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十九

又往东流过槐里县南边,又往东流,涝水从南方流来注入。

渭水流经槐里县老城南边。

按《汉书集注》,李奇称为小槐里,是槐里县的西城。

又往东流,与芒水的支流汇合。这条支流在竹圃承接芒水,往东北流,又转弯向北注入渭水。

渭水又往东北流经黄山宫南边,《地理志》说:县里有黄山宫,建于惠帝二年说:武帝微服出游,西至黄山宫,所以人们称为游城。

就水注入渭水。

就水发源于南山就谷,往北流经大陵西边,人们称为老子陵。

从前李耳在周当柱史,因为世道衰微,避世进入戎族地区,因此这里有他的坟。

关于这一点并无确实证据,但庄周著书说:老聊死后,秦失去吊悼他,号哭了三次方才出来。

这里没有说他不死;而且人承受了五行的精气,阴阳也总有终结的变化,当然也没有不死的道理。

照此推断,或许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可信的。

古人容许存疑,所以把两种说法都记下来备查。

就水流经竹圃北边,与黑水汇合。

黑水上流承接三泉,在就水右边,三条源泉一齐涌出,合为一条,北流向左注入就水;就水又往北流,注入渭水。

渭水又往东流,汇合了田溪水。田溪水发源于南山田谷,往北流经长杨宫西边,又往北流经盐屋县老城西边,又往东北流,与一水汇合。

这条水上流承接盐屋县南源,往北流经县东,又往北流经思乡城西边,又往北流注入田溪。

田溪水又往北流,注入渭水。

县北有蒙笼渠,上流在郡县承接渭水,往东流经武功县,就是成林渠;往东流经县北,又叫灵积渠。

《河渠书》以为是从堵水引水的。徐广说,此渠又叫诸川。

水又往东流经槐里县老城南边。

槐里县,就是古时的大丘邑,露王曾建都于此;秦时称为废丘,又叫舒丘。帝把这地方封给左中郎将皇甫篙,中平元年微服巡行,北到池阳,西到黄山,南在长杨狩猎,东在宜春游览。夜间漏下十刻,就出去和侍中、常侍、武骑、待诏及陇西、北地能骑射的良家子弟约会于殿下,所以有期门之名。

天明后,就在山下乘马奔驰,射猎鹿、野猪、狐和兔,又徒手与熊署格斗,皇上非常高兴。

于是皇上派遣大中大夫虞丘寿王和能运算的待诏,登记阿城以南,盐座以东,宜春以西所辖田亩及其售价,把这片土地划为上林苑,与南山连在一起。

东方朔以秦建阿房宫而天下大乱的历史教训来进谏,陈述了按泰阶六符观察天象预卜吉凶变化的道理,皇上于是封他为大中大夫、给事中,赏赐黄金百斤。

最后造了上林苑。

因而司马相如做了一篇天子游猎的赋,托称乌有先生、亡是公,在上林苑呈递给武帝。

又东流,丰水从南方流来注人。

丰水源出丰溪,往西北流,分成两条:一条往东北流,是支流;一条往西北流,接着又往北流,有交水从东边注入;又往北流,有昆明池水注入;又往北流经灵台西;又往北流,到石墩注入渭水。

