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周书 毕命

周康王命令作册书,册命毕公治理成周,分别殷民善恶,区别居里疆界,安定周王都的郊区,史官写了《毕命》。

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新月初明。

三天后,壬申日早晨,周康王离开镐京,到达丰邑,把成周的民众交给太史毕公管理,命其安治于东郊。

周康王这样说: 啊!

父师。唯有我先祖文王、武王施德于天下,故而能得到殷商的王命。

周公辅助先王安邦定国,管束殷商顽民,将其迁徙到洛邑,靠近王都便于监督管理。

他们被逐渐周公的感化。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六年。移风易俗,世事无常。

今四方安定无忧,我甚感欣喜。

世道有好有坏,政教也随应时而变。如果不能褒奖善良,树立起以善为美的榜样,百姓将无向善之心。

毕公您德高望重,不但能将大小事务处理的妥妥当当,而且还先后辅助过四代天子,统率群臣下属领导有方,臣下无人不敬重您,都重视您的教导。

你的丰功伟绩为先王所倚重,视为左膀右臂。我小子才疏学浅,比不上先王,对您是敬仰万分,仰望您的功绩。 康王说: 啊!父师。

今日,我把周公治理殷民的重任委托给您,您现在就去上任吧!

您要识别善恶之人,对善民要加以表彰,让他荣耀乡里。

奖善罚恶,树立以善为美的良好风气。

对于顽固不化的人,将他们和善民隔离开,让他们住在那里继续教化,使他们懂得善恶,服从管束。

你还要明确的划分出郊区与城市的分界,大力加强军事力量,从而安定天下。

为政者当重视前人定下的常法,发布的政令应当突出重点,不要标新立异。

殷商遗民奢侈之风甚胜,以善辩为贤。

虽然经多年的整治,收效甚微,时至今日此歪风仍未断绝。

您可得想想办法啊!我听说: 世代为官享有禄位的人家多为二世祖,很少有人能循规蹈矩。

他们放荡不羁,仗势欺人,欺辱有德之人,实在是有违天地正道。这种败坏的风气,世代相同。 殷商的士族们,享受先人的福泽太久了,已经堕落了。

他们凭仗强大的势力,灭绝德义,穿着奢侈无度,而且骄横放荡,目中无人,无人管束则行恶一生。

这些人已经无药可救,即使加以惩戒也只能他们收敛一时,但是很难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对于有钱有势又能接受我朝管束的人,自当让其福寿绵绵。重视德,重视义,这是天下的大训;如果连这个古训都不听,那么他们还会听什么呢? 周康王说: 啊!父师。

教化殷民责任重大,关乎国家安危,不可不慎重。施政当刚柔相济,有赏有罚,如此方能政令通达。

当初,周公谨慎的教化殷民;接着,周公之子君陈和谐治理殷民,使其与我朝和睦相处;如今,就要靠您毕公完成这教化的最终使命。

三位齐心协力,先后教导殷民,治理殷民,政治清明,如春风化雨,润泽百姓。

认真的治理好先王的大业,要超越前人,使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