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 卷四
世宗明皇帝名毓,小名统万突,是太祖的长子母亲是姚夫人,北魏永熙三年,太祖到夏州,在统万城生下明帝,因此以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名字。
北魏大统十四年,被封为宁都郡公。
大统十六年,代理华州事务。
不久官拜开府仪同三司、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
魏恭帝三年,被授为大将军,镇守陇西。
孝闵帝即位后,进位柱国,改任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
治理地方有良好的政绩,百姓都怀念他。
孝闵帝被废黜后,晋公宇文护派使者到岐州迎接明帝。
秋季九月癸亥日,抵达京师,住在宁都郡公旧宅。
甲子日,群臣上表劝进,准备好皇帝车驾奉迎明帝。
明帝坚决辞让,群臣坚决请求,当天,即天王位,大赦天下。
乙丑日,在延寿殿朝见群臣。
冬季十月癸酉,太师、赵国公李弼逝世。
己卯曰,任命大将军、昌平公尉迟纲为柱国。
乙酉日,祭祀圆丘。
丙戌曰,祭祀方丘。
甲午曰,祭祀太社。
柱国、阳平公李远被赐死。
这月,梁的丞相陈霸先废黜梁主萧方智而自立为帝,造就是陈武帝。
十一月庚子日,祭祀太庙。
丁未日,祭祀圆丘。
丁巳日,明帝下诏说: 帝王之道,以宽厚仁爱为大。
在魏朝时那些轻犯而没有到重罪、以及那些因一家犯罪而牵连到几家流放远方的村民,都应释放返回。 十二月庚午日,明帝拜谒成陵。
癸酉日,回宫。
庚辰日,任命大将军、辅城公宇文邕为柱国。
戊子曰,赦免囚禁在长安的犯人。
甲午曰,明帝下诏说: 有德之人的后代,还可以历代获得宽赦,何况魏氏以德禅让帝位,岂可不加以怜恤。
元氏子女自从因趟贵等谋反的事而获罪以来,所有没收入官籍的人,全部应当予以释放赦免。 明帝二年春季正月乙末日,任命大冢宰、晋公宇文护为太师。
辛亥日,明帝亲自耕种籍田。
癸丑日,立独孤氏为皇后。
丁巳日,在雍州设置十二郡。
又在河东设置蒲州,在河北设置虞州,在弘农设置陕州,在正平设置绛州,在宜阳设置熊州,在邵郡设置邵州。
二月癸末日,明帝下韶说: 君王治理百姓,没有不是使四海同心,使远近归一,像父母对待儿子一样的。
一人失去处所,就像自己掉入壕沟一样。
贼人的境土,本来同样受到广远深入的教化,以前因为当时的灾难,致使东西阻隔。
于是使得在疆界之间,互相劫掠。
说到这裹,我非常哀伤。
自从即位以来,有被掠入贼境的,可全部释放赦免。 自入冬以来没有下雨,到这个月才下大雪。
三月甲午曰,齐的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率全州军民前来归附,明帝派柱国、高阳公达奚武与大将军杨忠率众迎接。
改雍州刺史为雍州牧,改京兆郡守为京兆尹。
将广业、脩城二郡改置为康州,将葭芦郡设置为文州。
戊申日,长安进献白雀。
庚申日,下韶说: 三十六国,九十九姓,自从魏氏南迁后,都被称为河南之民。
现在周室已经定都关中,应当改称为京兆人。 夏季四月己巳曰,任命太师、晋公宇文护为雍州牧。
庚午曰,火星侵入轩辕星。
辛未日,降死罪一等,五年徒刑以下的都恕免其罪。
甲戌曰,王后独孤氏驾崩。
甲申日,下葬敬后。
五月乙末日,任命大司空、梁国公侯莫陈崇为大宗伯。