《地理志》说:渭水又东流,与丰水汇合于短阴山内,二水汇合处并无别的高山奇岭,唯有原野丘陵和石堤而已。

水上旧时有便门桥,正对便门,建于武帝建元三年。

张昌说:桥在长安西北,茂陵东边。

如淳说:桥离长安四十里。

渭水又流经太公庙北,庙前有太公碑,文字残缺,现在已无法辨认了。

渭水又往东北流,与部水汇合。部水上流在昆明池北承接部池,就是周武王建都的地方。

所以《得经》说;武王前来卜卦,建都选定镐京,灵龟昭示大吉,武王都城建成。

自从汉武帝在这里开凿昆明池,周都基址已遭毁坏,现在已无处探寻了。

《春秋后传》说:使者郑容进了柏谷关,到平舒置时,看见华山有素车白马,车上人间郑容到哪里去,郑容答道:去咸阳。

车上人说:我是华山君的使者,想请你带封信给部池君。

你到咸阳去,要经过部池。看到大梓树下面有块有花纹的石头,你去拿来敲一下梓树,就会有人来迎接你的。

你把信交给他,但切勿乱拆。信交到后,你可以得到你所想望的东西。

郑容到了高池,看见一棵梓树下果然有一块有花纹的石头。

他拿起石头敲了一下梓树,有人回答道:来了!郑容就恍如睡梦中一般,清醒过来时,他看到一座宫阔,样子像是帝王的住所。一个侍者出来了,接过信到里面去了。

过了一会儿,听到里面有说话声,说是祖龙死了。

神明的事暗昧渺茫,是难以照常理来推想的,所以也无从细究它的秘奥了。

高水又北流,往西北与浇池汇合。

浇池的水是从高池西边出来的,西北流注入部水。

《毛诗》说:浇,是水流动时的波浪。

但世人相传,却以为是水名。

郑玄说:丰、高下之间,水往北流。

高笋水往北流经清冷台西边,又流经磁石门西边。

磁石门在阿房宫前,全都用磁石砌成,所以就以磁石为门名。

四方外族入朝的人,如果身上暗藏着刀剑恺甲进门,就会觉察到,可以责令他出示神明,所以也叫却胡门。部水又北流,注入渭水。

渭水北岸有杜邮亭,离咸阳十七里,现在叫孝里亭,里面有白起祠。

白起作战有克敌制胜的本领,却愧无尹商的仁德,这里就是他自勿的地方,岂不可悲!

渭水又往东北流经渭城南边,文颖以为就是旧时的咸阳,是秦孝公所居住的离宫。

献公建都栋阳,天上纷纷落下金子。

周太史檐去见献公,说:从前周与秦国由合而分,分后五百年又合,合后七十年才出霸王。

到孝公建咸阳,筑冀网,才迁都到这里来。所以《西京赋》说:秦的居处在北方,就是咸阳。太史公说:长安,就是旧时的咸阳。汉高帝改名为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因咸阳人多,先王的宫殿小,于是在渭南建筑朝宫,也叫阿城。

秦始皇先修建了前殿阿房宫,殿上可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四周绕以阁道,从殿里一直通到南山;在山巅建阀,从阿房宫修建复道跨过渭水,与咸阳相连;以咸阳象征天极,阁道则表示跨过天汉,通到营室星。

《关中记》说: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东西长一千步,南北宽三百步,庭中可容十万人。

