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五

耶律觌烈,字兀里轸,六院部蒲古只夷离堇之后。

父耶律偶思,也是夷离堇。

起初,太祖为于越时,觌烈因为诚实、宽大仁恕而得到器重和任用。

即位之后,觌烈因为兄长耶律曷鲁掌管宿卫,得以入侍皇上,参与政事。

神册三年,曷鲁逝世,皇上命觌烈为迭剌部夷离堇,将南方大事托付给他。

适逢讨伐党项,皇太子担任先锋,觌烈辅佐之。

大军到天德、云内,分道并进。

觌烈率领偏师渡河奋力作战,斩首俘获甚众。

天赞初年,分迭剌部为北、南院,分设夷离堇。

当时大元帅率军自古北口攻取燕地,觌烈在山西攻城略地,所至城堡尽皆攻下,太祖嘉赏其功劳,赏赐十分丰厚。

随从征讨渤海,攻下扶余城,留觌烈与寅底石守卫。

天显二年,留守南京。

十年去世,年五十六岁。

弟耶律羽之。

耶律羽之,乳名兀里,字寅底哂。

少年时豪放爽直,卓异不凡,成年后酷爱读书,通晓诸部语言。

太祖规划营治天下的初期,羽之经常参与军事谋划。

天显元年,渤海平定,立皇太子为东丹王,以羽之为中台省右次相。

当时人心不安定,左大相迭剌不过一个月便逝世了,羽之视事勤勉恭谨,威望与信誉并行。

太宗即位,羽之上表说: 我大圣天皇开始抚有东土时,挑选贤明的辅相来安抚当地百姓,不因臣之愚昧而加以任用。有关国家利害之事,我怎能不如实奏闻。

渤海从前畏惧南朝,依险自卫,居于忽汗城。

现在离上京遥远,既已不能加以利用,又不撤去戍所,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先帝因为彼方背反,找准机会出兵,所以不战而克。

既是天授,也因人谋,只有当时有此时机。

其后代渐渐地繁衍生息,现在又居于遥远的边地,恐怕会成为后患。

梁水一带乃是他们的故乡,土地广袤而肥沃,又有出产木铁盐鱼之便利。

乘着他们衰弱,将其百姓迁回原住地,乃是万世长久安定之策。

他们得以住到故乡,又得木铁盐鱼之丰饶,必定会安居乐业。

然后选派兵马驻扎以为我国左翼,以突厥、党项、室韦之辅助为我国右翼,可以轻易地制服南邦,混一天下,成就圣祖未能完成的功业,留给子孙后代无边之福禄。

书表奏上,皇上嘉赏并采纳之。

这一年,诏令迁东丹国百姓到梁水,一时称赞他的好处。

人皇王投奔唐国,耶律羽之安抚东丹国民一切如故。

因功加升为守太傅,迁中台省左相。

会同初年,因逢册礼到宫中朝见,加特进。

上表奏称左次相渤海耶律苏贪污犯法之事,于这时去世。

子和里,官至东京留守。

耶律铎臻,字敌辇,六院部人。

祖父蒲古只,遥辇氏时两度出任本部夷离堇。

耶律狼德等杀害玄祖之后,更加肆意横行。

蒲古只用计诱致其党人,将他们全部诛杀。

铎臻幼小时便有志向和节操,太祖为于越时,铎臻总是在他左右护卫。

后来即位,梁朝派使者来求取做辕轴的材料,太祖为难。

铎臻说: 梁朝名义上是求材料,实际上是要窥探我方的轻重虚实。

应该答复说: 木材生长的地方,一定是在深山幽谷,有神仙看守,必须用白鼻子的赤驴祈祷祠祭,然后才可以砍伐。

这么做,则他们便无言以对了。

后来果然是这样。

天赞三年,将要讨伐渤海,铎臻劝谏说: 陛下您先对渤海用兵,则西夏一定抄我们的后路。

请您先讨西夏,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太祖听从了他。

待到淳钦皇后临朝称制,讨厌铎臻,囚禁了他,发誓说: 铁锁朽烂了,就放你出来!

尔后又召见他,使者想去掉锁,铎臻不肯,说: 铁还没有朽烂,怎么能就把我放了呢?

皇后听说,赞赏感叹,赶紧召见,释免了他。

天显二年去世。

弟耶律古、耶律突吕不。

耶律古,字涅剌昆,初名霞马葛。

太祖为于越时,他曾经随从在山西一带攻城略地。

适逢李克用在云州,耶律古侍卫,李克用惊诧地说: 这孩子依骨相看来很特别,不应该让他侍从左右。

因此太祖十分忌惮他,当时正西征,诸弟之乱发生,听说变乱发生,太祖问耶律古参予与否,回答说没有。

太祖高兴地说: 我没什么担心的了!

赶紧召见耶律古前来商议。

耶律古陈述了消灭他们的计策,后来太祖都按他所说去做了,因此赏赐十分丰厚。

神册末年,南征,让耶律古辅佐右皮室详稳耶律老古,与唐军交战于云碧店。老古中了流矢,伤势很重,太祖怀疑是耶律古暗里伤害他。

耶律古知道了皇上的想法,跪着说: 陛下怀疑我以位居老古手下为耻吗?

