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1

列传 卷二十五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

祖父萧靓,梁朝右将军。

父亲萧谅,梁朝始兴郡丞。

萧摩诃随父到郡,数岁时父亲死去,他的姑父蔡路养当时在南康,便收养了他。

稍年长,他果断刚毅而有勇力。

侯景叛乱时,高祖赴援京城,蔡路养起兵拒阻高祖,萧摩诃遣时十三岁,单骑出战,军中没有能阻挡者。

到蔡路养失败,萧摩诃归于侯安都,侯安都对他很好,从此他常隶属于侯安都征讨。

到巡、徐嗣徽引齐兵为寇时,直担派哇谴都向北拒阻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

侯安都对萧摩诃说: 你英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

萧摩诃回答说: 今日您就可见到了。

到作战时,侯安都落马被包围,萧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变军溃散,于是逐渐解围而去,侯安都才得免一死。

天嘉初年,封本县令,因平定留异、欧阳纥的功劳,又改任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萧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渡过江攻打豢锂。

当时齐派大将慰壁曲等率领十万兵马来援助,他们的前队有 苍头 、 犀角 、 大力 之号,都身长八尺,气力超人,他们的锋头锐利。

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箭,箭无虚发,众军士特别害怕。

到将战时,吴明彻对萧摩诃说: 如杀死此西域胡,那就会使敌军丧失了锐气,你有关羽、张飞之名,可以斩颜良了。

萧摩诃说: 愿指明他的状貌,应当为公取之。

吴明彻于足召投降的人中有认识西域胡的,说西域胡穿绛红色衣服,用桦皮装弓,弓的两端有象骨。

吴明彻派人暗中窥伺,知道西域胡在军阵内,便亲自倒酒让萧摩诃饮。

萧摩诃饮完,策马驰入齐军,西域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弯弓未发,萧摩诃远远地投掷锏,正中西域胡的额头,西域胡应声扑倒于地。

齐军 大力 十余人出战,萧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退走。

萧摩诃以功被授明毅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封廉平县伯,邑五百户。

接着进爵为侯,转任太仆卿,其余照旧。

太建七年,又随吴明彻进军包围宿预,击走齐将王康德,以功被封为晋熙太守。

太建九年,吴明彻进军旦里,与齐人大战,萧摩诃率领七骑先入,亲手夺了齐军大旗,齐兵大乱。

以功被授持节、武毅将军、谯州刺史。

到北周武帝灭齐,派他的将领宇文忻率领众军争夺吕梁,战于龙晦。

此时字文忻有精骑数千,萧摩诃率十二骑深军中,纵横奋击,斩首很多。

到北周派大将军王轨来赴战,结长围连锁于旦凿的下流,阻断大军还路。

芦壁诬对昱旦困说: 听说王塾始锁下流,在两头筑城,现今尚未立,公如现在派人击之,他们必定不敢抵抗。

水路不断,贼势不坚,他们的城如立,那么我们就都成俘虏了。

吴明彻奋然掀髯说: 举旗冲锋陷阵,是将军的事;长谋远略,是老夫的事。

萧摩诃惊而失色,退出。

十天之间,北周兵不断涌到,萧摩诃又请见吴明彻说: 今日求战不得,进退无路,如悄悄率军突围,不足为耻。

愿公率步兵,乘马车慢行,我萧摩诃率领铁骑敷千,驰驱于前后,必能使公安全抵达京城。

明彻说: 你的此计,确是良图。

但是老夫我受命专门出征,不能战胜攻取,如今被围困逼迫,羞惭得无地自容。

况且步兵又多,我是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率兼行。

你的马军必须在前,不可迟缓。

萧摩诃便率马军夜间出发。

先前,习匕周军长围既已合,又在要路上埋下伏兵敷重,芦鏖诬选精骑八十,率先冲出重围,自后众骑继之,第二日早晨抵达淮南。

高宗下韶征还,授萧摩诃右卫将军。

太建十一年,北周兵侵犯寿阳,萧摩诃与樊毅等众军赶赴援助,无功而还。

太建十四年,高宗崩,始兴王叔陵在宫殿内刀刺后主,后主伤而未死,叔陵逃奔东府城。

其时,众人之心犹豫,无讨贼的人,束宫舍人司马申启奏后主,于是速召萧摩诃,入见受命,便由萧摩诃率马军步兵数百,先至束府城西门屯军。

叔陵恐慌,从城南门出,萧摩诃令士兵追而斩之。

萧摩诃以功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邑三千户。叔陵平素所蓄聚的金帛累计达巨万,后主全部都赐给萧摩诃。

