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十二

天下是太祖的天下,我继承大业,常常担心国家败亡。大冢宰目无君王欺凌主上,将要图谋不轨,我之所以诛杀他,是为了安定社稷。

你是我的同胞兄弟,和我休戚与共,这件事与你没有关系,何须谢罪。 于是命宇文宪前往宇文护家中,收缴兵符和各种文书。

不久任命宇文宪为大冢宰。

当时高祖诛杀了辅臣,亲自总揽朝政,正想以政事为先导,以刑法来整治朝政,涉及到自己的亲属,也很冷酷。

字文宪既然为宇文护所信任,所以自从天和年间之后,威望和权势逐渐隆厚。

宇文护想要向皇上陈述事情,大都让宇文宪代为陈奏。

其中有些事不妥,宇文宪恐怕受到皇上猜忌,常常婉转地表达。

高祖也完全了解他的心意,所以他才能没有祸患。

但是仍然因为他的威名太大,最终不能平安,虽然遥任冢宰,其实是剥夺了他的权力。

开府裴文举,是宇文宪的侍读,高祖经常到内殿,接见他。

对他说: 晋公反叛的迹象,朝野上下都知道,朕之所以含泪诛杀他,是为了安定国家,有利于百姓而已。

过去在西魏末年失去纲纪,太祖才辅佐元氏;北周建立后,晋公又执掌大权。

长期形成的习惯竞成为常规,人们还以为法度就该如此。

哪有三十岁的天子而被他人控制的。

而且从近代以来,还有一个弊端,一旦有过隶属关系,双方就以君臣的礼节相待。

这是乱世通变的措施,并不是经略国家的治理方法。

《诗经》说: 从早到晚都不要懈怠,以奉事一人。

一人,就是衹依托天子而已。

你虽然陪侍齐公,但不能像君臣那样。

况且太祖有十个儿子,怎么能够都成为天子。

你应当用正道来规谏他,以应该遵循的规范和道理劝诫他,使我们君臣亲睦,使我们骨肉和洽。

不要让我们兄弟间产生嫌疑。 裴文举拜首致谢出殿,回来后告诉了宇文宪。

宇文宪指着胸口抚着案几说: 我平素的志愿,你还不了解吗,我衹是竭尽忠节而已,你知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建德三年,升爵位为王爵。

宇文宪的朋友刘休征献给他《王箴》一首,宇文宪很欣赏。

刘休征后来又将这首《王箴》献给高祖。

高祖正在削弱各位皇弟的权势,非常喜欢这首箴文。

宇文宪经常认为兵书繁多,很难找到要旨,就亲自裁定为《要略》五篇,到这时上表陈奏给皇上。

高祖看后说好。

这年秋天,高祖前往云阳宫,就病倒了。

卫王宇文直在京师起兵反叛。

高祖召入宇文宪对他说: 卫王叛逆,你知道吗?

宇文宪说: 我开始不知道,现在才接到诏命。

宇文直如果犯上作乱,这就是自取灭亡。 高祖说: 你即刻作为前锋,我也随后出发。 字文直不久败逃。

高祖抵达京师,宇文宪和赵王宇文招都入朝拜谢。

高祖说: 管叔、蔡叔被杀,周公为宰辅,人心不同,就如同他们的外表。

感到惭愧的衹是兄弟亲自动干戈,对于我有些不满足而已。 当初,宇文直心中非常忌恨宇文宪,宇文宪克制住容忍了他。

而且因为他是高祖的同母弟弟,常常对他更加友爱尊敬。

晋公宇文护被诛杀时,宇文直再三请求杀掉宇文宪。

高祖说: 齐公的心意,我自己很了解,不要再有什么猜疑。 到文宣皇后去世时,宇文直又密奏说: 宇文宪饮酒吃肉,和平时没有两样。 高祖说: 我和齐王不是一母所生,都不是嫡子,他祇是为我着想,现在也同样露臂束发。