现在老古还活着,请您派使者去问他。

太祖使人问老古,回答说: 我对于耶律古没什么可怀疑的。

皇上心中这才轻松了下来。

老古去世,于是任耶律古为右皮室详稳。

耶律古去世之后,太祖对左右说: 耶律古死了,好比高大的松树自行倒地,并不是我把它砍倒的。

突吕不,字铎衮,幼时聪明好学。

事奉太祖得到器重。

待到创制契丹大字,突吕不在很大程度上助成其功。

不久,为文班林牙,领国子博士、知制诰。

次年,受诏令撰作决狱法。

太祖攻掠燕地,诏令突吕不与皇太子及王郁进攻定州,军队回师至顺州,幽州马步军指挥使王千率众前来偷袭,突吕不将他的马射倒,活捉了他。

天赞二年,皇子尧骨为大元帅,突吕不为副,攻克平州之后,进军燕、赵,攻下曲阳、北平。

兵至易州,易人前来拒战,跨过壕沟结阵。

李景章出降,声称易州城中众人没有斗志。

大元帅准备修治攻城器具,突吕不劝谏说: 我军远道而来,人马疲惫,按理不能久留。

便没有攻城。

大军回国,大元帅将突吕不之谋划上奏,太祖很高兴,赏赐十分丰厚。

皇上西征,突吕不与大元帅担任先锋,讨伐党项立有战功,太祖在水精山慰劳三军。

大元帅东归,突吕不留驻于西南部,再次讨伐党项,缴获大量物品而回。

太祖东征,大投降之后又反叛,进攻之,突吕不先登入城。

渤海平定,仰承诏令铭刻太祖功德于永兴殿殿壁。

班师之后,已攻下的州郡又四处反叛,突吕不随大元帅攻破之。

淳钦皇后称制时,有人以流言蜚语中伤突吕不,皇后震怒,突吕不害怕,便逃走了。

太宗知道他无罪,召回。

天显三年,攻讨乌古部,俘虏缴获甚众。

讨伐唐,以突吕不为左翼军,进攻唐军霞沙寨,降服之。

十一年,护送晋主石敬瑭进入洛阳。

待到行大册礼,突吕不总管礼仪事务,加特进检校太尉。

会同五年去世。

王郁,京兆万年县人,唐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之庶子。

伯父王处存镇守义武,去世,三军推戴其子王郜继任,以王处直为都知兵马使。

光化三年,梁王朱全忠进攻定州,王郜派王处直拒战于沙河。

处直兵败,入城赶走王郜,郜逃奔太原。

乱军推王处直为留后,派人请求事奉梁王,愿与晋王李克用绝交,梁王便表奏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

当初王郜逃亡时,王郁跟随他。

晋王李克用将女儿嫁给他,任命他为新州防御使。

处直料想晋一定会攻讨张文礼,镇州亡,那么定州不能独自保存,更加惴惴不安。

暗里派王郁到北边导引契丹入关以牵制晋兵,并且许诺让他继嗣。

王郁自从奔晋,总是担心失去父亲的宠爱,得以出使,大喜。

神册六年,上表投诚,带着全家来降附,太祖以王郁为养子。

不久,郁兄王都囚禁父亲,自己做留后,太祖派遣王郁随皇太子讨伐他。

兵至定州,王都坚守壁垒不出战,辽军掳掠居民而回。

次年,又随皇太子进攻镇州,在定州遭遇唐兵,击败之。

天赞二年秋,王郁及阿古只在燕、赵一带攻城略地,攻下磁窑务。

随太祖平定渤海,作战有功,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改任崇义军节度使。

太祖崩逝,王郁与妻子参加会葬,其妻在淳钦皇后面前哭诉,请求回归故国,皇后答应了。

王郁上奏说 :臣本来是唐帝的女婿,主上已被弑逆,这次去夫妻怎么能相保无事。

愿意终身侍奉太后。

淳钦后高兴地说: 汉人之中,只有王郎最忠最孝。

因为太祖曾与李克用相约为兄弟,所以这么说。

不久升任政事令。

回宜州,去世。

耶律图鲁窘,字阿鲁隐,肃祖之子洽礝之孙,勇敢而有谋略。

太宗扶立晋的战役中,图鲁窘之父敌鲁古为五院夷离堇,战死,皇上便将其官职授给图鲁窘。

会同元年,改任为北院大王,皇上曾经屏退左右而与他商议军国大事,应对合于皇上之意。

随皇上讨伐石重贵,杜重威拥十万余众拒战于滹沱桥,奋力作战数日,没法前进。

皇上说: 两军争一渡口,人与马都疲劳了,有什么计策吗?

诸将请求延缓进军,以图今后之计,皇上觉得有理。

图鲁窘满面怒容,进言说: 愚臣私下里以为陛下如果喜欢安逸,那么小心把守四境就行了;既然想要扩大疆域,出兵远攻,又怎么可能不劳烦圣虑呢?

如果中途作罢,正好是敌军之利,那么他们一定会攻陷南京,夷平我们的属邑。

要这样,就将争战不已,我国百姓就没有安枕之日了。

何况敌人用步兵我方用骑兵,又何必担心不能战胜。

况且汉人脚上功夫差,走得慢,如果选派轻骑先行阻断其粮道,那么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了!

皇上高兴地说: 国强则其人贤,海巨则其鱼大。

于是堵塞晋军粮道,多次出兵牵制和扰乱其兵势,重威果然像图鲁窘所说那样投降了。

因功获得赏赐十分丰厚。

次年春天,在军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