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 国家太平时,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黑暗时,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
原宪又问: 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几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算仁吗?
孔子说: 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
孔子说: 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
孔子说: 国家政局清明时,应该说话正直,行为正直;政局混乱时,应该行事依旧,但说话要谦逊谨慎些。
孔子说: 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
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 羿擅长射箭,奡善于水战,都没有得到善终。禹和稷亲自耕作庄稼,却得到了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 这个人是君子啊!
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孔子说: 君子中也有没有仁德的,而小人之中是不会有有仁德的人的。
孔子说: 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
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
孔子说: 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研究评论,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有人问子产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 是个宽厚慈惠的人。
又问子西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 他呀!他呀!
又问管仲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 他是个仁人,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相粮,却至死没有怨言。
孔子说: 贫穷没有不满抱怨,是很难做到的,富贵了而不骄纵是容易做到的。
孔子说: 孟公绰担任晋国的赵氏、魏氏的家臣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做不了滕国和薛国这样小国的大夫。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 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孟公绰那样不贪求,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来增加他的文采,就可以算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 如今的完人何必要这样呢?
见到利益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险时肯献出生命,长期处在贫困之中也不忘平生的诺言,也就可以算是完人了。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 先生他不说话、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道: 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错。
先生他到该说话的时候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的话;他等到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应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
孔子说: 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孔子说: 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即便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孔子说: 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子路说: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
孔子说: 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说: 管仲不是仁人吧?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
孔子说: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
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 他死后可以给他 文 的谥号了。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说: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
孔子说: 因为他有仲叔圉主管外交,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这样还怎么败亡呢?
孔子说: 说大话不感到惭愧的人,那么他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 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
哀公说: 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 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 去向那三人报告 。
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 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 不能欺骗他,但是可以直言劝谏。
孔子说: 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孔子说: 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 先生最近在做什么?
使者回答说: 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失但还没能做到。
使者出去之后,孔子说: 好一位使者呀!
好一位使者呀!
孔子说: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曾子说: 君子考虑事情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孔子说: 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孔子说: 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子贡说道: 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
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 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
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孔子说: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孔子说: 不预先揣度别人在欺诈,也不凭空猜测别人不诚实,却又能及早发觉欺诈与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微生亩对孔子说: 您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
不是为了显示您的才辩吧?
孔子说: 我不敢显示我有才辩,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
孔子说: 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
有人说: 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 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
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孔子说: 没有人了解我啊!
子贡说: 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
孔子说: 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公伯寮向季孙氏控诉子路。
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 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说: 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被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
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孔子说: 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其次避开没有教化的地方,再次避开没有教养的脸色,再次避开没有涵养的言语。
孔子又说: 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 从哪儿来?
子路说: 从孔子家来。
门人说: 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吗?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挑着草筐的人从孔子的门前走过说: 这个磬击打得有深意啊!
一会儿又说: 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
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
孔子说: 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子张说: 《尚书》上说, 殷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
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 不仅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
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三年。
孔子说: 居上位的人遇事依礼而行,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 常常慎重的培养、训练、教育好自己。 子路说: 这样就可以了吗?
孔子说: 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子路说: 这样就够了吗?
孔子说: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 你年幼时不懂礼节,长大了也毫无成就,老了还不死,真是个害人精。
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 这小孩是肯求上进的人吗?
孔子说: 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
这不是个肯求上进的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