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卷四十

江以南到日南郡二十条河水,是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的地方。渐江水发源于三天子都,《山海经》称为浙江,《地理志》说:它发源于丹阳黔县的南蛮地区。

北流经过此县,县南有一座博山,山上有一块岩石,高耸达十丈,石的顶端像剑峰。山中常有灵鼓隐隐发声,这里的县官任期,可按山鼓预卜,山鼓一鸣,县官任期一年;若山鼓长鸣,则任期虽长而于事不吉。

浙江又北流经过黔山,县在山的南面,所以称为黔县。

汉成帝鸿嘉二年前,封中山宪王的孙子云客于此为王,称为广德国。

晋太康年代,置为广德县,隶属于宣城郡。

有一位名叫陈业的会稽入,清高廉洁,隐遁在这山中。

浙江又北流经过款县,在县东与一条小溪汇合,这条小溪发源于县东北的翁山,西流经过款县旧城以南,又西南流注入浙江。

浙江又东流经过遂安县南,江面在此宽达二百步,江上建浮桥以来往。

江水又清又深,潭中游鱼,清晰可见,所以县名新定,是从款县分地而置的。

晋太康年代,又改名为现在的遂安。

浙江又左与绝溪汇合,绝溪发源于始新县西,东流经过旧县城南,称为东、西长溪,溪中有四十七处礁滩,水势湍急,波涛震天。

孙权派贺齐讨伐黔、敦一带的山贼,山贼固守款县的林历山,山很险峻,山贼又有刀枪不入的法术。

贺齐用铁钩攀缘登山,出其不意。又用木棍攻击,山贼的法术虽能抗御金铁兵器,却挡不住木棍,贺齐就这样用奇功平定了山贼。

于是就在款县的华乡置始新县,作为新都郡治,令贺齐为郡守。以后郡治移到新亭。

晋太康元年,新都郡改为新安郡。

绝溪东流注入浙江。

浙江又东北流,经过建德县以南,县北有一座乌山,山下有庙,位于县东七里。

庙前小洲上有一块大石,高达十丈,周围五尺,水势奔腾和礁石相冲激,能兴云作雨。

浙江又东流经过寿昌县南,从建德到此八十里中,江上有十二处礁滩,都很险峻,造成航行的困难。

寿昌县南有孝子夏先墓,夏先年少时双亲去世,他亲自运土作坟,由于经不起悲哀,几年后他也死了。

浙江又北流经过新城县,桐溪水在此注入。

桐溪水发源于吴兴郡于潜县北的天目山。

此山十分高峻,悬崖绝岭,重重迭迭,其西峻峭,下有深涧。

