没能明白事情的真谛,聪明人在事情尚无迹象的时候就能看清,那那么君王您还犹疑什么呢!
武灵王说: 穿胡服我不犹疑,我担心天下之人要嘲笑我。
无知的人快乐,正是聪明人的哀伤;蠢人讥笑的事,贤人却能看得清。
世上有顺从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
即便世上所有人都来嘲笑我,胡地和中山国我也一定要占有。
于是就穿起了胡服。
武灵王派王緤转告公子成说: 寡人穿上胡服,将要这样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
家事要听从双亲,国事要听从国君,这是古今公认的行为准则。
子女不能反对双亲,臣子不能违背君主,这是兄弟们通用的道理。
如今我制定政令,改变服装,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议论。
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
宣传德政要先从平民谈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让贵族信从。
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愉悦心志;事情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功业才能完成。
事情完成了,功业建立了,然后才算是妥善。
如今我恐怕叔父违背了处理政事的原则,因此来帮助叔父考虑。
况且我听说过,做有利于国家的事,行为不会偏邪;依靠贵戚的人,名不会受损害。所以我愿仰仗叔父的忠义,来成就胡服的功效。
我派王緤来拜见叔父,请您穿上胡服。
公子成再拜叩头说: 我来已听说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没有才能,卧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进言。
大王命令我,我斗胆回答,是为了尽我的愚忠。
我听说中国是聪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万物财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可以施行的地方,是远方之人愿来观览的地方,是蛮夷乐于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抛弃了这些而穿起远方的服装,变更古来的教化,改易古时的正道,违反众人的心意,背弃学者之教,远离中国风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此事。
使者回去如实禀报。
武灵王说: 我本来知道叔父有病,我要亲自去请求他。
武灵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亲自请求他,说: 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
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
剪掉头发,身上刺花纹,臂膀上绘画,衣襟开在左边,这是瓯越百姓的习俗。
染黑牙齿,额上刺花。戴鱼皮帽子,穿粗针大线的衣服,这是大吴国的习俗。
所以礼制服装各地不同,而为了便利却是一致的。
地方不同使用会有变化,事情不同礼制也会更改。
因此圣人认为如果可以利国,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礼制不必相同。
儒者同一师承而习俗有别,中原礼仪相同而教化互异,何况是为了荒远地区的方便呢?
所以进退取舍的变化,聪明人也不能一致;远方和近处的服饰,圣贤也不能使它相同。
穷乡僻壤风俗多异,学识浅陋却多诡辩。
不了解的事不去怀疑,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不去非议的人,才会公正地博采众见以求尽善。
如今叔父所说的是世俗之见,我所说的是为了制止世俗之见。
我国东有黄河、薄洛津,和齐国、中山国共有,可是没有舟船的设施。
从常山直到代地、上党,东边是燕国、东胡的国境,西边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如今没有骑射的装备。
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舟船的设施,住在河两岸的百姓,将用什么守住黄河、薄洛之水呢?改变服装、练习骑射,就是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韩相邻的边界。
况且从前简主不在晋阳以及上党设要塞,襄主并吞戎地、攻取代国以便排斥各地胡人,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
从前中山国仗恃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犯践踏我国土地,虏掠我国百姓,引水围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灵保佑,鄗城几乎失守。
先王以此为耻,可是这个仇还没有报。
如今有了骑射的装备,近可以使上党的地势更为有利,远可以报中山国之仇。
可是叔父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遗志,厌恶变服的名声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公子成再拜叩头说: 我很愚蠢,没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乱说世俗的见解,这是我的罪过。
如今大王要继承简主、襄主的遗志,顺从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听从王命呢!
公子成再拜叩头。
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
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
这时武灵王才开始发布改穿胡服的命令。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都来劝阻武灵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来的办法更适宜。
武灵王说: 先王习俗不同,哪种古法可以仿效?
帝王们不互相因袭,哪种礼制可以遵循?
伏羲神农注重教化,不行诛罚;黄帝、尧、舜使用刑罚,但不残暴。
到了夏、商、周三王,随时代不同来制定法度,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礼制。
法规政令都顺应实际需要,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
所以礼不必只用一种方式,而便利国家也不必效法古代。
圣人的兴起并不互相因袭却能统一天下,夏、殷的衰败并未变礼制也终于灭亡。
那么,违背古制未可厚非,遵循旧礼并不不值得称道。
如果说服装奇特的人心志浮荡,那么邹、鲁一带就不会有奇特行为的人了;习俗怪异的地方百姓都轻率,那么吴、越一带也就不会有出众的人才了。
况且圣人认为,只要有利于身体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于行事就可以称为礼法。
规定进退的礼节,衣服的制度,是为了使平民百姓有统一的遵循,不是为了评论贤人的。
所以平民总是和流俗相伴,贤人却是同变革一道。
所以谚语说: 按照书本赶车的人不会摸透马的性情,用古法来约束今世的人不通晓事物的变化。
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学说,不可能治理今世。
你们不懂这个道理啊!