昆明池水又转向阿房宫北面流过,往东北流注入竭水破。

破水从北面流出,经汉武帝建章宫东,在凤阀南边往东注入沈水。

汰水又往北流经凤网东边。

《三辅黄图》说:建章宫,汉武帝建,周围二十余里,宫内有成千上万的门窗。

东边是凤网,高七丈五尺,俗名贞女楼,其实不是。

《汉武帝故事》说:阀高二十丈。

《关中记》说:建章宫圆形的门网,面对北道,上面有金凤,高丈余,所以叫凤网。

繁钦《建章凤阀赋》说:秦汉时的规模,已荡然无存了,只有建章宫的凤网,还独自屹立着,虽然不是宫外张贴告示的象魏的规制,但也可算是一代伟大的楼观了。

谊水又北流,分为两条:一条往东北流,一条往北流经神明台东边。

《傅子•宫室》说:皇上在建章宫中筑了神明台、井干楼,高度都有五十余丈,上面都建了悬阁,下面有车路相通。

《三辅黄图》说:神明台在建章宫里面,台上有九个房间,现在人们称为九子台,其实不是。

沈水又流经渐台东。

《汉武帝故事》说:建章宫北有太掖池,池中有渐台,高三十丈。

渐,是浸的意思,就是就被池水所浸;还有丫个说法,以为渐是星名。

南有璧门三层,高三十余丈;中殿十二间,台阶都用玉砌成。

铸了铜凤一只,高五丈,以黄金作为装饰;楼屋上方的椽头上贴着玉璧,因此叫璧玉门。

汰水又往北流,注入渭水。汰水又名濡水,所以吕忱说:濡水发源王杜陵县。

《汉书音义》说:濡是水声,并不是水名。

此水又叫高都水。

前汉末年,王氏五侯大规模开池建宅,把汰水引入长安城。所以老百姓的歌谣道:五侯开始兴起,曲阳最为盛富。

毁堤毁去高都,水流连结五杜。

筑成土山、渐台,象征西方白虎。

说的就是这条水。

又往东流过长安县北边,渭水东流,分成两条。

《广雅》说:从渭水分出的支流就是汞水,正像河有雍水一样。

这条水渠往东北流经魏雍州刺史郭淮碑南边,又往东南流,汇合了一条水,流经两座石人的北面。

秦始皇造桥时,千斤椎太重,拿都拿不动,因而用石块雕刻成大力士孟贵等人像,向他们致祭,这样,千斤椎才拿得动了。

水又往东流经阳侯祠北边,水涨时就要去祭祀。

这位水神能掀起大浪,所以与河伯一起享祭。

但后世人们却错当成是邓艾祠,真是可悲!

谗人得志,世道沦亡,忠良就要受害了!

水又东流,注入渭水。

水上有桥,称为渭桥,秦时所建,也叫便门桥。

秦始皇在渭水南北都建了离宫,以象征天宫,所以《三辅黄图》说:渭水穿过都城,象征天汉;跨河建桥通往南岸,以仿牵牛星。

南岸有长乐宫,北岸有咸阳宫,为使两宫间可以相通,因此建造了这座桥。桥宽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桥上建屋六十八间,有柱七百五十根,有梁一百二十二爷。桥的南北两头有堤,立石柱。柱南由京兆尹主管,柱北由左冯诩主管;设有令承等官,各带役徒一千五百人。桥的北端,在水中堆垒石块,所以石柱桥。

旧时有忖留神像。

此神曾和鲁班谈话,鲁班叫他出来。

忖留说:我的相貌很丑陋,你善于描画人物容貌,我不能出来。

鲁班于是拱手作揖,对他说:请你把头露出来和我相见吧。

于是忖留露出头来,鲁班就以脚画地。忖留觉察到了,就重新没入水中。所以他的像是放在水上的,只有背部以上露出水面。

后来董卓入关,烧掉这座桥梁;魏武帝重修,桥宽三丈六尺。

忖留的像,因曹公骑马时看到吃了一惊,又命令把它拿掉。

《燕丹子》说:燕太子丹留秦作人质,秦王待他无礼,就要求回国。

秦王造了一座装了机关的桥,想用来谋害他,但在太子丹过桥时,机关却没有触发。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两龙相交,抬起他的车子,所以机关不发。

但现在已弄不清原来的地点了。

渭水又东流,与沈水支流汇合。这条支流上流承接沈水,往东北流经邓艾祠南边,又东流分成二条。一条往东流入逍遥园,注入藕池。

池中有高台和楼阁,水上盖满碧荷,荷花和莲实可供玩赏。

另一条北流注入渭水。

渭水又往东流经长安城北边。

长安城于汉惠帝元年开始修筑,六年建成,这就是咸阳城。

秦时的离宫是没有城的,所以给它造城。

王莽改名为常安。

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从东边出城,北端第一门原名宣平门,王莽改名春王门、正月亭,又名东都门;外城城门也叫东都门,就是逢萌挂冠弃官而去的地方。