不久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

旧制,三公官署厅堂设置鸱尾,后主特赐萧摩诃开黄合,门施行马,厅事寝堂均置鸱尾。

还封萧摩诃女儿为皇太子妃。

正值隋军总管贺若弼镇守广陵,窥视江左,厘主委任萧摩诃准备防御,授予南徐州刺史,其余照旧。

擅塱三年正月元会,征召芦麈诬还朝,贺若弼乘虚过江,袭击京口,萧摩诃请兵迎战,后主不允许。

到贺若弼进军钟山,萧摩诃又请求说: 贺若弼孤军深入,援军还远,而且他的阵垒未坚,人心惶恐,出兵袭击,必能大败他们。

鲈又不允许。

到鹰军大规模兵临,将要出战,篷主对萧摩诃说: 你可为我决此一战。

萧摩诃说: 从来出阵,为国为身,今之事,兼为妻子。

厘圭多出金帛,颁赏各军,令中领军鲁广达在直崖列阵,居于众军偏南处,镇东大将军任盅次之,护军将军峦、都官尚书王邀次之,萧麈诬军居最北,众军南北绵延二十里,首尾进退,各不相知。

贺若弼起初认为不宜出战,率轻骑兵,登山观望形势,到看见众军,便驰下山布置军阵。

叠卢达首先率领部下进军,贺羞迩军屡次退却,不久又复振,又分军向北突向诸将,孔篼出战,兵交而走,诸将之间分散,军阵未合,骑兵溃散,无法阻止,萧摩诃无能为力,被隋军擒住。

到京城陷落,贺若弼将后主置于德教殿,命令卫兵看守,萧摩诃请求贺若弼说: 今已为囚俘,命在顷刻,愿得一见旧主,死无遣恨。

贺若弼同情并许可了。

萧摩诃入见后主,俯身伏地而号哭,并在旧厨取食进奉给后主,辞谢诀别而出,守卫的士兵都不敢仰视他。

遣一年入隋,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跟从汉王杨谅去并州,同杨谅作乱,被杀,其时七十三岁。

萧摩诃不善言辞,是个忠厚老实的长者,至于临战对敌,则志气昂奋,所向无敌。

少年时,随侯安都在京口,生性喜好射猎,无日不猎游。

到侯安都束征西伐,战胜攻取,萧摩诃居功最多。

萧摩诃儿子萧世廉,少年机警英俊,勇敢有父亲遣风。

生性极为孝顺,到萧摩诃凶事结束,服丧期满后,仍追慕甚切。

他父亲时的宾客故人如有说及他父亲的,萧世廉对答中,感情悲哀不能克制自己,说者为之感叹悲戚。

终身不使刀斧,当时人对他很有好评。

萧摩诃手下有骑士叫陈智深的,勇力过人,以平定叔陵之功,任巴陵内史。

萧摩诃被杀时,他的妻儿财产先已被没收,陈智深收了萧摩诃的尸体,亲自予以殡殓,哀痛感动路人,君子以此为义。

颍川人陈禹,也曾随萧摩诃征讨,他聪敏而有胆识,涉猎经史之书,能解释占候术、兵书,颇能写文章,会骑马射箭,官至王府谘议。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

少年时孤苦贫贱,被乡里同辈人所不齿。

年长,多诡计,力气遇人,尤善于骑马射箭,州里少年都归附他。

銮朝鄱阳王萧范为合州刺史,听说任忠之名,将他引置于自己身边。

侯景作乱,任忠率乡人数百,跟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伐侯景部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都打退敌人。

