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滇游日记十四

初十日早晨很冷。

从北门出去,走半里,经过南门,转向西南上坡。

一里,有座桥横跨溪上,名南门桥。

过了桥,往南上坡,一里,登上坡,靠着西山往南走、三里,山坞从南边伸来,在山坞东北边山上有座塔,于是沿着西山往南下,半里,抵达坞底,又走半里,看见有条河贯穿坞中,石桥横跨河上,这桥名土桥。

河就是姚安府的水从西南边峡谷中流来,向东北边的峡谷流去,桥北属大姚县,桥南属定远县,是以这条河为界。

从桥南上坡,有个名定远屯的村庄。

进入峡谷逐渐往上走,一里,往东转,半里,上坡,半里,顺坡往南转,一里,到赖山哨。

于是往南下,一里,抵达东南坡头。

有岔路,往南走是去姚安府的路,有片湖泊在路东;往东走是去赤草峰的路。

翻过坡往东下一里,是赤草峰北村。

顺村庄转南,溯溪流走一里,过桥向南走,半里•由赤草峰街子往南行。

乙里,就往东上山。

一里半,翻越岭往东南下,其东部又有山坞从西向北伸去,很遥远。

下坡,半里,顺西山东麓往南走。

二里,看到村落傍靠在溪流左右,都是讫佬村。

又往东走一里半,开始沿溪水西岸往南行。

半里,往东过小桥,于是顺东麓往南走。

二里到鹿家村的后面,于是往东上山。

山腰上有岔路,从岔路进入峡谷,半里,渡过溪流往东北上。

一里,到达妙峰山德云寺。寺门向西,往南看是烟萝山,背后有梦庵亭。

往后五里、是碧峰庵。十一日等候法师,他没有回来,阅读佛教经典。十二日吃过饭,仍然往西下山。

二里,往南行。

二里,随山坞往西转。

二里,有座桥横跨溪上,名梁桥。

过到桥北,是讫佬村的尽头处,溪水从南边流来,道路从村西上岭。

一里半,越到山坳西边,在岭上走。

半里,有条岔路往西南下去,我错误地从坡上一直往西走。

半里,才改成顺岔路往西南走。

半里,逐渐往下转南,又一里,于是往南下,半里,抵达峡谷中。

顺峡谷往南走半里,有条大路从东边的峡谷伸来,小河伴随而来。

往西走半里,进入南边的峡谷。

一里,峡谷中有一池水 又走一里半,峡谷分成两边,顺西南边的走,靠着东岭平上。

一里,往南越过山坳。

顺山坳转向西,才看见西边的山坞十分开阔,西南有片比较大的湖泊,其南有座塔傍靠在西山下。

这就是所说的白塔,于是往西南下坡,二里,有村庄在坡下,名破寺屯。

从这里顺着一直往西岔的小路走,一里,渡溪流。

逐渐往西南走半里,有一个村庄位于溪流中间,山环绕在村北,村前有停止不流的水。

顺村西边的坡上往南走一里,这里是湖泊的北堤。

从堤西的小路走半里,抵达西坡下,这是海口村。

转南,顺西山东麓走,地名是息夷村海子。

三里,走到海子酋南尽头,有道路直抵大山下,半里,是高土官家。

从他家往西南进入峡谷中,上坡一里半,有座神庙位于坡谷中。

又上半里,活佛寺对着神庙背后,西边的大山名龙凤山,又名广木山。

寺名是龙华寺,僧人叫寂空。

这天下午,寂空留我住后楼东厢房。

楼背后有下悬的深谷,峡谷外是高高峙立的陡峰,庭院中种有芍药,台阶上放满花,十分幽雅舀墙外有一棵古梅,花很多,下临深谷,外映重峦。

这天晚上和寂空事先约定,明天早晨准备一早启程,请求为我们早做饭。

白塔还在寺东南后面的分支山冈上。

冈东有白塔海子,其南边的西山下,又有阳片海子,其东又有子鸡海子,姚安府城南又有大坝双海子,加上息夷村海子一共有五个湖泽。

十三日天亮起床板做好已经等候了很久,于是吃过饭就下山。

二里,仍然出到高土官家背后,于是转向南走。

一里,过格香桥,有条小河从活佛寺背后的峡谷中流来,这道峡谷正好把白塔所在的山冈从中分隔形成对峙。

又往南走二里,有冈从西部往东突出,道路环绕其东垂,而且又有一个湖泊汇集在东南。

顺湖泊北堤向东行,半里,跟着湖堤转南走,一里半,抵达湖泊东南岸尽头处,于是往东南行。

四里,有冈从西向东突起,这是龙冈卫,围绕在冈东的都是大村落。

半里,经过村落往东走。

一里,又往南走。

二里,绕过干枯的冈底。

又往南二里,而西山的一座峰,又向南突起,于是渐渐伸到东山,就形成南北两边的分界。

又往南五里就进入姚安府城北门,住在青莲庵。

青莲庵中的碑文写着: 东边烟萝山,西边金秀山,南边青岭!北边是曲折。

姚安府往南顺峡谷上一百四十里,是镇南州;往东越过大山一百四十里,是定远县;往西越过小坡一百二十里,往北顺着大坞下一百二十里,是白盐井姚安府东西两边,都有大山环抱,府城位于其南,西边最开阔,直北二十五里,东西两边渐渐受到约束,各边都伸出支脉交错其中,如同门户一样。

