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游日记十四
初六日早晨起来,雾气仍然浓密地遮蔽着山野。
吃完早餐,告别僧人宝林走出庵中,雨忽然来临;于是仍然返回庵中,坐了许久,雨停后才出发。
北面那块大平地中的水从它西面的上破来,汇合陈钱口来的水,经过钱山、平田在洋溪汇合;南面那块大平地中的水从西面那座断裂开的山开始,到路口水流才往东面流下去,然后汇合石门山东麓卢子垅的水,经过塘前在洋溪汇合。两溪合流后叫洋岔溪,从此才能够航行船只,流入安福县城。
起初望见那断裂开的山时,觉得很狭窄,山崖很陡直,等进入断开处,却发现平平无奇,这里名叫错了坳,它南面就是路口往西流下去的水所流出的地方。
从错了坳进去就往东南行,走三里为午口。
往南走上山岭,见山峡中一块块石头丛密地耸插着,石色青黑石质优良,如同英德县特产的石头。
又走两里,一座小山峰尖峭而呈圆状,非常引人注目地耸立着,当地人称它为天子地。
往东翻越一座山岭,共走五里,为铜坑。
这时浓雾弥漫,天空又布满阴霆。铜坑的上面,就是从路口往南延伸而来的山最初耸起的山脊。
从此处往南,在浓黑的雾气中走了五里,忽然听到沸腾的溪流声,随即,顺着高崖峭壁往上走,这才发觉转进了山峡中。
从雾中向下俯瞰,高而陡峻的石头屏障似地立在溪流上边,颜色深黑,十分狭窄,不能详细看清具体情形。
随后,竹影呈现在眼前,狗叫的声音从门中传出,这就是石门寺,于是进到寺中烧火做饭。
探间到石门的奇景,还在山顶五里多远的地方,当时雾气、阴霆很浓密,四处探望一无所见,心想浓雾倘若未散开,我吃了饭后就出发。
看见签板就放在案桌上,于是祈求大士决断。
抽签后得到七签,签语说: 赦臣民恩天下到处行救济,却原来皇救圣旨源源出罪显过失,好生向我佛界求得那善果,切莫将心境把别物来谋取。
我看签后说道: 大士知道我的心性并且留我,天气必将变晴。
于是便停留在寺中。
随即风雨大作,见一行人从泥地中冲入寺内,衣服鞋子上雨水直往下淌,他们就是路口的刘家人,选择在这天前来此处的书塾中,此庵就是他家护助支持而创建的。
他们刚见到我时,显出与我合不来的样子,随后一同烤火,慢慢谈得很投机。
老师名叫刘仲汪,别号刘二玉;弟子名叫刘古心,表字若孩。
到晚上,二玉将他的床铺让给我,我就拉了若孩同床睡眠。
初七日天大亮后,听到有人说天气已晴,我还怀疑是众人故意用这话嘲弄我,等起来观看天气果真已经放晴。于是急忙吃饭,又担心雾气潮湿未干,直等到太阳升起好高才出发。
僧人青香携带着生火器材,而刘二玉提了个壶一同前行。
等到走下山,已经是下午了。
我想往前走,二玉说: 从此处往南翻过山岭,下到白沙有五里,又走十五里到达梁上,才有投宿处。
天色已晚,万万不可能赶到那地方。
说完,一定要拉我到他家去飞我顺从了他,由原路往下走。
还没到铜坑就折向北去,共走十里便到他家,他家正好在路口那庙的背后、山脊的中间。走进他家门,天已经黑了,二玉叫他的家人拿了酒来痛饮,直到一更多时才去就寝。初八日二玉父子俩杀牲摆酒,一定要留我再住一日,说等他弟弟叔增回家后用马送我走。
我苦苦向他们求别,到午时才出发。
往西南朝石门山的北麓行,那里就是前两天进到天子地所经过的地方。
走五里,有一条小水从铜坑北麓往西北流入山峡中,忽见山峡中乱石曲折延伸。
有一块石头横卧在涧流上,流水涂涂地穿过石下,石头不是直接横跨在水流上的,而是形态玲珑若一片云彩仰卧着;水流涓细石梁低伏,像园林亭榭中的景物一样,小巧而不太大。
过了此地,石头交错地耸立山头,石色淡黑,如耸立的小山峰,这里位于天子地的旁边,和前两天人山时所经过的耸石对峙的山地是同一山脉。
又走五里,翻过一座山冈便见到一条大山涧,它就是铜坑水的下游,这里是南村。
有一座山峰突兀直立在涧流北边,这是洞仙岩。
越过山涧南面,顺山的西麓而行,山的西面是从竺高往南延伸下来的宽阔的天平地,南村的南面就是永新县界。
又走五里便与大路汇合。
又走五里,一条大山涧从东面的劳芳坳流来,这坳在禾山最高顶端的西面,就是北面和石门山往南延伸过来的山峰相连而并列着的那个。渡过山涧往南走,就是梁上。
又往南走五里,接连跨过从东面流来的两条涧流,过了青塘墅。
又走两里,傍晚时投宿在西塘一个姓王的人家。
那里有元阳观、元阳洞,元阳洞外排列着三个门,洞内可以走进去很深,我因不知道这情况而竟然走开了。
