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山国轨

桓公问管仲说: 请问关于国家统计理财工作的管理。

管仲回答说: 土地有统计,人口有统计,需用有统计,常费有统计,货币有统计,乡有统计,县有统计,整个国家都要有统计。

不懂得统计理财方法而想要主持国家,不行。

桓公说: 实行统计理财方法应该怎么办?

回答说: 一个乡有土地多少?

用费的一般标准多少?

粮食总值多少?

还有:一个县的人口多少?

土地多少?

货币多少才合于该县需要?

谷价多高才合于货币流通之数?

全年计算供应人食后,余粮多少?

还有一乡的女劳力全年进行纺织,其成品多少?

应当把成品按时价算出总值,全年,供全部人口穿用后,余布多少?

还要有另外一组统计项目,调查土地的情况。

桓公说: 为什么要用另一组统计项目,调查土地情况呢?

管仲回答说: 有生长芜蒲的沼泽地,有生长竹箭檀朽的山地,有污下潮湿的低洼地,有生长鱼鳖的水溏地。

这四种土地,君主若都善于管理和控制,就可以从产品上取得收入,而不必向人们征税。

至于亩产十鼓的上等土地,君主若不纳入统计来控制其产品,富民商人就要来控制。

他们手中有钱,从不以务农为重,这便是君主的失策了。

桓公说: 统计预测的内容怎样产生?

管仲回答说: 此事如不保守机密,朝廷就将受制于下面的富民商人。

桓公说: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管仲回答说: 一个乡土地多少?

吃粮人口多少?

一乡从事纺织的妇女有多少?

余布有多少?

认真巡视各州各里后,有的情况是: 地多少,人多少,粮食不够有多少。

有的情况是: 地多少,粮食剩余有多少。

必须调查出一个标准数据来。

这叫作总体的统计。然后就计划发行一笔经过全面筹算的货币。

对于预计其土地收成超过口粮消费的农户,就主动借钱给他们。大户多借,小户少借。

山地和中等土地的农户,是全年口粮不够消费的,也要借钱给他们,以保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次年,年景好,五谷丰登。

官府就对据有上等土地的农户说: 我所贷给你们的共多少钱?

乡中粮食的现价多少?请按照十成减三的比例折价还粮。

这样粮价就会上涨,币值就会下跌。因为上等土地的余粮被官府掌握起来,中等土地又无法补足山地的缺粮,故粮价将上涨十倍。但山地农户因已有国家贷款,接济其不足,也不至于过分损失。只是上等土地的余粮及时被国家掌握,使粮价坐长了十倍。

这时对妇女所生产的布帛,只要合于国家需用,都加以收购并立下合同。

合同按乡、市的价格写明: 官府无钱,但有粮。

用粮食折价来收购。

这样又用卖回粮食办法清偿买布的合同,国家需用的布帛便可以解决。

接着粮价又降回到原来水平了。再贷放经过统筹发行的货币,再进行囤集粮食,粮价又上涨十倍。

这时通告豪富之家和高利贷者们说: 国君将巡行各地,尔等各应出钱若干备用。

还通告邻近各县说: 有存粮的都不准擅自处理。

如果巡行用粮不够,国君将为解决人马食用向民间借粮。

邻县四周都由此影响粮价,粮价又坐涨十倍。

国君便下令说: 从富家所借的钱,一律以粮食折价偿还。

这样,粮食的市价又会降下来了,币值又要上升了。

全国的百都百县,其统计理财工作都可按此法行事。首先使粮价坐长十倍。

其次用粮食支付借款。

再其次因国家货币的九成在官府,一成在民间,币值高而万物贱,便收购物资而投出货币。

再其次因货币放在民间,物资都集在官府,万物价格乃上涨十倍;府官便按照市价抛售物资,至物价回降而止。

这样的国家统计理财工作,安排在产品未成之前,掌握经营在产品已成之后,运用国家号令而收放进退,不必向民间直接求索。所以叫作国家的 统计理财 。

桓公问管仲说: 不征收赋税而满足国家财政需要,有办法么?