山上有霜木,都有几百年树龄,称为翔凤林。

东面有瀑布,注入广达数亩的深沼,称为洗龙池。

池水南流经过于潜县西,成为县的西溪。

西溪水又东南流,与紫溪汇合,紫溪发源于县西的百丈山,即潜山。

山水东南流,称为紫溪。溪两岸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去像朝霞一般。

因为倒影映入水中,所以又称此水为赤懒。

紫溪又东南流,经过白石山北,山势十分高峻,北临紫溪,又东南流,两岸山岳连绵,双峰夹水而峙,岩崖石壁,项背相对。

十余里中,礁石累累,相互挟峙。溪底是白沙细石,好像霜雪。

溪水与林木相映,泉流与山石争晖,这一段溪流称为楼林。

紫溪东南流经过桐庐县东,称为桐溪,孙权分富春县地立桐庐县,以溪水之名作为县名。

从此县到于潜共有十六处礁滩,第二处是严陵懒。

这个礁滩边上有山,山下有一处石室,是汉光武帝时严子陵所住的地方。

所以山和石都以入名相称。

山下有巨石,周围十多丈,交错在潭边,是严子陵游憩之处。

桐溪又东北流经过新城县注入浙江。

新城县原是富春县所属地,孙权建此县,后来又撤废并入桐庐县。晋咸和九年,重新建县。

浙江又东北流进入富阳县,就是原来的富春。因为晋朝有一个皇后名 春 ,所以改为富阳。

这里,浙江以东,分汉成为湖泊。

浙江又东北流经过富春县南,王莽曾改县名为诛岁。

江南有山,是孙武皇祖先的葬地,汉代末期坟墓上有光,像云气一般与天相连。

黄武五年,孙权以富春县为东安郡,又建置了其他几郡,以讨伐士宗。

浙江又东北流经过亭山西,山上有孙权父墓。

北过余杭县,东入于海。

浙江流经余杭县左和余干大溪汇合。

浙江以北,就是临安县界。江北对郭文的住宅,住依山面溪,以东有郭文墓。晋建武元年分乌伤县上浦之地而建立的。

刘敬叔《异苑》说:孙权时,永康县有入进入山里,遇见一只大龟,就把它捆回家。

乌龟说了话:我出门没挑日子,所以为你所得。

肩挑乌龟的入极为骇怪,于是就想把它去献给吴王。

晚上在越里地方歇宿,把船系在大桑树下。

半夜,大桑树忽然和乌龟说话:元绪,你遇着什么事了?

乌龟说:我出门没挑日子,眼看就要被烹煮了。但是即使砍光南山的柴,却也烧不烂我。

桑树说:那里有个诸葛元逊,他知识渊博,一定要使你遇上灾难,假使他使用像我这样的东西,你将怎么办?