终于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练习骑射。
武灵王二十年,武灵王攻占中山国土地,到达宁葭;往西攻占胡人土地,到达榆中。
林胡王进献马匹。
回来后,派楼缓出使秦国,仇液到韩国,王贲去楚国,富丁去魏国,赵爵去齐国。
让代相赵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士兵。
二十一年,攻打中山国。
赵袑率领右军,许钧率领左军,公子章率领中军,武灵王统率三军,牛翦率领战车和骑兵,赵希一并率领胡与代的士兵。
赵希与诸军通过隘口,到曲阳会师,攻占了丹丘、华阳、鸱上关塞。
武灵王率军夺取了鄗城、石邑、封龙、东垣。
中山国献出四城求和,武灵王应允,收兵停战。
二十三年,又进攻中山国。
二十五年,惠后去世。
派周袑穿胡服辅佐教导王子赵何。
二十六年,再次进攻中山国,夺取的土地北至燕、代一带,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东宫举行盛大朝会,武灵王传位,立王子赵何为王。
新王到祖庙行参拜祖先之礼以后,出来上朝。
大夫全都是大臣,肥义任相国,并且是新王的师傅。
这就是惠文王。
惠文王是惠后吴娃的儿子。
武灵王自称为主父。
主父想让儿子治理国家,自己就穿上胡服率领士大夫到西北巡视胡地,并想从云中、九原直向南方袭击秦国,于是他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
秦昭王没有觉察,过后惊怪他的状貌特别魁伟,不像人臣的气度感到奇怪,立即派人追赶,可是主父早已飞马奔出了秦国的关口。
仔细询问,才知道是主父。
秦国人非常惊恐。
主父之所以进入秦国,是想亲自察看地形,并趁机观察秦王的为人。
惠文王二年,主父巡视新占领的土地,于是离开代地,往西在西河与楼烦王相会,并招收了他的士兵。
三年,灭掉中山国,把中山王迁到肤施县。
开始建灵寿城。北方的土地才开始属于赵国,通往代地的道路大为通畅。
归来之后,论功行赏,实行大赦,设酒宴聚会欢饮五天,封长子赵章为代地的安阳君。
赵章平素放纵,对弟弟继承王位一事不服。
主父又派田不礼辅佐赵章。
李兑对肥义说: 公子章正当壮年并且心志骄狂,党徒众多,野心很大,恐怕会有私心!
田不礼的为人,残忍并且傲慢。
这两个人互相投合,一定会有阴谋作乱的事情发生,一旦希望能够侥幸成功,就会铤而走险。
小人有了野心,考虑事情就会轻率,谋事浅薄,只看到利益而不顾祸害,同伙互相怂恿,就会一起步入祸害之门。
据我看,这种事一定不会很久了。
您负有重任并握有大权,动乱会从您那里开始,灾祸会在您那里集中,您必定是最先遭遇祸患的。
仁人博爱万物,智者防患于未然,不仁不智,怎能治理国家?
您何不声称有病不出家门,把政事移交给公子成呢?
不要成为怨恨汇集的地方,不要做祸乱发生的阶梯。 肥义说: 不行。
当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给我的时候说: 不要变更你的法度,不要改变你的心,坚持一心,直到你去世。
我再拜接受王命并且记载下来。
如今惧怕田不礼作乱而忘记我记载的王命,什么罪过比变节更大呢!
进宫接受了庄严的王命,出宫后却不能完成,还有比这更严重的负义吗?
变节负心之臣,刑罚是不宽容的。
谚语说 死者如果复生,生者不应在他面前感到惭愧 。
我说过的话再前面,我要完全实现我的诺言,怎能顾惜自己的身体!
况且坚贞之臣当灾难临头时节操就会显现,忠良之臣遇到牵累时行事必须鲜明。
您已对我赐教并给我忠告。尽管如此,我已有言在先,始终不敢违背。
李兑说: 好吧,您勉力而行吧!
