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讼狱
世人遇上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圣明的人认为人世间没有官司打才是最宝贵的。
上面有慎用刑法的君主,用刑犹如细雨滋润万物,使罪犯被感化而向善;下面也没有被冤枉的百姓,用来喊冤的肺石则冷冷清清。
只要弃恶从善,牢狱可能就是福堂;上古的民风淳朴,在地上画一个圈也能成为监狱。
和人结怨打官司,可以说是 鼠牙雀角 的争斗;犯人诉讼冤情,则有 抢地吁天 的惨状。
狴犴生得勇猛肥大,能看门守户,所以古时牢门上常常画有它的图像。棘木外面长着针刺但里面却是直的,所以古代的司法官大多在棘木下审理案件。
乡亭的监牢有 岸 ,朝廷的监牢有 狱 ,谁还敢为非作歹,违法犯罪;死了的人不可能再活过来,服过刑的人也不可能再用金钱赎回,所以上面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量刑定罪。
囹圄 是周代的监狱, 羑里 是商代的牢房。
脚镣、手铐是用来拘捕犯人的刑具;在囚禁的犯人之中,怎么可能没有被冤枉的好人。
双方互相争执不想让,就是 鹬蚌相持 ;无故受到牵连则是 池鱼受害 。
请公入瓮 是指唐代的酷吏周兴自作自受; 下车泣罪 则是大禹对百姓犯法的怜悯。
好打官司称为 健讼 ,没有罪而受到牵连被称作 株连 。
帮助别人解除诉讼,称为 释纷 ;被人栽赃冤枉称作 嫁祸 。
判徒刑流放去做苦役的称 城旦 ;充军到边境守边的称作 问军 。 三尺 是指朝廷的法律; 三木 是铐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种刑具。
古时候的五种刑罚分别是墨、劓、剕、宫、大辟;现在的刑罚则是笞、杖、死罪、徒、流。
上古的时候削木为吏,犯人能够抱木吏自己到庭受审,今天这种古朴的淳风在哪里呢?
唐太宗贞观六年将两百多名死囚释放回家,规定第二年秋天再归狱受刑,结果这些犯人如期而至,古人的诚信实在值得赞许。 花落讼庭闲,草生囹圄静 ,这是百姓对唐代益昌县令何易的廉洁及治民有方的称颂; 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 ,则是百姓对唐代南海太守卢奂断案清正廉明的赞美。
由此可见,治理乱世的良药,是要以刑罚为重;振兴太平的美味,则要以道德教化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