乌龟说:子明,不要再多说了。

到了建业,孙权就要烹煮它,但烧了万车柴火,乌龟却毫无影响。

诸葛惜说:用老桑树烧就能烧熟。

于是献龟者说出了老桑树和乌龟的对话。孙权派入砍伐了桑树来,一烧就烂。

所以入们称乌龟为元绪。

永康溪水飞流北注,到县南门注入敦水。

谷水又东流,接纳定阳溪水,其水上游接信安县的苏姥布。

信安县原名新安县,晋武帝太康三年改名信安。

这里,溪水成为悬流,高达百丈,飞注而下,形同瀑布。

悬流边有一块如床的岩石,床上有三尺光景的石床板,颜色如摊着的绚丽绸缎一样。

《东阳记》说:信安县有悬室坂,晋朝中叶,有一个名叫王质的居民,因为伐木而到此室中,看到有四个童子边弹琴边唱歌,王质就留下来,倚靠在斧柄上听他们弹唱。

童子拿一颗好像枣核般的东西给王质,王质含在口里,就不再饥饿了。

过了一忽儿,童子说,归去吧,王质就应声而归,此时发现斧柄已经腐烂殆尽。

归去后,才知道他离家已经数十年,亲入去世,与他离家时完全不同了。

定阳溪水接纳许多支流,汇合东流经过定阳县,沿溪两岸,都生长着支竹、香积、薛荔,并且夹杂白色的菊花和黄色的橙桔。

溪滩上则是白沙和细石,看去宛如积雪。

急流刷石,潺潺不息。

游山玩水的乐趣,远胜于入情的交往。

定阳县是汉献帝分信安县的地方而建立的,溪也随县而得名。

定阳溪水又东流,经过长山县北,北有高山屹立,山下水边,就是赤松子羽化登仙的地方。

炎帝的小女儿追赶他,也一起成了仙。

后来有入在这山下建造了庙宇。

定阳溪水又东流注入谷水。谷水东流,经过乌伤县的云黄山,山下就是溪水,水边有石壁巍然耸立,高达百余丈。

靓水又接纳吴宁溪水。

吴宁溪水发源于吴宁县境,经过乌伤县注入谷水,称为乌伤溪水。

闽中有一个叫做徐登的入,由女子变成男入,他和东阳赵晒,都善于巫术。因为当时遭到战乱,二入在乌伤溪水相遇,各入显示他们的本领。

徐登先阻遏溪水,使它不流;接着赵晒使枯萎的柳树长出嫩芽,两入相对而笑。

徐登年长,赵晒就以徐登为师长。

以后徐登去世,赵晒东行去到章安,百姓不知道,赵晒就升到茅屋上,架起鼎镬烧饭,主入惊骇,赵晒笑而不答,茅屋也不受损害。

他又到河边求渡,撑船的不答应,赵晒就张开伞子坐在其中,长啸呼风,在奔腾的河水中过渡。

于是,百姓敬服他的神通,许多入都归附于他。章安县令厌恶他,将他杀掉。入民为他在永宁县建立了祠庙,这个祠庙蚊绳是不入的。

赵晒身有道术,却不能避开灾祸,保全生命。这件事和周朝的丧弘及宋元公的神龟一样,恶运来时,拯救为难。

谷水又东流进入钱唐县,而左入浙江。

所以《地理志》说:谷水从太末东北到钱唐注入浙江。

浙江又东流经过灵隐山,山在四面丛山包围之中,有高峻的岩崖和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还有孤石直立,大三十围,上面开散,形状像莲花。

从前有道士,长期住此不归,这或许就是此山所以称为灵隐的原因。

山下有钱唐县旧址,浙江流过它南面,王莽改钱唐为泉亭。

《地理志》说:这里是会稽西部都尉治。

《钱唐记》说:防海大塘约在县东一里,郡议曹华信家,建议建立此塘以防御海水。

于是开始征募民工,凡挑来一解土的,给钱一千。

十天到一月之间,挑土而来的入云集,因为塘没有修筑而不给钱,入们只好抛掉土石回去,土石成堆,塘因而修成,所以改名为钱塘。

钱唐县南江边上有明圣湖,据父老相传,古时曾见湖中有金牛,神奇莫测,所以称为金牛湖。

钱唐县有武林山,武林水从此发源。

阐驱说:从武林山发源的钱水,东流入海。

《吴地记》说:现在没有钱水,钱唐县只有浙江。县东有定山、包山等山,都在浙江以西,江水流经两山之间,江水湍急,加上昼夜两度的海涛。海涛是按时刻来到的,月初和月半常常特别大,而二月和八月最高,高达两丈多。

《吴越春秋》认为这是伍子青和文种之神。

从前伍子青尽忠于吴国,最后却落得浮尸江中。

吴入怜悯他,在江上为他立祠,称为青山。

《吴录》说:青山在太湖边,离江不到百里,所以称为江上。

文种尽忠于越,却在山阴饮剑而亡,越入怜悯他,把他葬在重山。

文种葬后一年,伍子青从海上来,带文种一起奔游在江海之中。所以在潮水前面扬波的是伍子青,在潮水后面翻浪的是文种。枚乘说:潮水的这种故事并不见于记载,不过海潮上涨时,江水为之逆流,看起来似有神明驱使,但其实并不如此。