中间有小河,从西边镇南州界北面流来,流到府城北屡屡被堤坝隔成湖泊,下游绕过峡谷北口流出去,是所说的青岭川。

十四日在青莲庵吃饭。

太阳已经升高,顺城往南走一里半,是观音寺。

转北经过西门,一共走一里,抵达老西门。

二里半,抵达西边的山麓,这是古寺山,因为有座古寺在山的东边,就是志书上说的祥龟寺。

走二里,翻越山顶而下,山西边环绕着的山坞北口,是羊片湖所在的地方。

往西下一里半,在坞中行走。

一里半,坞中有片住宅,名羊片屯。

往西经过屯走半里,转南走半里,又往西南走半里,抵达一座小山之麓。

从山麓南边的山坞往西进去一里半,又往西上一里半,有岔路:西北边的,是进山砍柴放牧的路;西南边环绕山岭的,是大路。

盘绕山岭往上走一里半,越过岭顶,这是当波院,而实际上没有寺庙,是从南边延伸来的山脊,往北走向东,形成古佛寺大山和大姚县西部的众山。

于是往西南下二里,有股小水往南流,随水往南进入沟警。

又往东走一里半,转向西走一里半,峡谷才开阔起来。

逐渐向北绕山坳一里,又往西南下坡。

三里,峡谷中的溪水从南向北流,有桥横跨溪流。

过桥后,就顺西山往南溯溪水而行。

二里,在村里的人家吃饭。

又往南走二里多,峡谷转从西边伸来,溪水也跟着转,于是折进去,这里名观音著。

警中只能容纳一股水,往西溯水进去二里,有座观音堂,堂前堤坝围着的水十分清澈,旁边的山石也很深。

又往西走三里,于是往南上山,山很陡。

二里,登上山梁,于是往东南下。

一里,抵达峡谷中,就顺坡往西南下,二里,到景聚桥。

桥上有亭,桥下的水是西边流来的小河。

过桥后走三里,到达弥兴,聚居的人家很多。

又往南走半里,转西走一里多,山冈上有公馆和神庙。

从冈前往西南走半里,转向西,于是接连翻越三道坡,往下穿过三座峡谷,一共走了九里,有个村庄高高坐落在西坡上,这是孙家湾,在这里住宿。

十五日天刚亮,吃过饭就出发,霜冻十分寒冷。

往南上坡,溯小河而入。

五里,绕着一道坡走,坡下有个很狭窄的洞,坡东北有人家,名尾宜村。

逐渐往西、转南,这是龙马著。

三里,沟涧东边的坡上有哨,这是龙马哨,有哨所而没有人。

山壑深幽险阻,溪流环绕,崖石狭隘,树木探密,一路上都有梅花,幽香不时地飘来。

又往南走一里,顺峡谷转向西。

一里,有一道峡谷从南边伸来,很深,很窄;一道峡谷从西边伸来。

仍然顺着北山行走在西边来的峡谷中,一里走出峡谷,就是山坞。

往西平缓地下一里,有村庄位于坞西,这是大大直村活往西走二里,抵达西山下,于是往西上坡。

半里,越过山坳,往北下穿越山坞,往西北走半里,这里是小大直村。

经过村南走半里,转向北上坡匝。

沿着西边的峡谷走二里,往下渡过沟涧中的小河,立即往西登岭,岭很陡。

三里半,翻越岭头。

