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文传解
文王受命的第九年,时在暮春三月,文王在镐京,告戒太子姬发说: 啊呀,我年纪老了。
我告诉你我所保持与我所坚守的,你把它传给子孙。
吾厚德广施,忠信慈爱,这是人君的行为。
不做骄纵奢侈之事,不做过分浪费的事,不贪恋于华美,柱子刮皮不加雕饰,屋顶用茅草覆盖,为百姓珍惜费用。
山林不到季节不举斧子,以成就草木的生长;河流湖泊不到;季节不下渔网,以成就鱼鳖的生长;不吃鸟卵不吃幼兽,以成就鸟兽的生长。
打猎有季节,不杀小羊,不杀怀胎的羊。牛犊不拉车,马驹不驱赶奔跑。土地不失其所宜,万物不失其本性,天下不失其时令。
泥土可以作陶范,材木可以积蓄。低湿地不能种谷,就种上竹子、芦苇、水葱、香蒲;砾石地不能种谷,就种上葛藤与树木。用以织葛布、为材用。
所以凡是闲空的土地,圣人都治理它,全都为民众谋利。
因此,鱼类都养在水里,鸟兽归入山林。孤寡困苦的人,都靠它为生。
山林得以长成林木,工匠得以制成器物;百业得以均其利益,商贾得以流通货物;百工不失掉职业,农夫不失掉农时,这叫做和德。
土地多百姓少,土地就不是他的土地了。
土地少百姓多姓就不是他的百姓了。
因此,土地多,就发布政令以达四方,四方之人流入;土地少,就让百姓安好家室到外地劳作,向四邻输入。
《夏箴》里说: 国内不能容纳利益,百姓就到外地居住。
《开望》里说: 土地宽广无人防守的,可以袭击讨伐;土地狭小没有粮食的,可以围困待其枯竭。
两种祸患的发生,都是土地与百姓多少不相称的灾难。
天有四种灾祸:水灾、旱灾、饥年、荒年。灾祸的到来没有固定时间。
如果不从事积蓄,用什么来防备它?《夏箴》里说: 平民百姓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妻子儿女就不属他所有了;大夫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奴隶侍妾以及车马就不属他所有了。
国家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百姓就不属它所有了。 警惕啊,不思考不实行,灾祸临头就不远了。
明白以上开放、关闭、禁止、施舍道理的人,他夺取天下就如演化一般的快;不明白开放、关闭、禁止、施舍道理的人,他失去天下也如演化一般的快。 人人各自习其所学,而且看重自己的名分,圣人利用他们。
所以万物全都可以养育人,人人都得以奉养天子。
不杀怀胎母兽,不砍未成材的树木。
不错过农事季节。像这样下去十年,有十年积蓄的为王,有五年积蓄的称霸,没有一年积蓄的灭亡。
生十个杀一个的,用物会堆积十层;生十个杀十个的,用物会顿时空虚。
堆积十层的为王,顿时空虚的灭亡。
兵力强就战胜别人,人心强能战胜自然。能控制自己所有的就能控制别人所有,不能控制自己所有的别人就控制它。
令行禁止,是为王的开端。
出令专一叫神明,政出二臣叫分光,政令三出叫无适异,政令四出叫无所适从。
臣民无所适从的必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