你应该感到惭愧才对,怎么可以谈论他的是非。

你是太后的亲生儿子,受到了她特别的慈爱。

你衹应当勉励自己,不要评论别人。 字文直这才不再说什么。

建德四年,高祖打算束伐齐国,单独和内史王谊谋划,其他的人都不知道。

后来因为各位皇弟的才略,没有超过宇文宪的,就告诉了他。

宇文宪当即赞同此事。

到大军将要出发时,宇文宪上表献出自己的财产以赞助军费说: 我听说把握机会适应气运,理应藉助时机的到来,兼并弱小攻击愚昧,要凭藉随机应变的谋略。

希望陛下保持和振兴圣明,开创大业弘扬教化,顺从天意,恢弘武略。

才能使凶恶被剪除,天下大同,军民人心归附,车轨文字统一。

我私下以为龙旗飘动,天网密布,粮草物资,也许需要供给。

从前边境没有平静,卜式自愿献出家中财产;天下混乱,卫兹请求献出自己的粟米。

我虽然愚笨,但怎敢忘记效仿他们。

恭敬地献上金银财宝等十六件,稍稍资助军需。 高祖下诏不接受,而将宇文宪的奏表展示给公卿说: 作为人臣就应该这样,朕衹不过是认为他的心意可贵,难道需要他的财物吗。 于是命宇文宪率军两万人为前锋,前往黎阳。

高祖亲自围攻河阴,没有攻克。

宇文宪攻陷武济,进兵围攻洛口,攻下了洛的东西二城。

因为高祖生病,撤军返回。

在这一年,开始设置上柱国官职,命宇文宪担任这一职位。

建德五年,北周大规模地向东讨伐齐国,宇文宪率精锐骑兵两万,再次作为前锋,驻守雀鼠谷。

高祖亲自围攻晋州。

字文宪进兵攻克洪同、永塞二城,打算进一步进攻。

齐军烧毁桥梁扼守险要,北周军队无法前进,于是屯兵在永安。

齐国皇帝得知晋州被围,就率兵十万,亲自前来救援。

当时柱国、陈王宇文纯驻军在千里径,大将军、永吕公宇文椿屯兵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驻守汾水关,都受宇文宪的指挥。