所说就在这里。秦始皇三十七年正月,擒获了魏的彭绮。这一年,由拳县西乡发生了新生儿落地就能说话的事。新生儿的话说:天方明,河欲清,鼎脚折,金乃生。

于是此地得诏,称为语儿乡。

这种传说是错误的。

御儿这个地名,很早就有了,这是没有知识的入,用地名来牵强附会罢了。

《国语》就已经说:句践之地,北至御儿。

那能用黄武年代的这种传说来证明地名的来源呢。

韦昭说:越国的北部边境在嘉兴。

浙江又东流,经过柴辟以南,这是从前吴、楚两国作战的地方。

由于这里有军事设备,所以称为辟塞。因此,《越绝》说:从前吴国从由拳的辟塞到会稽抵山阴。

浙江又经过永兴县以北,此县在会稽东北一百二十里,即从前的余暨县。

应劫说:这是阖间的弟弟夫概的封邑,王莽把它改为余衍。

汉朝末年,有童谣说: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

所以孙权把它改名永兴,此县在浙江江边。

浙江又东流与浦阳江会合。浦阳江发源于乌伤县,东流经过诸暨与泄溪会合,泄溪宽达数丈,沿岸两旁有陡峭的高山耸入云表。共有五泄,下泄高悬三十多丈,宽十丈。

其中有三泄不能到达,攀登到山上远望,才能看见,水悬挂达百余丈,山高水急,水声震耳,响及溪外。

上泄悬流二百多丈,看去好像是白云下垂,这其实就是瀑布,当地入称为泄。

江水又东流经过诸暨县以南,县面对江流,江以南有射堂,县北面是乌山,从前是越国之地。

这里过去名为上诸暨,也称句无。

所以《国语》说,句践之地,南至句无。

王莽改名为疏虏。

夹岸多支流,支流上有大湖,春夏季水量丰沛,秋冬季河干水浅。

江水又东南流,经过刻县与白石山水会合。

山上有瀑布,水悬流而下达三十丈,注入浦阳江。

浦阳江又东流南转,又东流折北,辗转经过刻县以东,刻县即是王莽的尽忠县。

县城东门面对浦阳江,江宽二百余步。从前,老年入说,县城不能开南门,开南门就有盗贼。

浦阳江转流经过县城的东、西两侧,所以有东渡和西渡,东、南二渡通临海,都有渡船;西渡通东阳,用二十五条船并合成为浮桥。

江边有查浦,从查浦东行二百多里和句章交界。

查浦浦内有六里村,有居民五百家,都在浦的两岸居住,民房门面朝水。

在水边有许多良田,沿江有青溪、余洪溪、大发溪、小发溪等六条溪流,各溪灌溉良田,然后注入江中。

溪两岸,岩崖夹立,好像要倾倒一样。东有覃山,西有黄山和白石三山,是这个县内的美丽山峰。

山下有许多由泉水发源的溪流,在岩崖上激起波浪,河道甚险,向四面流注。

浦阳江又东流经过石桥,此桥宽八丈,高四丈,桥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宽一丈二尺。

桥头有一块可以坐得下二十入的磐石。

溪水两旁,都是高山,山上有二十多丈的石壁,溪水冲激这些石壁,发出宏亮的声音,离桥数里,就可以听到。

浦阳江北流经过蟀山,山下有亭,依山临江,山上有茂密的松林,河心有平静的沙洲。

浦阳江又向东北流,经过始宁县峰山的成功娇。

此娇在江边上壁立,沿江有羊肠小道,只容一入攀援前进,江深路狭,不敢下视。

此娇以西,有一座极高的孤峰,连飞鸟都很少到达。

曾经有采药的入,沿山循溪而行,竟到达山顶。山顶有树,树下有十二块方石,其地很平整光洁。

回来以后再次前去,但迷路不得到达。

据说这是许多神仙休息宴集之处,所以称为坛宴山。

成功娇北有岭浦,浦口有庙,非常灵验。行入和樵夫到此都先敬拜。

若不尊敬,必要为毒蛇猛虎所伤。

成功娇的北则是嶂山,和嵘山相接,两山虽然在不同的县内,但峰岭是互相连接的。

这一带山间溪泉,浪花飞溅,引起一片雾露,山垅中吹来香风,峰峦相接,令入叹赏,所以王元琳称这里是神明境。

此事在谢康乐的《山居记》中有详细记载。浦阳江从嘘山向东北流经太康湖,这是车骑将军谢玄田园隐居之地。

其地右濒江而左依山,有一条修长的坦道与如镜的湖泊相通。

在江道的曲折之处修建楼台,楼边都是桐树和梓树,高大茂盛,非常可爱,居民称此为桐亭楼。此楼两面临江,登楼远眺,极尽情趣。

满净湖都是采伐芦苇的樵夫和捕鱼的渔夫。

从湖中有一条平直道路向东和山相接。

山中有三座精舍,屋宇高敞,屋檐垂空,在此俯视树林,烟雾嚎檬,伏在山下,水陆两界,都显得安宁平静,真是一个隐居避世的地方。

江边有琵琶忻,沂上有陷入水中的古墓,墓砖上隐约有字说:笠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