我能看到您只有今年了。
说完就痛哭流涕而去。
李兑几次去见公子成,以便防范田不礼作乱。
另一天,肥义对信期说: 公子章和田不礼十分令人担忧。
他们对我说得好听而实际上很坏,他们为人不孝不忠。
我听说,奸臣在朝廷是国家的祸害;谗臣在宫中是君主的蛀虫。
这种人贪婪并且野心很大,宫内得到君主宠爱就到外边行凶胡为。
假传王命傲慢无礼,一旦擅自发出命令,也是不难做到的,祸害将要危及国家。
如今我为此忧虑,夜里忘记睡觉,饥饿忘记吃饭。
对盗贼的出没不可不防。
从今以后,如果有人请见国王一定要同我见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挡他,没有变故君王才能进来。
信期说: 好极了,我能听到这样的话!
惠文王四年,群臣前来朝拜,安阳君也来朝拜。
主父让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从旁暗中观察群臣和王室宗亲的礼仪。
看到他的长子赵章颓丧的样子,反倒向北称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里很怜悯他,那时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做代国之王,这个打算没有决定就中止了。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览,居住在不同的宫殿里。公子章就利用他的党徒和田不礼作乱,诈传主父命令召见惠文王。
肥义首先进去,被杀死了。
高信礼记与惠文王一起与公子章作战。
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到,就调集四邑的军队前来抵御这场变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消灭了他们的党徒,安定了王室。
任命公子成为宰相,封号是安平君,任命李兑为司寇。
公子章被打败的时候,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开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兑因而包围了主父的宫室。
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 由于赵章的缘故包围了主父,即使撤兵,我们这些人也要被诛杀全族!
于是就继续包围主父宫室。
命令宫中的人 最后出来的人灭族 ,宫里的人全出来了。
主父想出宫但出不来,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雏雀充饥,三个多月以后饿死在沙丘宫。
主父之死已确定无疑,这才向诸侯发出讣告。
当时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兑独揽大权,两人害怕被杀,所以围困主父。
主父起初是把长子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非常宠爱她,为此不出吴娃之宫好几年,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了太子章而立赵何为王。
吴娃死后,对赵何的宠爱越来越淡,重又怜惜原来的太子,想让两个儿子并立为王,一直犹豫不决,所以变乱发生,以至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主父去世,惠文王继立。
惠文王五年,赵国把鄚、易两地给了燕国。
八年,修筑南行唐城。
九年,赵梁领兵,与齐国联合攻打韩国,一直打到鲁关之下。
到了十年,秦国自称为西帝。
十一年,董叔和魏氏征讨宋国,在魏国得到河阳。
秦国夺取梗阳。
十二年,赵梁领兵攻打齐国。
十三年,韩徐为统帅,进攻齐国。
同年公主去世。
十四年,燕国宰相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联军进攻齐国,夺取了灵丘。
赵王与秦王在中阳相会。
十五年,燕昭王来会见赵王。
赵国与韩、魏、秦联合攻齐,齐王败逃,燕军孤军深入,攻下临淄城。
十六年,秦国又同赵国几次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
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王,信中说:
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他的德行并非遍布于海内各地,教化也并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时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经常让祖先享用。
可是甘露普降,下雨及时,五谷丰收,百姓不生疫病,众人都对此赞颂,然而贤主却要深思。
如今您的贤德和功力,并非经常施之于秦国;积蓄的怨恨和怒气,也并非平素就对齐国特别深。
秦赵两国联合,强使韩国出兵,秦国真是爱赵国吗?
它确实恨齐国吗?
事情如果过分,贤主就应该认真观察。
秦国并非爱赵并且恨齐,而是想要灭亡韩国并且吞并东、西二周,故意以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
唯恐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
又恐怕天下各国惧怕它,所以派出人质以便得到信任。
还恐怕天下各国很快要反对它,所以在韩国征兵以示威胁。
表面上说是对盟国有好处,实际上是要征讨空虚的韩国,我认为秦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
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攻代而中山国却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韩国必定该灭亡了。
攻破齐国,大王您和六国共分其利。
灭亡了韩国,秦国就单独占有它。
占领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礼器,秦国独吞私占。
授给田地要计算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同秦国比谁多?