第二门原名清明门,又叫凯门,王莽改名为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田仓,又称藉田门。

第三叮原名霸城门,王莽改名为仁寿门、无疆亭;人们看到城门是青色的,又叫青城门,或名青绮门,又叫青门。

旧时门外出产好瓜。

从前广陵人邵平是秦时的东陵侯,秦亡后做了平民百姓,在这座城门外种瓜,瓜很甜美,所以人们称为东陵瓜。

阮籍《咏怀诗》说:从前听说有东陵瓜,就在青门外近畔。瓜田一畦接着一畦,大瓜小瓜相连成串。

诗里说的就是此门。

从南边出城,东端第一门原名覆盎门,王莽改名为永清门、长茂亭。

此门以南有下杜城。

应劭说:下杜城就是旧时杜陵的下聚落,所以叫下杜门,又叫端门,北与长乐宫相望。

第二门原名安门,又称鼎路门,王莽改名为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

第三门原名平门,又叫便门,王莽改名为信平门、诚正亭。

又叫西安门,北与未央宫相望。

从西边出城,南端第一门原名章门,王莽改名为万秋门、亿年亭,又叫光华门。

第二门原名直门,王莽改名直道门、端路亭,就是旧时的龙楼门。

张宴说:门楼上有铜龙。

《三辅黄图》说:这是长安西出第二门,说的就是此门。

第三门原名西城门,又叫雍门王莽改名为章义门、著义亭。

水从城北流入,有函里,人们称为函里门,又叫侠门。

从北边出城,西端第一门原名横门,王莽改名霸都门、左幽亭。

横,如淳说:音光,所以叫光门。

外城有都门、棘门。

徐广说:棘门在渭北。

孟康说;在长安北,是秦时的宫门。

如淳说:《三辅黄图》称,棘门在横门外。

按《汉书》,徐厉曾驻军于此,以防匈奴。

又有通门、亥门。

第二门原名厨门,又叫朝门,王莽改名为建子门、广世亭,又叫高门。

苏林说:高门是长安城北门。

门内有长安厨官在东边,所以叫厨门。

如淳说:现在叫广门。

第三门原名杜门,又日!利城门,王莽改名为进和门、临水亭。

城门外有客舍,所以人们称为客舍门,又叫洛门。

所有这些城门都有通衙大道四通八达,每座大开的城门各有三条大路穿过。修建大路时以大铁锤夯土,两边种植林木。左边出门,右边进门,往来有一定的路径;行人出入,有上行道和下行道的分别。

汉成帝做太子时,元帝曾有急事要他速去,太子出龙楼门,不敢横穿御道,就一直往西到直城门才得过去。

他这么久才到、皇上心里觉得奇怪,间他是什么缘故。

太子把情况讲给他听,皇上很高兴,于是下了诏令,特许太子可以横穿御道。

渭水往东流,与昆明旧渠汇合。旧渠上流承接昆明池东口,往东流经河池破北―也叫女观破,又往东流,与沈水汇合,此渠又叫嘈渠。

渠水又往东流经长安县南边,往东流经明堂南边。

明堂就是从前引水围绕最高学府辟雍处,地址在鼎路门东南七里。

辟雍的规范建筑形式上圆下方,内有九宫十二堂,四向有五个房间。

堂北三百步,有观察天象的灵台,是汉平帝元始四年所建。

水渠南岸有汉时原来祭天的圆丘,成帝建始二年前,废除了雍五峙,才开始在长安南郊祭祀皇天上帝。应肋说:天郊在长安南面,就是这个圆丘。旧渠北有白亭、博望苑,是汉武帝为太子而建的,依他的爱好,让他在那里可与宾客交游。