谢灵运把砖拿到京城,让大家传观。

从这首龟谚中可知,这座古墓已有八百年了。

浦阳江又东北流经过始宁县西,此境原是上虞的南乡,汉顺帝永建四年乐,所以称为上虞。

两种说法不同,不知谁是谁非。

上虞南有兰风山,其山岩石裸露而少树木。有释路沿山筑于江边。路旁都有栏干。

有山岭三座,孤峰高耸在漫长的江流之上。

看去仿佛要倒下来似的。沿山道路之下就是大江,所以沿途都建有用栏干护围的阁道,才能通过这条道路。上面所说的山岭,入们称为三石头,丹阳的葛洪,避世在此隐居,他用过的井仍然存在。

琅邪入王方平,性情喜欢山水,在兰风建立住宅,在这里垂钓,以度一生。

过路入不认识他,问他说:卖鱼佬,有没有鱼出卖?

方平说:我没有钓到鱼,钓到了也不卖。

这条河流也叫上虞江,在县东郭外有一个叫做渔浦的湖,湖中有大独山和小独山二座山,还有一座复舟山。

复舟山下有渔浦王庙,此庙现在已经移到山中。

这三座山,孤立在湖水之中,湖以外有青山、黄山、泽兰山,山岳重迭,一座又一座地高入云天。

泽兰山上有一个深潭,山峰倒影在深绿色的潭水之中。

山中有诸坞,并有石闸一所。右边是白马潭,潭极深无底。

传说,此湖创立之初,湖塘多次崩塌,百姓用白马祭祀,所以得名。

湖的南面,即是江的渡口,江以南,有上塘、阳中二里,分隔在湖南,常常发生水灾。

太守孔灵符,在蜂山前湖修棣拦水,棣以下开渠,直到南津。

又建水闸二所,此江从此没有溃决淹没的灾害。

县的东面有一座龙头山,山崖之间有一口石井,不论冬夏,井内都有清泉,南面是漫长的江流,东面连接高处的破湖。

沿江的路南有《曹娥碑》。

曹娥的父亲曹吁,在江中迎潮而溺死,当时曹娥还只有十四岁,因为找不到父亲的尸体而哀伤欲绝,在江岸上号哭奔走,并解衣投入水中,祝祷说:假使父亲尸体在此,衣就下沉;若不在此,衣就浮在水面。

她把衣投入水中,衣服立刻下沉,曹娥就在这里投水而死。

县令度尚,叫他的外甥邯郸子礼撰写碑文,以表彰她的孝烈。

此江边上有马目山,江潮到来之时,波涛把此山隐没在江中,其势甚至要把嗓亭也吞没,而且涉及数县,使行旅之入十分困难。

县的东北有一位孝子杨威母亲的坟墓。

杨威年幼丧父,事奉母亲极孝。常常和母亲到山中采柴,有一次遇着老虎追赶,杨威自己知道无力抵抗,背了母亲一,一边哭,一边逃。老虎见到送种情况,就垂着耳朵顾自走了。

假使不是至诚之心深入精微,哪能使兽类也受感动呢?

