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本纪 卷二

文帝下

魏大统元年春正月二日,太祖升任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王。

太祖坚持不受郡王之封及录尚书事之职,魏帝答应,于是改封安定郡公。

东魏派将领司马子如侵犯潼关,太祖驻军霸上,司马子如撤军,从蒲津侵犯华州,被刺史王罴击退。

三月,由于战争、劳役不息,官民劳顿困苦,太祖就命令部属参酌古今成例,加以变通,选择可以益国利民,合乎农时,宜于施政的,定出二十四条新制,奏请魏帝推行。

二年春三月,东魏攻陷夏州,留将领张琼、许和镇守。

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拨率领部属叛变,窜入东魏。

太祖指挥轻装骑兵追赶,在黄河以北追赶一千余里,没有追上,将军队撤回。

三年春正月,东魏侵犯龙门,驻军蒲坂,造三道浮桥,打算渡过黄河。

又派将领窦泰进攻潼关,高敖曹包围洛州。

太祖从广阳出军,召集众将说: 如今贼军从三面拖住我军,又在黄河上架起浮桥,显示定要渡河,这是想吸引我军,使窦泰乘机西进。

我军与贼军久久相持不下,贼军诡计即可得逞,这不是好的计策。

况且高欢起兵以来,窦泰必任先锋,其部下多精锐士卒,屡屡告捷而骄傲自满。

如今出其不意,突施袭击,一定可击败他。

一旦击败窦泰,高欢必不战而自退。

诸将都说: 贼军在近处,舍弃近敌而奔袭远贼,倘若失利,后悔就来不及了。

太祖说: 前时高欢再度袭击潼关,我军未过霸上。

如今敌人大举来犯,而我军尚未走出京郊。

贼人以为我军只图自守,并无远行迎战的打算,又傲慢成性,轻视我军。

乘此进攻,为何不可取胜?

贼军虽已造桥,但无法迅速渡河。

这五日之内,我必定活捉窦泰。各位不要怀疑。

八日,太祖率骑兵六千人返回长安,扬言要保卫陇山以西。

九日,朝见皇帝后,悄悄出兵。

十一日黎明,抵达小关。

窦泰突然听说我军开到,惊慌恐惧,背靠山岗布阵,阵势尚未布好,太祖放手猛攻,大败敌军,将其部众一万余人全部俘虏。

斩杀窦泰,把他的首级传示长安。

高敖曹恰在此时攻陷洛州,捉住刺史泉企,听说窦泰被杀,就焚毁军用物资,弃城而逃。

齐神武也撤桥退兵。

泉企之子泉元礼随即收复洛州,斩东魏刺史杜密。

太祖领军返回长安。

六月,派仪同于谨攻占杨氏壁。

太祖请求取消行台之职,魏帝又申明上次的诏命,太祖接受录尚书事一职,对其他职务再三谦让,魏帝同意。

秋七月,征调军队,在咸阳会合。

八月十四日,太祖率领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直心、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等十二名将领东征。

抵达潼关后,太祖告诫将士道: 我与你们众将士,上奉天威,诛灭暴乱。

你们将士,要整理好自己的盔甲兵器,准备作战,不得因贪财而轻敌,不得害民以逞威。

效力则有赏赐,不效力则有惩罚。

各位将士要自我勉励。

派于谨居大军之前,一路进攻至般木豆。

东魏将领高叔礼固守栅栏,攻不进去,于谨加紧进攻,高叔礼投降。

俘虏其士卒一千人,将高叔礼送到长安。

二十五日,抵达弘农。

东魏将领高干、陕州刺史李徽伯固守。

当时连绵多雨,太祖命令各军冒雨进攻。

二十七日,城墙崩塌,斩李徽伯,俘虏其战士八千人。

高干逃走,渡过黄河,令贺拔胜追上捉住,一块押送长安。

于是宜阳、邵郡都来归附。

最初,黄河以南豪杰大多聚兵响应东魏,到这时都率部属前来投降。

齐神武害怕,率军十万从壶口出发,向蒲坂推进,准备从后土渡河。

又派将领高敖曹率三万人从黄河以南出兵。

当年,关中饥荒。

太祖平定弘农后,在当地筹措军粮五十余天。

当时战士不到一万人,听说齐神武即将渡黄河,就领军入据潼关。

齐神武渡过黄河,进逼华州。

刺史王罴严密防守。

齐神武知道无法攻克,就涉过洛水,驻扎在许原以西。

太祖占据渭水以南,征调各州兵马,均未会合。

于是召集诸将,对他们说: 高欢翻过高山,渡过黄河,从远处来到这里,这真是上天灭亡他的机会。

我打算进攻他,怎么样?