前面折往东去的那条溪流到此处又自北向南流。
仍然渡过溪水到了东面,就往东翻越山峦,走四里为太和,又走四里越过一座山岭,这时已经绕行到高石坳的南边了。
小岭的西面为东阁坪,东面为坑头冲,由坑南下走两里,一条大溪从西面的中坊向东流来。
路沿着溪流往东进入山峡中,又走二里为龙山,有几户人家坐落在溪岸上。
顺溪往东去,崖石飞突,如蹲卧的雄狮、奋起的猛虎,高高俯视溪流。
路从崖石下边通过,滩石交错而溪水涌激到高峻的崖石上,浪花飞溅,极为壮观。
走三里,山峡渐渐开阔,溪流和道路出了山峡后,南北两面非常空阔。
又走两里,溪流折往南,有条大路越过山冈往东而去,那是由李田入县城的路;顺溪南下的,是到路江的路。
从那里向北望去,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只见禾山高高隆起,耸立在北面,与在李田望禾山没有差异。
这才知道,劳芳岭的东面又分出一支耸起而成为禾山;从劳芳岭往南排列到高石坳的,是禾山环绕向西面的支脉,与禾山不是同一山。
禾山西南面有溪水南流而下,到此处与龙山大溪汇合而向南流去,路也沿溪而去。走五里到龙田,溪水转往东去,溪岸上住宅店铺较多于别处。
渡过溪流,顺溪南岸往东行。
三里后,溪绕往东北去,路折向东南面。又走三里,溪从北面流来重与路交合,这里就是路江。
原先与静闻约定,要他们留在贺东溪家等候,到路江打听,才知所过的前面一里外就是贺东溪家;于是又往回走到贺家,却得知静闻在初一那天就已到达路江,便住在刘心川处;于是又从贺家转回路江。
这一里多路,我们往返共三次才与静闻相会。
初十日黎明时,雇了两个轿夫、两个挑担的从路江往西行。
顺着西面流来的小溪走,起初觉得山路凹陷开阔。南面有座高峰叫石泥坳,是永宁县的界山;北面有座高峰叫龙凤山,就是昨天所经过的龙山溪南面的山峰,今天又到了它的南面。
共走十里为文竺,村中房舍很多,一条水从南边来,一条水从西边来,在村南汇合后往东流下路江。
路又溯西边来的溪流往上行,走三里进入岩壁口,南北两座山之间非常狭窄,水流其间,如穿过一道门。
走二里后山隘逐渐向两边扩展,又走五里为桥头,这里没有桥而有集市,永新县的公馆就设在这地方。
道路在桥头分成两条:一条直往西向茶陵而去,一条渡过溪流西南向劳子树下而去。
从桥头起,我们从西南的那条道走,溪流渐渐地变得涓细,走七里,过了塘石,渐渐上到倾斜而凸凹不平的山坡间。
三里后,登上一座山冈,这是界头岭,是湖广、江西两省的分界处。
大略崇山从南面的崖子垅蜿蜒而来,到界头岭东面耸起为午家山。
午家山向东延伸的一支成为永宁县和永新县的南北界,折往北去的一支延伸到月岭低伏下来,低伏处为唐舍,它是茶陵和永新分界的地方。
下了山冈,水就往西流,听说黄零仙庙在山冈的南面,便叫众人绕道由皮唐往南进入皮南,这时离开界头已经有五里远了。
从皮南进入山中,又走五里,往南越过一条溪流,它就是黄零溪的下游。于是往南攀登仙宫岭,五里,越过岭头往下走。
望见南面有座高插天际的山,它也称为界山,就是所称的石牛峰,是永宁、茶陵的分界,它与北面的仙宫岭相夹峙而形成山坞。
山坞中有一座山峰从西面延伸过来,到此处高高直立起,山峰脚下有个庙宇,这就是黄零仙庙。
到了庙边,见庙南边有涧流奔涌,但却不见涧流的上游。
走过去仔细观看,原来直立的山峰下有一个很低矮的小洞,纷乱的水流从小洞中流出,便形成滔滔之势。
所称的黄零仙,据说是干旱时祭祀它,天就降下雨水滋润一方土地、救助一方黎民百姓的神,很是灵验。
我们向道士索要了些饭吃,又从原路攀登仙宫岭。
五里,越过岭头往北下去,又往北走十里,与唐舍、界头来的道路交合。
下了岭为光前,又有条溪水自西向东流,它发源于崖子垅,那地方在黄零仙庙西北的重山中。过溪流又往北行三里,经过崇冈。
又走二里,又见到一条溪水也是向东流去,它叫芝水,有座石桥横跨在溪上。
跨过石桥就是劳子树下,这才见到一条大溪自东南流注西北,小船像鱼鳞一样停泊在溪流中。
从界岭的西面起,岭下的一条小溪为第一重,黄零仙庙的溪水为第二重,崖子垅的溪水为第三重,芝水桥下的溪水为第四重,只有黄零仙庙的那条水流最大。
它们都是从东折往西,汇合在小关洲的下面,又往西流到劳子树下,这里能够航行船只,到了高陇水流更大。 劳子 是树的名称,此种树先前有,如今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