宇文宪暗中对宇文椿说: 战争,是诡诈之道,去留没有一定,要见机行事,不能遵循常规。

你现在建立军营,不要搭建营幕,可以砍伐柏树建成圆形的篷帐,表示有营幕的样子。

使得军队撤走后,贼兵仍怀疑我军在那裹。 当时齐国皇帝分拨一万人前往千里径,又命军队出兵汾水关,自己亲率大军和宇文椿对阵。

字文盛派人飞奔大营求救,宇文宪亲自率领一千骑兵援救。

齐军望见山谷中尘土飞扬,都各自急忙后退。

宇文盛和柱国侯莫陈芮渡过汾水追击,斩杀俘获齐军很多。

不久宇文椿报告齐军已逐渐逼近,字文宪又回师赴援。

正好遇上宇文椿被高祖诏命追回,于是率军连夜返回。

齐军果然以为柏树圆形篷帐是周军营帐,没有怀疑周军已经撤退,到第二天才发觉。

当时高祖已经离开晋州,留下宇文宪在后面抵御齐军。

齐主亲自率军前来追击,抵达高梁桥。

宇文宪派两千精锐骑兵,隔水结阵。

齐领军段畅径直前进到桥边。

字文宪在汾水对岸招唤段畅和他对话,谈完话,宇文宪问段畅说: 你的姓名是什么? 段畅说: 是领军段畅。

你又是谁? 宇文宪说: 我衹不过是虞候大都督罢了。

段畅说: 看你的言谈,不是一般的人,今天相见,为何要隐瞒姓名官位? 陈王宇文纯、梁公侯莫陈芮、内史王谊等都在宇文宪的身旁。

段畅一再不停地询问。

宇文宪才说: 我是天子的太弟齐王。 指着陈王以下的人,都将他们的姓名官位告诉他。

段畅策马离去,宇文宪就马上下令撤军,而齐军疾速追赶,装备非常精锐。

宇文宪和开府宇文忻各率一百名精锐骑兵作为后卫抵御,斩杀北齐勇将贺兰豹子、山褥瓖等一百多人,齐军才退。

宇文宪渡过汾水在玉壁追上高祖。

高祖又命宇文宪率兵六万,回师援救晋州。

宇文宪于是进兵,驻扎在涑水。

齐主围攻晋州,日夜不停。

派出去侦察的人回来,有的说晋州已经失陷。

宇文宪就派柱国越王宇文盛、大将军尉迟迥、开府宇文神举等人率轻装骑兵一万在夜里抵达晋州。

宇文宪进兵占据蒙坑,作为他们的后援,得知晋州城没有失陷,就回到涑川。

不久高祖束征,停驻在高显,宇文宪率领他的部队,先向置州推进。

第二天,各军会集,逐渐进逼到晋州城下。

齐军也大举出动,在营南结阵。

高祖命宇文宪飞奔前往侦察。

宇文宪回来报告说: 这很容易对付,请等我击败他们后再进餐。

高担高兴地说: 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就没有忧虑了。 宇文宪退回营中,内史柳纠私下对宇塞塞说: 贼兵也不少,你怎么可以轻视他们?

字文宪说: 我受任为前锋,兼有家族国家双重责任,扫除这些流寇,就如同摧折一根枯木。

商厘的事,你是知道的,贼兵虽多,又能把我怎么样。 不久北周各军一齐推进,齐军立刻大败。

当晚,齐主逃走,宇文宪率精锐骑兵追击。

到达丞室时,直担跟着抵达。

变军收集残兵,又占据了高壁和洛女寨。

高祖命宇文宪攻打洛女寨,攻克。

第二天,和大军在介休会师。

当时齐主高纬已经逃到邺城,留下他的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据守并州。

高延宗趁机自立为帝,出兵迎战。

高祖进兵围攻并州城,宇文宪攻击并州城西面,攻下了并州城。

高延宗逃走,宇塞壶追击并抓获了他。

宇文宪因功进封第二个儿子室城公宇文质为河间王,拜任第三个儿子字塞董为大将军。

产担仍命室塞产作为前锋进兵邺城。第二年,进兵攻克邺城。

查任越王直擅、广宁王壶塑!等据守值都,有军队几万人。

高祖又命宇文宪征讨他们。

并命蛮主亲手写诏书给高浩说: 朝廷待我很优厚,各位王公也很好。

叔叔如果放下武器,则没有不优待的。 直遣不接受,于是大规模地进行悬赏招募兵士,拿出大量金银布帛,僧人请求当战士的,也有几千人。

宇文宪的军队经过趟州,高浩派两名间谍刺探军情,北周斥候抓住二人报告宇塞童。

室塞童就集合寸坛投降的将领,一一指示给二人观看。

又对他们说: 我要争夺的曰标很大,不是你们二人。

现在放你们回去,可以充任我的使节。 于是写信给高滑说:山川阻隔,常常为此深深忧劳,仲春当令,实应纳履求教。

刚刚到达两河,就图取三魏,两军交战,想必并不亏损德行。

从前在酉毯末年,天下大乱,我太祖顺应时运乘藉时势,庇护百姓。

皇上以圣德继承先王功业,弘扬大业,兴稽山之会,集盟津之师。

军威震骇唐的郊野,则原野没有横列的军阵;硝烟密布晋水两岸,则大地没有严固的城池。

篡夺皇位的首领,已经奔窜在草泽之中;窃取帝位的元凶,也在旌门投降。

道德仁义震荡在无垠的大地,威严的声势覆盖天下。

你们朝中的宿将旧臣,世家外戚,都受到了恩荣宠幸,也都得到了高官厚禄。

使得临漳城下,人人誓死争先;营丘前面,个个奋勇效命。

这难道仅仅是人为的事情吗,这也是天命呀。

你应当去随便询问一下路人,不需要等待多方探求。

我以不足以示人威武的能力,担任三军统帅,受命安定边境,进兵幽州、冀州。

沿途的城邑藩邦,没有不降服的,宣扬教化开导礼义,都蒙受恩德于困苦中获得休养生息。

足下是高氏的藩王,英俊的风姿早就闻名,古今成败之事,都很清楚,难道不知道独木不能维持大厦,多次劝谏不采纳后就可以逃命吗!