游说之士议论说: 韩国失去三川,魏国失去晋地,市朝还没有什么变化灾祸就要来到了。
燕国全部占领齐国北部土地之后,离沙丘、钜鹿就少了三百里,韩国的上党离邯郸一百里,燕国、秦国共谋夺取赵国的河山,经小路三百里就可串通。
秦国的上郡靠近挺关,到达榆中有一千五百里,秦国如果依托三郡进攻赵国的上党,羊肠坂以西,句注山以南就不再为大王您所有了。
越过句注山,截断常山并驻守在那里,仅三百里路就可直达燕国,代马胡犬从此不再东入赵国,昆山之玉也不能运至赵国,这三种宝物也就不再为大王所有了。
大王长期攻代齐国,跟随强秦进攻韩国,祸患必定会达到这种地步。
希望您多加考虑。
况且齐国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国军队集结在一起,就是为了加祸于大王。
燕、秦两国的盟约一订立,出兵的日子就不远了。
五国想把赵国土地一分为三,齐国背弃了五国盟约而为解除赵国之祸牺牲自己,向西进兵抑制强秦,使秦国废除帝号请求屈服,把高平、根柔还给魏国,把分、先俞还给赵国。
齐国侍奉大王,应该说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却让齐国服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国家不敢那么坚决了。
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如今大王不与各国进攻齐国,天下各国必定认为大王主持正义,齐国将捧着江山社稷更尽心的侍奉大王,天下各国一定都会敬重大王的正义。
大王可以带领各国同秦国友好,如果秦国强暴,大王就带领各国抑制它,这样,一世的名誉荣耀都被大王掌握了。
于是赵国就停止进兵,谢绝秦国,不再进攻齐国。
惠文王与燕王相会。
廉颇领兵,进攻齐国的昔阳,把它攻下了。
惠文王十七年,乐毅率领赵国军队攻打魏国的伯阳。
秦国怨恨赵国不同它一起进攻齐国,就出兵讨伐赵国,攻下赵国的两座城。
十八年,秦国攻下赵国的石城。
赵王再次到卫地的东阳,决开黄河堤坝,征伐魏国。
大水成灾,漳水泛滥。
魏冉来赵国任宰相。
十九年,秦军夺取了赵国的两座城。
赵国把伯阳还给魏国。
赵国让赵奢领兵,攻打齐国的麦丘,把它攻取了。
二十年,廉颇领兵,进攻齐国。
赵王与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会。
二十一年,赵国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边。
二十二年,瘟疫大规模流行。
立公子丹为太子。
二十三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的几邑,未能夺取。
十二月,廉颇领兵,再攻几邑,占领了它。
二十四年,廉颇领兵,进攻魏国的房子,攻克了,就筑起城墙才回去。
又进攻安阳,把它夺取了。
二十五年,燕周领兵,进攻昌城、高唐,都攻克了。
赵国和魏国一起攻秦,秦国大将白起在华阳打败赵军,俘虏一名赵将。
二十六年,夺回被东胡胁迫叛离的代地。
二十七年,又把漳水改道在武平以南。
封赵豹为平阳君。
黄河泛滥,大水成灾。
二十八年,蔺相如征代齐国,打到平邑。
停止修建北边九门县的大城。
燕国将领成安君和公孙操杀死了他们的国王。
二十九年,秦与韩相助攻赵,包围了阏与。
赵国派赵奢领兵,袭击秦军,在阏与城下大败秦军,赵王赐给他马服君的封号。
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这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秦国攻打赵国,攻下了三座城池。
赵王刚刚即位,太后执掌政权,秦国加紧进攻。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说: 一定要让长安君来作人质,才能出兵。
太后不肯,大臣极力进谏。
太后明确地对左右说: 有再来谈让长安君去作人质的,老妇一定要唾他的脸。
左师触龙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
触龙进宫后,慢慢地走着小碎步坐下,自己告罪说: 老臣我脚有毛病,简直不能快跑,没来拜见您有很久了。
我私下里宽恕自己,可是又恐怕太后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所以很想看望太后。
太后说: 老妇我依仗车辇行动。
触龙说: 您的饮食没有减少吧?
太后说: 就靠喝粥罢了。
触龙说: 老臣我近来很不想吃饭,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多少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一些了。
太后说: 老妇我办不到。
太后不平和的脸色稍有缓和。
左师公触龙说: 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什么出息,可是我已经衰老,心里很疼爱他,希望他能补上黑衣卫士的空缺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向您禀告。 太后说: 好吧!
年纪多大了?