又有一条吴读,从山中发源注入青江。

上虞江向东经过周市而注入永兴。

《地理志》说:县境有仇亭,柯水东入海。

仇亭在县东北十里,江北的柯水或许就是上虞江。

又东北经过永兴县东和浙江会合,称为浦阳江。

《地理志》说:县有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

潘水或许是浦阳江的别名。因为另外就没有河流可以相当了。

浙江又东流注入海中。

所以《山海经》说:浙江在闽西北入海。

韦昭把松江、浙江、浦阳江称为三江。

斤江水发源于交趾郡龙编县,东北到郁林郡领方县,东流注入郁水。

《地理志》说:经过临尘县,到领方县,注入郁水。

容容水,夜水,缅水,湛水,乘水,牛者水,须无水,无濡水,营进水,皇无水,地零水,侵离水,侵离水发源于广州晋兴郡,此郡是晋太康年代一从郁林郡分置的,东流到临尘县注入郁水。

无会水,重獭水,夫省水,无变水,由蒲水,王都水,融水,勇外水,上列各水,均发源于日南郡西,东流入海。

容容水在南部边疆,其余各水均按次排列于此水之北。

上列二十水,位于江以南到日南郡。

嵩高是中岳,位于颖川郡阳城县西北;

《春秋说题辞》说,阴中含阳,所以岩石凝结成山。

《国语》说,禹封九山,土聚集起来,称为山。

《尔雅》说:大而高的山称为篙,合起来称为篙高,分开来称为二室。

西南有少室,东北有太室。

《篙高山记》说:山下岩石中有一所石室,据说里面有自然形成的经书,有自然形成的饮食。

又说:山中有玉女台,汉武帝见过,所以称为玉女台。

泰山是东岳,位于泰山郡博县西北;

五岳中的正宗,帝王在此山封禅,以增高其地位。

这里有金的书册和玉的印章。

霍山是南岳,位于庐江郡瀚县西南。

霍山就是天柱山。

《尔雅》说:大山称为宫,小山称为霍。《开山图》说:此山上通神明,下达地府。

华山是西岳,位于弘农郡华阴县西南;

华山就是《古文尚书》中的悼物山。

雷首山位于河东郡蒲坂县东南;

砒柱山位于河东郡大阳县东的黄河中;

王屋山位于河东郡垣县东北;

从前黄帝在此山接受丹诀。太行山位于河内郡野王县西北;

这是王烈获得石髓的地方。

恒山是北岳,位于中山郡上曲阳县西北;

碣石山位于辽西郡临渝县南的海水之中;

大禹开凿此石,阻其右侧而接纳河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登临。

海水向西侵入,长期以后而全山沦入海中,所以说山在海中。

析城山位于河东郡菠泽县西南;

太岳山位于河东郡永安县;

壶口山位于河东郡北屈县东南;

龙门山位于河东郡皮氏县西;

梁山位于冯朔郡夏阳县西北的黄河之上;

荆山位于冯翔郡怀德县南;

岐山位于扶风郡美阳县西北;

汧山位于扶风郡济县以西;

陇山、终南山、悖物山,位于扶风郡武功县西南;

西倾山位于陇西郡临挑县西南;

西倾山就是《禹贡》的中条山。

蟠家山位于陇西郡氏道县以南;

蟠家山就是南条山。

鸟鼠同穴山位于陇西郡首阳县西南;

郑玄说:鸟鼠之山有鸟,与鼠共同飞行。它们共同居住之处则是同穴之山,这是两座山。

鸟的名称叫鸵,和鹏相像而颜色黄黑,鼠像家鼠而尾巴短,它们穿地共居,鼠在内而鸟在外。

孔安国说:雌雄共居。

杜彦达说:同穴居住,产养以后就互相哺育,长大后才中止。

张晏说:雌雄不相混杂,所以称此山为鸟鼠同穴山。

积石山位于陇西郡河关县西南;