诸将都认为敌众我少,难以抵挡,请求等高欢向西再深入一些,以相机行事。

太祖说: 高欢如果得以抵达咸阳,人心就会骚动。

如今等他刚到,便可进攻。

立即在渭水上建造浮桥,令军人准备三日干粮,骑兵轻装渡过渭水,军用物资从南岸沿渭水西行。

冬十月一日,到达沙苑,距离齐神武军营有六十余里。

齐神武听说太祖军到,率兵前来迎战。

二日黎明,巡逻骑兵报告齐神武军将至。

太祖召集诸将商议。

李弼说: 敌众我寡,不可在平坦地带布阵。

由此往东十里有渭水弯曲之处,可以先占据以待敌军。

于是进军到渭曲,背靠渭水,布成东西阵势,李弼在右,赵贵在左。

命令将士都藏在芦苇丛中,以鼓声为号。

申时,齐神武军队开到,远远看见太祖兵少,竞相急驰而进,不成阵势,集中兵力向左军冲去。

两军将要接触,太祖击鼓,将士都奋勇冲出。

于谨等六军与敌交战,李弼等人率领铁甲骑兵进攻敌军腰部,将敌军大队分割成两块,大破敌军,斩首六千余级,临阵投降者二万余人。

齐神武乘夜逃跑,太祖追到黄河岸边,又俘虏许多敌人。

前后共俘虏敌军士卒七万人。

留下带甲士兵二万,其余的都放他们回去。

没收其辎重武器盔甲,献俘于长安。

当军队撤回渭水南岸时,所征调的各州兵马才到。

太祖准许参战士兵每人在战场植树一株,以表彰战功。

升太祖为柱国大将军,食邑增至五千户。

李弼等十二名将领也都进爵,增加食邑之户。

下属将士各有赏赐。

太祖派左仆射、冯翊王元季海为行台,与开府独孤信率领步兵、骑兵共二万人向洛阳推进;洛州刺史李显挺进荆州;贺拔胜、李弼渡过黄河,围攻蒲坂。

牙门将高子信打开城门,让贺拔胜军入据蒲坂,东魏将领薛崇礼弃城而逃,被贺拔胜等人追上捉住。

太祖进军蒲坂,平定汾州、绛州。

许和杀死张琼,以夏州投降。

当初,太祖从弘农入潼关后,东魏将领高敖曹包围弘农,听说东魏军失利,退守洛阳。

独孤信到新安,高敖曹渡过黄河而逃,独孤信于是入据洛阳。

东魏颍川长史贺若统与密县人张俭捉住刺史田迅,以城来降。

荥阳人郑荣业、郑伟等进攻梁州,活捉梁州刺史鹿永吉;清河人崔彦穆、檀琛进攻荥阳,活捉郡守苏定,都前来归附。

从梁州、陈州以西,东魏的文武官员投降者接连不断。

于是东魏将领尧雄、赵育、是云宝等人从颍川出兵,想收复已降之地。

太祖派仪同宇文贵、梁迁等人迎击,大败敌军。

赵育前来投降。

东魏又派将领任祥率领黄河以南之兵,与尧雄会合,仪同怡峰与赵贵、梁迁又将其击败。

又派都督韦孝宽攻占豫州。

是云宝杀掉东魏东扬州刺史那椿,以东扬州来降。

四年春三月,太祖率领诸将入朝,拜谒皇帝。

礼仪结束后,返回华州。

七月,东魏派将领侯景、厍狄干、高敖曹、韩轨、可朱浑元、莫多娄贷文等人把独孤信包围在洛阳。

齐神武跟在后面。

最初,魏帝打算驾幸洛阳祭祀陵园,恰好独孤信被围,诏令太祖率军援救独孤信,魏帝也随军东去。

八月三日,太祖抵达谷城,莫多娄贷文、可朱浑元前来迎战,在战阵上斩莫多娄贷文,可朱浑元匹马而逃,将其部众全部俘虏,解送弘农。