六月癸亥日,嗽畦国派使者进献当地土产。
己巳日,给年事已高的人授荣誉职衔刺史、郡守、县令,按不同的等级抚恤鳏寡孤独的人。
在长安分设万年县,与京兆尹一同将治所设在京城。
辛末日,明帝前往昆明池。
壬申日,长安进献白色乌鸦。
派使者分别巡视各州郡,审理囚徒,视察风俗,掩埋死尸。
秋季七月甲午日,派柱国、宁蜀公尉迟迥率领兵众在黄河南岸修筑安乐城。
丙申日,顺阳进献三足乌鸦。
八月甲子曰,群臣上表庆贺。
明帝下诏说: 上天不喜爱珍宝,地上显现祥瑞的征兆,无不是威仪的凤鸟巢居在楼阁,带有图案的神龙在沼池中腾跃,岂衹是曰月连珠,风雨和顺四时气畅。
所以《钩命决》说 君王至孝则瑞兆出现,《元命苞》说 君王至治就会有瑞兆 。
虞舜兴盛,招来奇异的神物;周文繁盛,飞来神异的珍禽。
我的父亲文帝以至德广施万民,遗留的仁爱被及众生,他的仁德远应千载,因此降下这只三足乌鸦。
将会使得三方归附,九州平定。
愿此大礼,给人民带来大福。
我怎敢谦让先人的美德,不宣示大的恩惠呢。
可以大赦天下,文武官员都进宫二级。
九月辛卯曰,任命大将军杨忠、大将军王雄一起为柱国。
甲辰曰,封少师元罗为韩国公,以继魏嗣。
丁末日,明帝前往同州。
经过故宅,赋诗说: 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
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
冬季十月辛酉曰,回宫。
乙丑曰,派柱国尉迟迥镇守陇西。
长安进献白兔。
十二月辛酉曰,突厥派使者进献当地土产。
癸亥日,太庙建成。
辛巳日,以功臣琅邪贞献公贺拔胜等十三人配享太祖庙庭。
壬午日,大赦天下。
北周武成元年春季正月己酉曰,太师、晋公宇文护上表交还朝政,明帝开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
军事方面的事务,宇文护仍然掌握。
北周开始将都督诸州军事改称为总管。
丙辰日,封大将军、章武孝公宇文导的儿子宇文亮为永昌公,宇文翼为西阳公。
三月癸巳日,陈列六军,明帝亲自穿着甲胄,在东方迎候太白星。
秦郡公宇文直镇守蒲州。
吐谷浑侵犯北周边境,庚戌,派大司马、博陵公贺兰祥率军讨伐吐谷浑。
四月戊午日,武当郡进献赤乌。
甲戊曰,天上布满乌云。
秦州进献红鬃白马。
五月戊子,明帝下韶说: 虽然帝王的业迹不一样,因袭创新的途径也不相同,但没有不足施行八政以成就事业,确定三元而订立历数的。
所以在黄帝时容成创立了历法,在唐尧时羲和敬顺天象,《鸿范》九畴,极力弘扬五行的法则。
《周易》说: 泽中有火,是变革之象,所以君子制定历法以阐明天时的变化。 所以历法的意义是伟大的。
但是细微的事物形成象数,象数到了极至就出现差错;极短的时间积累起来确定时节,时节积累久了就产生舛错。
从天地初开到孔子获麟,共二百七十六万年的时间,随着时光的推移,其间时节的盈余损亏,掌管天文的南正没有听说过,推算历法的畴人没有记载过。
暑去寒来,时节的次序产生差错,将这种时令郑重地颁授给人民,是多么的错误。
以前漠代巴郡人洛下闳善于推算历法,他说在八百年后,当会有圣人制定历法。
自火德运行到现在,木德正好应其气运,朕还谦让什么。
可让有关官员,参稽六历,仰观七曜,广泛地推演古今时节,制定出我周朝的历法,裁定后上报。 己亥日,明帝在正武殿听理诉讼。
