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体亲章

真君说:前章所言,不只是讲养育子女,还有父母细微周到地体谅子女的心思。

凡是作为子女的,应当以父母体谅自己的心情来体谅父母。

体察我的身体,骨是秉受自父母的精血而化生,肉是秉承自父母的精血而生成。即使是一块皮肤,一根毛发,如果有所毁伤,父母心中都会隐隐作痛,那么子女又如何能够心安呢?

心是身体的主宰,主宰天地的太和之气蕴藏其中。人身是父亲精血所化生,母亲精血所孕育的。子女一旦有不孝的行为,就失去了禀自父母的本性。

每做一件事,都要想着慰藉父母;每说一句话,都要想着告知父母。入则侍奉父母,父母的欢乐我来顺承分享,父母的忧愁由我来化解;外出必定告知父母,恐怕有恶行,以连累父母;归来后必定要探望父母,恐怕家人有恶言恶语,不顺父母的心意。

尽力做到戒除恶念,随时提高警惕,不造口业,不作身业。恐怕有意业,欺骗自己,欺骗父母;恐怕有心业,牵累自身,拖累父母。

我有姻亲,属于最亲近的亲属,恐怕失去老交情,使父母不安宁。

向上则有君主,是父母所事奉的主宰者,恐怕有所不忠,致使父母获叛逆之罪;向下有民众万物,与父母共同生育于天地之间,恐怕对其有失怜悯,损害双亲的幸福。外面有朋友,是父母的辅助者,恐怕有失信用,断绝父母与朋友交往的准则和道义。老师是我效法的对象,老师的劝诫即是父母的劝诫,事奉老师恐怕有失贤德,违背父母的训导。行为不端和巧言谄媚的人,是父母所远离的,恐怕自己交友不慎,而连累了父母的心志。

仰望则见天之高远,天帝位在其上,日月星斗,是父母所敬畏的,恐怕有所冒犯亵渎,轻易地触犯天怒,以致增加父母的罪过。俯察则见地之厚重,众生借此以生长发育,是父母所敬奉的,恐怕有所亵渎轻慢,恶业累积,损害浪费毫不顾惜,致使灾祸蔓延及父母。中间有天神地祗,主掌父母的生死,恐怕自己有过错,致使父母的阳寿减少。

一举一动,都期望归于善,以成全父母的德行。

父母有善行,我要承顺他们的美德。救人于危难,也就好比是双亲施救;救济别人于危急之时,也就是双亲救济;怜悯别人的孤苦,也就是双亲怜悯;宽容别人的过错,也就是双亲宽容。

各种不同情况,都要体察双亲的心意。

双亲如果有过错,就要委婉地提出意见,直到改正为止。

用善规劝双亲,就好比承担起赡养的责任。赡养父母,同时一定要以善来劝谏,这才是为人子所应当做的。

人们各自都有父母,怎么能不挂怀思念?父母在世,长寿也不过百岁,唯有功德之人,才能声名久远。

所以 至孝 ,就是父母在世一天,就要赡养一天。父母都健在,子女依聚在父母身边,这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应当珍惜这段时光,因为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子女见父母多进饮食就高兴,见父母减少膳食就担心。不管是贫贱富贵,或者是丰裕贫困,孝敬父母的心意都没有改变。

希望父母永远安康,恐怕父母身体有病痛。父母的疾病和喜忧,常常牵动子女的心。一旦父母身体有病,怎能不心生担忧?喂父母的药,要自己先尝味道的甘苦,衣不解带,辛勤侍奉,服侍父母休息。父母病好之后,要慢慢调养,食物不要乱吃,要弄清其是否适宜父母食用。如果不能痊愈,就要请医问药,占卜吉凶。滴酒不沾,诚心为父母祈祷。竭尽心力,以便祈求父母痊愈。

父母的形体容貌,就如同自己听到见到一样。于是就会常常停下行动,停止说话,顺着声音寻找父母的踪迹,心中时刻不忘。

心怀敬慕,如同父母健在一样;不管生死,都同此心,不管在阴间或阳间,都是同一个道理。孝道从此根本上去做,则孝道人伦就会彰显。

子女即使能够如此,体恤双亲之心,还是不及父母的万分之一。

偈说:幼小时父母双全,不知道安宁快乐。假如双亲不在,饥寒交迫,生命难以自保。只有遭受了孤独无依之苦,才想念双亲健在的好处。

又有偈说:在父母怀抱中玩耍,只知道依恋双亲。为什么长大后,渐渐丧失了天真?我的父母既然生育了我,我却完全不能尽孝。为什么我养育子女时,我又对他们怜恤至深?回头反省,感觉到惭愧后悔,这才知道父母的恩情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