于是进军氵廛水东岸。

当晚,魏帝驾幸太祖军营,侯景等人连夜解围而去。

天明时,太祖率领轻装骑兵追赶,抵达黄河岸边。

侯景等人北据河桥,南连邙山,布下阵势,与诸军交战。

太祖的坐骑被乱箭射中,惊骇远奔,不知所在,军中因此混乱。

都督李穆下马,将坐骑让给太祖,全军士气重新振作。

终于获得大捷,斩高敖曹及其仪同李猛、西兖州刺史宋显等人,俘虏其带甲将士一万五千人,跳入黄河而溺死者上万人。

当天布阵又大,首尾相距极远,从天明到午后,交战数十次,浓雾蔽野,互不相知。

独孤信、李远在右,赵贵、怡峰在左,作战均告失利。又不知魏帝及太祖的位置,于是都丢弃他们的部下,自己先回来。

开府李虎、念贤等人为后军,遇见独孤信等人退却,就同他们一块返回。

因此全军撤回,洛阳也告失守。

大军到弘农时,守将都已弃城西逃。

在弘农的被俘降兵,趁机关上城门抵抗。太祖攻克弘农,处死降兵首领数百人。

大军东征时,关中留守兵员较少,而前后俘虏的东魏士兵,都散在民间,于是图谋叛乱。

等李虎等人到长安时,想不出办法,只得与公卿辅佐魏太子出居渭水以北。

关中极为震惊恐慌,百姓互相抢掠。

沙苑俘兵赵青雀、雍州百姓于伏德等人反叛。

赵青雀占领长安小城,于伏德据守咸阳,与太守慕容思庆各自收编降卒,抵抗返回的军队。

长安大城百姓都相继抵抗赵青雀,每日交战。

魏帝留居阌乡,派太祖前去讨伐。

长安父老见太祖到来,又悲又喜地说: 没想到今日又能见到您!

成年男女都互相祝贺。

华州刺史宇文导率军袭击咸阳,斩慕容思庆,活捉于伏德,又南渡渭水,与太祖合攻赵青雀,将其击败。

太傅梁景睿原先因病留在长安,与赵青雀共同谋反,到这时也被处死。

关中至此才得安定。

魏帝返回长安,太祖仍驻军华州。

冬十一月,东魏将领侯景攻陷广州。

十二月,是云宝袭击洛阳,东魏将领王元轨弃城逃走。

都督赵刚袭击广州,将其攻克。

自襄州、广州以西的城镇重新归属我国。

五年冬,在华阴举行大阅兵。

六年春,东魏将领侯景从三亚鸟出兵,打算侵犯荆州,太祖派开府李弼、独孤信各领骑兵五千人从武关出发,侯景退兵。

夏季,蠕蠕渡过黄河到夏州,太祖征调各军屯集沙苑,以作防备。

七年春三月,稽胡帅、夏州刺史刘平伏占据上郡叛乱,派开府于谨将其讨平。

冬十一月,太祖上奏,准予推行十二条制,担心百官不勤于职守,又下令重申。

八年夏四月,在马牧集合各军,举行大阅兵。

冬十月,齐神武侵犯汾州、绛州,包围玉壁。

太祖军从蒲坂出兵,准备进攻。

军队抵达皂荚时,齐神武撤退。

太祖渡过汾水追击,齐神武逃走。

十二月,魏帝在华阴围猎,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将士。

太祖率领众将赴皇帝居处朝见。

九年春,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以全州前来归附,太祖率军迎接,令开府李远担任前军。