辛亥曰,任命大宗伯、梁国公侯莫陈崇为大司徒,大司寇、高阳公达奚武为大宗伯,武阳公豆卢宁为大司寇,柱国、辅城公宇文邕为大司空。
乙卯日,明帝下韶说: 近来多有举发官员们在大赦以前的过失。
虽然这样做的用意在于痛恨邪恶,但也是因为先王制定了宽赦罪人的原则,使天下的罪人改过自新。如果又重新追问,让他们又如何自新呢。
对于逭一类人,有关部门不要追究。
衹是仓库的粮食是天下人所共有,漠家天子说过 朕不过是替天下保守财产罢了 。
如果有侵吞盗取公家财畜钱粟的,发生在魏朝的事,年月已久,一概不予追问。
自固有天下以来,虽然经过宽赦,但事情可以知道的,有关部门应当追查清楚。
核实的时候,衹免除他们的罪行,但要依法罚其赔偿。 贺兰祥攻克洮阳、洪和二城,吐谷浑军逃走。
闰五月庚申曰,高昌派使者进献土产。
六月戊子,大雨连绵。
明帝下诏说: 从前唐尧咨询四岳,商汤请教六眚,看到灾难便戒惧,使百姓都繁衍和睦。
朕应验图谶继承天运,作为百姓的父母,不敢懒惰放荡,以访求百姓疾苦。
而连绵的大雨制造灾害,损坏麦粮伤害禾苗,坍塌房屋冲毁城垣,以致百姓陷溺。
谅必是朕没有德行,百姓有何过错。
刑罚与政令有失误,但不知错在哪裹。
公卿大夫士人以及牧守百姓等,现在都应各自呈递密封章奏,直言尽情劝谏,不要有所忌讳。
朕将亲自览板考察,以报答上天的谴责。
对于遭受水灾的,有关官员要即时巡视查检,分条列举上报。 庚子,明帝下诏说: 在颖川跟随我的,可称为元勋;不要忘记父城,在那里其实已开创了帝王的事业。
先父塞帝恰逢天下混乱的时候,开始创立帝王基业,挽救动荡的局势,匡正坠落了的魏运。
依仗英雄贤士们的竭力支持,文臣武将齐心协力,辅佐伟大的功业,最后成就了帝王大业。
而披坚执锐、栉风沐雨,时常提及往昔,我内心实在感到茫然白失。
至于功成名就、建国封赏,我衹是承受了前人的庇荫。
对于那些献身王事,妻子儿女无依无靠的人,朕深感悲伤。
凡是跟从先王到夏州,以及从夏州起事以来,现在及已经死亡的人,全都酌情赏赐钱帛,以表达朕的心意。 当月,陈武帝去世,他的兄子陈蓓继位,这就是陈文帝。
秋季八月己亥日,改称天王为皇帝,追尊文王为皇帝,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壬子曰,任命大将军、安城公字文宪为益州总管。
癸丑日,增设御正四人,位列上大夫。
九月乙卯日,任命大将军、天水公宇文广为梁州总管。
辛末日,进封辅城公宇文邕为鲁国公,安城公字文宪为齐国公,秦郡公宇文直为卫国公,正平公字文招为趟国公。
封皇弟宇文俭为谯国公,宇文纯为陈国公,宇文盛为越国公,宇文达为代国公,宇文通为冀国公,宇文迪为滕国公。
进封天水公宇文广为蔡国公,高阳公达奚武为塑凰公,选区公亘鹰宴为楚凰公,博陵公昼适搓为凉国公,宁蜀公尉迟迥为蜀国公,化政公室主童为许国公,陈留公垄蝗为驴旦公,昌平公慰迟塑为呈旦公,逮盛公型!为卢厘尘。
食邑各一万户。
冬季十月甲午曰,任命柱国、吴国公尉迟纲为泾州总管。
在遣月,齐文宣帝去世,他的儿子高殷继位。
任命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秦州总管。
北周武成二年春季正月癸丑初一,明帝在紫极殿大规模会见群臣,开始表演百戏。
三月辛酉日,重阳合建成,明帝在芳林园会见群公列将卿大夫及突厥使者,每人都赏赐钱帛多少不等。
夏季四月,明帝因食物中毒。
庚子日,病情加剧。
下诏说:
人生于天地之间,禀受五常之气,天地有穷尽,五常有变易,人怎么能长在。