况且微子离开殷商,在周代被封为王;项伯背弃楚,在汉朝被赐刘姓。

不按照这样去做,却不审慎地沿着覆亡的道路走下去,就会家破身亡,被天下人讥笑。

又足下的间谍被我的斥候拘捕,我们军中的实际情况,两位间谍当会全部告诉你。

你也会知道你是在以残弱的士卒和细小的兵甲,抗拒强大的军队;凭藉垣环水抱,形势险要来护卫城池,希望保全小小的性命。

战斗并不是最好的计策,造用不着卜间;据守更是低下的策略,因为我们不答应。

我已下令各军,分道并进,相见的时间并不遥远,驾车出征指日可待。

在交战前派出使者,这是从古至今通行的典制,不必等到落日,希望你能预知事情的几微。

宇文宪抵达信都,高?皆在城南列阵,宇文宪登上张耳的坟丘观望。

不久高清所任命的领军尉相愿假装外出视察阵地,于是率众投降。

尉相愿,是高消的心腹,众人十分震恐。

高浩大怒,杀死了尉相愿的妻子儿女。

第二天再战,宇文宪大败查军,俘虏斩杀三万人,擒获了高谐和高孝蛮等人。

圭塞塞对直揩说: 任越王何苦落到这种地步? 高潸说: 下官是神武帝的儿子,兄弟十五人,侥幸地衹剩下我还在人世。

偏偏遇到国家倾覆,今天死去,不会愧对祖先的坟陵。 宇文宪敬佩他的壮志,下令归还他的妻子儿女,给予丰厚的资用。

宇文宪又问高孝珩。

高孝珩陈述国难,边说边流泪,一举一动都有节度,宇文宪也因此感动。

宇文宪一向善谋,富于算略,尤其擅长抚慰统御部众,善于用人,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下对他心悦诚服,都愿为他效力。

齐军早就听说他的威名,没有人不畏惧他的勇猛和才略。

到并州大捷时,宇文宪的军队长驱直入齐国境内,连樵夫牧童都不惊扰,军队从不私自夺取百姓的财物。

此前,稽胡人刘没铎自称皇帝,高祖又命字文宪督率趟王宇文招等人讨伐平定了他。

这件事叙述在《稽胡传》中。

宇文宪自认为自己的威望名声一天天加大,暗中打算隐退。

到高祖想要亲自征讨北方异族时,就藉口生病推辞。

高祖不高兴地说: 你如果害怕去,有谁为我出征? 宇文宪恐惧地说: 我奉陪皇上出征,实在是我本来的心愿,但是我身患疾病,不能胜任带兵作战。 高祖答应了他。

不久高祖去世,宣帝继位,宣帝因为宇文宪辈分高声望重,心中十分忌畏他。

当时高祖还没有下葬,各位亲王都在宫中守丧,司卫长孙览统领军事辅佐朝政,亲王们怀有异心,长孙览上奏让开府于智观察亲王们的动静。

到高祖下葬后,亲王们各自回到家中。

宣帝又命于智到宇文宪家中问候,利用这次会面指控宇文宪准备造反。

宣帝就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对宇文宪说: 三公的职位,应当交给亲属中的贤人,我想任命叔叔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叔认为怎样? 宇文宪说: 我才能浅薄地位崇高,我对过于崇高的地位感到恐惧。

三师的职位,我不敢担任。

而且太祖的功臣,适合担当此任。

如果衹是任用我们兄弟,恐怕会招致众人的议论。 宇文孝伯回去报告宣帝,不久又前来说: 命你晚上和其他亲王一起进宫。 宇文宪被单独引进宫中,宣帝预先在其他房间埋伏勇士,宇文宪到后立即被捕。