往西从脊上走,有时顺南边的峡谷上,又对着北边的峡谷,两次走平路两次上坡,走三里多,就绕到西岭的东部,往北转二里,翻越其脊,这是最高的地方。

往东看烟萝山东边的尖山,在钱章关一带,隐隐约约和妙峰山相连,而西边朝南突起的山也能看见;只有往北看活佛寺大山,反而被孙家湾背后的山所阻隔,不能看到。

又往西走二里,位于西边突起的地方,有人在这里守哨,这是老虎关哨。

从哨西往下半里,在坡间走一里半,这是打金庄牌的边界。

又往西走一里半,越过坡,又往西上一里半,这是最高顶,顶上有公馆 东南走向的峡谷,到这里才结束。

其山脉从南边的天申堂背后,分出支脉一直向北延伸过来,往东越过老虎关向北。

从这里向西逐渐下,半里,越过一道坡,半里,翻越坡顶。

从顶上往西走一里,于是往西看四十里以外,一重层叠的山峦往西绕,又有一片高峰往南环,都是大的山脊,大山脊东边,内部分为二重小山脊,外有两抹远峰悬在西边,不知道哪是点苍山、哪是鸡足山。

从这里往西下,路比较平坦,五里下到峡谷中,这是五里坡,有条河从南向北流,小石桥横跨河上。

过桥后往西走,盘绕西山南边的峡谷进去,一里,又登坡而上,一里,登上坡顶。

二里半,逐渐往下,在岭上平走。

二里多,往西下,有条溪水从西南流来,向北流去,也是石桥横跨溪上,这是普昌河。

往西上坡半里,到巡检司。

半里,又登上一道山梁。

顺山梁往西走四里,于是下山,一里就抵达普溯。

十六日从普泌往西北行。

二里,渡过一条河,一里,又渡过一条河,于是往西上坡。

二里,翻越坡往上走,一里,在脊上平走,三里,到金鸡庙。

又往西走二里,到界坊,是姚州与小云南骚的分界。

又往西在岭上走五里,到水盆哨,于是往西北逐渐下,就看见南部的水也向西流,从鼻窗厂流出去然后注入元江。

予是顺北山而面对南峡往西行。

二里,山坑往南坠入峡谷;道路顺西脊过去,山脊中有一个村庄兮名水盆铺。

是主峰山脉从西南伸来,顺着这座山脊往北延伸过去,耸立起一座峰,其东南又折转向南为水盆铺,只有中央有一小股水,往南流到元江。水盆铺西北往上有座关帝庙,进庙去写日记,听任顾仆带行李朝前走。

过了很久,才顺大路往西走,二里,在岭北山下,也下坠成往西走向的峡谷。

从这里顺着南峡的顶上往西越过峡谷北面所耸起的尖山,这是青山,到这里往西横贯过去。

于是顺着南峡的顶上往西行。

二里,忽然看见路北的峡谷向西边坠下去,道路从峡谷南边的岭脊走,于是和峡谷北边的尖山,又峡谷相对,河水分流。水往西流入云南县,而往北流到金沙江。

才知道主峰山脉从九鼎山往南走,到洱海卫城南面的青华洞向东延伸,又往南耸立为水目山,其南又向东转为天华山,就是云南县坝子南部环绕的山。

从天华山往东北转,多次耸起而形成沫涝东岭,又往东延伸,经过公馆并越过水盆铺,往北耸立为青山,青山形状东边突出而西边垂伸到坝子中,所以从打金庄岭看青山,仅看到北边的尖峰,而到这里又看到向西横向两旁。