正值土人胡通聚众骚乱,萧范命令任忠与主帅梅思立合军讨伐平定。

任忠乃随萧范世子萧嗣率众入援,值京城陷落,旋即保卫晋熙。

侯景被平定,授任忠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命任忠暂任巴陵太守。

王琳失败回朝,任忠改任明毅将军、安湘太守,仍随侯填进军讨伐巴、湘。

又改任豫宁太守、衡阳内史。

华皎举兵,任忠参预其谋。

到华皎被平定,高宗因任忠事先有密启给朝廷,释放他不予问罪。

太建初年,任忠随章昭达讨伐欧阳纥于广州,因功被授直合将军。

改任武毅将军、庐陵内史,任期满,入为右军将军。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任忠率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追逐到束关,攻克了东西二城。

又进军蕲、谯,一并拔之。

直接袭击合肥,入合肥城郭。

进而又攻克霍州。

因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吕梁一战丧失军队,任忠全军回还。

不久诏令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沿淮众军,进号宁远将军、霍州刺史。

入为左卫将军。

太建十一年,加封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领众步兵骑军趋向秦郡。

十二年,改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增邑到一千五百户。

于是率领步兵骑军趋向历阳。

北周派王延贵率众为援军,任忠大破之,活擒王延贵。

后主继位,进任忠号为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人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

出为吴兴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到隋兵过江,任忠自吴兴入朝赴战,屯军于朱雀门。

后主召萧摩诃以下官将在内殿商议,任忠坚持议道: 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

宜暂且增兵坚守宫城,派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日道,断敌粮运。

待春水涨,江上流周罗喉等众军,必定沿流赶来援助,这是良计。

众人所议不同,于是使出战。

战败,任忠急入台见后主,诉说失败状况,启奏道: 陛下惟有立即具备舟船,到上流众军中,臣将以死奉卫。

后主相信了,令任忠出台部署,任忠辞谢说: 臣处分完毕,就会奉迎。

后主命宫人装束以等待任忠,但久等不见任忠到。

隋将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便率领数名骑兵往石子岗投降他,并引韩擒虎军共入南掖门。

台城陷落,当年入长安,隋授任忠开府仪同三司。

任忠死时七十七岁。

任忠儿子任幼武,官至仪同三司。

其时有沈客卿的,是吴兴郡武康人,为人阿谀逢迎残忍冷酷,任中书舍人,每每立异端,惟以侵害百姓为能事,由此而自进。

有施文庆的,是呈兴郡乌程人,出身微贱,有官吏才干,后主提拔他为主书,改任中书舍人,不久提升为渔业刺史。

未及到任,正值堕军来讨伐,四方州镇相继奏闻。

施文庆、沈客卿都掌管机密,外界有表启,都由他们呈奏。

施文庆看中湘州重镇,希望早日出行,便与沈客卿互为表裹,将外界表启压住不上奏,后主毫不知晓,于是没有任何防备,以至于败国,实是这二人之罪。

隋军入后,将两人均斩杀于前宫。

樊毅,字智烈,南阳郡湖阳人。

祖父樊方兴,梁朝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司州刺史,鱼复县侯。

父亲樊文炽,梁朝散骑常侍、信武将军、益州刺史,新蔡县侯。

樊毅世代将门,少年时即习武善射。

侯景叛乱时,樊毅率领部伍随叔父樊文皎援台。

樊文皎在青溪战亡,樊毅率宗族子弟奔赴江陵,并隶属王僧辩,讨伐河东王萧誉,因功封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

代兄樊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宣丰侯萧循讨伐陆铂于翅业。

军队到巴陵,安营停顿未成,陆纳军悄悄乘夜而至,迫近军营大噪,军营中将士都被惊扰,叁邀独舆左右数十人,挡着营门力战,斩十余人,击鼓申命,众人心神方定。

因功授凿堑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

不久封玉亚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到一千户。

到西魏围江陵,樊毅率兵赴援,正值江陵失陷,他被岳阳王所擒,久而逃回。

高祖受禅,樊毅与弟樊猛举兵响应王琳,王琳败而奔齐,太尉侯填派使者招樊毅,樊毅率领子弟部伍还朝。

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填进军讨伐巴、湘。

又改任武州刺史。

太建初年,转任丰州刺史,被封为高昌县侯,邑一千户。

入为左卫将军。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樊毅率众攻打广陵楚子城,拔下,击走齐军于颖口,齐军支援沧陵,又破之。