回答说: 十五岁了。
虽然还不大,但愿在我还没入土的时候把他托付给您。
太后说: 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回答说: 超过妇人。
太后笑着说: 妇人爱得更厉害。
触龙说: 老臣私下里认为您老疼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太后说: 您错了,比爱长安君差得多了。
左师公说: 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为他们考虑得周到长远。
您老送燕后远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想到她要去那么远,也是很可怜她呀。
走了以后,并非不想念她,可是祭祀的时候却祷告说 千万不要让她回来 ,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打算,希望她子子孙孙都能继承王位吗? 太后说: 是啊。
左师公说: 从现在上推到三代以前,直到赵国每位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
太后说: 没有了。
触龙说: 不只是赵国,各国诸侯子孙后代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
太后说: 老妇没听说过。
触龙说: 这是由于离得近的灾祸落到自己身上,离得远的灾祸就落到子孙头上。
难道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就全不好吗?
是由于他们的地位尊贵但没有功勋,俸禄优厚但没有劳绩,而拥有的贵重的宝物又太多了。
如今您老让长安君的地位尊贵了,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许多贵重的宝物,可是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辞别了人世,长安君凭借什么在赵国立身?
老臣以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短浅,所以认为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说: 好吧,任凭您派他到哪里去吧!
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去做人质,齐国这才出兵。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 君主的儿子,有着骨肉的亲情,尚且不能没有建立功勋就享有尊贵,不能没有功劳就享有俸禄,从而无法守住金玉一类贵重的宝物,何况是我们的这样的人呢?
齐国的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国军队进攻燕国的中阳,把它攻克了。
又进攻韩国的注人,也攻克了。
孝成王二年,惠文后去世。
田单任赵的相国。
四年,孝成王做梦穿着左右两色的衣服,乘飞龙上天,没到天上就坠落下来,看见金玉堆积如山。
第二天,孝成王召见名叫敢的筮史官来占卜,他说: 梦见穿左右两色衣服,象征残缺。
乘飞龙上天没有到天上就坠落下来,象征有气势但没有实力。
看见金玉堆积如山,象征忧患。
过了三天,韩国上党的守将冯亭派使者到赵国,他说: 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就要并入秦国。
那里的官吏百姓都愿意归属赵国,不愿归属秦国。
上党有城邑十七个,愿再拜归入赵国,大王怎样向官吏百姓施恩,请您裁决。
孝成王大喜,召见平阳君赵豹告诉他说: 冯亭进献十七城吗,接受它怎么样?
赵豹回答说: 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祸害。
孝成王说: 人们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么说是无故呢?
赵豹回答说: 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从当中断绝,不让两边相通,本来自以为会安安稳稳地得到上党的土地了。
韩国所以不归顺秦国,是想要嫁祸于赵国。
秦国付出了辛劳而赵国却白白得利,即使强国大国也不能随意从小国弱国那里得利,小国弱国反倒能从强国大国那里得利吗?
这怎能说不是无故之利呢!
况且秦国利用牛田的水道运粮蚕食韩国,用最好的战车奋力作战,分割韩国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经施行,不能和它为敌,一定不要接受。
孝成王说: 如今出动百万大军进攻,一年半载也得不到一座城。
现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当礼物送给我国,这可是大利呀!
赵豹出去后,孝成王召见平原君和赵禹告诉他们这件事。
他们回答说: 出动百万大军进攻,过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这么大的便宜,不能丢掉。 孝成王说: 好。
于是派赵胜去接受土地。赵胜告诉冯亭说: 我是敝国使者赵胜,敝国君主派我传达命令,封赐太守万户的城邑三座,封赐各县县令千户的城邑三座,全都世代为侯,官吏百姓全部晋爵三级,官吏百姓能平安相处,都赏赐黄金六斤。
冯亭流下眼泪不见使者,他说: 我不能处于三不义的境地:为君主守卫国土,不能拼死固守,这是一不义;韩王把上党归属秦国,我不听君主的命令,这是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土地而得到封赏,这是三不义。
赵国于是发兵占领上党。
廉颇领兵进驻长平。
孝成王六年,廉颇被免职,赵括接替他领兵。
秦将白起率军包围赵括,赵括战死,赵军投降,四十多万士兵都被坑杀。
孝成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赵豹的意见,因此才有了长平之祸。
孝成王回到王都,不答应秦国的要求,秦军围困邯郸。
武垣令傅豹和王容、苏射率领燕国民众反归燕地。
赵国把灵丘封给楚国宰相春申君。
八年,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救援。
回国后,楚军前来救援,魏国公子无忌也来救援,秦国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
十年,燕军进攻昌壮,五月攻克了。
赵国将军乐乘、庆舍进攻秦国信梁的军队,把他打败了。
赵国太子去世。
秦国进攻西周国,把它攻下了。
徒父祺领兵出境。
十一年,建元氏城,设上原县。
武阳君郑安平去世,收回他的封地。
十二年,邯郸的草料库被烧毁。
十四年,平原君赵胜去世。
十五年,把尉文封给相国廉颇,封号信平君。
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送五百斤黄金为赵王贺寿。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报告说: 赵国的壮丁都死在长平,他们的遗孤还没长大,我们可以前去征伐。
燕王召见昌国君乐闲问他。
乐闲回答说: 赵国是四面受敌的国家,它的百姓都受过军事训练,不能进攻它。 燕王说: 我们以多攻少,两个打一个,可以吗? 回答道: 不可以。
燕王说: 那我就用五个去打一个,可以吗?