到洛阳时,派开府于谨攻占柏谷坞。三月,齐神武抵达黄河北岸。

太祖回军氵廛水,以引诱敌军。

齐神武果然渡过黄河,占据邙山,布下阵势,连续数日不进攻。

太祖把军用物资留在氵廛水拐弯处,士兵皆衔枚,乘夜登上邙山。

天未明,发动进攻,齐神武一人骑着马被贺拔胜追赶,侥幸逃脱。

太祖率右军若干惠等人大败敌军,将其步兵全部俘虏。

赵贵等五名将领在左方,作战失利。

齐神武军重新集结,太祖作战又失利,连夜撤退。

入潼关,屯兵渭水。

齐神武进抵陕州,开府达奚武等人率军抵抗,使其退却。

太祖由于邙山之战,诸将不守纪律,上表请求将自己降职。

魏帝回答道: 你承受天命为宰相,正气凛然,匡合天下,受命征讨,神机妙算。

朕能不费气力在位九年,全仗你的效力;使天下安宁,也全仗你的辅佐之功。

如今大敌未平,而由于诸将失去约束,便请求自降官职,实在有亏于你对国家的忠诚。

应当暂且抑止这种谦让的风度,顾惜我本人。

于是广泛招募关、陇一带豪族,以增加兵力。

冬十月,在栎阳举行大规模阅兵,其后仍驻军华州。

十年夏五月,太祖入朝。

秋七月,魏帝把太祖前后上奏的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一并作为复兴朝政的永久典章,又命令尚书苏绰再作增删,合为五卷,颁布天下。

搜罗选拔贤能之士,任命他们担任刺史、郡守、县令、里长,都依照新制派遣任命。

过了几年,百姓就适应了新制。

冬十月,在白水举行大规模阅兵。

十一年春三月,下令说: 古代的帝王之所以外封诸侯而内设百官,并不是打算显示自己的富贵和尊荣,而是因为天下极大,非一个人所能单独治理,所以广泛寻访贤能之士,以帮助自己治理。

如果了解他是贤才,就依照礼节来任命他。

这人听到任命的消息时,就会悲伤地说: 凡受人委托,必将为人效劳,为什么舍弃自己而服从别人呢?

又自勉道: 上天降生俊杰之士,是为了有益时世。

君王打算与我一块治理天下,怎么可以推辞呢?

于是抑制心志而接受任命。

在任职期间,白天食而不知其味,夜间不得安睡,思虑如何才能辅佐君王,安抚百姓;无暇顾念私事,担忧家人,所以妻子孩儿有时遭受饥寒之苦而不能照顾。

于是君王赐给他俸禄,封给他官位爵号,并不认为是施舍的恩惠。

贤臣接受了,也并不认为应当感激。

官职不随意升迁,俸禄不随意赏赐。

为君王者,确实能依照这个原则任命官员;为臣子者,确实能以这种感情接受任命,那么天下虽大,也可无为而治了。

从前尧、舜为君,稷、契为臣,都是依照这个原则。

等到后世衰微,这个原则逐渐被废弃,竟把任命官职当作私人的恩典,把享受爵禄当作个人的荣耀。

君王任命官员时,只要与自己亲近的就授给他官职,只要自己宠爱的就任用他。

臣子在接受任命时,凡可以使自己尊崇而富有的,即便走邪路也要谋求;凡对自己有害而有利于他人的,那就花言巧语加以推辞。

于是极公正的原则消失了,而作奸欺诈之风滋长起来。

天下无法治理,正是因为这样。

如今圣明君王振兴我朝,考虑消除浮薄虚伪的风气。

各位官员应当体念任职之艰难,受命之烦累,日夜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踏薄冰。

才能可以胜任的,则谨慎地予以承担;无法胜任者,则抑制己之短处而避开它。

倘若官职不任意升迁,爵位不无故授封,那么诚朴的风气,差不多就可返回了。

冬十月,在白水举行大规模阅兵,又西赴岐阳围猎。

十二年春,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反叛。

瓜州百姓张保杀害刺史成庆,以全州响应宇文仲和。

太祖派开府独孤信征讨。

东魏派将领侯景侵犯襄州,太祖派开府若干惠率领轻装骑兵迎击。

到达穰地时,侯景逃走。

夏五月,独孤信平定凉州,活捉宇文仲和,将凉州百姓六千余家迁到长安。

瓜州都督令狐延杀掉张保,瓜州平定。

七月,太祖在咸阳举行大规模阅兵。

九月,齐神武包围玉壁,大都督韦孝宽尽力抵御,齐神武围攻六十天未能占领,其士卒死者十之二三。

恰巧齐神武患病,就烧掉军营退兵。

十三年春正月,蠕蠕侵犯高平,抵达方城。

当月,齐神武去世。

其子高澄继位,这是文襄帝。

高澄与其河南大行台侯景不和,侯景不安,派使者请求以黄河以南六州前来归附。

齐文襄派将领韩轨、厍狄干等人把侯景包围在颍川。

三月,太祖派开府李弼率兵支援侯景,韩轨等人逃去。

侯景请求留下,以平定黄河以南,于是移守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