太建七年,进而攻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

到吕梁一战丧失军队,帝韶令樊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领众兵渡淮水,面对清口筑城,与北周人相对抗,连绵大雨使城毁坏,樊毅全军自行开拔。

不久改任中领军。

太建十一年,北周将领梁士彦率兵包围寿阳,诏令以樊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领水军入焦湖。

不久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

太建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因公事免职。

十三年,征授中护军。

继而改任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樊毅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其余照旧。

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到隋兵过江,樊毅对仆射袁宪说: 京口、采石,都是要地,各需精锐兵敷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以便上下防备捍卫。

如不这样,大事完了。

各位将领都同意他的提议。

正值施文庆等封锁隋兵消息,樊毅之计未行。

京城陷落,樊毅随例入关,不久即死。

樊猛,字智武,樊毅之弟。

幼时卓异不凡,有才干谋略。

青壮年时,能射箭骑马,胆气过人。

青溪之战,樊猛从早晨到傍晚,与敌短兵相接,杀伤敌人很多。

台城陷落,随兄樊毅西上京城,因战功被封为威戎将军。

梁朝南安侯萧方矩为渔业刺史,以樊猛为司马。

正值武陵王芦纪举兵自谨辽东下,芦左垄派矾猛率领潮、郢之兵,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抵抗萧纪兵。

其时萧纪已束下,楼船战舰占据了巴江,争夺峡,相持很久,不能解决。

陆法和估计萧纪军士兵疲劳,便令叁迩率精兵三千,乘轻便战船百余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而迫近。

萧纪众兵仓促间十分惊骇,来不及整顿战列,都弃舰登岸,落水而死者以千数。

此时萧纪的心腹将士数百人,还在左右,叁妪率部伍三十余人,蒙盾横戈,直登芦堑的战舰,瞪眼大呼,萧纪侍卫都应声而扑倒,相互枕藉而不敢动。

樊猛亲手擒住萧纪父子三人,斩于船舱中,将他们的船舰器械全部收缴。

凿猛因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

继而进军安抚平定梁、益,蜀境内全部平定。

军队回还,樊猛改任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旦业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到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被王琳所俘获。

王琳乘胜将攻南中诸郡,派樊猛与李孝钦等率兵攻打遂童,进军逼近励皂,失败,被固迪所擒。

不久逃归王琳。

王琳失败,还朝。

天嘉二年,授壁猛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

改任安成王府司马。

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

基建初年,改为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领旦沙内史。

不久隶属童压达向西讨伐辽陵,潜伏军队入峡,焚烧韭周军船舰,以功被封富川县堡,邑五百户。

历任散骑常侍,改任使持节、都督划值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

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登位,增邑到一千户,其余都照旧。

至垄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塑出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

堕将韩翅虚过辽,堑猛在京城,他的第六个儿子樊巡代行州事,韩擒虎进军攻陷州城,樊巡及家人都被擒。

其时樊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率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在白下游弋,以防御隋军六合兵,后主知道樊猛妻子在隋军,怕他有异志,想命任忠代替他,又恐伤他的心,便停止了。