太子弄巫术害人一案被揭发后,砍开杜门向东出逃,史良娣被杀,葬开苑北,宣帝称为庚园;又因有戏子千人在思后的园庙里作乐,所以又叫千乡。

旧渠又东流,接着北转流经青门外,与沈水的支渠汇合。支渠上流在章门西承按汰水,渠道引水入城,东边是仓池。

池在未央宫西,池中有渐台,汉兵兴起后,王莽死于此台。

渠水又往东流经未央宫北边。

高祖在关东时,命令萧何去兴建未央宫,萧何就开辟龙首山来营建这座宫殿。

山长六十余里,山头俯临渭水,山尾伸到樊川;山头高二十丈,山尾渐低,高五六丈;土壤呈红色,很坚硬。

传说从前有黑龙从南山出来,去饮渭水,所经过的路线依山而形成痕迹。建宫依山为基,门阀也不须再筑台址,就已高出长安城之上了。

北有玄武阀,就是北网。

东有苍龙网,网内有阎阖、止车诸门。

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章、白虎、凤凰、朱雀、鹤莺、昭阳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

未央宫以北,就是桂宫,周围十余里,里面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从前有复道相通。

所以张衡《西京赋》说:后宫之外,漫长的阁道弯弯曲曲,通往长乐宫和明光殿,往北通到桂宫。

旧渠在二宫之间流过,称为明渠。

又东经武库北,从前擂里子葬在这里。

槽里子名疾,是秦惠王的异母弟,为人滑稽而富于智谋,秦人称他为智囊。他葬在昭王庙西边,即渭南阴乡的搏里,所以民间称他为擂里子。

他曾说:我百年之后,在我坟墓西边会夹建起天子的宫殿。

赢疾死于昭王七年前,葬于渭南章台东边。

到了汉时,长乐宫在他墓东,未央宫在他墓西相继修建起来,武库则正对着他的坟墓。

秦人谚语说:力气要数任鄙,智慧要数得里。

明渠又往东流经汉高祖长乐宫北边,就是原来秦时的长乐宫。此宫周围二十里,殿前排列着铜人,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宫殿泊匕有池,池北有层台,民间称此池为酒池,实则不是。

旧渠北面有楼,立着汉京兆司马文预碑。

旧渠又东流出城,分为两条,就是《汉书》所说的王渠。

苏林说:王渠就是官渠,正如现在所说的御沟。

晋灼说:王渠是渠名,在城东覆盎门处。

一条流经杨桥下-一就是青门桥,傍着城边往北流经邓艾祠西边,往北注入渭水,现在已经无水了;另一条向右边注入昆明旧渠,往东流经奉明县广城乡的廉明苑南边。

史皇孙及王夫人葬在城北,宣帝把他们迁葬到苑南,经占卜选为修建悼园的地址,迁了一千六百家民户进来,以补充人口,并设置奉明县以照管两座墓园。

墓园在东都门。

昌邑王贺自霸驾驭着皇帝的车驾,郎中令龚遂陪乘,到广明东都门,就是此门。

旧渠往东北流经汉太尉夏侯婴墓西边。

夏侯婴殡葬那天,驾枢车的马悲鸣,轻车不能前进。地下掘出石榔,铭文说:唉!让滕公就住在这间房子里吧!

于是就在这里安葬。

墓在城东八里,饮马桥以南四里,所以当时人称为马家。

旧渠又北流,分成两条:一条往东流经虎圈南边,往东注入霸水;一条往北流与渭水汇合,现在已经无水了。

又往东流过翎陵县北边,翎水从县城西北流来注人。

霸,是水上地名,这条水古时叫滋水。

秦穆公称霸于世时,把滋水改名为霸水,以显耀他称霸的功业。

霸水发源于蓝田县的蓝田谷,就是以多玉而闻名的地方。西北有铜谷水,稍东有惘谷水, 二水汇合后西流,又往西注入坚水。

堡水又往西流经晓关,往北流经晓柳城,东西有两城并峙,魏在城内部署了青坚军,所以人们又称为青堡城。秦二世三年设县,汉宣帝元康元年已有十五年了。正好在三年冬尽的时日,毁去这座不正的桥梁,正是要振兴新朝,促进统一长存之道,就将霸桥改名为长存桥。

