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义
古代周天子设立的官职,有一种叫庶子。
庶子官负责管理由诸侯、卿、大夫、士的儿子组成的部队,掌管对他们的戒令和教治,辨别他们的等级,确定他们的朝位的位次。
国家有大事,就率领他们到太子哪里去,听凭太子任用。
如有战事发生,就发给他们兵车和盔甲,编成队伍,设立各级军官,按照军法进行管理。因为他们直属于太子,所以就不再接受司马的征调。
国家有谣役等事,就把这些贵族子弟单独编队,使他们修养品德,力学道艺。春天把他们聚集在太学,秋天把他们聚集在射宫,考核他们的学业,根据成绩的优劣,决定他们的进退。
诸侯宴饮群臣的礼仪是这样的:国君站在阼阶的东南方,面朝南向卿作揖,使卿近前,卿稍北进,然后面朝西而立;国君又揖请大夫近前,大夫也都稍向北进,面朝北而立。这是要确定群臣的位置。
作为臣下的宾客进入庭中,国君就走下一级台阶,这是表示对宾客以礼相待。旅酬时,国君首先举杯向宾客劝酒,一接着饮国君特赐的酒客在饮酒之前都要下堂向国君行再拜稽首的大礼。国一君谦让,小臣前去阻止,于是宾客和臣下又升堂再拜稽首,完成拜礼。是表明臣下应有的礼数。国君以再拜作为答礼,礼无不氛这是表明君上应有的礼数。
臣下竭尽自己的能力为国立功,君上一定要以爵位和傣禄作为回报,这样臣下就会都乐于竭尽其能去立功,因此就国家安宁、国君安宁。
礼无不答,意思是说,作君上的不会让臣下白白地效力。
君上必须说明了正道以引导百姓,百姓跟随引导而取得收获,然后国家抽取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其结果是君上用度充足,百姓生活也不匮乏。所以上下和睦亲密,没有互相怨恨。
上下和睦亲密,互相没有怨恨,这正体现了礼的作用。这就是君臣上下的大义。
所以说,燕礼是用以表明君臣大义的。
宴饮时坐席的设置是这样的:宾席在户墉之间,上卿的席位在宾席之东,小卿的席位在宾席之西,次于上卿;大夫的席位在小卿之西,又次于小卿;士与庶子,堂上没有席位,在昨阶下依次站立。
饮酒时,宰夫代国君为主人,先给国君敬酒,国君饮过之后,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卿,卿饮过之后,也举杯向大家劝饮;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大夫,大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大家劝饮;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士,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最后才是给庶子敬酒。
席前所陈之撰:国君和宾席前,俎肉、脯酿、庶羞皆有;卿大夫席前,有脯酿、庶羞而无姐肉;士以下,唯有脯酸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