祯明三年,樊猛入隋。

鲁广达,字遍览,吴州刺史鲁悉达的弟弟。

少年慷慨,志在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有的从速方而来。

其时江表将帅,各自率领部伍,动辄以千数,而其中鲁广达尤其多。

初任梁朝邵陵王国右常侍,改任平南当阳公府中兵参军。

侯景叛乱时,他与兄鲁悉达聚众保新蔡。

梁元帝承制,授鲁广达假节、壮武将军、晋州刺史。

王僧辩讨伐侯景,鲁广达出境迎接,并资奉军中储备物,王僧辩对沈炯说: 鲁晋州也是王师束道主人。

于是鲁广达率众随从王僧辩。

侯景被平定,加鲁广达员外散骑常侍,其余照旧。

高祖受禅,授予征远将军、东海太守。

不久转为桂阳太守,他坚辞不拜任,入为员外散骑常侍。

封假节、信武将军、北新蔡太守。

随吴明困讨伐旦迪于临川,每战功劳居于最高。

乃代兄叠垂产为吴州刺史,被封为中宿县侯,邑五百户。

光大元年,授予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

华皎兴兵上流,帝韶令司空淳于量率众兵进军讨伐。

军队到夏口,华皎水军强盛,没有敢前进的,鲁广达首先率领精兵,直冲贼军。

战舰既已交战,鲁广达愤怒大呼,登上舰楼,奖励士兵,风急舰转,舰楼摇动,鲁广达失足跌落水中,沉溺多时,幸亏救上获免一死。

华皎被平定,授鲁广达持节、智武将军、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

太建初年,台仅达与仪同章昭达入峡口,开拓安定宝蜀等各州镇。

其时旦氐将图辽左,在蜀大造舟舰,并运粮到青泥,鲁广达与钱道戢等率兵袭击,纵火焚烧。

以功增封鲁广达食邑到二千户,仍还本镇。

鲁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官吏与百姓均称便。

到任期满,吏民都向朝廷奏表请求,于是诏令留任二年。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攻掠淮南旧地,鲁广达与齐军会于大岘,大破齐军,斩了敷城王张元范,俘获不可胜数。

进而又攻克北徐州,于是授都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

继而加散骑常侍,入为右卫将军。

太建八年,出为北兖州刺史,改任晋州刺史。

十年,授使持节、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进号仁威将军、合州刺史。

十一年,北周将领梁士彦率兵包围寿春,韶令派中领军樊毅、左卫将军任忠等分部趋向阳平、秦郡,鲁广达率众兵入淮,成为掎角态势而击之。

北周军攻陷豫、霍二州,南兖、北兖、晋等各自拔,各位将领都无功,尽失淮南之地,鲁广达由此被免官,以侯的身份还府第。

太建十二年,与豫州刺史樊毅率众北上讨伐,攻克郭默城。

不久授使持节、平西将军、都督郢州以上十州诸军事,率领水军四万,治江夏。

北周安州总管元景率兵侵犯江外,鲁广达命令部分军队击跑他们。

后主登位,鲁广达入为安左将军。

继授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

至德二年,授安南将军,征拜侍中,又为安左将军,改封绥越郡公,封邑如前。

不久为中领军。

到贺若弼进军钟山,鲁广达率众兵在白土岗南面布置军阵,与贺若弼旗鼓相对。

鲁广达亲自穿戴盔甲,手执桴鼓,率领督促敢死队,冒着刀锋前行,隋军退走,鲁广达向北追逐到隋军营,杀伤极多,如此有四次之多。

到贺若弼攻败诸将,乘胜打到宫城,烧划匕挞门,鲁卢崖还率余兵,苦战不止,斩死俘获数十百人。

到傍晚,才解下盔甲,面对台再拜痛哭,对众人说: 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重。

士兵们都流泪抽泣,于是才就擒。

祯明三年,按例入隋。

鲁广达悲痛本朝沦落颠覆,患疾不治。不久以愤慨而亡,其时五十九岁。

尚书令江总抚着棺柩痛哭,于是下笔题写于棺材头,诗写道: 黄泉虽抱恨,白日自流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江总又撰写了鲁广达的墓志铭,铭文大略说: 灾难流于淮海,金城汤池之险丧失,时运屯集,改朝换代。

爪牙背义,兵甲无良,你独奋忠良,率领防御有方。

忠诚上贯皎日,浩气可励严霜,怀恩感报,抚事怎能忘之。

当初,堕将韩逮虚过红时,鲁广达的长子鲁世真在新蔡,便与他的弟弟鲁世雄及部下投奔虎,虎派使者致书,招揽广达,广达其时正屯兵京城,便自我弹劾向廷尉请罪。

厘圭对他说: 叠:妪虽不同于路中大夫,但你是国之重臣,我所依赖的人,岂能自己置同于那些嫌疑中间呢?

加赐黄金,当日还军营。

鲁广达有队主杨孝辩,其时跟从鲁广达在军中,奋力作战,冲锋陷阵,他的儿子也跟随杨孝蛮,挥刀杀死臆兵十多人,力尽而父子都阵亡。

史臣曰:萧摩诃气冠三军,是当时良将,虽然没有智谋,也是一代匹夫之勇了;然而他不善言内心刚毅,诚信感人是李广一类的人物。

任盅虽然勇猛果断,但心怀反覆,诬言欺诈君上,自阻于其恶,可鄙啊!

至于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乃陈代的良臣。