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隐秀

文学创作的运思活动无边无际,作品的内容也就变化无穷。源远就流长,根深就叶茂,所以优秀的作品,有 隐 、 秀 两种特点。

所谓 隐 ,就是含有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所谓 秀 ,就是文章中特别突出的句子。 隐 以内容丰富为工巧, 秀 以卓越独到为精妙:这是古代作品创造的美绩,作者才华的集中反映。

隐 的特点,是意义产生在文辞之外,含蓄的内容可以使人触类旁通,潜藏的文采在无影无形中生发,这就如同《周易》卦爻的 互体 变化,也好似江河之中有珠玉蕴藏, 互体 和爻位的变化,就形成《周易》中的四种卦象;珠玉潜藏在水中,就引起方圆不同的波澜。

这种作品初读起来感到正常,最后才发现它的奇妙;其含意明确,表现形式却很圆润,这就使人玩味无穷,百读不厌了。

秀 的特点,就如文辞中涌出的波峰。

它像纤丽的手奏出佳音,表达了宛然在目的超逸情态;又若远山缥缈的云烟,像美女妆饰的容貌。

但云烟乃自然形成,不须人工妆点;人的容颜形貌有定,也无须强加修饰。天然的云烟,或深或浅都各有奇态;天生的容颜,浓妆淡抹都各得其妙。如能发扬其天然,就奇妙有余;要是加以雕饰,反而奇妙不足了。

作者在立意上,力求创造奇特,常常在沉静中进行极度地深思;在创造工巧的文辞上,一定要达于尽善尽美,经常沉迷在美好的辞藻中思索。

作者苦思呕出了心胆,还不足说明其用心的艰难;说成年累月地熬炼,又怎能形容其写作的困苦?

这样写来,就可把独特的意义潜藏在文辞之中,而使平庸的读者迷惑不解;显露于文辞之外的锋芒,使高明的读者惊叹叫绝。

性格醖藉的人,读到含蓄之处十分满意;性格明锐的人,读到独特的句子非常喜悦。

如果描写云霞,并不逊色于自然之美;刻绘花草,也无异于神力的巧匠了。

要是作品缺乏含蓄,就像老书生没有学识,有的读之一目了然;如果没有突出挺拔的句子,就像富贵之家缺少珍宝,有的细加推敲便黯然失色:这都由于作者才力不足,也有愧于从事文学创作。

要想证验含蓄,可以举出几篇例证: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乐府古辞的《饮马长城窟行》,都是文辞哀怨,意旨深厚,并且兼用比兴方法。

又如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刘桢的《赠从弟》,都写得格调刚健,才力雄劲,并长于婉转曲折地进行讽谏。

嵇康的《赠行》,阮籍的《咏怀》,境界深远,思想淡泊,独具清闲高逸的情趣。

陆机的疏放,陶渊明的豪逸,心思细密,语言明净,都创造了富丽的文采。

要想辨别秀句,也只有选取一些例句:如 常常害怕秋天到来,凉风驱散了炎热的天气 ,情意悲伤而文词婉转,这是写一个普通妇女的哀愁心情。 在河边洗着长长的帽带,想到你的远离而忧思无尽 ,情意高远而言辞有力,这是抒发大丈夫不顺意的心情。 深夜不眠,或东或西,何处可去?只得在原地徘徊,游移不定 ,心情孤寂而畏惧,这是写闺中妇女极度悲伤的感情。 寒冷的北风翻卷着秋草,边塞的战马怀念着家乡 ,气氛凄凉而其事感伤,这是戍卒久留他乡的哀怨之作。

大凡一个集子最优秀的作品,还不到十分之一;一篇文章中最突出的句子,也只有百分之二。

这种极少的篇章和秀句,都是思考得当而自然形成,并不是苦心推究得来的。

有的以隐晦不顺畅为深奥,虽然深奥但不是含蓄;有的以刻意雕琢求得工巧,虽然工巧但不是秀句。

由此可见,自然形成的巧妙,就如草木闪耀着光华;由修饰文辞而造成美好,就像丝绸染上了红绿彩色。

大红大绿染成的丝绸,颜色浓郁而过分鲜艳;光华闪耀于草木,颜色浅淡而光彩明丽。

含蓄的篇章之所以能照亮文坛,独特的秀句之所以能光大艺苑,就是这个原因。

总结:

深厚的作品富有不显露的文采,包含着婉转曲折的无穷余味。

这种文辞也像《周易》中卦爻的变化,可以产生其义无常的 互体 。

独特挺拔的秀句,要千思万虑中才有一句。

这种惊心动魄的句子,如奏匏笙,高超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