霸水又北流,左边接纳了潜渠,水流穿过霸水,从右边流出。

往东流经霸城北边,又往东流经子楚陵北边。

皇甫谧说:秦庄王葬于芷阳的丽山。

京兆东南的霸陵山,刘向说:庄王因山的名气大,就在那里筑墓。

《战国策》说:庄王字异人,改名子楚,所以世人至今还称为子楚陵。

又往东流经新丰县,在右边汇合了旧渠。

旧渠上流承接霸水,往东北流经霸城县旧城南边。霸城县就是汉文帝的霸陵县,王莽改名为水章。魏明帝景初元年被赤眉所杀,前侍中刘恭乘夜去把他的尸体运回掩埋了,光武派遣司徒邓禹把他安葬于霸陵县。

更始帝的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鲍永,受命把军队结集在河东,听说更始帝已死,就投向世祖,一再升官,当上司隶校尉。

他巡察京瓷时经过更始帝墓,就一马拜哭,吊悼完毕,方才离去。

光武帝去问公卿,大中大夫张湛说:仁爱的人不遗弃旧友,忠贞的人不忘记君主,这是德行崇高的人啊!

于是光武帝心中的疑虑才消除了。

又往东北流经新丰县,又向右流汇合了嘈渠,此渠是汉大司农郑当时所开。

他因渭水难以运粮,就叫齐国的水利专家徐伯调派兵丁开渠,把渭水引进来。

渠道从昆明池起,南边沿着山脚,往东通到大河,既有助于耕作,又可以运粮,利处很多,但现在已经无水了。

霸水又往北流经秦虎圈东边。

《列士传》:秦昭王约魏王会见,魏王不去,只派朱亥送了一对璧给他。

秦王大怒,把朱亥关到虎栏里去。

朱亥对着老虎怒目圆睁,眼角都睁裂了,血滴溅到老虎身上,老虎怕得动也不敢动,就是在这地方。

霸水又往北流,注入渭水。

渭水又往东流,与成国旧渠汇合。

这条渠道是魏尚书左仆射卫臻征蜀时所开,号为成国渠,用以引水灌溉田亩。

渠道上流在陈仓以东承接沂水,往东流经郡、武功、槐里县以北,渠左有安定梁严墓,现在还有碑褐存在。

水又往东流经汉武帝茂陵南边,就是从前槐里的茂乡。

应肋说:武帝亲自在长安西北八十余里建陵。

《汉武帝故事》说:武帝死后,显灵对陵令薛平说:我虽已失势,但到底还是你的君主,怎么可以让下吏兵卒之辈到我陵上来磨刀剑呢?

从今以后,你要禁止他们。

薛平叩头请罪,武帝忽然不见了。

他去查问,果然陵墓旁边有一块方石,可以当磨石用,下吏兵卒常常偷偷地在那里磨刀剑。

霍光想把那些人杀了,张安世说;神道之事幽渺难知,不宜作为执法的依据。

于是才作罢。

所以阮公《咏怀诗》说:片刻间就失去权势,让人们带剑走上我坟墓。

陵墓西边偏北一里,就是李夫人墓,有三层,人们叫英陵。

李夫人兄李延年懂音律,尤其善于歌舞,武帝很喜欢他;每当制作了新曲,听众无不受到感动。

他常常在侍候武帝时跳舞,唱道:北方有一位美人,有举世无双绝色。

看一眼会毁一座城,再一眼就亡一个国。

难道你不知道毁城又亡国,绝世美人难再得!

皇上说:世界上难道会有这样的人吗?