管仲回答说: 统计理财工作做得及时,又能管好自然资源,何必向民间征税呢?

桓公说: 何谓管好自然资源?

管仲回答说: 除春天是人民种地与服徭役的时节外,夏天就要明令规定何时禁止、何时开发山泽,秋天与冬天也都要明令规定何时禁止、何时开发山泽,这都是富民乘时控制市场的时节,这又是物价涨落、贫富兼并的时节。君主一定要注意掌握 四务 。 桓公接着说: 什么叫作四务呢?

管仲回答说: 大春,人民将用的东西,君主早有贮备了;大夏,人民将用的东西,君主早有贮备了;大秋,人民将用的东西,君主早有贮备了;大冬,人民将用的东西,君主早有贮备了。

大春,安排农事的时候就计算好:春天的夹衣、夏天的单衣、竿子、篮子、绳子、青箕、口袋、筐子、竹盒、捆绳等物品,使用多少天,使用的人有多少。凡无钱的农家都可以租借这些工具器物:口袋、筐子、竹盒、绳子和公衣等。完工后归还公家,并毁掉合同。

所以,劳力出自百姓,器用出自国家。

春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耕种,夏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锄草,秋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收获,冬季最紧要的二十天不误整治土地,这就叫作保证按照农时进行作业了。

桓公说: 好,我想筹办一个统计理财的机构,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 利用盐铁专营的收入,就足够办好这个机构了。

桓公说: 筹办后怎样展开工作?

管仲回答说: 在龙夏地区,贷放黄金九千斤,可以用钱币辅助黄金。大户用金。小户用币。

在歧山周围至峥丘以西的塞丘地区,是山地之田,只贷放钱币,而且按贫富分别调度。

在寿陵周围往东至少沙一带,是中等土地,也用贷款控制,大户用金,小户用币。

三个地区的出产都已掌握起来以后,粮价就可以涨二十倍。

梁渭、阳琐两家的牛马遍齐国田野,请去区分一下牛马的岁口,验看一下它们的高壮程度,然后就对这两家说: 国家为建设军队,将为配备战车征购你们的牛马,但国家手里无钱,就用粮食按市价折算偿付。

这样,牛马为国家掌握,粮食归此两家。

两家把粮食出卖以后,粮价回到原来的水平,牛马则落到国家手中了。

管仲接着说: 请国家与人民订立合同,有田者加倍贷放预购款。

内地可不办,边地都是订合同的地区。

这里可用之马足够配备千辆兵车,齐国战车的配备,就在这里解决,不必向民间求索。

这也就免除按丘、邑等单位向居民征课马匹了。

国内粮价的涨落决定于国家,山林和库藏械器的价格涨落决定于国家,春秋冬夏的物价高低也决定于国家。

下一步还要巡行各地的农田,凡在田地里面植的树,都把它叫作粮食之害来除掉。

凡房屋四周不种桑树而要种其他杂木的,都斥为妨害妇女养蚕禁止之。

使盖房子、造器械的人们,不靠国家的山林就没有其他来源。

然后,君主就可以确定三个等级的租税:树粗不足一握的叫小木散柴,一把以上的为建筑用材,三围以上是制造棺停的上等木材;小木散柴应收租税若干,建筑用材应收租税若干,棺停用材应收若干。

管仲说: 用盐铁的收入来办理统计理财事业,可以使粮食经过囤积而一涨为十,国家得利九倍,人民还照常衣食服役,安而无怨。

现在又免除田赋,收税于山林资源:富户厚葬者出高价,小户薄葬者出低价;富户盖好房子出高价,贫户盖小房子出低价。君主设立统计制度于国内,就象使用绳索一样控制人民的贫富,这就叫作国家的统计理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