《山海经》说:此山在邓林以东,是黄河流入的地方。

都野泽位于武威县东北。

武威县在姑减城北三百里,其东北就是休屠泽,《古文尚书》称为猪野。

此水上流接姑减武始泽,泽水有两个源头,向东北流合成一条河流,经过姑藏县旧城以西向东北流,水边有一个灵渊池。

王隐《晋书》说:汉朝末年,敦煌入博士侯瑾善于佛学,他对其弟子说,凉州城以西的泉水行将枯竭,当有双网在此处兴建。

到了魏嘉平年代,武威太守条茂在此兴建学校房舍,在此泉上修筑双网,太守把泉水填平,造起门楼,和学校房舍及双网相对。

泉水的源头迁移到此重发,所以有灵渊这个名称。

泽水又东北流经过马城以东,这就是休屠县的旧城,是原来匈奴休屠王的都城。

泽水到此称为马城河。又东北流与横水会合,横水发源于姑减城下,姑减城是武威郡治和凉州州治。

《地理风俗纪》说:汉武帝元朔三年前,把雍州改成凉州,因其五行属金,而土地寒凉的缘故。

州治迁到冀,晋朝又把州治迁到这里。

王隐《晋书》说,凉州形状像龙,所以叫做卧龙城,此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原是匈奴所修筑的。

等到张氏到这里世居,又增筑了各为一千步的四个城箱,东城种植果树,名为讲武场;北城种植果树,称为玄武圃,两处都有宫殿。

中城内修建了一所四时宫,按时按节地供其游赏。

把旧城并成五区,二十二门,大街小巷互相沟通。

宫殿楼阁,大加修缮,妆饰得五彩缤纷,和京城皇宫比美。

此水从城侧北流,注入马城河。

马城河又东北流,与清涧河会合,世俗也称它为五涧水,发源于姑减城东,西北流注入马城河。

马城河又与长泉水会合,长泉水发源于姑减城东的婿次县,就是王莽的播德县,西北流经过黄沙阜,再东北流注入马城河。

马城河又东北流经过宣威县旧城南,又东北流经过平泽、晏然二亭以东,又东北流经过武威县旧城以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前,匈奴的浑邪王杀掉了休屠王,他的士民众入就建置了武威县,是武威郡的郡治,王莽改名为张掖。

《地理志》说,谷水发源于姑减南山,北到武威注入海中。

到了这里,河流分成两条,一条北流注入休屠泽,通常叫做西海;一条又东流一百五十里,注入猪野,通常称为东海,一般也称为都野。

合离山位于酒泉郡会水县东北。

合离山就是合黎山。

流沙地在张掖郡居延县东北;

居延泽在居延县旧城东北,即《尚书》所称的流沙。其形状像五日的新月。

弱水注入流沙。所谓流沙,就是河流与沙一起漫流。

也有说流沙发源于钟山的,西流远达西海郡以北的腌峨之山。

山上有红色和白色的石头,用两石互相打击,石上就生水而润滑。

若继续不断打击,水干以后就发火,山上的石头都烧起来,火势高达数丈,整日不灭,并发生大黑风。

要用流沙之水才能淹灭,石头就恢复原状。

对于此山发火的事情,因为发生很快,而且常年不熄,所以不敢轻易接近它。

流沙又经过浮诸和壑市之国,又经过鸟山以东、朝云国以西,经过昆山西南,从过流之山流出来。

《大荒西经》说:流沙从西南海外出来,经过夏后开以东。夏后开将三个美女献给天帝,获得了《九辩》和《九歌》。

流沙又经过员丘不死山,注入南海。

三危山在敦煌县南;

《山海经》说:三危之山,有三只青鸟住在那里。

这座山,在鸟鼠山以西,广圆达百里。《尚书》所说的把三苗放逐到三危,就是此山。

《春秋传》说:有允姓的奸邪之入,居住在瓜州。

瓜州是地名,杜林说:古时的瓜州就是敦煌。

瓜州的土地出好瓜,是这里的贡物,所以入们称这里为瓜州。

瓜州之戎,为月氏所并,也就是这个瓜州。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分出酒泉县的地方置这个县。县南七里有鸣沙山,所以也叫沙州。

朱圉山位于天水北、冀城南;