宇文宪面不改色,一再申辩。

宣帝命于智面对宇文宪。

宇文宪目光如同火炬,与于智对质。

有人对宇文宪说: 以大王今天的情势来看,多说有什么用! 宇文宪说: 我位高辈尊,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岂是为了存活。

祇因为老母亲还在,恐怕留下遗憾而已。 说完将笏板丢到地上。

于是被绞死。

当时三十五岁宣帝任命于智为柱国,封齐国公。

宣帝又杀死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卜开府独孤熊、开府豆卢绍等人,都是因为他们亲近宇文宪的缘故。

宣帝既已诛杀了宇文宪,而没有什么藉口,所以宣称王兴等人和字文宪共同策划谋逆,于是处死他们。

当时的人知道他们受到冤屈,都说他们是陪伴宇文宪而死的。

宇文宪的生母达步干氏,是茹茹族人。

建德三年,被册封为齐国太妃。

宇文宪有纯厚的性情,事奉母亲以孝顺闻名。

太妃早年患有风热病,多次发作,宇文宪衣不解带,在她身边侍奉。

宇文宪有时在外地办事,每当心中惊慌的时候,他的母亲必定生病,就急忙派使者问候,果真像他担心的那样。

宇文宪有六个儿子,他们是字文贵、字文质、宇文卖、宇文贡、宇文干禧、宇文干洽。

宇文贵字干福,年少时聪慧敏捷,广泛阅读了经史书籍,尤其擅长骑马射箭。

他开始读《孝经》,就对人说: 读了这一种经书,就完全可以作为立身的根本。 天和四年,衹有十岁,就被封为安定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太祖刚担任丞相时,开始封立这个郡,但从未赐给别人,到这时才封给宇文贵。

十一岁时,他跟随宇文宪在盐州狩猎,在一次围猎中,他亲手射死了十五头野马和鹿。建德二年,册拜为齐国世子。

建德四年,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不久出任豳州刺史。

室塞童虽然在深宫长大,但注意政事。

他天性聪慧灵敏,看过的东西他很快就能记住。

曾经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两个人,他对身边的人说: 他们是老乡,为什么走得这样匆忙? 身边的人不认识他们,宇文贵就说出了他们的姓名,在场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白兽烽被商人烧毁,烽帅接受了贿赂,没有对他们治罪有一天,这个烽帅按例前来参见,宇文贵就问他说: 商人烧掉了烽火台,你为什么私自将他们释放? 烽帅很惊讶,于是当即认罪。

他就是这样明察。

建德五年四月去世,当时他十七岁。

高祖十分痛惜。

字文质字干佑,开始时被封为安城公。

后来因为宇文宪的功勋,进封为河间郡王。

宇文卖字整体,任大将军、中垠公。

主塞重过继为苴蓝公后嗣。宇文干禧,任室越公。

宇文干洽,任龃公。

他们和圭塞童一起都被诛杀。

史臣曰:从两汉到魏、晋,皇弟皇子很多,衹有楚元王刘交、河间王刘德、柬平王刘苍、陈思王曹植等人以文藻儒雅留传美名,任城王曹彰、琅邪王司马睿以战功名声远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身处极为尊贵的地位,生长在深宫之中,安逸享乐放纵了他们的心性,骄侈尊贵荡佚了他们的意志,所以使得在他们中有奇特才能和高尚操行的人,最终少于天下的仁人志士。

齐王宇文宪奇特的才能不同凡俗。

受到前世君王的特殊笼络。他以皇弟的身份,身居上将的高位,智勇盖世,攻战如神,敌国的存亡维系在他身上,国家的命运由他决定。

同异姓相比,则方叔、召虎、韩信、白起等人,又怎么能超过他。

拥有使君主畏忌的威势,处在道德沦丧的时期,这样的人却遭受到如此的杀戮,君子因此知道周政权不会长久。

从前张耳、陈余出身宾客奴仆,所到之处都拜他们为卿相。

齐国的文武官吏,后来也大多官至三公宰相。

不同时代事情相合,可以称得上是贤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