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事语

桓公问管仲说: 治理国事的最佳办法,可以说给我听听么?

管仲回答说: 什么叫最佳办法?

桓公说: 秦奢教我说: 不修饰车帷车盖,不大量添置衣服,女工的事业就不能发展。

祭祀之礼不用牲,比如诸侯依礼用牛,大夫依礼用羊,不如此,六畜就不能繁育。

不能高建楼台亭榭,美修华丽宫室,各种木材就没有出路。

这种说法对不对? 管仲说: 这是错误办法。

桓公说: 为什么说是个错误办法?

管仲回答说: 这是定地管理的方法。

那里天子的管辖,方圆干里土地,列国诸侯方圆百里,滨海的子国七十里,男国五十里,象身体上的胸臂一样互相为用。

所以调节缓急余缺,即使粮财散在民间,也不致成为统一国家君主的忧虑。

但是,领土狭小而还要起来与大国争强的国家,必须使农夫努力耕耘,成果归于君主,使妇女勤于纺织,成果归于官府,这并不是想要伤害民心与民意,而是因为国无积蓄就不能用人,国无余财就不能鼓励臣下。

过分奢侈的办法,不可用在领土狭小的国家。 桓公说: 好。

桓公又问管仲说: 佚田对我说: 善于治国的人,能够运用不归他所有的资财,使用不归他所有的人力,为什么不利用各诸侯盟国的外援来控制天下呢?

管仲回答说: 佚田的话不对。那种善于治国的人,总是使国内荒地开发,人民就安心留住;仓廪粮食充裕,人民就懂得礼节。

而且国无积蓄将受敌国围困,城防不固将受敌国冲击。

内部不安定,就无法掌握天下。

佚田的话是不对的。

管仲接着说: 每年贮备粮食一成,十年就是十成。

每年贮备二成,五年就是十成。

十成粮食由国家掌握五成,注意用蔬菜补助民食,就可以保住这五成常在政府手里。

这样,看农业年景加强贮备,积年累月,国家若有十年的积蓄,就可以做到以富胜贫,以勇胜怯,以智胜愚,以用兵精妙胜不精妙,以有义胜不义,以有训练的士卒战胜无训练的乌合之众,这全部制胜的因素都具备了。

于是发兵如风雨,动作如雷霆,独出独入,无人阻止,根本不需要外国的帮助。

所以佚田的话是不对的。 桓公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