所以有生就有死,这是事物的必然常理。
身处必然的常理,长短之间,有什么值得多有遗憾的。
我虽然没有多少德行,但天性喜欢典籍,阅览圣贤遣留下来的言论,没有不是以圣贤的言论来自我勉励的。
现在是命中注定的,又有什么可说的。
诸公及在朝中的卿大夫士人,军中大小督将、军人等,都建立功勋,已有多年,辅佐太祖,成就了我周朝王室。
现在朕继承大业,位居皇帝之位,这也就在上没有辜负太祖,在下没有辜负朕自己,朕能够善终,在地下跟随先帝,心中确实没有什么可遣憾的了。
我所遗憾的,祇是我作为皇帝,已经四年了,不能使政治教化遵循常理,百姓富裕充足,九州没有统一,东西仍然阻塞,想到这些遣憾,不能瞑目。
祇是希望仁兄冢宰,及朕的先正、先父、公卿大臣等,同心同意,相互努力劝勉,不要忘记太祖的遣志,提挈后人,朕虽在九泉之下,形体也会永不磨灭。
现在帝位空虚,社稷无主。
我的儿子年纪很小,不能负担国家重任。
鲁国公宇文邕,是我的弟弟,宽厚仁爱豁达大度,全国人民都是知道的,能使我周朝王室弘大的人,必定是他。
人贵在有始有终,你们事奉太祖,辅弼我,可以说是有始了,如果能够念及世道艰难,辅助宇文邕统治天下,就可以说是有终了。
哀悼死者事奉生者,这是人臣的大节,你们要思念这句话,让万代人称颂。
朕禀性节俭朴素,不能力行菲薄,经常睡粗布被子,穿粗帛衣服,所有器皿用具,都没有雕饰。
到死的时候,岂能违背放弃这种嗜好。
丧事所需物品,一定要按简单节约原则办理,殓尸时用平常的衣服,不要使用有金玉装饰的衣物。
如果因为礼制而不能缺少,就都用瓦。
小殓完后,哭丧七天。
文武百官暂时避免穿戴衰麻,穿素服服丧。
下葬的那天,选择一块不毛之地,因地势起坟,不要在坟上封土植树。
况且厚葬会损伤活着的人,这是圣人的警告,朕既然衷心信服圣人的教诲,怎敢违背。
所有文武百官,都不要违背朕的心意。
四方州镇使者到后,都让他们哭丧三天,哭丧完后,全部暂且除掉凶服,仍穿素服服丧,直到服丧期满。
若没有朝廷的征召,都要留在各自的部门恪守职责,不得立即奔赴朝廷。
礼有随时通变的意义,下葬完毕,朝廷内外都除去丧服按照吉办事。
三年之内,不要禁止结婚嫁娶,饮食一概像平常一样。
世事繁杂,病困,衹能到此为止。
如果还有事情没有讲完,都以此类推来决断。
临死多考虑当前的事情,古人就有这样的。
朕现在临死挣扎,写下我的这些心意。
这个诏书是皇帝口授的。
辛丑,明帝在延寿殿去世,当时二十七岁,谧号称马明皇帝,庙号称作世塞。
五月辛未,葬在昭陵。
明帝宽厚仁爱,亲厚和睦九族,有皇帝的度量。
年幼时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善于写文章,词采温和华丽。
等他即位后,在麟趾殿召集公卿以下有文才博学的八十多人,刊校经史典籍。
又拾采众书,从伏羲、神农以来,直至魏朝末年,写成《世谱》一书,共五百卷。
所著文章有十卷
史臣曰:世宗宽厚仁爱大度,聪睿明哲博闻。
在他身居王侯尊位时,就已是文帝第二代中的佼佼者。
在他地位已变,还没登上帝位时,就已受到了百官的倾慕,万方的关注。
等到孝闵帝被废,明帝即皇帝位后,对功臣恭敬有礼,对亲族亲厚和睦,遵循恭敬节俭之道,崇尚文儒,勤勉不倦有帝王的品德。
但在他开始即帝位时则有权臣专擅朝政,政治由权豪把持;最后又被施毒加害,享年不能长久。
可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