回道道: 不可以。
燕王大怒。
群臣都认为可以。
燕国终于出动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廉颇为赵国大将,打败并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
十六年,廉颇围困燕国都城。
赵王把乐乘封为武襄君。
十七年,代理宰相大将武襄君进攻燕国,包围了它的国都。
十八年,延陵钧率领军队跟随相国信平君廉颇帮助魏国进攻燕国。
秦军攻下了赵国榆次地区的三十七座城池。
十九年,赵国和燕国交换国土: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给燕国;燕国把葛城、武阳、平舒给赵国。
二十年,秦王嬴政刚刚即位。
秦军攻下赵国的晋阳。
二十一年,孝成王去世。
廉颇领兵,进攻繁阳,把它占领了。
赵王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廉颇逃亡到魏国。
孝成王之子赵偃即位,这就是悼襄王。
悼襄王元年,盛礼交好魏国。
想修通到魏国平邑和中牟的道路,没有成功。
悼襄王二年,李牧领兵,进攻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
秦国召见赵国的春平君,借故将他扣留在秦国。
泄钧替他在秦相文信侯吕不韦面前说: 春平君这个人,赵王特别喜爱他但是郎中们却忌妒他,所以他们互相商议说: 春平君到秦国,秦国一定扣留他。
于是他们一起商量把春平君送到秦国。
如今您扣留他,就是断绝了与赵国的关系,正好中了那些郎中的奸计。
您不如送回春平君,让他留在平都。
春平君的言行受赵王的信任,赵王一定会割让许多土地赎回平都。
文信侯说: 好。
于是将春平君遣送回了赵国。
赵国在韩皋筑城。
悼襄王三年,庞煖领兵,进攻燕国,俘虏了燕国的将领剧辛。
四年,庞煖统率赵、楚、魏、燕四国的精锐部队,进攻秦国的蕞地,没有攻克。又移兵进攻齐国,夺取了饶安。
五年,傅抵领兵,驻扎在平邑;庆舍率领东阳及河外的军队,守卫黄河的桥梁。
六年前年,赵王把饶阳封给长安君。
魏国把邺送给赵国。
悼襄王九年,赵国进攻燕国,夺取了貍城和阳城。
还没有收兵,秦国就来攻邺,将其攻取。
赵悼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幽缪王赵迁即位。
幽缪王赵迁元年,在柏人筑城。
二年,秦军进攻武城,扈辄率领军队救援,军队被打败,扈辄战死。
三年,秦军进攻赤丽、宜安两地,李牧领兵与秦军在肥城之下交战,打退了秦军。
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
四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同秦军作战,把它打退了。
五年,代地发生大地震,从乐徐以西,北至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毁坏,地面裂开东西宽一百三十步的裂沟。
六年,赵国发生大饥荒,百姓中传出民谣说: 赵人在哭,秦人在笑。
如果不相信,请看田里长不长苗。
七年,秦军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和将军司马尚领兵,反击秦军。
李牧遭到陷害被杀,司马尚被免职,赵匆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他们的职务。
赵匆兵败,颜聚逃跑。
因此赵王迁投降。
八年十月,邯郸归属秦国。
太史公说:我听冯王孙说: 赵王迁,他的母亲是歌女,受到悼襄王宠爱。
悼襄王废了嫡子赵嘉而立赵迁为太子。
赵迁平素行为不正,听信谗言,所以诛杀了赵国良将李牧,重用郭开。
这难道不荒谬吗!
秦国俘虏赵迁之后,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同扶立赵嘉为王,在代地称王六年。秦国进兵打败了赵嘉,终于灭了赵国,把它改为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