朱圉山就是冀县山,山上有石鼓,所以《开山图》称它天鼓山。

中国有灾祸时石鼓就鸣,常常得到应验。

又说:石鼓山有石鼓,与星宿对应,星宿动的时候石鼓就鸣,石鼓鸣的时候中国就有灾殃。

石鼓鸣声轻,灾殃及于万物;石鼓鸣声重,灾殃及于君主。

眠山位于蜀郡渝氏道西;

就是《汉书》所称的读山。

熊耳山位于弘农郡卢氏县东;

殷水从此山以北的森林发源。

荆山位于南郡临沮县东北;

荆山就是东条山,卞和在此山得到一块美玉,但楚王不加以琢治,卞和抱着美玉在山下哭。楚王后来叫琢玉的入琢治此玉,称为和氏之玉。

内方山位于江夏郡竟陵县东北;

《禹贡注》称为章山。

大别山在庐江郡安丰县西南;

外方山就是篙高;

桐柏山位于南阳郡平氏县东南;

陪尾山位于江夏郡安陆县东北;

衡山位于长沙郡湘南县南;

禹治理洪水时,杀了马在衡山祭祀,因而得到《金简玉字之书》,对此书进行研究,懂得了治水的道理。

九江位于长沙郡下隽县西北。

云梦泽位于南郡华容县东;

东陵地位于庐江郡金兰县西北;

敷浅原位于豫章郡历陵县西;

彭鑫泽位于豫章郡彭泽县西北;

《尚书》所说:彭泽氢已经形成,鸿雁就到这里居住。

中江位于丹阳郡芜湖县西南,东到会稽郡阳羡县入海;震泽位于吴县南五十里。

北江位于毗陵县北界,东入海;

峄阳山位于下邪县西;羽山位于东海郡祝其县南;

祝其县,就是王莽的犹亭。

《尚书》说:鲸在羽山被处死刑,就是此山。

山的西面有羽渊,是禹的父亲鲸所变化的,他的神是一只黄熊,进入了禹渊。

所以《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鲸不听帝的命令,在帝的土地上筑堤障水,帝命令祝融杀鲸于羽郊。

陶丘位于济阴郡定陶县西南;

陶丘是再次形成的丘阜。

菏泽位于定陶县东界;

雷泽位于济阴郡成阳县西北;

菏水位于山阳郡湖陆县南;

蒙山位于太山郡蒙阴县西南;

大野泽位于山阳郡巨野县东北;

大邳地位于河南郡成皋县北;

《尔雅》说:山一重称为邱,所以大任是山名而不是地名。

明都泽位于梁郡唯阳县东北;

益州沱水位于蜀郡泣江县西南,其一在郭县西南,都回流入江;荆州,沱水位于南郡枝江县;二

三澨地位于南郡郎县北沱;

《尚书》说:疏导汉水,经过三灌。

《地说》说:河水向东,经过三噬而会合,与大别山山坡接近。

所以马融、郑玄、王肃、孔安国等,都把三噬作为水名。

许慎说:所谓涯,就是在水边加土作岸,以让入止息。

根据《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前,楚军驻扎在句噬, 以讨伐庸国。

宣公四年前,楚国的令尹子越带领部队到漳途。

定公四年前,左司马戍,在雍噬打败吴国的部队。

昭公二十三年前,司乌篷越在劫荃自杀。

对于这个噬,服虔说是城邑,又说是地方。

京相潘和杜预也都说是水中和水边的地名。

现在南阳和清阳二县之间,清水沿岸有南噬和北噬。

对于这个三噬,各学者的说法,在水中和在陆上各居其半,又没有说出它发源于何山以及经过的路程,只有郑玄和刘澄之说它在竟陵县县界。

《水经》说,是邓县以北的长江支流。但长江的支流很多,却不能辨明它的位置,论证这个题的入是有怀疑的。以上是《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共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