平阳主说:有,就是李延年的妹妹。

武帝召她进宫, 见她艳丽迷人,善于歌舞,大为宠爱,但她不幸早死;武帝怜悯她,就以皇后之礼安葬她。

武帝心里悲伤,时时刻刻思念着她,并作诗悼亡。

旧渠往东流经茂陵县老城南边,茂陵县于武帝建元二年设置。

《地理志》说:宣帝设置为县,就是王莽的宣成。

旧渠又往东流经龙泉北边,现在人们称为温泉,其实不对。

渠北旧堤北边,就是龙渊庙。

如淳说:《三辅黄图》有龙渊宫,现在长安城西有龙渊庙所在的地点,就是龙渊宫的遗址。

旧渠又往东流经姜原以北,渠北有汉昭帝陵墓,东南距长安七十里。

又往东流经平陵县老城南边。

《地理志》说:平陵县是昭帝所置,就是王莽的广利。

旧渠南有窦氏泉,北有徘徊庙。

又往东流经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墓南边;又往东流经成帝延陵南边。延陵东北五里,就是平帝康陵所在的山坡。

旧渠又往东流经渭障南边。元帝永光四年伐丽戎,就在此城得到丽姬。丽戎是男爵一级的封国,姓姬,就是秦时的丽邑。

戏水又北流,右边汇集了三条溪水,流经鸿门东边,又往北流经戏亭东边。

应劭说:戏,是弘农湖县的西部边界。

但这里和湖县隔了好几个县,不可能是湖县的西部。

苏林说:戏是城名,在新丰东南四十里,孟康说:戏是水名,就是现在的戏亭水。

从前周幽王想取悦褒姐,褒似不笑,幽王就敲起鼓,点起烽火来征召诸侯。 诸侯都来了,但并没有敌人打进来,褒姐这才笑起来,幽王也非常高兴。

后来犬戎真的来了,幽王又点起烽火征召诸侯,诸侯都不来,幽王就在戏水上打了败仗,在丽山以北被杀。所以《国语》说:幽王灭亡。汉成帝建始二年始二年前,赵国中大夫白公上书建议开渠。

引导径水,上端从谷口开始,从郑渠南边流出,名叫白渠。

民间歌谣道:在哪里耕田?在池阳谷口。

郑国渠在前,白渠开凿在后。

民谣说的池阳谷口,就是白渠的起端。

渠水往东流经宜春城南边,又往东南流经池阳城北边,有支渠流出。支渠往东南流经藕原下,又往东流经郭县老城北边,往东南注入渭水,现在已经无水了。

白渠又东流,有支渠分出,往东南流经高陵县旧城北边。

《地理志》说:高陵县是左辅都尉治所,就是王莽的千春。

《太康地记》称为高陆。

车频《秦书》说:符坚建元十四年,高陆县有人挖井,捉到一只大乌龟,长二尺六寸,背上有八卦古字,符坚用石块砌成水池来养。十六年后龟死,取龟骨来占卜吉凶,名为客龟。

大卜佐高鲁梦见客龟说:我将回江南,但机遇不好,以致死于秦。

高鲁梦中自己解梦说:龟活到三万六千岁才死,龟死必定是亡国的预兆。

符坚在把水被谢玄打得大败,在新城佛塔内自溢而死,前秦于是也亡了。

又往东流经栋阳城北。

按《史记》,秦献公二年前,在栋阳建城,从雍迁居到那里,十八年前,这里天降金雨。

项羽把这里封给司马欣,号为塞王。

按《汉书》,高帝攻下关中才建都于此,就是王莽的师亭。

后汉建武二年,把这里封给漂骑大将军景丹,立为侯国。

景丹谦让,世祖说:做人有了荣华富贵而不回家乡,正如枉穿了漂亮的锦缎在黑夜里行走一样,所以把这桑梓之地封给你。

白渠又往东流经秦孝公陵北,又往东南流经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往东流,注入金氏破,最后往东南注入渭水。

所以《汉书•沟恤志》说:白渠首端起于谷口,终端流人栋阳,现在此渠也已无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