然而这座山西、北两支,都不是主峰山脉;主脉是顺着东南边水盆哨的过脉,于是往东南曲折连绵地延伸到天申堂南,又往东伸到沙桥站分出支脉。

我所经过的水盆哨、水盆铺南之间,相距不过二里,却一会越到山脊南面,一会又越过山脊北面,一直到顺峡谷南边的岭渐上渐下,往西南走二里,公馆坐落在岭顶。

又往西上往西下,再顺岭脊往西走八里,岭脊从西南伸来,到这里逐渐向北突起,于是转向北沿岭脊走。

二里,又往西南下,才追赶上走在前面的担行李人。

于是就从山的西崖走出去,看见西边的山坞十分开阔,从这里直下,五里到达山麓,名沫傍铺。

往西横穿山坞八里,有两座横跨东西的石桥,桥下都是干枯的,而坝子中的水确实是从桥下往北流。

又往西走二里,经过大水堰塘。

从堰塘稍稍往北,又往西走十里,抵达西山下,名小云南释,在这里住宿。

十七日天亮吃饭。

询间水目寺,在小云南释南面,于是从岔路顺着山东麓往南走,绕进其西南边的坞中。

一共走五里,有条河从山后穿过峡谷往南流出,就是洱海卫青海子的水流,这里名练场村,村庄位于河西岸。

过桥往西走,又沿着山往南走,一里半,到了温泉,出水的洞口向西。

等沐浴的妇女洗完,过了两个时辰才得以沐浴。

仍旧往南沿西山脚走半里,又绕进山南面的山坞,有条溪从山坞东边流出,就是水目山的溪流,于是看见水目山高高耸立在西边。

溯流往酉进,看到西部又敞开一道南非走向的大山坞。

从坞中横穿,五里,抵达西边山麓,有个很大的村庄,名冉家屯。

从屯后往西上山,在这里有条溪水流向村两旁。

往西上翻越一座岭,二里,逐渐往下走,渡过一道沟涧。

其涧从南往北去,溯涧往南上。

山间茶花盛开。

又走二里多,是水目寺。

我误从寺南边的大路走,几乎翻过山岭,遇到砍柴的人指点,才转向东北下,半里,走进玉皇阁。

又下,观览倒影,又下,经过普贤寺,又下,在灵光寺看见行李就放在寺中的楼上。

于是往西去旧寺拜访无住,正在上面新修的住静处,没有遇到。

旧寺中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风井,有塔。

从旧寺背后上无影庵,在妙忍老僧的静室吃饭。

太阳落山时经过观音阁,观看《渊公碑》,是天开十六年楚州人赵佑撰写的。

十八日去无住那里。

中午拜访徽州僧人戒月的静室,在这里吃饭。

下午,观看慧然新楼的花卉。

十九日早晨,下雨雪。

无住苦苦挽留,于是靠近火塘仰卧不起。

上午,雨雪突然停了,天放晴,又吃饭,从山前往东北下。

五里,下完山,经过一个村庄。

向北走二里,越过一道坡,又走二里,经过一个小湖泊,北面冈上有数家人,名酒药村。

一里,越过冈,于是穿过山坞顺东山往北行。

五里,就是青海子的西南边,于是和从小云南骚来的大路相遇,从这里顺青海子西边向西北行。

八里,则南山又向北突出,濒临青海子,道路有时盘绕南山,有时翻越南山。

又走五里,是狗村铺,牌坊名瑞禾,公馆名清华。

此处往北离洱海卫城八里,往西离白崖城站四十里。

我顺西边的路走四里去看清华洞。

洞北有道路往西越过岭,这是去白崖的路;洞南有山坞往南越过山脊,这是去迷渡的路。

我走出洞,仍然顺西山往北行,六里,进入洱海卫城南门。

顾仆也到了。

从西门出去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